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现在的相声没有了郭德纲,传统的相声会怎么样,会没落吗?

发现周边有趣的事情


没有郭德纲,还会有朴德纲、李德刚、王德刚,哪那么容易就没落了!

相声作为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深受群众欢迎。原叫像声,大概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

相声经过了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马季、侯耀文、苏文茂、牛群、冯巩、姜昆、郭德纲、于谦等几代人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喜爱相声的年轻观众也越来越多。

当代发展起来的相声主要有几大门派:

马(三立)派相声

侯(宝林)派相声

常(宝堃)派相声

苏(文茂)派相声

马(季)派相声

李(文华)派相声

唐(杰忠)派相声

赵(世忠)派相声

郭德纲的德云社虽然很成功,但他目前还不能自成一派,因为他尚没有能够传世的作品。郭德纲前几年的创造力还是可以的,但近几年创作力下滑了,开始把重心放在培养徒弟上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郭德纲的作品不老干净,这是大家的共识。

不过郭德纲对于相声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德云社培养了那么多新人,为相声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也吸引了新一代的“票友”相声观众,这都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前稍稍能与德云社相提并论的,也就一个青曲社了,青曲社最有名的相声演员就是苗阜、王声,据说相声新势力卢鑫、玉浩也是出自这里,这二位的相声就非常注重创新,段子内容非常新,深受80后观众的喜爱。

青曲社目前当然不能与德云社抗衡,但是相声要想继续发展、传承、一代代流传下去,还是离不开竞争和创新,一家独大,绝对长久不了。











大内魔方


如果没有郭德纲,传统相声会没落吗?答案是会的。

有人说,如果没有郭德纲,也有李德刚、王德刚来振兴相声。这种说法是没有现实依据的。如果在出现郭德纲之前,相声已经很繁荣了,那么出大师、宗师是早晚的事。但是现实是郭德纲之前,相声没落很久了。平时我们很少见到相声的演出,即使是春节晚会,相声的存在感也很低。

虽然有体制内的姜昆、冯巩等人想尽各种方法来振兴相声,但是收效甚微。而且,相声是广播时代的产物,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式微,相声在语音艺术中的地位早就被小品替代了。后来随着电影、综艺的兴起,小品也没落了,相声就更没有出头之日了。当时,据业内人士说,过去的相声比较落没,小品和杂技更能引起大家的欢声笑语,甚至相声出现了很大的人才流失,大部分的人都去改行做了别的行业,观众不爱看成了相声落没的根本原因,当时相声界那叫一个惨。到底有多惨,郭德纲的相声里面有精彩的演绎。

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想要如此受欢迎,真的很难,说不定真的只能在春晚才能看到相声了。毫无疑问,郭德纲是中国当代相声的功臣,把这门传统艺术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为相声开拓了商业市场,让说相声的能自力更生吃上饭了。


跟我学周易


我想说现在看郭德纲看德云社,已经是看相声的代名词了,唯有郭德纲能让看相声变成一种潮流!除此,你还能看到多少所谓的主流相声?随着老一辈相声艺术家逐渐退出舞台,电视上好像很久都没有看到过去那些相声了。



虽然业界对郭德纲总是褒贬不一,但我想能传承下来老一辈的某些优良传统,而且发扬光大,当今也只有郭德纲,是值得可敬的!特别是郭德纲引领了青年人,开始喜欢相声。让那些新生青年没有多少传统相声记忆的这些人,知道什么是相声。

我想社会发展到现在,过去所说的生存法则还是适用的。任何行业都要推陈出新,在不离本职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适应潮流。郭德纲的相声正好做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跟当今社会一个现象很像,你发现一辈人看不惯一辈人,就是这个道理。时至今日,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孩子已经很少了。我们都在教育要继承老一辈优良传统,我们都在努力做,但是社会高速发展已经时过境迁了,没在那个环境,孩子也只能点头应承但做不到大多数老人满意!但作为家长长辈,有不得不承认,这个社会又在相当多的一部分年轻人主宰,将来也一定会把老臣们代替!我想相声行业就是这样一种处境,新老艺术家更替阶段,这是正常现象,当然最终输赢也自在人心!普通百姓都明白的道理,老一辈艺术家能看不透那?接受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没有什么想不开,接受不了的!



