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潛意識中的"情結"是如何給我們闖禍的,又該怎麼辦?


潛意識中的

"情結",顧名思義可以理解為"情緒的結"。通俗地來說就是"反覆地在傷口上撒鹽"和"反覆地揭開沒有癒合的結痂"過程中,各種痛苦情緒積累纏繞成的"結"。真想想都疼。

潛意識中的

這種心理疼痛是普通人難以忍受的,造成被"情結"觸發的人經常會有各種在他人看來無法理解的"謎之不理性行為"。

比如:故意搞砸自己認可的重要事情和與重要他人的關係,以及各種明知損人不利己卻堅持做到底的行為,等等。這些行為的出現經常都是"情結"闖的禍。

潛意識中的

當然,"情結"本身是涵義複雜的心理學術語,不同的理論流派對它的定義不同。在心理諮詢領域經常指的是一種心理現象:

"一些早年的心理創傷,在個人成長過程中不僅沒有得到療愈,而且被反覆、頻繁地喚醒和刺激;導致當事人出現條件反射性的不理性行為,危害自己甚至他人。"

潛意識中的

"情結"被發現的契機十有八九都是因為"闖禍",而要阻止和避免"情結"繼續闖禍,需要對"情結"的進行探索和療愈。

這樣做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停止"迷之不理性行為"、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增進心理健康、提高社會適應力。

潛意識中的

說到"謎之不理性行為",在這次疫情中我們就看到了不少,比如:強硬拒絕戴口罩;故意隱瞞到過武漢;無視發病還去串門和聚會,等等。這些行為的背後,可能會有著什麼樣的"情結"在作祟呢?

我們現在就通過兩個案例來看看,同時也瞭解下:對"情結"可以進行怎樣的探索和療愈:

潛意識中的

案例一:

大年三十早上,一個單親朋友打電話向我哭訴,說家裡六十多歲的老爸拒絕戴口罩出門,她進行勸說卻被大罵。趁她哭著跑開的時候,老爸不戴口罩出去了,還去親戚家串門,親戚藉口不在家沒讓他進屋,並且打電話責備她為什麼讓自己的老爸不戴口罩亂跑。她委屈得不行,問我該怎麼辦?

以下是老爸罵她的話:"你想讓我早死明說,別虛情假意地非讓我戴口罩,我精神沒毛病,不上你這個當!""我每天跑步游泳,身體棒得很,哪像你……,我沒那麼快早死,你死心吧!"……

潛意識中的

正常理性的人不難明白:這些話聽在相依為命的孝順女兒耳中會是多麼地刺激,多麼地委屈:我勸你戴口罩怎麼成了咒你早死?也難怪女兒會哭著跑開,一籌莫展了。

從這個爸爸的話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一個關鍵詞"早死",這就是他的"情結"。

潛意識中的

說一下這位朋友的背景:她的父親是位建築工程師,母親是家庭主婦,父母早年非常恩愛,但是母親卻在她十歲左右的時候因病過世,之後父親一直沒有再娶,克服了各種困難親手把女兒撫養長大。

夫妻恩愛卻中年喪妻,說妻子早死是他一生的痛很容易理解。親手撫養女兒的單親爸爸,如果說最怕自己出意外,女兒成了孤兒,大家也都能理解。這種痛加上這種怕,形成了最初的"情結"。

潛意識中的

在現場指導施工的建築工程師們是要進行安全施工學習的,聽到哪個工地安全施工沒做好死了人的消息是很容易的,甚至本人都有可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樣的事情每發生一次都會觸發這位父親對"早死"的恐懼和痛苦,這一次次的恐懼和痛苦疊加在最初的"情結"上,讓這個"情結"越來越大、越來越嚴重。

潛意識中的

這次疫情的危險性很容易就觸發了這位父親的這個"情結",為了逃避"情結"引發的強烈恐懼和痛苦,潛意識中趨利避害的本能立刻築起非理性的心理防禦:否定它!

這個"它"就是:真實存在的、感染新冠肺炎會早死的可能性。因為正視這種可能性會引發強烈的恐懼和痛苦,所以被"情結"支配的父親會下意識地拒絕所有"提醒自己這種可能性真實存在"的言行,而女兒勸說自己戴口罩恰恰就是這樣的言行,所以“一點就炸”。

潛意識中的

在強烈的恐懼和痛苦之下,人的理性是很難發揮作用的,所以被"情結"支配的人很容易做出讓人不能理解的行為——責罵勸說自己戴口罩的女兒是在詛咒自己早死,不戴口罩去親戚家串門都是這樣的行為。

潛意識中的

要停止這樣的愚蠢行為,關鍵是要讓當事人的"理性"上線,而要讓"理性"上線,關鍵是降低或消除"情結"引發的強烈恐懼和痛苦。我給這位朋友支的招兒是:要想讓她老爸戴口罩可以這麼說:

"說什麼吶,老爸您怎麼會早死?您一定會活得長命百歲、健健康康的,我都計劃好帶您去旅遊了,咱們去草原呼吸新鮮空氣,去沙灘上曬太陽,好好享受享受……"用像這樣的話把老爸安撫住,再勸他戴口罩效果就會比較好了。

潛意識中的

這位朋友立刻心領神會,等她爸回來的時候跟她爸說:"您早上說我咒您早死,我很難過。我想起了媽媽,感到很害怕。您也知道,要是沒有這次疫情,今年春節咱們是要出去旅遊過年的,我會帶您吃好吃的,玩好玩兒的。

不只是今年春節,以後有空我都想帶您出去玩,還準備找個孝順的女婿給您當兒子,給您生個大胖孫子跟在您屁股後面叫姥爺。但是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您出門卻不戴口罩,我真的好擔心,萬一您有個三長兩短,我就連爸爸都沒有了,多可憐……難道您不想參加我的婚禮,抱我的孩子嗎?"

