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曹操最明智的舉動,7個女兒全都嫁給一個人,究竟是怎樣的考慮?

無奈的蒼鷹


要說將女兒嫁給曹操是曹操最明智的舉動,倒不如說是曹操的迫於無奈之舉,其實在最開始曹操是不屑於這麼做的,在曹操的理想藍圖中他原本只想做一位匡扶漢室的忠臣,鑑於當時“國家之危敗,愍百姓之苦毒,(曹操)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可在實際實行的過程中曹操發現現實和理想還是有差別的,外有劉備、孫權等人的窺伺,內有外戚董承等一干人等的伏擊,尤其是衣帶詔事件以後曹操意識到外戚身份對他掌控朝堂至關重要(兩漢從呂后始一直都有外戚干政的傳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曹操直接逼迫漢獻帝廢伏皇后,然後娶自己女兒為後。

將自己女兒嫁給漢獻帝后,曹操取得了三個便利,一以外戚身份干預朝政比以權臣干預朝政更加合情合理,讓自己佔據制高點;二自己女兒作為枕邊之人曹操可以隨時掌握漢獻帝的一舉一動;三一個隱藏的便利就是漢獻帝與自己女兒生下的孩子也就是自己的外孫可以為自己的後人提供保障,當然這個保障也是相互的,不管是劉姓繼續坐江山,還是曹氏坐江山,自己都立於不敗之地。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兩漢四百餘年江山,外戚干政始終貫穿其中,從呂后開始,將自已的外甥女嫁給兒子,開啟了外戚進入政權的大門。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的首位皇后無一例外,都是皇帝的母親或祖母為了同輩的富貴而指派同族的女子嫁給皇帝,這個方法成為外戚獲取富貴最簡單可行的方法。

到了東漢,支撐東漢政權的三駕馬車是:外戚、宦官、士族。宦官與士族都是身份的限止,也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而外戚只要把女性親戚嫁給皇帝,就能得到外戚的地位,進一步成為朝廷的權臣,東漢末年的竇武、何進,都是外戚掌權的先例,而嫁女兒給皇帝成為最簡單可用的方法。



曹操自從迎立漢獻帝到許昌後,成為漢末最有權勢的權臣,起初曹操對待漢獻帝的態度非常必恭必謹,與大臣對待皇帝的態度一樣,這讓東逃西藏、缺衣少食的漢獻帝非常感動,覺得遇到了忠臣。

但好景不長,隨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多,勢力越來越強大時,曹操開始次意妄為了,這也讓漢獻帝感到不滿意,畢竟是東漢朝廷正統的皇帝啊,於是漢獻帝與曹操開始產生矛盾。

漢獻帝與曹操的矛盾第一次爆發體現在衣帶詔事件。公元199年,漢獻帝用鮮血寫出詔書縫在衣帶裡,秘密傳給車騎將軍董承,董承對外宣稱接受了漢獻帝衣帶中密詔,與種輯、吳碩、王子服、劉備、吳子蘭等謀殺曹操,結果還沒起事,就被曹操誅殺。



董承是誰?漢獻帝的岳父,董承的女兒是漢獻帝的妃子,董承是標準的外戚,事件發生後,連董承的女兒,漢獻帝的董貴人也被曹操殺害。

衣帶詔發生後不久,漢獻帝的皇后,當時是伏皇后,也很害怕,害怕曹操會對自已下手,於是寫信給自已的父親屯騎校尉伏完,讓父親想辦法誅殺曹操,但伏完害怕,不敢行動。這件事直到214年才被曹操知道,當時的屯騎校尉伏完已經去世,曹操知道後大怒,把伏家滅族,並且將伏皇后禁閉而死。

這兩起事件,均是由漢獻帝的外戚引發,讓曹操對引發漢獻帝不安穩的因素-皇后及妃子產生不信任,並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在伏皇后死後,曹操一口氣將自已的3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最大的原因就是杜絕再發生類似反對曹操的行為。



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基本上形同傀儡,宮中的武士都是曹操的部下,朝廷的官員都是曹操的親信,而唯一不安全的因素漢獻帝的皇后及妃子,也被曹操換成了自已的女兒,這下子漢獻帝徹底淪為曹操的傀儡。

當然曹操是出於自已的考慮才這樣做的,主要是以下原因:

1、杜絕皇帝身邊產生不安定的因素。漢獻帝的皇后及妃子都是自已的女兒,自已的女兒曹操總信的過,而自已女兒的親戚也就是曹操的親戚,算起來都是曹操的人,不會帶來一些不受掌控的大臣,故不會對曹操的地位產生威脅。



