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疫情防控一线的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杨戴源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城乡村(社区)是主战场,村(社区)干部是主力军,虽然没有战火硝烟,工作却是异常艰苦,而且还有可能遇到病毒传染的危险。为了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本文讲述的杨戴源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疫情防控一线的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杨戴源

28岁的杨戴源(肢体四级残),毕业于天津城建大学,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作残疾人专职委员已经三年。疫情出现后,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坚持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至今整整一个月,从未休息过一天,演绎出了一连串的感人故事……

疫情防控一线的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杨戴源

油溪镇盘古村有4000多人口,8.28平方公里,村里道路纵横交错,有11条路可以通往村外,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防控是责任。疫情发生后,为阻止疫情蔓延,把防控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村长助理、残疾人专职委员、共产党员杨戴源,便主动找党委书记付强汇报,提出了“村民居住分散,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必须舆论先行抓好宣传,立即把村民组织动员起来,做到群防群控,联防联控。”

据杨戴源介绍,录音既有“窝在家、不串门、戴口罩、勤洗手、保安全、做贡献”等简短的警示语,又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须知》《给全区农民朋友们的倡议书》等内容。每天由工作人员敲着锣鼓,拉着音箱从早到晚在村内反复播放。

打好防控阻击战,搞好排查是关键。为摸清情况,“两委”干部分社包干,责任到人。杨戴源和5组的李社长负责242户的排查。因春节前外地返村的人员未能主动报告,需要通过排查才能掌握情况。为了把这部分人员情况弄清楚,杨戴源通过一查车辆牌照,二向村民询问,最终做到胸中有数。通过反复排查,杨戴源负责的5组从湖北回来的有8人。对他们采取居家隔离14天,每天由医生、警察、村干部、镇干部,上门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开始是一天一次,后来是半天一次。

疫情防控一线的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杨戴源

摸清情况,发送临时出入证。杨戴源采用的方法是,以是否在一口锅里煮饭吃为准,发给临时出入证。按规定,持出入证每户三天可以出去1人。“为避免人员聚集,出入证是我挨家挨户送的,所以,每户的人员情况都弄得很清楚。排查工作看似简单,排查时个别村民还是有抵触情绪的。不过,经说服解释后都很支持我们工作。”杨戴源说。

暂停赶场,不得聚集,排查工作又多了个抓打牌。由于闲来无事,聚集打牌的较多,第一天排查杨戴源就碰上一家4桌人打牌,经劝阻,他们很快就离开了。另一处有几桌是打麻将的,为防止他们再聚集,杨戴源先礼后兵,还拿走了他们几颗麻将,并对他们说疫后再物归原主。

疫情防控,强化管理。为阻止病毒蔓延,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村里按照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部署,实行了封路管理。在10个路口设立了管控点,其中,只有赖子石坝管控点(村劝导站)可以凭出入证出入,其余管控点一律暂停通行。

伴随管控点的设立,杨戴源又随即转到管控员的岗位上来,担负起了巡逻执勤任务,和村上的其他干部和志愿者一道,24小时不离岗。白天检查过往车辆及行人,为群众测体温、查收出入证、发送宣传资料,晚上就住在帐篷里,严防死守。

管控点工作不单是测体温、验收出入证、发放宣传资料,重要的还担负着劝导职责,教育大家要牢固树立防疫意识,自觉搞好自我防护,教育大家要积极配合,搞好群防群控。杨戴源在谈到在管控点执行任务时说,村上的村民绝大多数都是很自觉的,但也曾有两个村民没有出入证要强行出门,经他耐心解释做工作,还是把他们劝回去了。

杨戴源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30天不下火线,不仅是个优秀的宣传员、战斗员,还是个十分优秀的战报编撰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中,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杨戴源亲眼目睹了党员干部的坚守、战友们的英勇、村民们的关爱,筑起了盘古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而大受感动。

疫情防控一线的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杨戴源

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战场上,他看见了党委书记付强奋不頋身,带病指挥全村的疫情防控工作;达邦农业向疫情防控一线捐来5箱柑子,送来2把大伞;村民徐波向防控一线送来20箱方便面,10箱牛奶;共产党员何碧林向疫情防控一线捐款了200元,并送上了祝福,激励大家抗战到底,共克时艰、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杨戴源为之动容。于是,他奋笔疾书,编写出了一期又一期的防控战报,记录了盘古村疫情防控一线的战况。

当笔者问及他30天没休息有何感想时,他的回答是:“国难当头,再累也要挺住,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再苦再累也必须‘坚守’。再说我们的工作,比起战斗在武汉及湖北前线的那些与病毒搏斗的医生、护士、解放军、人民警察、还有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等科学家们,苦点、累点算什么,最多流点汗、走点路、挨点冻、少吃几顿饭,但我心里觉得是很值得的。”

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残疾人专职委员杨戴源,真不愧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忠诚卫士,值得人们点赞。(李定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