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给孩子读《大卫,不可以》绘本?

梦随心想2



《大卫 不可以》是由美国著名的绘本大师大卫香农创作的;

他能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卫不可以》已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了超千万册,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捣蛋鬼。

也为成千上万个孩子建立了良好的秩序感,平稳度过了关键的叛逆期,受到来自全世界各地妈妈们的拥簇。

大卫究竟干了,什么让小朋友们如此喜欢他呢?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极其调皮的孩子和一个濒临奔溃妈妈之间一系列的故事,整套书有《大卫惹麻烦》、《大卫上学去》和《大卫,不可以》三册;

每一个看过《大卫,不可以》的孩子都非常喜欢他。

又大又圆的脑袋,稀疏的头发,贼溜溜的小眼睛、三角鼻再加上大嘴巴配上坏坏的笑容,简直就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化身。

精力充沛、机灵、对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想干,什么都能去干。

天真无邪、总是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在家里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可以在墙壁上乱写乱画、把浴室变成一个沼泽地、头戴铁锅敲得叮当乱响、在家打棒球……

何如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秩序感呢?

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去尝试所有的新鲜事物,但是孩子本身是没有规则和秩序的概念,只有我想要这样做和我愿意这样做。

所以家长在建立孩子良好的秩序感时一定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比如想要把手洗干净有哪些步骤,比如东西为什么要归位、比如在不同的场所需要遵守什么规则。

孩子在错误中取得很多行为的边界——哪些事情会受到妈妈的鼓励和点赞,哪些事情是“不可以的”,做了以后会受到“惩罚的”。

要解释清楚“不可以”的事情,建立了孩子最初的规则感。

如何通过读《大卫不可以》来让孩子掌握秩序和规则呢?

有人说:绘本故事具有疗愈的能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排解自己的愤怒、悲伤等负面情绪。

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绘本世界,通过设身处地的去感知故事主人公的立场和感受,从而深刻的领悟绘本的主题,这是绘本最大的魅力所在。

如何让孩子投入到绘本世界中呢?

  1. 通过伴读和发问去引领孩子进入绘本世界。

比如:妈妈:大卫在做什么呢?(孩子:他想要去拿鱼缸)

妈妈:这样拿鱼缸会怎么样呢?(孩子:鱼缸会摔坏)

妈妈:鱼缸摔坏了会怎么样呢?(孩子:小鱼会死掉)

妈妈:还有呢?(孩子:地上会弄湿)

妈妈:还有呢?(孩子:大卫会受伤)

妈妈:妈妈会怎么样呢?(孩子:妈妈要收拾玻璃渣子)

妈妈:还有呢......

让孩子充分的认识到做这件事会引发什么事情出来,还可以让孩子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事情。

妈妈:如果你是大卫,你会怎么做呢?(孩子:.......)

从而很好的引导孩子去认识事物,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大人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认知上去要求孩子。

你不可以这样、你不可以那样......

长此以往孩子容易走极端,要么选择反抗变得叛逆,要么选择退缩,变得胆小而敏感;

孩子之所以称之为孩子,就是因为涉世未深,不懂世间的规律和秩序。

光顾着想要孩子懂事和有秩序,难道我们不应该告诉孩子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和为什么不能做吗?

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和高度去对话和交流,放下所谓大人的身段和权威才是教好孩子的第一步。

大卫乖......我爱你!

大卫之所以总是挑战妈妈的底限,其实是想确认妈妈到底有多爱他,当妈妈一再告诉他,大卫我很爱你,是给孩子安全感。

对于家里有宝宝的你,也要告诉淘气的孩子,虽然你很淘气,但是妈妈真的非常非常爱你。

因为爱和尊重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养分。


萌卡纳绘本园




«大卫,不可以»是一本非常著名且有趣的绘本,这本书只是这一系列的其中一本。

和这位妈妈一样,刚刚拿到这本书时,也就是孩子8个月大时,我也不知道如何下手,书中的妈妈总是说“这不可以,那不可以”,我都开始怀疑,这绘本有大家说的那么好吗?会不会给孩子错误的引导呢?

于是带着这种焦虑,这本书一直放在书架上,直到孩子两岁。

再次拿出这本书时,我有了不同的看法,讲绘本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事,绘本文字很少,需要讲述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要去深挖作者想要表达的引申意义,从而去引导孩子,从简单的绘图中帮助孩子学习成长或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在讲«大卫不可以»时,不要把大卫当成一个反面教材,更不是仅仅简单的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而是告诉要怎样?比如,大卫,不要吃了!