2、東漢有外戚掌權的傳統,現在曹操把自已的女兒嫁給漢獻帝,自已就是外戚,同時也是掌權的權臣,曹操可以明正言順的掌握政權。

3、曹操為了自已纂位的名聲。曹操生前,一直否認會纂位,不僅向天下人寫下《讓縣自明本志令》,以示自已不會纂位,而在行動上曹操封公晉王,離皇帝僅一步之遙,為了向天下人證明自已不會纂位,而將自已的女兒全部嫁給漢獻帝,表明自已只是掌權的外戚而已,並不會纂位。

4、曹操將女兒全部嫁給漢獻帝,也有讓漢獻帝不寵信其它妃子的原因,如此,不管曹操自已或者曹丕是否纂位,漢獻帝都在曹氏的掌控之中。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古有之言,攻其城先攻其心,奪其天下先奪其志。三國時曹操就為了控制漢獻帝搞了這樣一個小動作,曹操將七個女兒全都嫁給漢獻帝,在這背後他究竟是有怎樣的考慮?為何用自己的女兒去做棋子?聽筆者娓娓道來。

《三十六計》之《美人計》有云:養其亂臣以迷之,進美女淫聲以惑之。曹操的獻女陰謀,用這一計謀可謂是概之以全了。劉協在當時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但是天下還是劉家的,無論曹操如何想奪取這個天下,他還是要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眾口。他哪怕是最強的梟雄,也戰不過四面埋伏的暗哨。若是輕易拿下王位,豈不是太理不順,名不正了。

但是若是將女兒嫁給漢獻帝就不一樣了,起碼在明面上大家都是親戚,曹劉是一家人,也更方便曹操行事。

曹操嫁給漢獻帝的這七個女兒分別是曹憲、曹節、曹華、清和公主、安陽公主、金鄉公主和臨汾公主,這七個人在當時都是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美女。開始之時,曹操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利,穩定自己的地位,先是將了三個女兒送給了漢獻帝,贏得了漢獻帝的信任,後來還向漢獻帝允諾將自己未成年的四個女兒,也會送進宮中(後來沒送)。

看到這不止讀者感到疑惑,筆者也甚是不解,曹操要達到以上的目的嫁一個女兒給漢獻帝不就好了?為什麼要把七個女兒都搭上呢?真的是為了鞏固女兒在後宮的地位,方便自己篡權嗎?<strong>

筆者認為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曹操在向漢獻帝表忠心,也是在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匡扶漢室的決心。七個女兒,就算嫁給漢獻帝一個,有曹操這個權傾朝野的父親在,曹操的女兒在後宮根本不可能失寵。要知道這麼多女兒,在當時聯姻盛行的時候,這是一筆多麼豐厚的資本啊,把這幾個女兒都嫁給荀彧等人的兒子(後來的確嫁了),曹操的地位豈不是會更上一層樓,直接讓漢獻帝成為真正的傀儡也不在話下。

曹操就沒有這樣做,至於原因我們可以從曹操嫁女之後各方的反應來看。首先曹操把女兒都嫁給漢獻帝,以荀彧為首的漢室忠臣肯定比自己兒子結婚都高興,這說明曹操是真的想要匡扶漢室啊。<strong>

漢獻帝方面也吃了一顆定心丸,自己是曹操的親女婿,曹操總不能回手殺了自己吧。曹操帶著自己的一班人馬南征北戰,可是荀彧幫曹操看家,漢獻帝這時候如果想要拉上這些漢室忠臣從背後給曹操一刀,曹操可哭都來不及。

最關鍵的就是各方諸侯了,曹操搖身一變成了國丈,成了皇帝的自家人。這給周圍蠢蠢欲動的諸侯可是潑了一盆涼水,自己想要效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難度了不說,就連出兵討伐曹操也找不出什麼好的理由了。

綜上所述,曹操的這一舉動除去前文的表面原因外,筆者在後面的介紹可能也是曹操計劃的一部分,否則曹操怎麼捨得那麼多女兒呢?


鄧海春


曹操有20多個兒子,女兒也不止7個。曹操的女兒都是政治婚姻,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目的是為了控制皇宮內廷。

1,曹操的女兒們

在史書上有記載的曹操的女兒們:

