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河裡魚很多,但非常不好釣,什麼原因呢?

我是Buddy矮又胖


河裡魚很多,但非常不好釣,什麼原因呢?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我們在野釣中有時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明明河中有魚並且數量不少,但是在作釣的過程中卻發現魚口很差,甚至魚不開口,這是什麼原因呢?釣點不對、餌料不好,還是釣法不行!其實這些原因也有可能,但是造成魚口不好的原因卻遠遠不止這些,它包括了很多的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野河作釣,影響魚開口吃餌的原因有哪些!

一、河流本身原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河中有魚不吃餌,首先我們要考慮河流本身的一些原因!到達一個釣場,特別是在不熟悉的新釣場,先不要急於尋找釣點開釣。轉一轉,看一看,瞭解下水域的環境也不遲!

首先:觀察水面是否有魚上浮,判斷水溶氧量

到達釣場後,我們可以先沿著河邊走一走、看一看,觀察下水面的情況。通過觀察水面魚群,大體判斷下水中的溶氧量。特別是在氣溫偏高、悶熱無風的天氣,如果魚群出現大範圍上浮現象,說明水溶氧量很低。這種情況下作釣,很難有好的魚口!在選擇釣點時,除了下風口,還要考慮釣的淺一些或釣浮!原因是:同一水域,水深越淺,水溶氧量越高!

其次:觀察水體顏色,判斷水的肥瘦

現在的野釣水域,水質越來越差,甚至一些水域出現了輕微的汙染現象,導致很多釣場中水的顏色非常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肥水塘”!這些“肥水塘”的顏色多為深綠色,有時會有一層油膜狀漂浮層。水中浮游生物較多,魚類的天然食物相對豐富,另外油膜狀漂浮層的“封氧”作用,使水域的含氧量偏低。這種水域中作釣,在使用餌料時,一般會選擇兩極分化!要麼大腥大香的重味型餌料,要麼本味的清淡型白餌,小魚鬧窩輕時,蟲餌也是不錯的選擇!

最後:通過重墜找底,判斷水的深淺及是否有“漿層”

上小節說到:由於水質變差,水體顏色深,我們很難用肉眼觀察出水域的深。這時就要通過線組找底,去尋找一個準確的釣場水深!整體水位較深的釣場,我們可以釣淺一些、近一點,相對水溶氧量會高一些!整體水位較淺的釣場,就要釣的遠一些、深一深,魚的安全感會大一點,開口好一些!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野河肥水,水底多淤泥、垃圾,很容易形成厚“漿”層!這就是為什麼要用“重墜”找底的原因。重墜找底,更容易判斷水底是否有“漿”層,薄“漿”層的厚度是多少,其承受的大體餌重是多大

小結:以上便是對作釣水域本身原因的分析!分析好了作釣水域,才能為下面的選釣點、配釣餌、調釣法打下基礎!

二、外界人為因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解決了釣場本身對魚口造成的影響,下一步就要尋找一些外界的不良因素,並且分析這些因素對魚開口吃餌是否造成影響!

首先:是否有人為破壞,導致魚類無心覓食

現在的野生魚資源越來越差,野釣場所越來越少!大部分的自然水域都被承包養殖,留給釣魚人的地方已經很少。而這很小的一部分水域中的魚兒,不只有我們釣魚人掛念,更有“電工”、“網民”、“藥師”光顧!他們所經過的水域,給魚兒留下的不只是驚嚇,更多的後期的各種傷害!如此,也就導致魚類無心覓食!

其次:作釣環境喧鬧,提高了魚覓食時的警惕心

人口越來越密集,野釣環境很再有荒無人煙的地方。大部分的河流、池塘,都被城市或村莊包圍,更不要說一些人工河、人工湖了!這些水域,岸邊有遊客、行人的喧鬧,水中有采沙船、遊船的經過。長期如此,魚類養成了較高的警惕性!特別一些面積較小,水深較淺的水域,魚類很少近岸覓食

最後:垂釣次數過多,魚類出現“滑口”現象

上面說到野釣資源越來越少,但是我們釣友的隊伍卻越來越大!很多野釣水域已經人滿為患,更有甚者,二十四小時人員不斷!長期如此,在各種長竿短炮;各種不同餌料;各種不斷釣放的情況下,魚兒變的越來越滑,很少再會近岸覓食!

