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作為母語的漢語,沒有學過語法,卻能說得流利,寫得一手好文章。那麼,為什麼英語要學呢?如果不學可以嗎?

幾米光陰_


包括漢語在內的所有語言都有語法,這是勿用置疑的。漢語在語文教學中也有語法課程,教授句式主要組成部分主、謂、賓、定、壯、補定義,在句式中的位置、作用,以及不同的句式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等。另外還教授詞組的結構定義,對句式、段落的修飾、突顯、強調等作用。至所以即沒有系統學習過母語語法,甚至是文盲,在本語言區域內或同語種其它區域內能正常表達,那是因為被語言環境潛移默化了,從小就學著並理解了和別人使用同樣的語言表達方式。

在學習其它語種時,無論是那種語言,傳授單位都會強調並花大量時間來教授語法。因為不同的語言它的語法結構不同,差異性很大,要想學好外語,學好語法很重要,不然就會出現中國式英語(語法用中文語法,單詞是英語,語調也是中國式)等諸如此類。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予到你幫助。

謝謝!


風在紅塵別自己


我應該有一定發言權。我學習英語從來沒有背過單詞、背過語法,一樣過六級。

英語很多人都當做一門功課、一項任務來完成,其實從根上講就是不對的。

先哲早告訴我們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其次是領會理解。

從這兩個方面來說說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對一個事情的興趣有多大,決定了你在學習它的時候有多興奮。碰到讓我非常感興趣的知識,真是怎麼學都不嫌累。我的興趣最大源泉居然是遊戲。因為在我在校期間

,遊戲根本沒有漢化的。除了日語就是英語。而上學學的就是英語,多方便啊!隨著單詞學得越來越多,能給周圍的夥伴翻譯遊戲中的句子了,那成就感更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後來水平提高了,開始玩英語rpg了。那需要完全看懂劇情才能進行的。那時候還沒電子設備,只有英文小詞典。不認識的單詞就靠腦子記下來,回家查詞典。潛移默化中就鍛鍊了記憶力。其他學霸,每天學兩個小時英語就精疲力盡了,而我打了四個小時英文rpg還是興致勃勃。

再來說說領會理解。英語既然是語言,就是用來溝通的,就有其一定的邏輯在裡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的多了思考到位了,根本不用刻意去背。這有點類似武學中的領悟,有人悟性好,很快掌握了。更多的人悟性差不說,還放棄努力。這還不算,還想方設法的黑那些付出努力付出心血的人,真是為懶惰和愚蠢代言。

篇幅有限,如果有對英語學習有興趣的,歡迎交流


吧巴畢壓


您的問題讓我想起關於銀行職員練習識別假鈔的一則報道。

英國銀行協會每年組織訓練銀行職員識別假鈔的培訓班。培訓期間,學員們一張假鈔也摸不到,訓練時用的都是真鈔,培訓老師講的都是真鈔的特點。據專家解釋,學員們通過反覆接觸真鈔,手指、眼睛都習慣了真鈔的感覺,以後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假鈔,就會感到特別不習慣。雖然他們對假鈔的特徵一無所知,但能夠迅速判斷假鈔跟真鈔的差別。據統計,接受了這種培訓的職員,對假鈔的識別能力要強得多。

這種現象跟“不專門學習語法,也不會用錯母語語法”的情況十分相似。一個人在形成自己的語言文字系統之前,已經接觸了大量的母語應用,包括聽、說、讀、寫。我們讀書、看報、看電視、聽廣播、到公共場所辦事……周圍都充斥著大量正確語法的語言文字表達。我們跟他人溝通,即使偶爾用錯語法,大部分時候都會被指正。我們經常看到,呀呀學語的幼童說的話犯了語法錯誤,然後被家長及時糾正了。