曹憲,漢獻帝貴人。

曹節,漢獻帝皇后。

曹華,漢獻帝貴人。

清河長公主,夏侯楙之妻,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兒子。

安陽公主,荀惲之妻,荀惲是荀彧的兒子。荀彧是曹操的主要謀臣,擔任尚書令十幾年。

金鄉公主,何晏之妻。何晏是前大將軍何進的孫子,魏晉玄學的創始人之一。

2,漢獻帝是一個有膽量、有心計的皇帝

董卓帶如狼似虎的西涼兵進京時,路上遇到劉協和少帝劉辯。劉辯嚇得哆哩哆嗦,而年齡只有9歲的劉協卻不畏懼,讓董卓暗暗稱奇。

董卓掌權後,就廢了少帝,把劉協立為皇帝,就是漢獻帝。

建安元年時,漢獻帝15歲,曹操把他接到許昌安頓下來。當時因為董卓死後其部下相互攻殺,各地諸侯割據,漢獻帝的朝廷連飯都吃不飽,是曹操提供了物資。

但曹操有自己的野心,他想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專橫的態度,讓漸漸長大的漢獻帝越來越不滿。

漢獻帝也對曹操說過狠話:

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

你曹操能真心輔佐我,那你是真的厚德;如果不是,請你開恩捨棄我吧!

當時把曹操嚇得汗流浹背,心想:這小子哪天說不定叫人把我一斧子砍了!從此以後,曹操就很少上朝去見漢獻帝。

建安五年,漢獻帝19歲,算是成年了,他想把權力收回來,但手中沒有兵權,連皇宮守大門的都是曹操的人。當時袁紹和曹操正在官渡相持。

漢獻帝覺的時機到了,就讓董貴人的父親董承傳衣帶詔,秘密聯絡王服、種輯、劉備等人,誅殺曹操。

曹操發覺後,就把董承一家人、王服、種輯全部殺掉,連懷孕的董貴人也不放過。劉備因為到徐州做外應而躲過一劫。

這時,曹操對漢獻帝是完全不信任,但曹操也沒有膽量殺掉漢獻帝,一旦這樣做了,曹操就成了第二個董卓。

漢獻帝也體會到深深的無力感。

3,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目的是為了控制皇宮內廷。

曹操打敗袁紹和他的兒子後,不打仗時,經常住在鄴城,把朝廷的大部分官員也都搬到鄴城。只給許都的漢獻帝留一點充當門面的人。

曹操當然對漢獻帝不放心,留下了一條忠心的看門狗王必來監視漢獻帝。

王必雖然掌握許都的軍權,但也無法天天刺探漢獻帝的內宮生活,這是一個大漏洞!

建安十八年,曹操早已擊敗馬超,在南方也挫敗了孫權,至少統一了大部分的北方。曹操就自立為魏公,加九錫。

曹操的野心早已膨脹得很臃腫了,只是他不想做王莽和董卓,因為他倆都死得很慘!

曹操自己想當“周文王”,必須加引號。曹操的德行與周文王相差十萬八千里,他只不過是給兒子曹丕鋪路而已,曹操自己不當皇帝,讓兒子當皇帝。

為了控制漢獻帝的內宮,曹操就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貼身刺探情報。

很快就有了情報,第二年就把漢獻帝伏皇后的舊事翻了出來。原來董貴人被曹操殺死後,伏皇后非常擔心,就秘密給自己的父親寫密信,策劃怎麼搞倒曹操。伏皇后的父親膽小,閱後即焚,當作什麼事也沒有。

曹操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后不久,就把這個天大的情報刺探出來了。

曹操害死了伏皇后,並且把伏皇后與漢獻帝生的兩個皇子都殺了。

曹操的女兒曹節成了漢獻帝的新皇后 。

朝廷內外都是曹家的天下,等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不管是西漢末年還是東漢末年,外戚掌握外廷的權利是不爭的事實。西漢末年的王莽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帝做了太后,王莽利用外戚的身份總覽朝政,最後篡漢建立新朝。曹操早年跟隨的大將軍何進就是外戚,他是漢靈帝何皇后的異母哥哥。(漢獻帝劇照)

那麼曹操將自己的七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劉協也是有自己的考慮的。

漢獻帝外戚作亂,曹操果斷嫁女

196年,漢獻帝和他的大臣們擺脫了西涼軍,終於自由了。但是卻沒有地方落腳,空有皇帝之名,這時曹操出現了,將他們接到了許昌,曹操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是漢獻帝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發覺曹操和其他諸侯一樣,把他當做傀儡來看待,怎麼辦?200年,漢獻帝的董貴人的父親董承接受詔書,準備殺死曹操奪回失去的權利。結果事情敗露,董承和董貴人被誅殺。

伏皇后當時也在場,也非常害怕,秘密讓自己的父親付完準備刺殺曹操,可是付完不敢行動,況且自己的手裡也沒有軍隊,實際權利很少。就算是這樣,這些活動也被曹操知道了,引而不發,並且開始出手準備自己的計劃。(曹節劇照)

