02.24 農民工復工面臨“三難”,但也傳來一個好消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災難面前,更顯得凝聚力的可貴。疫情面前上下同心,共赴國難。經過一個多月的抗爭,疫情終於得到控制,大部分省份已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抓復工,而復工的一個重要群體就是農民工,垮區域流動的農民工大概有1.7億,要完成這麼大規模的流動並非易事。

農民工復工面臨“三難”,但也傳來一個好消息

各省市區縣都出臺了一系列農民工返崗復工的配套政策,加快農民工復工的步伐。目前受疫情影響,各地的交通還在恢復之中,農民工出行受到影響,所以各地紛紛推出:“包機”、“專列”、“包車”等措施。這在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很多農民工以前是捨不得坐高鐵飛機的,這次都享受了。而最大的“壯舉”莫過於各地一把手縣長書記送行和迎接,真有壯士出征的感覺。

農民工復工面臨“三難”,但也傳來一個好消息

即使有各地一把手保駕護航,但農民工復工仍然面臨很大問題。農民工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個體,分佈於全國各地的不同省市,他們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從事的行業也不一樣。

農民工復工面臨“三難”,但也傳來一個好消息

而目前正在解決的只是一些大企業的團體務工人員,他們有相對固定的就業單位,有較好的復工政策,返城後就能很快復工上崗。但哪些分散的做天工的臨時農民工這些復工政策對他們幫助不大。他們的復工之路還是比較艱難的,主要是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一、出行手續。

從目前的防控政策來看,出村,出小區已無大礙。但要跨區域流動,尤其是跨省流動,那還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目的地城市的防控政策要有所瞭解,去了之後如何被當地所接納,遇到突發意外情況怎麼辦。再就是辦好通行手續,建康證明。

聽起來簡單,但要真正走完這些手續並非那麼容易。為防患於未然,所有手續的辦理都是持謹慎態度,可能還要做一些身體檢查。

農民工復工面臨“三難”,但也傳來一個好消息

二、出行工具。

目前各地的疫情形勢不同,防控政策不同,交通情況也不同。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各地的包送包接政策對打零工的農民工並不適應。他們的出行工具主要是班車和火車,但現在這些正常運營的班次較少。尤其是農村的班車沒通,出家門都難。

農民工復工面臨“三難”,但也傳來一個好消息

三、就業崗位。

中小企業是這些農民工主要就業單位,但這些企業開工率很低,現在即使能進城也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各地的人力市場沒有開門,找活的渠道非常狹窄。解決不了就業問題,即使返城也是沒活幹,還不如在家等。但等到什麼時間目前還沒有說法,有人說要徹底復工,沒有三個月時間是辦不到的。沒活沒收入,吃什麼?

對於就業困難的農民工,國家出臺了就業援助政策,具體還需要諮詢當地的社保部門。加快線上登記失業和線上申領失業保險金,確保失業人員應發盡發、應保盡保。疫情嚴重地區要通過開發臨時公益性崗位,發放失業補助金,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