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貿易交往之銅錢流入——看我國唐宋時期,銅錢流通對巴厘島的影響

貿易交往之銅錢流入——看我國唐宋時期,銅錢流通對巴厘島的影響

說起印尼巴厘島,眾人想起的必先是它那如今正蒸蒸日上的旅遊業和島上那無與倫比的景色。沒錯,巴厘島,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同時也是印尼旅遊業中的領頭雁。不僅如此,根據調查數據表明,中國遊客已佔據巴厘島所有外國旅遊客總數的四分之一,為了抓住這次發展機遇,巴厘島旅遊業把中國作為最重要的旅遊客源市場加以開發。看到這兒,你是否覺得這便是中國和印尼巴厘島所有的交集了嗎?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早在我國古代東漢之時便早已開啟了與印尼巴厘島的貿易之旅。彼時,印尼調國遣使向漢順帝獻禮 以結外邦之友好。此後,兩國之間交流逐漸頻繁。唐末黃巢起義之後,眾多華人遷居至印尼以避國內霍亂,這一避,同時也帶去了中國銅錢,加大了兩國經濟交流,而在此後的日子裡,大量的中國銅錢進入了印尼民間,而這些也對印尼的經濟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一、貿易交往之銅錢流入

據《史記》中記載,“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期乃為秦漢,而繁盛期為隋唐,鼎盛時期則為宋元。秦漢時期把經濟重點放在了陸上絲綢之路,而在唐宋時期,統治者大力發展經濟,開拓海外貿易,打造海外市場以此視之為國力強盛的象徵。所以當時大力發展與外邦之間的經濟貿易。但受到了當時歷史背景的影響,彼時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勢力崛起。

貿易交往之銅錢流入——看我國唐宋時期,銅錢流通對巴厘島的影響

使中原王朝對西北的控制力下降,陸上絲綢之路嚴重受阻,不是商隊被扣押,就是貨款被搶奪。面對陸上發展的障礙,統治者遂將目光轉向了發展“海上絲綢之路”。這一時期,無論是官方貿易,還是船舶貿易都蓬勃發展。

簡《宋史》中就記載“北宋三佛齊遣使到中國達二十八次,南宋五次。”

可以想象到,當時的絲綢之路發展之廣與受歡迎程度空前絕後。查閱古籍文獻,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印尼古國是室利佛逝和三佛齊王室。這兩個王國在印尼群島上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他們經營海上貿易和控制貿易港口、要道,發展成為整個東南亞具有影響力的強國。在我國古代發展的海上絲綢之路上,他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在這一時期印尼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站,成為歐洲、西亞和南亞等地與中國貨物交流的聚集地。

在早期,因為銅錢大都集中在少數貴族和商人手裡,所以流入印尼民間的銅錢並不多,而當時通過絲綢之路攜帶的銅錢數量更是有限,大多攜帶的都是需要貿易的瓷器及物品,當時更是有人稱“海上絲綢之路”為

“海上瓷器之路”。但在唐末時期,為躲避戰亂,大批華人第一次有規模的遷徙到印尼巴厘島,這時大量的銅錢方才進入了印尼民間,更是對他們的宗教祭祀、民間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而唐宋銅錢也因為其重量標準、價值穩定、方便攜帶等的原因在東南亞地區被廣泛使用,一時間,海外貿易盛景達到史上最高。

二、經濟推動之技術發展

貿易交往之銅錢流入——看我國唐宋時期,銅錢流通對巴厘島的影響

銅錢流入首先影響的必定先是一座城市的經濟,顯而言之,唐宋銅錢的大量流入在第一時間內就推動了印尼的經濟發展。在海外貿易的過程中,因為各國商人使用的貨幣均不相同,中國使用銅錢,而其他的外邦,像波斯商人便黃金作為使用但有些東南亞國家依然使用的是他們國家的本土貨幣,交易十分不便,很多商人往往是因為貨幣使用的不同而放棄了交易,這樣,造成了很多利潤的流失。

再加之,當時的印尼諸國經濟和錢幣鑄造技術相對而言比較落後,貨幣體系也不夠完整。而這個時候中國銅錢的出現恰巧解決了這個問題,銅錢價值穩定、方便攜帶很快便成為了東南亞諸國商貿活動的重要媒介

銅錢的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各國之間的經濟發展,<strong>大量的中國銅錢通過商人私運貿易使節贈送等途徑流入了印尼,便開始作為貨幣流通。唐宋銅錢流入印尼後,它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首先便直接將銅錢直接作為印尼的交易貨幣。《宋會要輯稿·刑法》載:“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足以說明,銅錢在當時的印尼巴厘島,甚至海上交易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更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推動了整個巴厘島對外對內的貿易活動,這種廣泛的使用一直持續到近現代才被廢除。