公元213年,曹操將自己的三個成年的女兒:曹憲、曹節、曹華一起嫁給了漢獻帝,並且承諾將其餘四個女兒成年後也嫁給他,而且收了漢獻帝五萬匹的布帛。

214年,曹操收拾了伏皇后及其家族,漢獻帝的後宮成了曹操女兒的天下,215年,曹操迫使漢獻帝立曹節為皇后,總算把漢獻帝的後宮控制了。(曹操劇照)

曹操嫁女的考量

曹操把這些七個女兒都嫁給漢獻帝,比較以往的外戚更甚,無非是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控制漢獻帝后宮。曹操常年在外征戰,漢獻帝后宮始終是一個隱患,曹操需要一個合理合法,更加有效的辦法控制 。把女兒們嫁給漢獻帝,後宮在原來的監控下,真正做到了人貼人、肉貼肉了。(伏皇后劇照)

第二、安撫漢獻帝和擁護漢室的大臣。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這是直接給漢獻帝一個明確的政治信號,我曹操不會動搖你的帝位,你就安心待在皇宮吧,等我百年後你再自己管理天下。

在曹操統治集團內部看似都擁護曹操,但也有很多忠於漢朝的大臣。曹操著名的謀士荀彧就反對曹操稱魏公,最後被調離抑鬱而死。曹操深知,連自己最親信的謀士都反對自己,其他非曹氏家族成員的大臣們更不用說了,需要安撫大量搖擺的統治集團內部的力量。曹操嫁女更是明智的政治舉動,大批搖擺的士族和官吏都彙集到曹操手下。

各地割據的小政權也都依附到曹操一方,至於女兒和漢獻帝願不願意都在其次了。

第三、震懾孫權和劉備政權。經過赤壁之戰,天下三分的局勢已經明瞭,曹操以國丈名義控制實權也名正言順,孫權和劉備名義上也要接受中央的冊封,不敢擅自獨立稱帝。藉此時機,曹操要重新審視自己掌握的領土上暗藏的反對派,加緊控制。

第四、對曹氏家族的後代的考慮。雖然曹操控制中原和北方全局,把女兒嫁給漢獻帝也可以保障漢室國祚,漢獻帝的後代有出自曹氏。萬一自己的後代守不住自己創下的霸業,漢室和曹操家族有關的後代也能保證曹家不被全部滅族。

曹操還是經過深思熟慮才將自己的7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的。(劉協和曹節劇照)

漢獻帝曹皇后的後話

曹操的女兒曹節被封為皇后,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即位,馬上就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給自己,並且修建了禪讓臺,要導演“堯舜禪讓”的好戲。

這時的玉璽交給皇后曹節掌管,曹丕派人幾次三番的要玉璽,就是不給。曹丕也不可能拉下面子給自己的姐妹要玉璽的,但總歸是留不住的。(曹丕劇照)

當時曹節捧出玉璽,使者準備接著玉璽,卻被曹節仍在了臺階下,

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爾!”

意思是上天不保佑你們,你們長久不了。沒想到曹節這句話應驗了,不過幾代就被司馬懿後人所取代。

《三國演義》中,皇后曹節大罵漢獻帝:

“你說我兄長是篡國之賊,你先祖漢高祖劉邦只是豐沛一嗜酒匹夫,無籍小輩,尚且劫奪秦朝天下。我父親掃清海內,我兄長屢有大功,有何不可為帝?你即位三十多年,如果沒有我父親、兄長,你早就粉身碎骨了!”

和真實的歷史是截然相反的。

漢獻帝和曹節退位後,獲封山陽公,他們父親到山陽(河南焦作)居住。漢獻帝在曹節的堅持下,脫下官服,深入民間,做起了懸壺濟世的郎中,曹節也到山地採藥,最後都得以善終。


穿越再現彼岸


“建安十八年,操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

說的就是曹操把女兒們打包嫁給漢獻帝的史實。


曹操,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三國演義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因為他用兵奇絕、兵不厭詐、挾天子以令諸侯等諸多手段,史書難以書其功過,故而將其稱為一代梟雄。

然而,這樣一個雄才大略的亂世梟雄,為何要把七個女兒嫁給同一個人呢?又是什麼樣的人值得曹操做出這麼大割捨用、姻親關係籠絡維護呢?

