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為什麼不出去也要辦一個《出入證》?出入證碰到了你的哪根神經?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染期間,為防止交叉感染,很多小區給自己的居民辦理《出入證》,一是為了識別該人是否本小區居民,再就是限制居民外出次數。然而辦理《出入證》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現象。

比如還沒有復工就鬧著要出去的年輕人,比如不滿只給老伴辦一個證的老年人,比如回來拿衣服的不長住的人,社區每天接待很多鬧騰著辦理《出入證》的不合理要求,也是煩惱無比。

那麼為什麼,小小一張《出入證》讓這麼多的人執著追求?不惜和社區吵架爭執也要拿到一張呢?

<strong>從心理學角度看,這個限制每家每戶每天只能有指定的一個人外出一次的制度,在被約束的居民那裡,是碰到了他們這幾個內在心理。

自由感

有個小區掛了一塊牌子告誡居民,改寫了葉挺將軍的《囚歌》,非常形象的說:“為人進的門緊縮著,想死的門敞開著,有個病毒在外高喊著:出來玩吧,給你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出去了,就死定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算球了,再關十幾天就自由了。”

可以看出,這塊牌子的內容讓大家相視一笑,因為它實實在在說出了人們的內心對自由的嚮往。

封鎖小區,限制外出,首先便是動了大家的自由感。

為什麼不出去也要辦一個《出入證》?出入證碰到了你的哪根神經?

窒息感

不自由,只能在一方小天地裡活動,最直接的就是讓人有窒息感。

正常生活狀態下,多數人每天起床後就是往外走,晨練,買早點,街坊鄰居聊個天,回來吃飯去上班。

現在可好,起床,不能出去晨練了,客廳走到臥室,再走到陽臺走回來,這就是晨練。早點?不好意思您吶,家裡頭煮粥煮雞蛋好吧?

想和鄰居聊天?微信裡頭去找。上班更是不用想了,想要復工,非一線企業得市政府審批通過。

宅在家裡不能出去,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窒息感,因為無法掌控自己的行動,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這樣的被控制的感覺,像不像你小時候,媽媽盯著你的目光?

想要逃離被控制,想要有喘息的空間,於是乎大家都想來一張《出入證》,只要有機會,就能呼吸順暢一些。

安全感

無法自己掌控自己的行動,最直接碰到安全感。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有一些規則被內化成為生存需要,個體會主動遵守紀律,並不會讓安全感受損。可是突然的限制行動,就會產生安全感不足的現象。於是為了滿足這種慌張不可掌控的感覺,大家就要為了自己的安全感而努力爭取一下。

為什麼不出去也要辦一個《出入證》?出入證碰到了你的哪根神經?

資格感

憑什麼我老伴能出去,我就不能?

無論工作人員如何解釋,每家固定由一個人外出買菜,其他人都不能出去,這是上級保護居民的政策,老人都不能理解。這讓我感受到他的資格感被傷害到了。

我有外出的資格,我有自由的資格,我是可以和別人一樣的。

這個要命的想法困擾著這一類居民,於是乎,交電費、交水費、買藥、買菜,他們樂此不疲的用各種藉口來找社區,爭取自己也擁有一張《出入證》。

憤怒

病毒來了,原本計劃度過一個祥和春節的想法泡湯了,外出探親訪友拜年取消了,只能宅在家裡見字如面,還被限制自由。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對這個寒假的規劃,可迫於病毒淫威又不得不乖乖在家。

可以想見,每個人內在的能量循環過程都遭遇了破壞,重建內在秩序談何容易?拐彎到適應當下也是需要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無妄之災的念頭盤旋在很多人腦海裡,大家不願意承認這個事件和我有關,所有人都感覺自己是無辜的。

這個感覺太不好了,所以有網友哀怨的質問吃蝙蝠的人:讓我看看你小子會飛了嗎?

這裡頭參雜了多少的憤怒情緒,每個人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有。

我看到自己身邊的人,忙碌無休的人有爆發的憤怒,無所事事的人有做不下去視頻的阻力,開心上網課的小孩子,也會念叨:喃什麼時候才能開學啊?

為什麼不出去也要辦一個《出入證》?出入證碰到了你的哪根神經?

<strong>如何應對這要命的難過感覺?

需要我們按照生活需要,給自己開啟一個新的世界,適應當下生活狀態。關鍵是要找到恰當的精神寄託,讓自己能夠投入到新鮮事物當中去。

工作不忘覺察

有《抗疫工作證明》不需要《出入證》的人,忙碌,是不去面對恐懼而抽離的方法,可是在一線工作的人們卻不是逃避,他們深知危險卻努力扛著高度焦慮運轉著,疲勞和憤怒讓他們莫名的暴躁或者低落。

這類人群需要更多覺察,及時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和創傷同在,用接納和愛安撫創傷帶來的痛苦。

養生健身

宅在家裡出不去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飲食、作息規律起來,可以做一些安全的養生護理、瑜伽練習、健身操、八段錦之類的活動,也可以做做精油薰香、艾灸、刮痧等身體調理。

長假保養身體,是非常好的選擇。

學習讀書

有些朋友安於家中,抓住一位師姐細問之下,發現她報了好幾門課程,笑說自己成了學生,忙於讀書、聽課、學習、做筆記、交作業。

抓住這個充電的好時機,我不禁對師姐表示佩服佩服。

為什麼不出去也要辦一個《出入證》?出入證碰到了你的哪根神經?

寫作抒發

在自媒體創作者群體中,更常見的則是寫寫寫了。

我好朋友身處湖北疫區,家早早就被封鎖,但她帶娃寫作兩不誤,閒暇時候還畫的一手好工筆,真是神仙生活,羨煞旁人。

寫作不僅帶來充實的時光,還會帶給人情緒抒發的通道,起到調節心理狀態的作用。

陪娃生活

半個月之前,孩子們“開學”了,雖然不能出門,老師們的網課卻是沒有落下的。中央電視臺還邀請名師錄製了《同一堂課》,讓全國小朋友學習的酣暢淋漓。

這個時候,老師變成了主播,家長變身班主任,一起帶著小神獸們暢遊知識海洋。

宅在家裡你想閒著?沒門兒!照顧好開學的娃娃吧!

陪伴老人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要陪媽媽聊一會兒天,因為老年人的生活也是需要被支持的。

不出門,雖然是媽媽的自律,但是看到她內心的狀態和感受,安撫她,也是身為子女必做的事情。

在做好安全措施,訂好糧米菜的前提下,找到居家生活的側重點,讓自己身心安於當下,是我們在這個階段要做的。

家裡有老人和孩子的,一定要關注他們的情緒,多多陪伴開導,哪怕在電話裡多聊幾句也好。

在群體性的安全感被威脅,資格感受挫,憤怒暴躁的環境中,盡力去平衡自己和身邊人的心理狀態,大家一起努力度過難關。相信曙光在前,我們終將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