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写春雨的诗词当中,以意境夺先的是哪首?《春夜喜雨》及自写除外?

久住青山Lee


《春雨的笔调谁更美》

写春雨的诗,能与孟浩然《春晓》杜子美《春夜喜雨》的名篇比美的,应当数李商隐的《春雨》了。不过孟浩然的《春晓》,杜甫的《春夜喜雨》都是五言句,是正面写。而李商隐的《春雨》,则是七言,从反面写。下面对比一下一一

《春晓》一一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風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一一杜甫

好雨知時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土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一一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祫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白袷衣,作夹衣解。白门,指江苏南京。意多违,许多事与自己愿望相违背。珠箔,即珠帘之意。畹,太阳落山样。玉珰,玉做的耳饰。缄札,密封过的书信。

如果说孟浩然的《春晓》图,杜甫的《春夜喜雨》是纯景物的素描,那李商隐的《春雨》就是一首情诗了。它抒发的是作者因一夜春雨引起的感想和情素。全诗表达了眼下的窘境,从而引发对情人的追怀。由于情人远去,只能梦里依稀相见的惆怅,要想与她相见却又音信难通,显现出自己孤单漂泊的悲凉。而这万般情思结合飘洒迷濛的春雨,不是更显得悱恻缠绵吗?而后满是华灯珠帘的街巷与黯然离去的情景,设色与孟浩然《春晓》,杜子美的《春夜喜雨》的意景。就都可以入画了!




李老根201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走在京城的街道,天空下着如乳汁般细密而滋润的小雨。远远的看去路边有轻轻的草色,走进了去却发现都才刚刚发芽,稀疏零星,暂时还不成气候。这才是春天最好的时候啊,万物生长,生机暗发。比起烟柳成荫,绿色布满全京城的暮春好多了。

前两句将早春最美的两种东西和在一起,春雨滋润,青草萌芽,凸显出了无限的生机。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了春雨的滋润,细嫩的草芽饱含着水分。小草虽然细微,却是春的使者,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有什么比这还让人欣喜的呢。

这首诗是韩愈在56岁高龄的时候写的,身在暮年,是什么让他如此欣喜呢,肯定不止有春雨。前不久,镇州藩镇叛乱,韩愈做为兵部侍郎受命前去宣抚,经过一番游说,叛乱竟被平息,唐穆宗大悦,特将其调任至吏部侍郎。此时正值春风得意,就邀请时任水部员外的好朋友张籍一同春游,张籍因年高体弱推托,他就写了上面这首诗去诱劝张籍。

不知最后这春游是否成行,但我们知道了那年斜斜密密的细雨和似有似无的嫩草,在京城呈现出最美的早春。


文史趣闻


古人写春雨的诗多如牛毛,在此选一首妇孺皆知的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将“春雨”巧妙地融入诗中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是迷人的,人间处处皆是美好,醉人的花香,缠绵的雨丝,北归的春燕……当人们在春梦乍醒,尚在睡眼朦胧时,只听得耳畔传来阵阵的鸟啼声,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孟浩然用一首《春晓》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画卷: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意绵绵是睡觉的好季节,不知不觉地天就亮了;酣睡中猛然醒过来,四周到处是鸟儿的啼鸣。回想夜里睡得迷迷胡胡时,似乎就伴有丝丝的风声雨声,不知那些花儿又被吹落了多少呢?

《春晓》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地别致。此诗并没有采用直接叙写春景的手法,而是通过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与联想,去捕捉春天特有的气息,以此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与怜惜。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春夜梦沉,天色已大亮尚不觉醒。当醒来时,只听得屋外处处是鸟儿的欢鸣声,诗人立即抓住此瞬,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描绘充满了活力的春晓景象,而读者由此可知,正是这些鸟儿的鸣叫把春困中的诗人唤醒,可以联想到此时窗外早已是春光明媚一片,在此,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由衷的热爱与赞美。

趁着这美好的春晓景象,诗人随即转入了由第三、四句所引发出来自己的联想:哦,想起来了,昨夜我在睡意朦胧中好像曾听到过沙沙的风雨声,此刻庭院里盛开的那些花儿究竟被吹落了多少呢?

回看诗的前两句,昨夜里这一阵风雨并非暴风骤雨,而是春天里的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到了香甜的梦乡,又把春晓清洗得更加清澈明亮,这明显是可爱的柔风细雨。然而它终归也会摇落那些春花,带走那些春光,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又深含了诗人对春光渐去的淡淡忧伤与惋惜之情。

这首惜春诗,诗人紧紧抓住春晓的一刹,将人、鸟、风、雨以及花巧妙地粘连在一起,描绘了大自然的精髓与生活的情趣,抒发了自己对醉人春光与勃勃春意的酷爱与不舍,言简意浓,景美情切,使人读来感觉深沉香醇,韵味无穷,真是唐诗五言绝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流传千古至今,永久光彩照人。


老武小侃


好长一段时间不曾回答了,因前面问答题是专门专攻,吸人眼球,相互尊重,畅所欲言,不受牵绊,当前笼统要求,不知可选?今天一早打开头条,亮如眼睑的是《春夜喜雨》这么个诗词,不回答那其不是情犹未尽吗?这还用说吗