這個人就是漢獻帝劉協。按理說東漢式微,又經董卓劫掠,早已是個空殼子,而曹操這時已是兵精糧足,可隨時取而代之,又何須如此討好。

其實不然,當時曹操打敗當時北方實力最為強大的袁紹之後,雖然已經基本控制了大部分勢力,但是北有烏恆為患,南臨虎視眈眈的孫權,蜀中還有劉備伺機而動,可謂四面環敵,而此時若是將劉協殺而代之,四方便師出有名形成聯軍,屆時魏軍腹背受敵,怕是難以抵禦。

所以曹操效仿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拜為丞相,卻行皇帝禮制,雖無皇帝之命,但早已政由己出,掌控天下。如此,既有了征伐其他政權之名,又讓其他割據勢力找不到詔令天下一起對付他的理由。而且為政權的鞏固爭取了時間,被接連的戰爭破壞的農業經濟也得到一定的恢復,進一步增加了軍事實力。



曹操的這一舉動為曹魏的強大爭取了非常有利的機會。 然而,曹操也擔心劉協會聯合其他外戚勢力,暗度陳倉給自己背後一擊。所以他便將三個女兒嫁給劉協,並將剩下的四個年級尚小的女兒許配給劉協,許諾長大之後便是他的女人。

如此一來,曹操變成了劉協的鐵桿老丈人。而曹操並未完全放心,早在之前,劉協便曾授意董貴人之父董承設計殺曹操,然而計劃敗露一干人等全部被曹操反殺之,連在宮裡懷著身孕的董貴人也被絞殺。而當時的伏皇后害怕自己也是如此下場,便寫信於父親伏完誅殺曹操,然而伏完懦弱,將信一把燒燬,假裝無事發生,卻不想事情還是敗露,曹操要挾劉協廢除皇后,並立自己的女兒曹節為後。劉協自身難保,只得答應。



如此,劉協徹底喪失外戚勢力,淪為曹操政權的傀儡。 然而,曹操在位期間,多次有人力薦他殺劉協取而代之,他都未曾同意。其中原因,除了他要利用劉協堵住悠悠眾口之外,在他內心深處,或許並沒有那麼想要取而代之。

曹操的家庭歷代為官,且祖父更是侍奉過四代皇帝。而少年時的曹操也是將匡扶社稷視為己任,任洛陽北部尉時,嚴明法紀不怕得罪權貴。只是當時朝廷已從內部開始腐敗,所以不僅收效甚微甚至被排擠出貴族雲集的洛陽。後來對政治的灰心讓他一度回到故里,短暫的過了一段時間的隱居生活。

所以曹操的內心,曾經還是有匡正君主的想法的,只是東漢政權讓他失望至極。他將女兒嫁給劉協,一方面是牽制劉協,一方面自己大概還是有些許君主之情吧。

雖然曹操在位時,未動搖劉協帝位。然而曹丕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逼迫劉協讓位,而此時已為皇后的曹節卻站在了自己丈夫的前面,拒絕交出玉璽,只是大勢已去,最終劉協被迫讓位於曹丕,被封為山陽公,與忠於他的皇后曹節遷至封地。

曹操一生主張兵不厭詐,處事果斷狠絕,唯獨在這件事上,尚能看出曾經少年時的俠氣與守禮。再說了,亂世之中,將女兒託付給一個沒有實權的君主,也未嘗不是保全女兒的一種方法。


歷來現實


在古代,皇親貴族們把他們的女兒作為權力、利益交換的工具是很普遍的,那個年代,男尊女卑,世道很亂,女子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面對安排只能服從,身在貴族家庭,雖然錦衣玉食,但沒有任何的支配權,哪怕是自己的婚姻也沒有選擇的餘地,她們作為犧牲品,確實是很可悲的。


作為曹操的女兒同樣如此,曹操一世梟雄,權勢的慾望讓他不能把持,為了那至高無上的權力,他不惜將自己的七個女兒都嫁給了同一個男人,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曹操有七個女兒,她們是曹憲、曹節、曹華、清和公主、安陽公主、金鄉公主和臨汾公主,這幾個女兒都長得十分漂亮,可以說是傾國傾城。


曹操控制著漢獻帝劉協雖說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不想直接廢掉劉協直接取而代之,以招致天下人的恥笑和討伐,他採取懷柔策略,要劉協乖乖聽話。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把曹憲、曹節、曹華三姐妹一齊都送給了漢獻帝劉協做了妃子,劉協一下子娶了曹操的三個女兒,非常高興,對曹操是有求必應。


劉協的原配皇后伏壽十分看不慣曹操在朝中和後宮的專制行為,希望能擺脫受控於曹操的命運,寫信給自己的父親伏完,希望父親能設法除掉曹操,不料被曹操知道了,曹操逼迫劉協廢了伏壽皇后,並打入冷宮,將她幽禁致死。


後由曹操作主,由二女兒曹節做皇后,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初一,漢獻帝劉協正式冊封曹節為皇后,史稱“獻穆皇后”。

