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防疫一線“守門員”脫貧攻堅“排頭兵”

他們是防疫一線“守門員”,也是脫貧攻堅“排頭兵”。


  這個春天,疫情打破了人們往日生活的寧靜;這個春天,因第一書記備戰春耕生產而獨具魅力。


  目前,威寧358名駐村第一書記紛紛請戰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場戰役,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走進田邊地坎開展春耕,村村寨寨吹響脫貧攻堅號角。


熱心書記田間地頭督春耕


  “戴好你們的口罩,別扎堆,保持一定的距離。”


  “文哥,你的病還沒完全穩定,你咋跑到馬鈴薯種植基地來參加勞動了?”2月19日,在板底鄉雄鷹村馬鈴薯種植基地,駐村第一書記袁博和村民文光謀劃著春耕生產。


袁博是貴州省人民醫院派駐威寧板底鄉雄鷹村第一書記。2月17日,她一大早就帶領疫情防控志願隊為基地種植人員發口罩、量體溫並指導春耕生產。


  “太感謝你了,袁書記,我病情得到緩解,現在好多了,你看,我都能幫家裡人做些簡單農活了。”文光見到袁博後激動地說。


  文光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身患帕金森綜合症已多年臥床不起,袁博得知這一情況後多處尋求緩解病症藥方,長期給文光提供免費的藥吃。


1月27日,大年初三,袁博還來不及與年邁的母親、幼小的孩子以及已申請待命支援湖北的丈夫辭別,就匆忙返回村裡參加疫情防控。在她的帶領下,雄鷹村以“十戶一體”聯防機制為重點,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要求,將全村幹部群眾及志願者編織成一張巨大的疫情防控網,保障全村生命健康,促進全村春耕生產。


  村民朱紹奎說:“今年疫情形式嚴峻,村裡的大喇叭每天都用彝漢雙語進行防控知識宣傳,現在是種植馬鈴薯的黃金時節,村裡要求群眾戴好口罩,分開勞作,做到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兩不誤。”


  疫情防控期間,袁博晚上進村入戶走訪貧困戶,白天到田間地頭與群眾進行防疫宣傳、“嘮嗑”春耕。


  “村裡農用化肥已經準備好了,馬鈴薯種薯也解決了,既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又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我們堅決完成任務!”袁博的日記裡這樣寫道。


實幹書記走村串戶備春耕


2月19日,龍場鎮仙龍村第一書記田井平正戴著口罩,帶領排查小隊挨家挨戶排查群眾脫貧短板和春耕物資所需。


  “田書記,感謝你為我們購買的床、床上用品、沙發、櫥櫃等物資,我們用起來方便、舒心。”


“田書記,我家今年想種幾畝辣椒,但目前還沒找到適合種植的好種子。”


防疫一線“守門員”脫貧攻堅“排頭兵”

田井平到農戶家時走訪時查看孩子假期間的學習狀況


  群眾口裡的田書記就是田井平,2019年6月,他來到仙龍村擔任第一書記,仙龍村平均海拔1690米,林地面積1708餘畝,耕地面積1800餘畝,轄2個村民小組,貧困發生率為2.7%,是一個典型的以養牛為主的養殖村。


據田井平回憶,他剛到村裡時,群眾環保意識差,到處是牛糞,髒亂差。於是他就發動全村中小學生當志願者打掃全村衛生;協調愛心人士出資,帶領村委、群眾修建寨門;在入戶路旁搞木柵欄;帶領群眾建起了菜園子……


防疫一線“守門員”脫貧攻堅“排頭兵”


  時下,正是戰疫情抓春耕生產時期,為“兩戰都要贏”,田井平帶領駐村幹部、村支兩委幹部,走村串戶發動群眾,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發動群眾備戰春耕。


  “我們村今年規劃種植辣椒466畝、木瓜子820畝、向日葵套種白芸豆569畝,蔬菜78畝,青貯飼料107畝,春耕生產備種工作正按計劃進行。通過發展養殖業和特色種植業,帶動群眾增加收入,不僅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還要實現鄉村振興這個遠景目標。”田井平如是說。


  袁博、田井平只是戰鬥在防疫春耕一線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縣358名第一書記日夜奮戰在各鄉村,他們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春耕生產;他們不斷髮揮黨員先鋒突擊隊的作用,成為群眾的主心骨,成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的中堅力量。


威寧融媒實習記者 陳志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