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選擇樊登讀書會與羅輯思維哪個收穫大,為什麼?

森墨媽媽養娃記


在《奇葩說》第六季中,有人說羅胖做的是知識付費,羅胖就開始急眼,說,哪裡是什麼知識付費,知識服務而已。

知識付費,知識服務,說真的,外行看來,都大差不差了。

好吧,你說服務就服務了,只是,正如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哪有免費的服務,知識服務也不例外。

對於知識付費(哦,不好意思,我還是說這個順溜點兒),目前被人說得多的,是樊登的樊登讀書會,和羅胖的得到APP,邏輯思維,是得到裡的一個小內容。

正好,這倆都在我的手機裡。就個人體驗,簡單說兩句。無法公正客觀,全是一家之言。你若有空,姑且一看,一忘。

關於知識付費,有這樣一個說法,是說有人把知識嚼碎了喂到你的嘴裡。聯想起早些年,老人家喂小孩子饃饃的情景,很有點兒不忍目睹。

其實,我的看法是,如此觀點,真的是想多了。我發覺,這個提法後面還跟著一句,講解的人把知識個人化了,不是適合所有人的。敢情,這是嫌饃饃眾口一個味兒,想要私人訂製呀。

我覺得它們就是一個工具,提供一些新的認識世界的角度,可以讓人開闊眼界,除此,還想讓它們有什麼奇異功效?

拿來主義向來是不被人所齒的,在知識領域裡也一樣。不管是原汁原味的,還是再加工的,都需要當事人甄別鑑定過了,再往自己胃裡送。

聽得到時間稍微久一點兒,大多是免費的邏輯思維,也聽有幾本書,還有定了個講解唐詩的。

而樊登讀書會,是樊登自己,或者邀請嘉賓一起解讀書籍,一週更新一本,我聽了有十幾本。

相比較而言,樊登讀書會多是個人解讀,得到會請一些行業內的翹楚來開課,顯然,後者所涉及的範圍更廣一些。

要說哪一個收穫更大一些,我覺得都差不多,只是多了一個途徑去打開知識的大門,只聽這些,終究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識,若感興趣,還是要找來原著去看一看的。

最後,分享羅胖一句話,他說,未來人與人之間的談資,會是見識。樊登也有一句,你喜歡誰,就把知識分享給誰。這兩句,我都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