范曄的《後漢書.皇后紀下》記錄了漢獻帝劉協迎娶曹操之女所下的聘禮情況:“獻穆曹皇后諱節,魏公曹操之中女也,建安十八年,曹進三女憲、節、華為夫人,聘以束帛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由此可知,曹操“三女侍一夫”確有其事,更為荒謬的是,曹操除了將三個已成年女兒許配給漢獻帝劉協之外,他還將自己餘下的四個小女也都與劉協定了“娃娃親”,等到長大成年時再送進宮中。


曹節是一個奉守倫理的傳統女性,與其父親有著不同的本性,她嫁夫隨夫,性格比較剛烈。

曹操死後,魏王曹丕覬覦皇位已久,於是逼迫劉協禪讓退位,劉協沒法子,好死不如賴活著,只好就範,可傳國玉璽在皇后曹節手上,曹丕多次派人索要,曹節就是不給,最後不得已還是交出玉璽,並當著他人的面大罵自己的哥哥。


曹丕還是比較善待劉協及曹節等人,封劉協為山陽公,曹節為山陽公夫人,無數的養家費用,食邑萬戶,劉協下臺14年(234年)後病逝,曹叡以天子之禮葬劉協於禪陵,又過了26年(260年)曹節病逝,與劉協合葬於禪陵。

至於曹憲、曹華,史書並沒有更多的介紹。


曹操竟然不惜用自己女兒的婚姻和幸福來換取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達到控制皇帝,真是用心良苦;他把寶押在一個人身上,賭就賭大點,一下子省去了六個親家,曹操真是高人。


遺產君


曹操生不了這麼多女兒,怎麼可能會有7個呢,在歷史上只有三個女兒嫁給了漢獻帝。這個對於漢獻帝可真的是太好了,這可是大奸雄曹操的女兒,個個都長得貌美如花。為了能夠拉攏漢獻帝,曹操可是下了血本。雖然漢獻帝非常牴觸曹操,但是面對這些女人,漢獻帝也是沒有辦法,也就只能夠全部接受了。所以曹操可謂就是皇帝的老丈人,如果按照現在的話來講的話,漢獻帝應該喊曹操叫一聲親爹。畢竟漢獻帝娶了曹操的三個女兒,也就是成為了曹操的女婿,叫曹操爹也是應該的。


曹操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其實嫁一個女兒就已經可以了,這個難道就是曹操嫌女孩子太多了,認為漢獻帝是最好的人選,所以就把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畢竟除了皇帝之外,誰能夠配得上自己的女兒呢!其實這個只是其中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還在下面。

曹操把女兒嫁給皇帝,就是因為對皇帝不放心。皇帝都想要殺掉曹操,可是曹操卻想要以怨報德。

其實剛開始曹操對於皇帝還是非常不錯的,給了他很大的自由,他想要娶哪一個女人就讓他娶哪一個女人。但是發生了一件事情,曹操那天和皇帝一起去打獵,結果曹操搶了皇帝的風頭,這件事讓很多人感到不爽。



其實這件事情是曹操故意做成的,當時天子要去打獵,一直都沒有射中一個鹿。這個鹿一直都被大家圍困在一個小小的地方,而皇帝則一直在放箭沒有射中,於是讓曹操去射中了。結果那些手底下的人就說是天子射的,其實就是曹操射的,意思曹操就是真正的天子,這個不僅是讓皇帝非常生氣,而且讓劉備關羽張飛三個兄弟都非常生氣,甚至關羽都想要拔劍殺死曹操了。最後大家忍耐了下來,但是也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不想要被圍困在曹操手下,於是就用自己的血寫了詔書,希望劉備他們能夠殺掉曹操,興復漢室。


這事情最後已經暴露出來了。劉備已經逃了出來,而當時皇帝的國舅一些想要謀反的人物都已經是被曹操殺死了。曹操開始對皇帝不怎麼放心,把宮廷裡所有的人都換成了曹操的手下。而曹操自然是要將自己的女兒安排在皇帝身邊,這也才能夠做到萬無一失。現在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傀儡一樣,完全認曹操擺佈。

曹操殺死了皇帝懷孕的妃子,所以要給皇帝送一個妃子,自己的女兒是最好的選擇

當時謀反的就是皇帝妃子的哥哥,也就是當時的國舅爺。曹操將國舅也殺掉了,自然也是不能夠放掉妃子,雖然現在這個妃子已經懷了幾個月的胎,皇帝已經勸告了曹操很多次,希望能夠放掉這個妃子。但是曹操覺得這是一個後患,怕以後養大了,這個孩子就要替他的母親報仇。是就把這個妃子殺掉,皇帝的孩子也沒有保住,皇帝也是非常無奈的。


而皇帝的妃子都沒有了,於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帝。這也算是給皇帝的一種補償,自己的女兒那麼金貴,能夠給漢獻帝這一個傀儡皇帝,已經算是對漢獻帝非常不錯了。

