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轉《中國中醫藥報》張忠德:危重症呼吸困難等治療難題仍需同仁努力

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在接受中國中醫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危重症治療仍然存在一些難點,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廣大同仁仍在持續努力。


“如何快速有效改善危重病人的呼吸困難症狀,如何阻斷病程,不讓病人向多臟器衰竭方向發展,減少合併感染,阻斷、減輕或縮短炎症風暴,這些問題仍是治療危重症病人的難點。”張忠德說。


在前不久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說,武漢重症病例大概佔到所有確診病例和住院病例的18%左右。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進展很快,心臟受到的攻擊也非常厲害,這類病人救治起來難度比較大,也比平時救治呼吸衰竭難度大。


面對共同的敵人和難題,張忠德希望能通過中西醫協同的方式探索出答案。“現代醫學講的炎症風暴,我們用中醫怎麼阻斷、減輕或者縮短,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能夠解決這些難題,這也是我們中醫一直在思考的。”由張忠德率領的來自廣東的中醫醫療隊已多次通過會診等方式彙集多方專家意見,總結臨床經驗,對治療效果不理想的病例進行分析研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經過會診的患者治療效果均有所改善,已經有部分患者病癒出院。


“中醫認識這次的疫情就是‘疫’病。”張忠德認為,很多病人表現出溼、毒,有部分病人合併寒,大部分病人溼久化熱。他舉例說,“病區13床的病人第一天入院時呼吸困難、心率很快、血氧很低、舌苔很厚又黃、大便不通。我們判斷是溼毒熱,給這個病人通腑氣、清腸熱。第二天病人舌苔的熱象就減輕了,其他症狀也有所緩解。此後我們繼續祛溼、解毒、清熱、扶正,並且把握好度,阻斷了這個病人向危重方向發展。”


在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患者恢復期的治療是中醫治療中獨有的。張忠德介紹說,通過回訪複診,他們發現一些病人出院後仍存在肺氣虛、脾氣虛,有些還有點餘熱未清。雖然已經不咳不喘,但仍會感覺乏力、疲倦、胃口不好、出汗,也有些人會心慌、氣短。“病去如抽絲。中醫會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溫肺健脾,去餘邪的同時不傷正氣。病癒後的‘補’需要有耐心,一步步來才能讓這些症狀完全改善,達到全面康復。在這方面,中醫藥還可以發揮很大作用。”張忠德說。


轉《中國中醫藥報》張忠德:危重症呼吸困難等治療難題仍需同仁努力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 羅乃瑩發自武漢

轉《中國中醫藥報》張忠德:危重症呼吸困難等治療難題仍需同仁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