正如标题那样

唐: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管城








温暖人间16


春雨的诗词中,最喜欢的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天的夜里甜甜的睡去,不知不觉中天就亮了,到处都是鸟儿清脆的歌声。当诗人看见院中被春雨打落的花儿时,才知道昨晚在睡梦中下雨了,哦,春天的梦是最美的梦。之所以喜欢这首诗,还是因满满的回忆。记得学这首诗应是小学二、三年级,每次听到这首或看到这首诗,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美好的童年,也许是真的记忆,也许是朦胧的回忆,阳光、校园、春天、童年……一切美好的感觉,都伴随着这首诗出现。











我思WORDS


杜甫

《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

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燕脂落

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

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

暂醉佳人锦瑟旁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 —唐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 —李煜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奏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春风拂面1920



子非鱼2020


古人写春雨的诗极多,有意境的名句也不少,比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宋代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朝杜枚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还比如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些描写春雨的诗,以景抒情,情景相融,读来就好像一幅清新的水墨画缓缓在眼前展开,美不胜收。

但个人认为最具意境的一首,是唐代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诗中描写的画面极美:

居所远离喧喧嚣的闹市,门前的庭院开阔敞亮;四周没有村庄遮挡,景色一望无边

远处澄碧的江水与江岸齐平,似乎要将江岸淹没;岸上树木葱郁幽静,其间开满美丽的鲜花。

蒙蒙细雨中,鱼儿竞相浮出水面;微风中,燕子斜身轻快的穿梭。

城里千户万户,熙熙攘攘;而这里却只有两三农家,优然自得的独享着自然美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成都西浣花溪畔。在经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杜甫终于有安定的居所,身心得到休憩,心情愉悦,这时候面对着绮丽的春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咏景小诗。

作者由门前的庭院开始写起,由近及远,再由小及大,就像拿着一个长镜头,从门前慢慢拉到远处的江岸,将岸上的树木繁花和江中的鱼儿、空中的燕子一一定格,最后再将镜头放大,将眼底所见的画面框选成一幅生动活泼的春景图。全诗句句写景,却句句“遣心”,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闲适欢欣的心情和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用语简单质朴,却“自有天然之巧而不雕琢”,能将春天的景致刻画得极其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将雨中鱼儿和风中燕子的形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一个“出”字,一个“斜”字,境界全出。叶梦得曾夸此句“殆无一字虚设”,而王国维则认为此句的意境不输作者的《后出塞五首》之二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此诗曲调明快,景色意境优美,让人沉醉和还向往。


俞木榆


在写春雨的诗句其以意境夺声的古诗中尤为李商隐的《春雨》。

先来给大家认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意境美的诗人。在他的《春雨》中,诗的意境、感情、色调、气氛都是十分清晰明丽,优美动人。全诗借助于飘洒迷濛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让读者在其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感情中,体会隐喻着得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整篇诗句具有相当高的美感和意境特别夺先,那么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分享诗人李商隐的这首古诗吧。

《春雨》原文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再体会《春雨》诗句译文: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更深一步来对诗句作一下整体赏析:《春雨》抒写了诗人与情人相见时的欢乐,离别后的怀思和失恋中强烈的痛苦。诗人重寻旧地,不见所爱女子,因而惆怅不已。诗中借助飘洒的迷蒙的春雨烘托别离的寥落与怅惘,渲染伤春怀远、音书难寄的苦闷,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最后来勾画一下《春雨》意境图: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幽美凄艳。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将心中的朦胧意绪转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他善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意象与辞采,表达复杂的心绪。在这首诗中,红楼、珠箔、春雨、灯影等意象,加上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使诗境凄美幽约;春晚日暮和云罗万里,则烘托出离别的寥落、思念的深挚。

同时,李商隐的爱情诗极为丰厚,决不仅仅围绕单一的情绪反复吟唱,而是虚虚实实,忽此忽彼,或今或昔,一重情思套着另一重情思。不仅将难言的情感表现得生动而丰富,却又让人只可意会,难以言传。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所以说李商隐的《春雨》全诗借助于飘洒迷蒙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真挚,构成浑然一体的文学艺术意境,从而《春雨》达到了意境夺人的最高境界。


根号22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出自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诗句浅显易懂,但意境深远。在此献丑注解一下,望大家不吝赐教: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郁郁葱葱的西塞山春意正浓,南迁避寒的白鹭成群结队的归来,自在的盘旋着,几声清啼似在与我叙旧。

我也童心大发,笑呵呵的对他们说,你们这些老伙计呀,来的正是时候,桃花盛开,流水潺潺,待我钓上来几条肥鳜鱼,大家就都有口福啦。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春风暖暖,小雨俏皮的绕过枝桠打在我脸上,我头戴斗笠,身穿蓑衣,一副渔翁打扮坐在岸边。老友都笑我呆,招呼我去茶棚避雨,我说不必不必,这点小雨刚好助兴!

其实全诗都是对景致的描写,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色彩对比活泼艳丽。真正体现意境的是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在雨中悠闲垂钓,自得其乐,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情趣。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描写春雨的诗,希望你也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