實際上,學說話的幼童,如果有機會同時學習(日常生活中大量接觸)兩門以上的語言,他將能夠同時熟練掌握它們(相當於有兩門母語),而且都不用專門學習語法。

一直重複對的,你就沒有機會犯錯。



西米邏輯思維解析


你提的第一個問題,恕我直言,你的第一個問題我是持否定態度的。漢語雖然是你的母語,你講話人家能聽懂聽明白,這我相信,但你說你寫的一手好文章,我就大大地懷疑了。你的文章好,可能是指內容,而不是語句。中國的漢語語法還是比較講究的。我國的好多報刊都出現不少的語法問題。范冰冰偷稅後在各大媒體發表了一個悔過書,語句語法問題就達五處以上。

你提的第二個問題,就更可笑了,就本提出來問題就不通順,就存在邏輯問題,我在此就不一一剖析。我們現迴歸問題主源。英語你學不學,是與你的職業有關,你所處的環境需不需要英語。你如果處在一個英語為主語的環境裡,又不需要寫寫畫畫,就憑語言交流就可完成工作任務的,可以不用學習英語,但前提是你很小就會說英語,就好比我們學說話就說漢語一樣。反之,你一定要學英語。


死不悔妀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本民族的語言大多是從小向父母和周圍人學的。只是普通的交流說話而已。語法是對 本民族語言規律的總結,反過來又指導本民族語言的發展,使本民族語言的表達更精確,更完美,更具有規律性。應該是先有語言後有語法的。在我們國家,所有有點文化的人,是多少都學過語法的。我們學習的英語其實也是這樣。我們一邊學發音,記單詞,一邊學語法,這樣會學起來不僅很快而且表達會更準確,還可以舉一反三。一個沒有學習過語法的人,在很長時間學會的日常語言交流,我們學習了語法,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達到那個水平。一邊掌握規律,一邊學習語言,學起來要快捷得多,表達得要準確得多。

當然,不學語法也可以學英語,如果你會英語,你可以從小就教你的孩子學說英語,把孩子從小就送到外國去,也是可以的。就像中國人,不學漢語語法也會說話一樣;但是如果想進一步提高,還得學習語法。因為語法是語言的發展規律,不掌握規律,是沒法再提高的。所以,學習英語一定要掌握英語的語法,這和學習漢語也一定要掌握漢語的語法是一個道理。





綠色昨天


作為說話,孰能生巧,沒有學習過語法卻能說的很流利,是因為周圍人的影響,如果全世界的語言集中到一片,每個語言有三五個人說,你住在那一片,你不學,一定哪種語言也不懂。

以前的文盲多少,上過學的多少,他們不都能說的流利,表達清晰嗎!

如果沒有學過語法寫的一手好文章,那麼你的思維分析、邏輯、表達能力強,寫文章語法很重要,課本上學的文章,哪一篇沒有語法?中國人都能說漢語,那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學習語文呢?因為有值得我們去學的,語法是一個要素。

關於學不學英語,在於你自己的選擇,學習是提升自己,不學也沒人說你,你學到的東西始終是你自己的。

有一個小品說的好,掌握一門外語是多麼重要。





幸福生活每一天小軍


你至所以不知不覺將漢語學得很好、是因為你每時每刻都生活在、能潛以默化接受漢語教育的氛圍裡、一出生就接受父母的開口教育牙牙學語、在成長過程中聽到的是各種途徑的語言教育、看到的是各式各樣的漢字教育、上學後又系統地學習課文和朗讀、雖然沒有專業的漢語語法教育、但是在各種實踐中你己經學會了、所以漢語能說得流利寫得達意、這就是母語的優勢。

你要學英語、這一切都不具備、從哪兒學起呀?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是個成年人就必須從48個與英語發音有關的國際音標學起、學好、學準、單元音雙元音、各類輔音及輔音組合的發音方法、加上各音標的拼音方法、及重音位置、那麼你就能成功地按所注音標讀出單詞、因為這樣就教會了你"漁"的方式、對於新單詞你查字典就能瞭解詞意詞性以及準確讀音,當然光有單詞成不了氣候必須學習語法、這樣才能舉一返三,因為平時你日常生活中聽不到正確的組句、只有先從書本學起、書本學習是絕對不可少的。語言是實踐的學科、就算你是英語專業畢業的、畢業後沒從事英語涉及的工作、又不主動溫故知新、三、五年後都能陌生、忘記。我輩40、50後學的是書面英語、只要能看懂就行。現在必須聽力好而且口語棒、一口流利美式英語、對答如流、電話能煲個一小時、這就有用武之地了。