這個也是雙贏的,漢獻帝得到了曹操三個貌美如花的女兒,曹操稱為漢獻帝的岳父,他的權利更加的鞏固了。一個人得到了美女,一個人得到了更大的名聲。所以對於兩個人來講都沒有虧,曹操可謂是心思細膩,把這件事情都想的非常清楚了。

曹操派自己的女兒監督皇帝,一個可能不夠,多來幾個

曹操對自己的女兒非常的瞭解。他的一個女兒叫做曹節,是非常喜歡讀詩書的,因為讀過書就明顯知禮節。曹操知道自己是一個奸雄,剛開始還能夠蠱惑自己的女兒,但是自己的狼子野心遲早會暴露出來,所以就多來幾個女兒,監督皇帝。


從這一點上看曹操其實是做得非常明確的,因為自己的一個女兒是後來和漢獻帝是一起不離不棄。讓曹丕想要去搶奪漢興帝皇位的時候,這個女兒就拼命的阻止。但是最後也沒有什麼用,根本改變不了曹氏家族已經壯大的結局,而漢獻帝已經是要滅亡了。


所以這個女兒曹節最後是選擇跟漢獻帝一起死,陪伴著他一起孤獨終老。能夠擁有這麼一個女人,我想看漢獻帝真的是賺大了。就算最後是失去了天下,但是還是有一個人陪著伴著自己,他的這一生還是非常幸運的。


像古詩書上寫的,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這個可能就是漢獻帝最後的寫照。這個曹節沒有選擇跟著曹丕這個弟弟一起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而是選擇了漢獻帝死後也要陪葬,這種值得我們去敬佩。

你們覺得曹操把三個女兒許配給漢獻帝,真的划算了嗎?在下面評論。


汪公說


此題有趣,福垊不請自來。首先說一句:題主問題有誤,很多答主回答更有誤,福垊感覺恨有必要以正史的形式聊聊曹操嫁女的情那些事兒,然後再談談曹吉利(曹操一名吉利)究竟是如何考慮的。

吉利嫁女的那些事兒

曹操為什麼嫁女?還不是吉利走運了。話說建安十八年(前213年)五月初十,漢獻帝派御史大夫持節到鄴城(河南安陽、河北邯鄲交界處)策封曹操為魏公,也就是魏國公。還寫了洋洋灑灑的一篇“拍馬”敕文:大致內容就是朕無能蒙塵流浪,賴丞相之力,才能讓朕君臨天下。漢獻帝很“慷慨”封了十個郡給曹操,其實都是曹操打下的地盤,漢獻帝也就是走走程序而已。曹操當做魏國的國公後,做了兩件事。

一件事是當年七月份建立宗廟,光宗耀祖,彰顯正式開國。

另一件事就是七八月份嫁女。說到曹操嫁女,福垊有必要澄清題主的錯誤。曹操有女六人,長女被漢獻帝在216年五月封為公主,但213年之前都嫁給了伏波將軍夏侯惇的公子夏侯楙(mao,通假字:茂)了。福垊多說一句,最早的伏波將軍是路博德,最有名的伏波將軍是馬援。吉利嫁了三件他的小棉襖給皇帝,分別是二女曹節、三女曹憲、四女曹華。五女是未來的安陽公主(魏文帝曹丕冊封),嫁給了荀彧(yu)的兒子荀惲(yun)。六女是未來的金

鄉公主(魏高祖曹丕冊封),嫁給了大將軍何進的孫子何晏,就是那個油頭粉面娘炮哥。

由此,我們得出曹操家沒有七仙女,只有六朵金花——六名千金,嫁給漢獻帝的只有三個。而且就是這三個貴人(《三國志.武帝紀》為貴人,《後漢書.皇后紀》為夫人)正式出嫁的只有曹節和曹憲。福垊查資料發現都是曹憲、曹節、曹華的排序,但在《三國志.武帝紀》中說建安二十年(215年)正月,將曹操次女立為皇后。我們都知道曹節是皇后,由此福垊判斷曹節排行老二。

那麼曹操嫁三女,究竟是怎麼樣考慮的?

