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被非法贩卖的猕猴

这意味着国家开始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 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

也就是说,中国人不能再食用“野味”了,不论它们是来自野外还是人工饲养!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在这场“祸从口出”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终于下决心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正确决定。

01

商业利用是否会对野生动物带来伤害?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被取胆的黑熊

2003年同样由食用野生动物引发的“SARS”,其影响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统计,使全球经济总损失额达到59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经济的总损失额为179亿美元,占中国当年GDP的1.3%。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还未结束,造成的经济损失现在还不好说。如果按2019年中国GDP总量99万亿元来计算,假设和非典一样占GDP的1.3%,损失就是上万亿人民币,更遑论多少无价的生命。

而根据国家林草局主办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所有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业的林产总值为560.4亿元,其中,同年我国进出口野生动物贸易额42.32亿元。

对比经济损失和收益,20多倍的差距!可以说食用野生动物只是满足了少数人的欲望,却让绝大多数人受害,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遗憾的是,非典过后,并没有全面禁食“野味”。相反,好了伤疤忘了疼,“野味”又重新回到了各地的餐桌上。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被人救助的两只小黑熊

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李坚强告诉百理君,全社会应该达成共识,那就是在14亿人的安全利益面前,食用野生动物特种养殖产业的商业利益轻于鸿毛。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被贩卖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和雀鹰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野生动物商业利用产业开启以来,有关野生动物商业利用之价值的话语权,长期把持在野生动物产业利益者手中。野生动物的商业利用,被粉饰为有利于野外种群的保护、有利于治病救人、有利于脱贫致富。这三个“有利”,长时间忽悠了国人。

其实,每一个所谓的“有利”都经不起推敲。

商业利用是否会对野生动物带来伤害?这才是基本的判断准则。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通过每年的统计数据,市场上常被贩卖的蛇类、鸟类、鱼类、两栖爬行类,尤其是不在保护名录中的三有动物(有生态价值、有科学价值、有社会文化价值)品种,野外的种群数量都是逐年减少的。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一些人什么稀有吃什么,曾经的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前不久已经灭绝;原本无危黄胸鹀被吃到濒危;中华穿山甲几乎灭绝;丹顶鹤野生数量连年减少……不难看出,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02

人类不食用野生动物不会怎样

人类与野生动物相处的时间,已经有600万年了。一直以来,为了躲避人类的杀戮,它们的世界正在不断缩小!

人类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开始驯化野生动物,从狗开始,已成功使大约60种野生动物,如牛马羊猪、鸡鸭鹅,满足了人们的食欲和多种需求。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牧业养殖国,年产肉品量多达8000多万吨。蛋、奶和水产品的生产也居于世界前列,满足了14亿人对肉蛋奶的需求。

2019年中国人均消费肉类62公斤,全都来自驯化动物,而非野生动物。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西安某市场此前出售的中华鲟,实为俄罗斯鲟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早已摆脱必须食用野生动物才能存活的状况,可以说除了科学研究,食用野生动物只是为了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猎奇和虚荣心!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西安一酒店非法出售熊掌(资料照片)

为了满足这一小部分人,绝大多数人却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自然界至少有32万种病毒能够感染哺乳动物,而食用染病动物使人生病的人兽共患病已经有200种,其中严重的有89种。如埃博拉、霍乱、炭疽、口蹄疫、疯牛病等等,以及2003年SARS疫情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都是因为食用动物而导致的。

所以,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类不食用野生动物不会怎样,驯养动物完全可以满足人类日常的需求,反而食用野生动物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

人类不吃野生动物照样活!

03

给野生动物“活下去”的希望

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种,占世界陆生脊椎类动物种数的1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简单来说,没有被人类驯化的都应该是野生动物,也是泛指“生活在野外自然环境而非经人工饲养的动物”。

管不住嘴,就会要命

人工饲养的果子狸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划分的野生动物有三类: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地方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三有动物名录。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被纳入这三个名录来保护的,比如中国有野生兽类5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一、二级)135种,地方重点保护和三有物种134种。那么还有295种是不在各级保护名录里面的,它们不属于受到野保法重点关注的野生动物,比如一些种类的蝙蝠和部分地区的旱獭,还有一些鼠类等。

根据北京大学和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梳理,包括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在内,被保护物种累计仅占中国总记录哺乳类、鸟类以及两栖和爬行类动物物种数的62.71%(总2888种),仍有1077种未受到名录保护。

值得一说的是,随着此次《决定》的实施,对于野生动物,是一刀切的“禁食”,但并未"禁养"。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说法,这么做,既贯彻体现了全面、从严禁食野生动物的精神,又从实际出发,不至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业规范发展带来大的影响。

虽然,“禁食"野味,算不得“嘴下留情"的慈悲为怀,更多的是一次次“祸从口出"之后的“以人为本"的痛下决心。

但无论怎样,把人类的嘴巴管住了,就能给野生动物“活下去”的希望,同时也会让人类自身更安全。也可以这么说,告别“互相伤害”,走向“双赢”。

◆本文图片由宁峰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