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等風雨過後

等風雨過後

屠蘇未破寒冬,春未至暴雨驟。庚子鼠年,新年的鐘聲響徹九州大陸,街道上少了老少歡悅的笑聲,取而代之的是對抗“疫”捷報的翹首以盼。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84歲的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前往一線,34歲的李文亮醫生以身殉職,身為醫護人員的姑娘們毅然地剪掉了三千青絲,武昌醫院院長劉志明在抗擊疫情中感染逝世,建造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工人晝夜不停……我們看到了那些最美的逆行者被汗水打溼的後背、滿臉的勒痕和那一雙雙堅定不移的眼睛。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了萬里長城,他們平凡而偉大。

魯迅說過:“有一份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分光,不必等待炬火。”點點螢火,將成銀河。為了春回大雁歸,多少人不計報酬,不論生死。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1300年後,這是日本對中國最美好的祝願;俄羅斯舉全國之力支援中國卻一聲不吭;巴基斯坦面臨蝗災,仍集結全國所有庫存運往中國;幾個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也紛紛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那聲“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你聽見了嗎?待到春暖花開,英雄城外,且看櫻花綻開。

我們安居於室,卻有人負重前行。曾國潘說過:“天下事,在局外吶喊議論,總是無益,必須躬自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翼。”一張安靜的書桌來之不易,不能只安放思想的頭顱。疫情當前,我們怎能無動於衷?少年們,我們不是局外人,現在不是,未來更不是。人或一事無成,人或萬事俱備;我輩其黃泉永墜,我輩其青雲之上。面對疫情,我們或許不能奮鬥在一線,但是我們可以嚴格按照醫護人員要求,照顧好自己和親人;我們可以努力學習,以期未來。

我們相信天空的遼遠蔚藍,我們相信人間的大愛溫暖,我們相信鏗鏘的誓言,我們相信生命的平安,我們更相信,等到風雨過後,人間定是皓月清涼、星河滾燙,還有國泰民安。

作者:行唐五中 張雨桐 八(10)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