福垊認真想想 ,認為考慮有五:

第一、來而不往非禮也。

曹操這對漢獻帝冊封的感謝,走得也就是無以回報,以(女兒)身相許的路子。顯得您小劉夠意思,俺老曹也仗義不是。

第二、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俺老曹嫁給陛下三個女兒,很夠意思了。大家都成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個年輕人還好意思逆反不聽老人言嗎?女兒給你,皇位逐漸留給俺。古語有捨不得兒子套不住狼,福垊覺的老曹是捨不得女兒當不了皇。遺憾的是在216年曹操也只是當了個王,稱帝夢交給了兒子曹丕了。

第三、攀龍附鳳外戚專權的殘餘。

從西漢到東漢,一直都有外戚專權的影子。想當年,王莽走得就是外戚之路,還篡權成功。曹操除了學習管仲、項梁、董卓等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外,還學了王莽等人外戚之路。

第四、白天黑夜監視無死角。

曹操以往監視漢獻帝都是通過在漢獻帝身邊安插侍衛、太監等親信,但皇帝晚上“休息“時就成了監控的死角。而曹操嫁女,而且一下子嫁了倆(實際嫁了兩名)。

第五、二女吹起的枕頭風。

漢獻帝雖然無能,但畢竟也是年輕,容易衝動。如果給吹吹枕頭風,比如說說父親的功勞,父親的兇狠,一家人的團結;再比如說說人生苦短,對酒當歌須盡歡。

然而曹操的考慮有的起作用了,比如214年漢獻帝正牌國丈伏皇后他爹,要對曹操這個副國丈動手。他們晚上的密謀,就被發現了,很明顯是這兩女起到的作用。結局就是正國丈、皇后包括皇子都死了,然而曹節由貴人升為皇后,曹操這個國丈的副字也去掉了。雖然在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上面的考慮是失敗的,但在“彼可取而代之”上是成功的,只不過這個彼,一是皇后,一是國丈而已。


福垊


這個問題問的有些問題,歷史上記載,曹操把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分別是曹憲,曹華和曹節。其中,曹節據說是二女兒,當時還有一個女兒,年齡太小,養在家裡,只是名義的老婆。

嫁給漢獻帝三個女兒,這是最明智的舉動,這一點有待商榷。可以確定的是,曹操嫁女兒,的確是出於政治目的。這場婚姻,也是政治聯姻。

為了更好的控制漢獻帝,哪怕買通漢獻帝身邊所有人,或者說把漢獻帝身邊所有人都換掉。也不能完全避免漢獻帝做手腳,王子服,吉平暗自和漢獻帝取得聯繫,險些顛覆自己的勢力,也讓曹操更加警惕。

如果能夠一直監視控制漢獻帝,那就必須找一個自己人,而且可以和漢獻帝朝夕相處。除了把自己女兒嫁給漢獻帝當老婆以外,恐怕沒有更合適的辦法。


漢獻帝即使心裡不同意,也不敢反對,只能裝作欣然接受。值得慶幸的是,曹操的女兒都是很漂亮的女孩子,不像是後來的賈南風。

所以,漢獻帝雖然不高興,卻還算滿意。

曹操已經位居丞相高位,再加上又成了皇帝的老丈人,他就再也不怕有人會暗通皇帝,來動搖自己的地位。

從曹操嫁女兒可以看出非常明顯的政治目的。

但令人費解的是,為什麼嫁一個女兒不夠,非要嫁三個女兒呢。這又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呢?

據史料記載,當時,漢獻帝聘曹憲,曹節,曹華為貴人,在東漢後宮中,有地位和名分的,只有皇后和貴人兩個檔次。


而下面有美人,宮人,綵女,這三個檔次沒有爵位,也沒啥實權。漢獻帝聘曹操的女兒,直接封了貴人,可以說相當給曹操面子。

但問題是,漢獻帝已經有了皇后,所以曹操的三個女兒,都是次妻。

曹操自然知道這個問題,所以,他鑽了一個空隙,用他當時僅有的三個女兒,佔了貴人的三個名額(從曹操把還沒成年的女兒也嫁給漢獻帝,可見他佔名額的心思),這樣,只要伏皇后倒臺,他的女兒,無論是那個,只要有一個當了皇后,自己就贏了。

從歷史的發展看,漢獻帝娶了曹操三個女兒後,只過了一年,曹操給伏皇后編織個罪名,然後殺了她,於是,他的女兒曹節,就成了漢獻帝的皇后。

而且,其他兩個女兒,依然有貴人身份,就算是漢獻帝再招一兩個貴人(事實上,漢獻帝也沒這個膽子),也撼動不了曹家在後宮的地位。

這樣一來,裡面是曹家天下,外面也是曹家天地,曹操的地位便堅如磐石。

只是讓曹操意想不到的是,後來曹節卻真愛上了漢獻帝,徹底和自己哥哥曹丕翻臉,當然,曹節的憤怒已經無濟於事。



曹丕還是結束漢朝統治,隨後,漢獻帝成了山陽公,曹節成了山陽公夫人,直到最後,和漢獻帝合葬一處。

這也許是這場政治聯姻中,唯一甜蜜溫馨的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