經濟的推動是一方面,除此之外,印尼的鑄幣技術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當時,中國銅錢作為最受歡迎的貨幣,廣泛流通於東南亞市場,甚至一度出現了“錢本中國寶貨,今與四夷共用”的局面,東南亞市場對中國銅錢需求加大,國內的銅錢大量外流,為了改善國內無銅錢的局面,宋朝曾一度嚴禁海外貿易,更是禁止銅錢出口。

貿易交往之銅錢流入——看我國唐宋時期,銅錢流通對巴厘島的影響

此種情況下,印尼市場銅錢供應一度緊縮,印尼人開始嘗試自行鑄幣來改善這個困境。但是,起初的印尼人無法掌握鑄幣的重量和標準,剛開始的貨幣根本不能使用,一直到北宋,中國的鑄幣技術被華人帶到了印尼,這時,整個印尼終於鑄出了有他們獨特印記的仿宋銅錢,而中國金屬貨幣鑄造技術和文化逐漸被印尼人民吸收,創造出具有自身民族和地區特色的技術和文化,甚至沿用至今,若我們去巴厘島當地的收藏店,說不定你還會看到獨具印尼特色的銅錢呢。

三、文化傳播之民間藝術

唐宋銅錢除了對印尼經濟發展和鑄幣技術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在文化方面,對印尼本土文化也有深遠的影響,這一切自然少不了中國貨幣文化的傳播。

可以說,海外華僑就是傳播我們本國貨幣文化的媒介,他們在其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唐宋時期,因戰亂、貿易等的影響,中國商人在東南亞經商人數不少,有的很早就定居在印尼,他們帶去當時本地的生產技術、手工業製品以及貨幣。不得不說,

中國人是一個善於經商的民族

據英國曆史學家哈弗·皮爾遜著:《新加坡史》,敘述中國商人的形象:到這裡來的人中,最勤勞的是中國人。每年,當第一艘中國民船在海港出現時,住在新加坡的中國人便乘著小船飛快地迎上去,他們把小船拴在民船上,讓它拖著走,一邊高聲向民船上的人打聽來自中國的消息,中國民船到達海港內停泊地時,就在船上搭起篷蓋,一艘艘船看起來就象浮在水面的房子一樣。

貿易交往之銅錢流入——看我國唐宋時期,銅錢流通對巴厘島的影響

中國商人就在船篷底下把他們的茶、絲綢、瓷器賣給市鎮裡的商人。”中國商人帶去貨物,又帶去大量銅錢,以備交換,這就直接把中國貨幣文化傳播了出去,而傳播出的文化又進一步滲透進了印尼的民間文化中

第一個重大的影響便祭祀,銅錢的流入大大豐富了巴黎印度教的祭祀活動。在巴厘島人眼中,中國銅錢不僅可以在日常交易中使用,還具有神性,他們覺得,中國銅錢,是可以與神明進行溝通的,所以在祭祀上,我們通常可以看到有銅錢的身影,並且直到當今社會,中國銅錢依然在祭祀上有不能被取代的重要象徵意義

除此之外,在葬禮上我們也能看到銅錢,因為巴厘島人的宗教信仰便是神明,他們為神明而活,相信神話中所描述的仙境,認為如果人死後的軀體可以被火葬,靈魂就可以升入天堂,而銅錢因為其獨特的造型,外圓內方,

銅錢外形的圓弧象徵著完整和聖潔,中間矩形的孔代表可以讓神明看到自己聖潔的內心,得到神靈的庇護,因此能夠使用銅錢進行火葬,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

在那個只有車馬沒有水電的年代,銅錢,對於印尼人而言,不僅僅是用來交易的貨幣,還是祭祀用品,也是神聖的象徵。就在今天,巴厘島人也沒有遺忘我們的古銅錢,他們開展發掘古銅錢價值,保護歷史文物的活動,講述銅錢中蘊含的哲學思想與之在巴厘島歷史中的重要意義,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不一樣的唐宋銅錢。

貿易交往之銅錢流入——看我國唐宋時期,銅錢流通對巴厘島的影響

四、總結

唐宋時期,經濟繁榮海外貿易昌盛不絕,對外交流與合作達到了巔峰。雖說印尼諸島與我國邊域相隔較遠,但是,他們與我國的貿易往來卻是最為繁多的。銅錢的流入,傳播了我國本土文化,也促進了印尼的本土貨幣文化和經濟發展,更是促進了兩國文化之間的交流,直到今天。所以,我們可以當之無愧的說,“銅錢”見證著我們兩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參考文獻:

1、《宋會要輯稿·刑法》

2、《中國銅錢在印度尼西亞》

3、《宋史》

4、《從出土水出水文物看唐宋時期中國對印尼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