可以这样讲:有一天,大卫玩耍回来,他饿极了,

吃了很多东西,有鸡腿,有鱼,有黄瓜,有蔬菜,有豆子......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东西,妈妈看见,告诉大卫,慢点吃,吃的太多,太杂可能肚子不舒服哦?

然后再问孩子,你知道大卫妈妈为什么说不可以吃那么多东西吗?

这个时候孩子因为有之前的引导,他会和你互动,他会告诉你,“大卫吃太多会肚子疼”!

妈妈要借机补充,“是呀,妈妈担心大卫肚子不舒服呢,如果你像大卫一样这样吃很多很杂的东西,妈妈也会担心你肚子不舒服,你知道吗?”

这样就教会了孩子不要暴饮暴食,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所有的“不可以”是出于妈妈的担心,妈妈的爱,也为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放开那孩子让我来


有一段时间,我家孩子每晚都要看《大卫,不可以》,我也要每晚都给他讲。他感觉大卫就是他的一个好朋友,一个跟他同样调皮捣蛋的好朋友。

开始给他讲这本书时,我就是按照书中的文字讲述。

比如这张图,我会跟他讲:有一天,大卫想吃饼干,自己爬上了椅子伸手去拿柜子里的饼干盒。哎呀,够不到呀。再使劲,再使劲,你看大卫都要摔下来了,大危险了。妈妈看见大卫这个动作太危险,就喊到“大卫,不可以,危险哦”

讲几次,等孩子熟悉了故事的内容,我就会启发他说出“大卫,不可以”。比如还是这张图,我讲到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的站不稳去拿柜子上的饼干盒时,我会跟他一边表演一边说“怎么办,怎么办,大卫要摔下来了”。这时他就会主动的说“大卫,不可以,赶紧从椅子上下来”。

玩几次后,我就会教他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比如,指着椅子,告诉他椅子可以说成“chair”,饼干可以说成“cookies”,茶壶可以说出“teapot”之类的。

其他几页也都基本上是这样讲述故事。

最后还想再说一句,这本书真是太温暖了,无论大卫如何调皮,如何讨论,妈妈如何跟他说“不可以”,最后妈妈都是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句“大卫乖,我爱你”。而我也会在讲完之后,和孩子一起拥抱在一起。


YOYO育儿说


很早以前就知道这个绘本,但直到这周一晚上才买。

这个绘本非常地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家长给孩子读时不能用大人的审美观去看,比如觉得画的大卫好丑呀,字太少了呀之类的。代入孩子的身份,感觉,引导孩子去发现。

我给我家两孩子是这样读的,首先,启发式提问引入情景。我喜欢先念书名,然后孩子们会跟着我念一遍。我问孩子,

戴维,不可以是什么意思呀?

女儿毕竟大一点,说就是不能做的,把东西弄坏了。

哦,原来是这样呀。

打开第一页只有半个人身手叉腰,我问,咦,这是谁呀?

妈妈。

她在干嘛?

在生气。

你怎么知道她在生气?

她这样。(把手叉腰上的动作)

哦。

然后,夸张演绎。每一页都有一句简单的话,大卫,不可以。我会用夸张的语气把它读出来。有些行为本就是在我们生活中常出现的,我就会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表达。比如扣鼻子的行为,再比如我儿子洗澡前后就最喜欢光着身子跑,读到那一页时,我夸张地说,呀,宝宝你怎么跑到这上面去了?!孩子们笑得不得了。

其次,把前后画面连贯起来做故事讲。这个绘本上的每一页其实有前后关连,有些是时间顺序上的,有些是因果关系上的。我会让孩子看画面,问他们怎么回事,让他们来回答,代入他们自己的感觉。顺便把一些安全方面的一并教育。比如戴维踮起脚站在椅子上去拿饼干罐那个,我问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呀?为什么妈妈要放那么高呀?我们可以怎么做呀?这些都是平时要多注意的事情。

