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宝宝在家穿多少?小心“捂热综合征”

疫情仍旧处在爆发期,让家里的孩子们减少了外出“释放精力”的机会,反而是在家“大闹天宫”。这时候妈妈和奶奶带娃的区别就很明显了。

奶奶:总能找出一件小毛衣套在身上,生怕孩子着凉;

妈妈:家里温度挺合适的,不用穿太多,免得出汗。


宝宝在家穿多少?小心“捂热综合征”

图自:Giphy

尤其是现在天气忽冷忽热,小朋友的穿衣问题更是让家长们头疼不已。而孩子的表达、感知能力还不能让孩子们意识到热、出汗等等,这样的过度穿衣反而会引起“捂热综合征”,年龄越小的宝宝越要引起注意。

衣服、被子一定别太厚

一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未满一个月的小婴儿在新生儿阶段,最容易发生捂热综合征。

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冬季和气温骤降的时候。此外,小朋友穿的衣服过多、包裹的包被、盖的棉被过厚、室内气温过高、担心小朋友着凉添加取暖设施都会导致捂热综合征。

宝宝在家穿多少?小心“捂热综合征”

图自:Giphy

小朋友的基础代谢快、产热多、排热功能差会导致自身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外界温度过高时会让体温更高。

捂热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1. 体温升高,出现高热或是超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

2. 有脱水表现,满头大汗、甚至衣服湿透;

3. 面色苍白,哭声较弱,拒绝吃奶;

4. 如果被子蒙的较高,造成缺氧,会出现反应迟钝、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甚至抽搐的情况。

捂热综合征不能被及时发现,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心脏衰竭,大脑长时间缺氧则会造成脑细胞坏死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永久的后遗症,甚至可以导致婴儿猝死。

出现症状,应该怎么办?

首先,要避免捂热综合征的发生,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随时注意小朋友的情况,尤其是冬季暖气充足的卧室。

如果小朋友出现上述情况,

step 1:降低外界环境的温度;

step 2:打开包被和滞留贴身的衣物,降低孩子的体温;

step 3:检查孩子意识问题,出现不清晰、浅昏迷的状态及时就医,就医途中避免进一步缺氧和体温升高。

宝宝衣物应该怎样加减?

01.判断宝宝冷不冷

宝宝在家穿多少?小心“捂热综合征”

图自:unsplash

首先要确认孩子的体温时候合适。天冷时末梢循环变慢,小朋友的手脚偏凉,依靠手脚温度判断穿衣薄厚,是不准确的。

如果我们可以触摸孩子的前胸、后背,如果触感温热,没有明显出汗,就说明穿的衣服合适。

02.参考爸爸穿多少


宝宝在家穿多少?小心“捂热综合征”

图自:Giphy

家中老人的基础代谢率偏低,会比较怕冷,按照老年人的穿衣标准,对宝宝来说衣物就太多了。

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穿的类似,如果妈妈是因为刚生完宝宝比较怕冷,可以用爸爸的穿衣标准来作为类比,比如:大人感觉到热的时候,孩子的感觉是一样的。

给爸爸妈妈们的穿衣建议

1. 安静状态下,孩子有出汗的情况,需要适当减去比大人少一件到半件衣物;

2. 剧烈活动时,也需要减少衣物,帮助宝宝散热,预防出汗后着凉感冒;

3. 不建议给宝宝穿非常厚的保暖内衣,衣物包裹过紧很难穿脱也会造成宝宝产热过多,增加着凉风险;

4. 不建议穿高领衣服,尤其是在剧烈活动时,小朋友需氧量大,衣领过高反而束缚住小朋友的呼吸;

5. 围巾、丝巾不要捂住口鼻,围巾纤维粗糙宝宝呼吸时易吸入纤维造成气道梗阻,想要保暖又防止雾霾可以选择儿童专用带有呼吸阀的口罩;

6. 尽量不要和小朋友一个被窝睡觉,和父母一起睡会提高孩子被挤压和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推荐给小朋友准备小被子或领口较大的睡袋,使用睡袋时注意把宝宝的手放在外面。

为满足大家在特殊时期的看诊需求,北京和睦家卫星诊所在线咨询平台本周全新上线妇科、中医科、皮肤科医生在线咨询服务,同时儿科、内科新增多位医生。

足不出户享受可信赖的医疗服务,一键直达获取能安心的健康支持,疫情期间为您提供公益咨询。

◆ ◆ ◆ ◆ ◆

本文专业内容指导

宝宝在家穿多少?小心“捂热综合征”

金怡汶

北京和睦家五道口综合门诊部

金怡汶医生,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儿科学临床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小儿神经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顺利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北京市卫生局主治医师培训。

在加入和睦家医院以前,一直从事0-18岁儿童的生长发育评估,运动发育评估,营养咨询等工作,尤其擅长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长期随访干预。曾经在北京大学小儿神经科接受小儿神经专科医师的培训,熟练掌握脑电图、儿童头颅影像学、智力运动发育评估等技能,可为儿童癫痫、脑炎、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神经肌肉病、抽动症等小儿神经科问题提供专业的诊疗方案,制定科学的生活干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