潛意識中的

這些話之後,她跟老爸過了一個溫馨的除夕。從那以後,她老爸每次出門都自覺地戴好了口罩。知道她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我真的非常佩服和高興。

潛意識中的

案例二:

一位社工朋友某天在排查小區時,逮到幾個聚眾打麻將的人。仔細審問後不得了,還有個從武漢回來的,於是立刻要求這個人去醫院檢查並且安排其他人的隔離事宜。沒想到這個"武漢歸"說什麼都不去,搞得他跟同事只能報警處理,最後是由派出所民警強行送到醫院的。

潛意識中的

這個人的辯解詞如下:"我們戴著口罩打牌怎麼了?我沒發燒沒感冒連個噴嚏都沒打,憑什麼去醫院?現在醫院才是最危險的地方,我要是本來沒事去醫院被感染了你們誰負責,你們負得了責嗎,站著說話不腰疼的?"

從上述的辯解詞可以看出,對於這個人來說,戴著口罩聚眾打麻將的感染風險比去醫院檢查要低,自己在疫區感染的風險比去非疫區的醫院檢查要低。這明顯不是事實,而他卻看不到這一點。

潛意識中的

從他的話語中可以猜測,他有"去醫院檢查會感染上致命疾病"這一"情結",但是否真的有,需要調查。

這位"武漢歸"這麼一鬧騰,上了社區重點監控名單,雖然醫院檢測沒啥問題,但是我的那位社工朋友需要天天檢查這位兄臺有沒有老實呆在家裡隔離,漸漸地也就瞭解了一些情況:

潛意識中的

這位兄臺在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年家鄉流行支原體肺炎,他的奶奶因為老年病在醫院觀察輸液時被感染了,爺爺也被傳染了。因為那一年的疫情來勢特別兇猛,唯一的特效藥——阿奇黴素很快告罄,他的奶奶和爺爺沒能等得上外地的支援就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相繼去世了。

潛意識中的

這位兄臺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跟二老感情很深,那個時候剛剛被接到爸媽身邊不久,聽聞噩耗無法接受,追著靈車聲嘶竭力地哭喊直到靈車消失在視線中,然後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當時在場的人無不動容,印象深刻。

潛意識中的

瞭解了這些背景後,我們不難明白:當年年幼的他在失去至親的痛苦下形成了"去醫院檢查會感染上致命疾病"這一情結,這個情結自帶的痛苦和恐懼是極為強大的。

這次疫情,怎麼看都跟當年導致他失去至親的那次疫情很相似,並且更為嚴重:當年的疫情只在當地發生並且有藥可醫,而這次疫情在全國爆發蔓延至他國,並且目前尚無安全的特效藥可救,只能靠拯救人的免疫系統去硬扛。

我們不難理解,這種現實會強烈地觸發他的"情結",激起他最深的痛苦和恐懼,導致他死活不願意去醫院,只能被民警強制送過去。

潛意識中的

這位兄臺的情況雖然是極端個例,但是因為害怕被感染而不願去醫院檢查的"武漢歸"或"疑似"的人不會只有他這一個,社工們總不能每次都叫警察,必須得有辦法。

在上個案例裡已經說過,要解除"情結"控制的不理性行為,關鍵是要讓當事人的"理性"上線。而要讓"理性"上線,關鍵是降低或消除"情結"引發的強烈恐懼和痛苦。

潛意識中的

對於因為害怕被感染而堅決不去醫院檢查的"高危"人員和"疑似"人員,要讓當事人"理性"上線的方法首先是社工們需要用真實的、有說服力的證據向這些人證明:在防護得當的情況下,僅僅去醫院做個檢查是不會被感染的。實踐證明:只要有這方面的證據,絕大部分人還是會配合的。

但是像當前案例這樣的情況,提供證據並不能讓當事人的"理性"上線,在"情結"引發的強烈痛苦和恐懼面前,證據的疏導和安慰作用微乎其微。

潛意識中的

像這樣的情況,建議在隔離過程中或是疫情過後,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解決;畢竟有如此嚴重的“諱疾忌醫”表現,如果真有什麼事兒,對當事人的生存和發展以及身邊的人來說會是極大的威脅。

至此,兩個案例就介紹完畢了。我們來總結一下在這兩個案例中對"情結"的發現、探索和療愈的過程:

通過分析當事人的"闖禍"語言和行為,發現可能的"情結";再從個人成長經歷中探索出"情結"的產生和一直存在的原因;然後針對這個原因想辦法降低或消除"情結"引發的痛苦和恐懼;最後達到讓當事人的"理性"上線,結束非理性行為的目的。

這樣的一個過程叫做:"潛意識意識化",是心理學的精神分析學派常用的探索和治療方法。

潛意識中的

對不瞭解心理學的人來說,把這樣的過程用在他人身上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我們通常很難知曉他人身上真實發生的、與"情結"對應的成長經歷,特別是對陌生人來說。

但是把這樣的過程用在自己身上,用來探索自己身上出現的"迷之不理性言行",找到相關的"情結"進行療愈,以達到增強和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社會適應力的目的,還是非常管用的。這也是我把這個過程展示、介紹給大家的目的。屏幕前的您,看懂、學會了嗎?


頭條號:"生活文化與心理",向您展示生活與文化中的心理學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