归来不再少年


九十年代相声是不是不景气?确实是很不景气,就剩下春晚和一些大型晚会还能看到了,其它地方基本上看不到了。但这不是相声一家碰到的问题,其它的传统曲艺都碰到了这个问题,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日子都不好过。

如今相声圈里首屈一指的人物算是郭德纲了。德云社分社是遍地开花,郭德纲也是桃李满天下。虽然他是存在争议的,但郭德纲一句话就更霸气的回复了:全靠同行的衬托!这话不假,能和郭德纲能和德云社抗衡的可以说基本没有,即便是近年来一些个相声团体,影响力多半是局部的。论说、学、逗、唱,郭德纲是无所不能。

郭德纲的个人相声技艺方面,可以说是集大成者,我们用邢文昭先生的评价给他定义:张寿臣张先生不能唱,宝字辈儿的侯宝林主要是柳活儿,‘说’上不行,刘宝瑞刘先生是一句唱不了,马三立也不成,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小蘑菇,但是是哑嗓,也不全面,高德明以平哏为主,苏文茂也不能正式唱——你看这些大家,哪个能跟他比?他的说学逗唱很全面。而且你看他拿起鸳鸯板,和起弦来,能唱好多曲种啊——像这么全面的人才,没出过,以后可能也不会有了……”

在个人相声技艺方面,郭德纲确实能做到邢文昭评价的这个地位,前无古人是没问题的,后无来者不好说,但起码现在看出去三十年没有能超过他的。

笔者不太同意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就没落了

这第一点其实有些夸大,郭德纲走红之前,相声确实没落,但并不代表死了。全国各地都有专业相声团队,连美国都有,更不要说天津了。

郭德纲和德云社对相声行业起到最大的作用可以用复兴或者中兴来评价比较得当,带动了市场,激活了群体需求是他给相声行业带来的最大贡献。这样的贡献在相声历史上别人有过吗?当然也有。

没有了郭德纲,德云社郭麒麟和几个主要徒弟的发展的也不错,青曲社现在也赶了上来,所以相声以后发展还是不错的。



红叶翩翩




行影相随的一休


先上结论:没有郭德纲,相声在新时期将不会有如今的地位。

有些人反郭反得有些反智了。有人拿唯物史观来套一门艺术的发展,且不说唯物史观本身在史学界就备受质疑,历史的发展有大势,但同样离不开英雄、精英、个人的努力,不懈的努力。

没有郭德纲会有王德纲、李德纲,这种论点从根本上谢绝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他们不能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只有郭德纲而没有张、王、李、赵等各种德纲呢?

说相声不是打天下,不是只能活一个的零和游戏,市场的容量极大,但为什么没有其他人能在影响力、知名度上达到郭如今的地位呢?所以我反对这种机械的观点,个人的奋斗自然要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并不代表没有个人奋斗历史照样推进(多读几本历史书就不会想当然地得出这种结论)。

下面评价一下郭。

郭本人在相声事业上有着极强的上进心,如果当初他不去北京发展而选择一直在天津茶馆说相声(大金台之类的),他的个人成就不会超过目前的裘英俊。

我想请所有黑郭德纲的相声爱好者们回忆一下第一次听郭的段子的情节,我本人当时真是耳目一新(当时网上流传的应该是那段《白事会》),说惊为天人夸张了,但确实触动极大。郭当时在业内仅被少数小众人群所接受和喜爱,并且这部分人群的水平非常高,台湾演员李立群在自传中曾写到:最近,出现了一位郭德纲先生,表演相声的经历非常丰富,台上的‘精、气、神’相当好看,希望他愈来愈好。时间是2004年,可作一个例证。

而今郭名利双收,在相声主业上却江河日下,确实让不少爱好者失望,但过去你为他的段子奉上的掌声并不能被忽视,功过是分清的。

那么如果没有郭呢?我不敢想,我不能再想一个有着强大毅力的人在北京重现一次他的创业经历,因为历史上会有许多人选择去北京,也有许多人说相声,但成功的只有一个郭德纲,并非没有李德纲、王德纲,只是他们都失败了。

如今郭说的那些散装相声,我并不当真。记住别人的坏很简单,记住别人的好却很难。


where有好剧


我觉得一定会落寞的。郭德纲是一个真正从骨子里热爱相声的人。他传统基本功非常扎实,没有那么多的铜臭气,这是一个行业崛起的很重要的保证。相声在郭德纲以前之所以没落,有时代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从业者铜臭气太浓了,没有把真正的精力放到如何弘扬相声艺术上来。论资排辈,窝里斗等等。一个行业,一个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有砥砺前行的人。带动这个行业前行。说实话要是不听郭德纲的相声我都不知道,相声的本门唱是太平歌词。以前那么多大师专家都干啥去了?传承很重要,创新也很重要。没有传承哪里来的创新呢?

所以我的观点是一定会落寞的。



创业农场达人


前些年,觉得牛群,冯巩的相声不错,但后来,觉得没有好相声了,就是舞台乱叫,没什么意思,但自从听了郭德纲的相声,觉得有点意思、不管别人,如果没有郭德纲,我是不听了。


霍体清


在郭德纲发迹之前,传统相声就已经没落很久了,无论是小剧场还是各大晚会,基本都看不到相声节目,大批的相声演员转行。

而在郭德纲发迹之后,不但在全国各地来办了相声剧场,还大批收徒传授传统相声,带出了很多优秀的青年相声演员,近几年还将相声带出了国门,全世界巡演。

且不说郭德纲的人品艺德怎么样,毕竟咱也不了解,单从他的艺术水平上,是真的很厉害。不是说没有郭德纲就没有相声,而是没有郭德纲,相声就已经死了。


RedManchester


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