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你认为唐诗里哪一首写得最好?

似水年华146028344


非常喜欢古诗,喜欢的作品也有很多。在这疫情中的特别的春天,看到这个问题,首先浮上心头的是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是我思认为写的非常好而又传神的诗。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将早春的“小雨”和“草色”、“烟柳”这独特的景色,刻画的细致入微;整诗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的美感。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墨的妙笔,涂出隐隐那一抹青青之痕,这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隐隐绿意,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了,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画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纤细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诗中“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烟柳”,一个“烟”字,描绘出画的特质,正是“杨柳堆烟”时的早春。

美的春光,愿疫情早些过去吧……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如期而至

没有一朵盛开的花儿

不会朝着太阳

没有一朵盛开的花儿

不会吐露芬芳

没有一个困难险阻能将我们阻挡

迎着困难

有我们的党旗在高高飘扬

在为我们指引着胜利的方向











我思WORDS


虽然唐朝好的诗人太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贺知章,李商隐等等都各有所长,各有各的味道,但是在我心中最好的一首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仅仅是代表我个人观点。先附上整首诗作欣赏一下。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首诗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就像九首七言绝句串联在一起。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以极富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丰富优美,韵律宛转悠扬,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和美的享受,这一首诗中蕴含了5种主题即春,江,花,月,夜。短短的36句,就一一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和思想,并且从一成不变,如同蜣螂转丸的宫体诗,进化成了人类对于宇宙思想变迁,也不愧被后人称作,孤篇压全唐。


豪仔为悦己者容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西方文化的一个典型差异,是中国人的故乡情怀。叶落归根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结。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直白易懂,直抒胸臆地说出了中国人的故乡情怀,千百年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振持续永久。


李子说书


我认为唐诗里写得最好的一首诗是清郑燮的《竹石》,诗原文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尔任东西南北风。

为何写得好,理由如下:

第一,本诗运用很生动的比喻。

竹石指的是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第二,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警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第三,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三两梅花


唐诗第一?一般我们问起唐诗里那一首诗可以排名第一,大家第一反应非李杜莫属。专注于唐诗的研究学者王兆鹏,他在2011年时出过一本书,书名是《唐诗排行榜》,出乎大家所料的是,排名第一的既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

《唐诗排行榜》的依据是,在《全唐诗》中优选出100首有历史影响力的作品,然后从四个方面进行评比。(1)历代评论家的点评数量。(2)历代古籍的借用入选数量。(3)近代以来唐诗研究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4)文学史著作选取的频率和数量。这四个方面都不考虑作品的文学艺术性,评比标注侧重文学文化性以及影响力。研究人员将上述数据经电脑分析处理,加上权重求和然后得出综合的评分,作品优劣以数值高低排列。前三名依次是:(1)黄鹤楼。(2)送元二使安西。(3)凉州词——黄河远上。因此,大数据作用下的唐诗冠军是《黄鹤楼》。

《黄鹤楼》唐·崔颢

古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除却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来参考一下日本人的唐诗情怀。日本自古受中华文化熏陶。唐诗宋词等中华国粹自然也备受日本人推崇,那么那一首唐诗是日本人的最爱呢?这次唐诗泰斗,李杜名篇再次旁落,日本最喜欢的唐诗作者是张继和白居易,最喜欢的唐诗是张继的《枫桥夜泊》。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被纳入日本小学课纲,在日本无疑是家喻户晓,妇孺尽知。中国幼儿诗词教育从《鹅》、《游子吟》着手,日本则是从《枫桥夜泊》开始。我国清代学者俞樾曾记录“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这首诗)”。日本人对这首诗痴迷到完全复制了苏州寒山寺模样到东京都的青梅市,如此这般尚不过瘾,心中向往的还是苏州寒山寺,旅苏日人大多是奔寒山寺去的。每年公历12月31日,日本各地寺庙以及神社,在新年交替之时会鸣钟108响,其根源和苏州寒山寺夜半鸣钟是相同的。可见《枫桥夜泊》这首唐诗对日本文化影响之深。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斤斗山下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最简单的文字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寄托了远方游子思乡的情怀。诗仙李白真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祈祷][祈祷]


老树拓荒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虽然简单,但是它造就了李白妇孺皆知的名头,有多少人一说唐诗首先就会想起这首


正一门


静夜思


冰寒杂谈


李白的将进酒


何泽光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诗仙不愧视诗仙,每句诗都是恰到好处,霸气侧漏,还富含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