王慶元


可以啊,只要你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完美的英文環境,那麼他就會像說中文一樣,自然而然地會“說”英文了。

但請注意,我說的是“說”而不是“寫。”

因為我並不認為漢語不學就能寫得一手好文章,也不認為小朋友們完全不學語法。

學校學的課文,寫的作文,這些都是在訓練孩子們如何正確使用語法,如何能寫出漂亮的文章。

如果真的不用學就能寫一手好文章,就不會有那麼多孩子,一提起寫作文就頭大了。

你以為從沒學過,事實上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學。

從孩子一來到這個世界,周圍人說的每一個字對他來說都是學習。就像麻省理工的一項研究表明,喜歡跟孩子多說話的家長,養育出的孩子更優秀。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孩子在早年聽到的詞彙更豐富,得到了更完善的語言訓練。

而對於一門外語來說,日常生活中完全接觸不到,聽不到看不到,讓孩子怎麼能自己憑空就學會呢?

我們家的孩子從小在國外長大,我們堅持在家裡一直說中文,哪怕有一個階段孩子們很牴觸。直到現在,回國的時候,說話時不會有人發覺他們是國外回來的孩子。但同時,我們不少朋友,家裡的孩子甚至連聽都聽不懂中文了。

但同樣的,因為沒有正規的學校教育,我的兩個孩子中文讀寫能力很弱,要不是最近兩年上了這邊的中文學校,那就是個徹徹底底的文盲。聽說沒問題,但是不會讀寫。

這樣的中文“文盲”,在美國這邊並不少見。有些華人長大後可以聽懂並用中文交流,但不認字。

至於英語,美國的小學也一樣要學啊。只不過,老師大概不會說“同學們,我們來學習語法,”而是寓教於樂,利用閱讀寫作等手段,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語法。

到了中學,語法的學習就更加不可缺少了。

前幾天還看一個來自美國的網紅郭傑瑞,參加網上高考英語模擬考試。他的評價是,“不太難,語法大概是我們初中階段的水平。”

可見,不學語法只是我們的一個錯覺,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

在英語的原生環境中,大概只有音標是不怎麼學的吧。除了大學專門的語言專業,很多美國人都不知道音標是什麼。

所以,完全不付出任何努力而自然而然掌握一門語言的情況,我不敢說不可能,但起碼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並不現實。

想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聽所讀寫都很重要。


木橋故事


一個人出生後,至少一歲多才會說話。這期間,包括母親之內周圍的人,都在跟他說話,教他說話,不斷重複了不知道多少遍。他開口說話時,並不能一下子說的那麼好,而是單字、雙字、多字到句子,一點一點才學會的。這就是母語。母語是先會說話,後會寫字。光會說話,那叫文盲,但他說的話其他人一樣明白。

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外語,幾乎所有的人都沒有機會向母語那樣學習,同時,母語和外語語音系統、文字系統完全不一樣,也沒有學習母語那樣的條件,學習起來難度相當大。

當然,如果有外語環境,有交流和使用機會,學會學好外語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雲鶴閣


學不學英語是個人的事,的確國家用高考,4.6級來促進學習英語。為什麼?因為英語只是溝通的工具,一種語言而己。

比如我們都說普通話。相信我們大部分人會說方言。我們在與家人交流習慣用方言,遠在異鄉見到老鄉用方言會讓人感到更舒服,親切。

同理,為什麼學英文。我們完全不用學它也能生活。往個人方向講我們學習英文是為了將英語做為一種與外界交流的工具。它是一個工具,一個讓你有更多機會感受世界美好的工具。就好比為什麼高考要考那幾門一樣,我們不學也一樣的生活。但是如果掌握,你的生活質量會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