最后,温情收尾。"宝贝,来这里"、 "大卫乖……我爱你!",我也张开手臂,给孩子们一个大大的拥抱。


一加二的生活


《大卫,不可以》这本书确实是很经典,这本书让每一个看过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因为这个天真无邪、把家里搞得一团糟的小男孩,让他们觉得又开心又释怀,真的是表达了他们心里的想法和顾虑。那我给我家俩宝讲这本书的时候是先看着书讲了一遍,我讲故事的语调偶尔会提高,偶尔会严肃,偶尔会把声音压低凑到孩子的耳边,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喜欢,甚至还捂着嘴巴笑呢。后来,我就给孩子讲个开头,然后孩子们一看到图就自己讲起来了,当然在他们讲时我会装作大卫的语调配合着他们,讲过几遍见孩子兴趣稍减之后我又换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情景演示,他们扮演大卫,我来用书里的语调喊他们,他们装作自己在乱涂,在捣蛋,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孩子喜欢就行,也可以不断的变换方法。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微笑挂脸上139392095


我读了不下1000本绘本,如果要我票选男孩第一绘本,我一定选《大卫,不可以》。

给孩子读这本绘本,出发点不是为了教育孩子,而是有趣。妈妈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宝宝,你看大卫长的是不是很滑稽啊!头上一缕头发,黑洞嘴是不是很有趣。孩子肯定会说大卫好丑啊!

2、大卫做了什么事呢?宝宝会说,大卫非常喜欢吃东西,把地面弄得全是泥巴,玩具弄得乱糟糟的,也不收拾,拿着锅吵来吵去。妈妈可以问孩子,大卫这样做好不好呢?宝宝肯定会说不好。

3、大卫被妈妈说了可怜吗?可以找出这种图片,让宝宝看大卫蹲在凳子上,一滴泪水流出来,非常让人心疼。孩子也会感同身受,原来再淘气的孩子也有脆弱的一面。

4、宝宝做了很多错事,以为妈妈不爱他了,这时你可以打开最后一个画面,是妈妈抱着大卫,说:我爱你。这时可以问宝宝,妈妈爱宝宝吗?宝宝会说爱。

宝宝也会明白,即使自己淘气,在妈妈心里永远都是最好的那个,是自己的孩子。

读大卫,就是让孩子找到一个相似的人,妈妈教育孩子时,也可以自然而然的说,不要学大卫哦!这样教育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莫叽童书


欢迎点击关注@ 朱古力的童书花园
专业童书编辑,带着3岁女儿读了上千本童书,和女儿的三大爱好:读好书+去自然+养花草,欢迎关注,一起快乐成长~

《大卫,不可以》这套书童书经典,在创作特点上,非常有代表性:

1. 大人未必觉得好看,因为故事情节简单,或者说几乎没有故事情节。

2. 画面夸张,画面看似简单

我们可以选另一套经典童书对比,大家就能有更具体的认知了。

比如《鼹鼠的故事》,从情节上看,每一个故事都有完整的情节,(做裤子、找甘菊、去动物园,等等);从画面上来,《鼹鼠的故事》画面细节丰富,就像动画片的截屏。

而《大卫,不可以》则完全不是,全书不超过150字,应该如何给孩子讲呢?


《大卫,不可以》的阅读,可以从三个部分准备阅读

家长预习+正式阅读+拓展阅读

第一部分:家长预习

《大卫,不可以》这个系列作品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本书前作者的话,这些作者的创作意图的介绍,帮助我们了解,这套书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的回忆,更是对妈妈、老师等人的感激之作。

我们通过故事的进展,最后可以自然而然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虽然大卫很调皮,但他一直是一个被大家爱护着的孩子。


第二部分:正式开始阅读

step1: 告诉孩子书名和作者,这里需强调下要告诉孩子作者的名字,因为同作者的其他作品的阅读,给孩子最直观的艺术风格的体验。


step2: 阅读前的热身:包括封面介绍,介绍书里的主人公,话题讨论。

《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大卫,去上学》这些书名本身就具有话题性,可以先和孩子交流,“妈妈/爸爸,平时是不是也经常说,**不可以?” “**平时平时有没有惹麻烦呢?”

