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沙漠飛蝗已“黃”,今年我國玉米產區是否會再遇貪夜蛾?

2020年是極端事件頻發的一年,不論是中國農曆春節開始的“新冠”疫情,還是來自非洲的沙漠飛蝗都成為階段性擾動我國農產品市場的因素。2月10日,聯合國通報稱肯尼亞發生了70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入侵,而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正在經歷25年來最嚴重的蝗蟲入侵,一度業內對於“棉花、稻穀”等農作物產量下滑的擔憂,但目前已“銷聲匿跡”,且對於中國新季玉米市場而言,更需要引起我們警醒的或許還是去年的“老對手”——草地貪夜蛾和極端天氣。

※沙漠飛蝗一度引發境外恐慌,草地貪夜蛾才是需要直面的問題

2月中旬,全球有關四千億蝗災蔓延非亞的消息開始刷屏。本次蝗災始於非洲,然後飛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僅一步之遙。雖然專家表示,

因為蝗蟲的生存條件在中國並不完全具備,同時中國也擁有青藏高原這樣地理上的天然屏障,沙漠蝗蟲群飛入中國和繼續延申至東南亞的概率不大,但2月17日當天收盤,國內粳米、早稻、粳稻、鄭棉四品種漲停,分別報收於3515元/噸、2746元/噸、3109元/噸和13510元/噸。目前,印巴蝗蟲災情得到適當抑制;但仍然存在5-6月份迎來大爆發的可能性。

與沙漠飛蝗相比,去年初來乍到的草地貪夜蛾或許才是我們需要直面的問題。雖然,草地貪夜蛾在國際害蟲名單上排名不及沙漠飛蝗,但在中國本土的地理和天氣條件更適合這種害蟲,且它們和沙漠飛蝗一樣能吃、能生、能遷徙。參見下表。

沙漠飞蝗已“黄”,今年我国玉米产区是否会再遇贪夜蛾?

2020年草地貪夜蛾發生比2019年複雜,不可掉以輕心

2019年(截至9月),全國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在監測預警到位和農藥大國的強大支撐背後,最終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西南、華南地區呈片狀發生,江淮、黃淮海、西北地區點狀見蟲,東北地區沒有見蟲,產量損失控制在5%以內。但正如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所言,草地貪夜蛾在我國西南華南將越冬定殖,成為我國又一個“北遷南迴、週年循環”的重大遷飛性害蟲,其發生和危害將成為常態。2019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表示,2020年,草地貪夜蛾的發生情況可能要比2019年更復雜,種群數量遠超2019年,向長江流域遷飛的時間會比2019年提前一個月左右;

2020年2月,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監測網調查監測和專家會商分析了“草地貪夜蛾”重發態勢的三大特徵:

其一,去年11月至今年1月,西南、華南六省冬季玉米種植區持續監測到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截至2月10日,上述地區見蟲面積超過60萬畝,是2019年同期的90倍;

其二,北遷時間提早。目前已見蟲113個縣,發生期比上年提早2個月左右。預計2020年週年繁殖區和遷飛過渡區蟲源北遷時間提早1個月左右。

其三,發生面積擴大。預計全年發生面積1億畝左右,黃淮海夏玉米苗期遭遇草地貪夜蛾危害風險顯著增加,極有可能造成缺苗斷壟危害。西南華南地區甘蔗、高粱,以及黃淮以南地區冬小麥也存在受害風險。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此輪東非蝗蟲始於2018年5月熱帶氣旋襲擊阿曼、也門和沙特阿拉伯三國間的沙漠地帶並帶來強降雨,蝗蟲數量在6個月內翻了400倍,2018年10月,熱帶氣旋再一次襲擊阿拉伯半島,直到2019年3月,蝗群數量已翻了8000倍。最終,2019年夏季蝗蟲飛向了因戰亂毫無抵抗的埃塞俄比亞與索馬里。可以說是天災加上人禍。從目前中國的情況來看,我們具有防控蟲害的能力,但全球極端天氣條件下,新季玉米是否會再度遭遇澇災等不利天氣?事實上,今年2月份業內就有專家預計,2020年我國農業氣象年景總體偏差,東北地區東部可能出現春澇、夏季可能出現夏伏旱。我們需要謹慎以待。

來源:中國匯易網;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