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歐美的孩子似乎從小動手能力就比中國孩子要強一些,那不妨參考一下歐美的爸爸媽媽是怎麼養孩子的。

簡單來說,就是多給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

一兩歲陪伴孩子玩組合拼接類積木,培養動手的興趣;三歲讓孩子學習自己刷牙,洗臉,吃飯,穿衣;四歲讓孩子幫忙做些簡單的家務......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為什麼中國的大多數孩子的動手能力都很差?每個孩子其實天生都是“折騰”能手,只是家庭一種常見的錯誤養育,活活把孩子的這種天賦扼殺了。

其實動手操作除了能練習孩子的精細動作,同時也會讓孩子的記憶更加深刻。

最近就有一個小朋友的作業被媽媽“做菜”了,為此,孩子崩潰的大哭,也笑翻了眾多網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最近,是大家“抗疫”的關鍵時期,很多家長都帶著孩子宅在家裡,平時基本不出門,家裡有什麼就吃什麼,不是必要的生活物品,家長也不會輕易的出去買,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個媽媽就是這樣,因為做菜的時候,想要一點蒜苗,看到窗臺上的蒜苗長得正好,於是就全全“收割”了。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本來想要給大家一個驚喜,沒有想到,兒子看到之後卻哭成了淚人,這不是我的作業嗎?都被媽媽吃了!看到媽媽都拿來炒菜了,孩子一下子就不淡定了。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原來,這些蒜苗是老師佈置的寒假觀察作業,讓孩子們觀察蒜苗的生長過程,現在都被媽媽炒菜了,兒子也只能趴在飯桌上觀察了。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看到孩子痛哭的樣子,媽媽也有點不知所措,看到蒜苗長得這樣好,想必孩子也花了很多的心血,知道事情的起因,媽媽哈哈一笑,還跟兒子說:“我以為多大點事兒!這又沒啥!炒了就炒了唄,你嚐嚐多香啊!”

聽完這番話,兒子的內心更加崩潰了,寒假作業都被吃了,媽媽不安慰我,我還沒完成作業,這怎麼向老師交代!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看到媽媽這樣的回覆,不禁覺得有些心寒。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和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到的知識,觀察到的細節,都會深深的印在孩子的心裡,

那麼父母要怎樣讓孩子在實踐中鍛鍊孩子呢?

1、適當讓孩子做些家務。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是一個褒義詞,如果一個成年了被打上這樣的標籤,多數和他小時候接受的家庭教育有關。因此,讓孩子從小參與家務很有必要,也別嫌棄孩子越幫越忙。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例如洗衣服,先談談用洗衣的工作程序,這是工作計劃的學習;然後告知怎麼操作洗衣機及用哪些洗衣液;檢查每件衣服再放進洗衣機去……,這個流程就是不教而教的實施,孩子學會認真工作,謹慎使用工具也是安全教育。

2、要減少孩子對父母的依賴。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就該保護起來,很多事情都替他去做,還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做事也做不好還破壞東西,也缺乏引導的耐心,就索性自己替他做了,然而孩子卻一次次失去了自己動手做事的機會。

長期下去孩子會對父母存在很大的依賴感,事事都依靠父母,即使是自己可以動手做的事情也推脫給父母,就會在心理上產生惰性,難以自覺地動手實踐,甚至在父母的督促下也不願動手。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3、相信孩子能行。

實踐出真知,要想孩子把書本上學來的知識真正將轉化為自己的經驗和財富,需要實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能行,只有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孩子才能真正地成為天才。實踐的過程是對孩子綜合能力的檢驗,孩子在實踐中才會真正地發現和了解自己。

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就不敢嘗試或害怕失敗,父母不要對此冷嘲熱諷,而是要鼓勵和支持孩子,讓孩子肯定自己的能力。

4、多做遊戲

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時,老師們陪著他們做了各種遊戲,但未必都適合和足夠。我們可以領著孩子多做一些遊戲,通過做遊戲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比如,可以模擬某些場景,製作手工,舊衣服改造利用,用廢紙箱搭房子,通過遊戲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應該有不錯的效果。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5、為孩子創造動手操作的條件

巧婦難拿無米之炊,讓孩子有環境和物品動手是前提條件。舉個例子,引導孩子自制玩具,讓孩子綜合運用折、剪、畫、編、扎、釘、粘等方法做科學小試驗,為孩子準備紙、布、線、膠水、磁鐵、各種小瓶、塑料小管等用具。

孩子的動手能力包括手指的精細動作和大運動,比如從開始的主動拿、捏到剪、撕、穿珠子,剝桔子皮,以及畫畫、有目的的搭建等等。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孩子的精細動作也是有著其發展規律的,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單手動作到雙手協調,從簡單粗放到精細複雜,每個年齡段也是有著其特點。

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也是有很多方法的,就玩具來說,積木、剪紙、貼貼紙等都是可以很好的促進寶寶的動手能力的。

但是積木銳利的稜角,剪紙需要的剪刀,很容易傷到寶寶的手指,小易再三考慮下還是選擇了貼貼紙的手工遊戲,來鍛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這套《動手動腦貼貼畫》很適合2-5歲的孩子來玩,共有6冊,都是不同的主題,分別是:語言篇、創意篇、數學篇、思維篇、英語篇、想象篇。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寶寶在玩的過程中,手腦並用,得到思維鍛鍊,啟蒙認識,全腦開發,在遊戲中學習。好玩的遊戲,奇妙的問題,讓左腦右腦開動起來,而且裡面還贈送1000多幅貼紙,讓寶寶盡情體會遊戲樂趣。

2-3歲的寶寶可以提高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和想象力,3-4歲的孩子提高邏輯能力推理能力還有自我認知,而4-5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給他們啟蒙數學和語言方面了。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現在不少小孩的房間亂糟糟的,可以藉此機會,把孩子做的作品充分利用,拿來佈置房間,也有利用孩子養成整理裝飾房間的好習慣。

把孩子的小作品變成大作品,比如如孩子的剪紙、手工作品擺放裝飾,繪畫塗鴉和公仔等,都可以用來裝飾房間,從小到大,一步一步一個腳印。

兒子嚎啕大哭!原因是“作業”被媽媽“炒”了,媽媽卻說這又沒啥

原價72元全套6冊幼兒專注力動手動腦貼貼畫,現在只要35.8元,平均下來一冊不到6塊錢,以前給孩子買的玩具都七十、八十塊錢,爸爸抽的幾包煙錢,和媽媽少買的幾杯奶茶錢,就可以讓孩子輕鬆獲得動手動腦的小遊戲,何樂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