如果孩子不愿意在阅读前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放到阅读后继续讨论。


step3:绘本精读

《大卫,不可以》的作者大卫▪︎香农本身的绘画艺术功力非常深厚,这一点从他的另一部代表作《鸭子骑车记》就能看出,他能把各种动物的表情、场景画的非常逼真,但在《大卫,不可以》的作品中,他用了夸张,简单的风格,正式这样的风格,看似没有情节,却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提示、讨论、前后对比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作者的心思。


绘本精读 之 表情对比:《大卫,不可以》中每一页上的人物表情都很丰富,大卫有傻笑、担心、发呆、兴奋、不高兴、内急马上要去厕所….他的同学们也有很多表情:生气、幸灾乐祸,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引领孩子去发现。


绘本精读 之 场景想象:书中很多场景简单一句话,加上大卫的表情,就能说明一切;还有一些画面,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补充内容。

操场上的场景:书上说:“大卫,已经开始上课了。”

空荡荡的操场,大卫还在玩球,其他同学又去哪里了呢?

教室里的场景:大卫说:“我的作业被小狗吃掉了!”

看看邻桌女孩的表情,旁边男孩的表情,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绘本精读 之 细节观察:书里有很多呼应的地方,比如在《大卫,上学去》,前面穿裙子的老师,是老师还是妈妈呢?等读完整本书,再看最后一页,就能明白,这位女士到底是谁了。

等读完故事,我们知道前面穿裙子的女士就是大卫的老师,虽然全书里老师并没有正面出现,但这条裙子和最后一页经典的摸摸头的场景,还是让人觉得温馨。



第三部分: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 之 认知作者 <strong>每个作者的风格都不一样,大卫▪︎香农的另外一部作品《鸭子骑车记》,是我觉得阅读启蒙必读书目,画的逼真,动物主题,孩子爱看,情节易懂,又有鼓励孩子努力练习,大胆创新的意义。

这里是可以让孩子联系在一起去看绘本,更直观地了解,同一位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以具有完全不一样的风格。


拓展阅读 之 融入日常生活
这种游戏的好处很多,一来提高绘本出现频率,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另外,久而久之,锻炼孩子的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我和女儿就会玩“不可以”游戏,玩法就是我们每人都要说一句 “干**,不可以”,但内容不能重复,“不吃蔬菜,不可以”,“不洗澡,不可以”,“不洗手,不可以”,“不睡觉,不可以”,“不走人行横道,不可以”,“不说“对不起”,不可以”……

不妨试试,你们一共可以找出多少个不可以呢?


欢迎点击关注@ 朱古力的童书花园专业童书编辑,带着3岁女儿读了上千本童书,和女儿的三大爱好:读好书+去自然+养花草,欢迎关注,一起快乐成长~


美好的童书,让我们的爱更柔软;让我们的心更坚强。



朱古力的童书花园


看到这个问题我忍不住要回答。《大卫,不可以》可以说是女儿最喜欢的绘本,没有之一。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依然爱不释手。我也很乐于跟女儿一起看这本书,不厌其烦。 《大卫,不可以》里面讲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小朋友大卫,大卫这样的人设应该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的,女儿每次看到大卫调皮捣蛋的行为,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

第一个画面



大卫要去拿饼干桶,他脚下踩着凳子,手臂向上高高举起,一幅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表情。这时候妈妈可以问一下宝宝:“大卫这样做对不对的呀”。让宝贝自己去判断这样的行为。接着妈妈可以让宝贝想一下为什么不可以。给宝贝加强一下安全意识。

第二个画面



大卫全身脏兮兮的,头上、脸上、手上、脚上都是黑乎乎的泥土,头上还插着几根草和蘑菇。可以问问宝贝:“如果妈妈看到会有什么反应,会说什么呀?”然后接着问:“这么脏,妈妈会让他去干嘛”,引导宝贝知道接下来要去洗澡,然后看看他是怎么洗澡的,就接着第三个画面。

第三个画面



盆里的水早就流出来了,大卫只顾自己玩。问问宝贝:“大卫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呀”。引导宝贝认识到浪费水是不可以的。

第四个画面


大卫光着屁股往外跑,这个时候可以问宝宝,大卫怎么了?要去哪里?要干什么?会不会有危险?妈妈呢?妈妈会喊什么?让宝贝自己去想象。

第五个画面



大卫在敲锅,可以问问宝贝大卫在做什么?这个声音怎么样?好不好听?这时候妈妈会对他说什么?告诉宝贝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敲打,更不能制造噪声扰邻居,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第六、七的画面




是在吃饭的场景 大卫在吃饭的时候玩什么? 大卫嘴巴里有什么东西呀? 妈妈会对他说什么呀? 告诉孩子吃饭既不能玩食物,也不能吃太多,这样不利于身心健康。

第八个画面



可以问问宝贝,大卫在干嘛,他在看什么动画片?妈妈命令大卫“回房间去”,大卫愿不愿意去睡觉呀?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那你觉得他回房间会去睡觉吗?还是会干什么?

