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

黄龙,距十堰市区最近的一个古镇,就在城西二十多公里。虽然早就去过很多趟,却是一直没什么大印象,大约是那时跑新闻,关注的东西不一样吧。最近和几位关心文物的人士再去,才发现这里老古董还真不少。

下车,从镇边的老白公路上看过去,黄龙没什么意思的,千篇一律的楼房中间,夹杂着一些鄂西北风格的瓦片房而已。进到镇子中间,看见老街,才感觉一些古风。街边有不少老房子,风格不禁相同,但都雕梁画栋,目下虽正如想象中残破,却是历经风雨后别有韵致,仿佛在挺立着告诉我们,祖先们的生活细节,其实远比今天的高尚楼盘还要精致。都是些百年民居了,现在还大都在住着人,仍在发挥最初功能。老房子前,有三三两两的悠闲老人和孩子,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用文艺腔能扯到陶源明般的生活。但是,现在我认识到,廉价赞美这种所谓“田园生活”,是可耻的,是不负责任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样的鸟事,我自己就干过不少……惭愧。当然,有耐心聊天的话,听老人给你指指点点唏嘘一番听些故事,也还有趣:比如这里原来是个什么什么建筑多么辉煌多么壮美,哪年哪月又给哪个领导给拆了建成什么什么楼房之类……老人们说,直到民国年间,黄龙尚有八十四家店铺。

同汉江流域的很多古镇一样,黄龙也有过“小汉口”之美誉,也是因水而兴。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贾从汉江溯堵河而上,将大山深处的生漆、桐油、木耳、中药材等土特产收购外销,同时从外地运进食盐、布匹等等生活必需品,小镇因此日渐繁华,成为郧阳山区的水陆交通要道和重要物资集散地。最豪华的建筑也是商人们的会馆。镇子不大,几个会馆很好找也好辨认,到巷子里面转转,墙上的砖头都有字——“鄂郡、江西、黄州”之类,代表不同帮派。几个会馆都很破败,最残的一个几乎成为一个垃圾场了。无言,也不知道该感慨什么。

一个石头狮子,原来不知道在那里驻守。现在竖立在一座楼房的单元门口,倒仍旧在看门。当地人说,这不算什么,前些年,镇子里建一个工厂,还挖出来不少石人石马。不好处理,干脆又埋了起来。转悠到镇子旁边的一块农田,赫然看见汉代的楔型砖,成为乡民用来砌化粪池的原材料。

现在一般称黄龙为百年古镇,来由大抵是依据清朝的史料:清咸丰元年(1851年)第一次建设的黄龙街,位置在如今的大峡枣园肖家湾;咸丰三年被大水冲毁,迁至老店(今黄龙东湾四队);1867年又是大洪水,同治年间再建于现在的位置。

翻资料,黄龙竟然曾经属于过陕西,在十堰市的建制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地方:1950年陕西省两郧专区所属的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均县6县划归湖北省(政务院1950年3月27日批准)。1967年湖北省最大的行政区划变动事件就是设立十堰办事处,以郧县的十堰区、黄龙区为其行政区域。1969年撤销十堰办事处,设立十堰市(国务院1969年11月24日批准),同年,郧阳专区驻地由郧县迁至十堰市。1973年十堰市升格为地级市(湖北省革命委员会1973年2月17日报告备案)。

几乎可以肯定的说,黄龙的历史,应该不会只有几百年,那砌化粪池的汉砖,就是一明显例证。镇子口,犟河汇入堵河口的台地上,不久前考古队发现很多石器时代的遗物,据说挖出了有好几大袋子。这更加证明一个现在日益引起重视的一个观点:远在 80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汉江堵河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以后,这里因为水路交通的发展而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政治分界线,南北文化的交锋在此显得更加活跃。

和历史对照着看,这一带算个引人遐想的地方。我们在周围随便转了转,就颇感神奇。从镇口那个石器时代遗物出土点继续往高处走,不远就是三义庙,里面挂满乡民送得锦旗,上写赠“高大神,五仙爷”之类,搞不清楚供奉的到底是什么神人?但看庙的乡民带你四处走走,说这里原来埋着个什么碑,哪里的地下原来又有个什么什么,不信,你看,光绪年间的碑,都已经找出来了……再走到镇子旁的一条山沟里看另一古庙,就真是不由不信了。这庙不奇,这几年才盖的几间房子,奇的是里面有很多石头神像,都是不久前挖出来的。这些石佛大小类比真人,是何来历?已经没有人能搞清楚了。但从造型风格看,应该早于明清。佛像大都残缺不全,有半拉脸的,也有缺胳膊少腿的。知情者说,挖出来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仍躺在庙旁沟渠的土里。带我们去看,果然。他们希望都挖出来以后,能拼出几个完整的。

继续到更深的山沟,树草丛中一座巨大的墓碑,给我留下此行的最深印象。

陈丹青先生回到故乡上海,拒绝去上“东方明珠”,他说:隔着黄浦江远远望去,真难看啊!

猛地看见草丛里那座巨大的雕花墓碑,我不由赞曰:真好看啊!

近前细看,墓碑是清代所留,差不多有两人高,这不算奇。我感叹地是这荒山野岭怎么竟然会有这样的大家伙?仅仅是把石材搬进来,就要费老鼻子劲了。更惊叹上面的雕刻,内容无非就是那个年代常见的忠孝节义之类,精美程度却是今天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搞不出来的了,没那耐心,也早没那心境。如此,也可以说,百年以后,这些原本冰冷的石头,正成为一个含意复杂的综合体,默默展示着先人手艺的精巧和对来世的希翼,也是向后世宣示着顽强的德统。

从黄龙顺流而下,我们走到方滩乡的一条公路边,看到几个古墓残迹,随手在土层里一抠,就是很多各种不同质地的古陶片,其中一块上面还有很美的花纹,让人想起著名的西安半坡博物馆的东西。

这些古陶是不是春秋战国或者更早的遗物呢?咱不懂考古,不敢妄言,但可以想起伟大的屈原大夫在《渔父》中记载有古谣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沧浪之水又何在?从黄龙水库上溯,现仍有地名沧浪乡,旁边还有沧浪山。

此沧浪是否就是彼沧浪?

没准。从黄龙上溯,竹山一带有古庸国,下游郧县地方有古麇国。远古的鄂西北并非后来认为的那么荒凉,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谜太多了,目前已能确证十堰区域存在过缰、彭、麋、房、纹、均、郧等这些古方国,其都城、王族墓地等等,却都没有一丝踪迹。

关于黄龙镇,还找到一个传说也颇有趣:古时候,镇子北面的四大坪山上,有个寺庙,里面住着一位自称黄花天子的人,他在一根大木头上,精心雕刻了一条木龙,打算在九斤坪建金殿时做大梁。后来,因为此地土质每升重仅九斤略平一点,不够十斤,不宜在此建造金殿,于是,他就把那根木龙大梁,用铁链拴在堵河的狮子滩和过路滩之间,此地因此得名黄龙滩。那么,这黄花天子又是个什么人?为什么要在此建造一个金殿?这个传说里面到底包涵什么?仅仅就只是一个传说?同样引人遐思。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湖北十堰黄龙的眼见为实和胡思乱想,南水北调水源汉江支流堵河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