第九个画面



这时候妈妈可以问,大卫在玩什么?

第十画面



大卫在挖鼻孔,每次这张我家宝贝是笑得最开心,因为她也有同样不好的习惯,我跟她强调了很多次,不可以这样,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既不卫生也不雅观。每次讲到这里,我都要问宝贝:“这种行为对不对呀?为什么不对呀”

第十一个画面



家里都处扔了玩具,妈妈要求大卫收拾玩具,这个时候问问宝贝,宝贝是不是会这样呀?要不要收拾好玩具呀?

第十二、十三个画面





可以问问宝贝,大卫准备玩什么呀?在哪里玩的呀?妈妈会说什么呀?大卫有没有听妈妈的话呀?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呀?大卫闯了祸,要不要接受惩罚呀?就到了第十三个画面,大卫坐在凳子上流着眼泪。这时候可以问问宝贝,大卫现在觉得怎么样?他为什么哭呀?

第十四、十五个画面



问问宝贝,大卫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妈妈还会不会爱他?我觉得这里是本文的中心,让孩子明白,妈妈不论何时,都是爱着自己的。

绘本讲完了,这时候妈妈还需要再总结一下,大卫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各种闯祸,妈妈总是说不可以,也是怕大卫有危险和养成坏习惯,但是不管他怎么调皮捣蛋,妈妈都是非常爱大卫的。

图片来自绘本,看到银家这么努力的份上求点赞,求关注,哈哈哈哈哈哈


大小佩奇的妈妈


给你讲讲幼儿园老师一般讲绘本的方法吧!我把这个叫做三段式

第一段:读图

《大卫不可以》这本书基本上幼儿园都是要讲的。可以看到,文字真的好少,图特别大,而且细节刻画的很到位。所以一开始都是先读图,就是通过画面理解这一页想要说什么。参考问题:这个小男孩是谁?图上都有哪些人?你猜猜他们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卫做了什么事?这件事情好吗?为什么呢?你是怎么发现的?

把这些问题的答案穿起来,这个故事的脉络基本就出来了。

第二段:读书

老师小结孩子们的回答,然后一页一页用自己的话讲述,在讲书上文字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强调,用手指在字的下面划过去,因为这几个字反复出现,所以多读几次孩子就认识了。

第三段:读意

这个时候再次讲故事,开始引申故事要讲给孩子们什么样的道理。同样是要提问,让孩子主动去思考。为什么总说大卫不可以?你觉得大卫可以还是不可以?还有哪些事也是不可以做的?大卫怎么做是被允许的?这样一问,基本上故事的主旨就出来了。

就这些了,好的方法欢迎大家讨论!


幼儿园张老师


这套绘本我家孩子现在3岁半,反反复复看了好多好多次,我来说说我们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读。

读分为读图、读字,一周多的时候,侧重点让他看图,“宝宝你看,这是一个小宝宝,他跟你一样,是一个小男孩。”“他在干嘛呢?”“他伤心得哭了。”“他为什么伤心了?”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逐渐引导孩子的读图能力,还发展了孩子的观察能力。


第二步,角色代入。

一开始角色的代入是需要家长引导的,因为有可能一开始孩子们还不理解。通常一开始,我一个人分饰两角——妈妈和大卫。妈妈(怒吼状):大卫,不可以!

慢慢地,等孩子理解了角色代入,大概2岁多的时候,书上的故事已经很熟悉了,那么我们就会分角色扮演,他当妈妈,我当大卫。这样不仅让孩子有兴趣,角色的不同,有时候也能让我们更理解孩子。


第三步,现实中运用。

到了3岁之后真的感觉迎来了小小叛逆期,有时候就是有意识地要跟妈妈对着来。我会常常角色上身:“宝宝,不可以!不可以在房间打球。”“宝宝,到这里来,妈妈抱抱。”因为是两个人一起看过的绘本,自然有一份“懂得”在其中,这或许就是默契。常常能很好地解决尴尬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