小結:以上便是外界人為因素,對魚口影響的淺析!不是釣場沒有魚,只是人為的傷害了它們,提高了它們生存的警惕心,從而不再開口吃餌!

三、釣友自身原因對魚開口吃餌造成的影響

上面兩點,我們考慮了太多的外界因素!假如整個釣場無口,那說明和它們有關。假如只有我們自己無口,那就要尋找自身原因了!

首先:選擇的釣位、釣點是否合理

很多釣友在選擇釣位、釣點上比較隨意,找個地方坐下就行,但是卻往往忽略了季節、天氣、作釣時間對於釣位、釣點的重要性!還有一些釣友喜歡扎堆,喜歡老窩子,愛往人多的地方去。其實這在釣魚上並不是好現象,特別是在釣滑魚的時候,老窩點絕大部分情況下要差於新窩點!

這裡說一下:釣位和釣點是兩個不同意思!釣位指相對整個水域,作釣時人在岸上的地理位置!釣點指作釣時餌在水中的位置及水底的地勢!

其次:釣組搭配、調釣方式是否合理

釣位、釣點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們再考慮釣組搭配、調釣方式是否合理!

比如使用的竿長是否過短或過長,餌料不在魚的覓食範圍內!

比如:線組的搭配是否過粗過硬,引起魚的警惕、阻擋魚的吃口!

比如:浮漂調釣是否過靈或過鈍,作釣泳層是否合理!特別在水底有“漿”層或水溶氧量偏低時,這點一定要注意!

最後:餌料味型及狀態是否對魚適口

這點主要針對因溫度、水溶氧量、滑口,引起的魚覓食不積極、開口小的情況。正常情況下,野釣對於餌料味型和狀態的要求,要遠遠小於黑坑和競技釣!但是出現以上幾種原因,引起魚囗差或不開口時,我們就要適當的調整餌料的味型及狀態了!

小結:以上便是釣友自身原因,對魚口影響的淺析。釣無定律,活學靈用!個人無口時,要適當的從自身尋找原因所在。

總結一下:

隨著野釣資源的減少,野釣時的魚口也越來越差!很多時候我們作釣結束,魚獲少的可憐,甚至“光頭”、“空軍”!一部分原因和資源有關,另一部分和自身有關。作釣中魚口差或無口時,只能多方面尋找問題所在,才可能會有所改變

!畢竟雖不為魚,可也不想浮漂如定海神針!

最後在這特殊的日子,祝廣大釣友們:健康平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大王的釣魚日記


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就拿今天來說吧!我早上七點鐘出去打窩,當時還有太陽,現在是春季嘛,我打好窩之後啊!就去當鯽魚,遊釣了將近一個小時,天氣慢慢的陰下來了,很悶,魚都到上面來了,遊釣一條魚也沒釣到,我就坐到我打窩的地方去釣,還是不吃,我是三米六的杆子,一號主線0.6的子線,雙鉤,掛的是紅蟲,在這種情況下魚不吃鉤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就找原因了,我就看了一下天氣預報,今天陰,小雨,氣溫17至6度,西風三級,氣壓1070hpa,這個溫度魚應該有口的,怎麼不吃鉤呢?我在看了一下昨天的天氣預報,昨天,晴天,23度一10度,哦氣溫相差太大,這個魚啊,就跟人一樣,氣溫相差太大,缺氧,不適應,所以也就沒什麼口,這是我個人的經驗,可能還有很多其它原因造成的,我就不一一解說了。不知對不對?祝你們垂釣快樂。


臺釣鯽魚


河裡魚很多與河裡魚的密度是兩個概念,池塘裡的魚比水庫密度大,水庫裡的魚比河裡密度大,所以河裡的魚難上鉤,還有一點,河裡的魚食物豐富,只有魚處於飢餓狀態下才容易上鉤。例如我在老家不到三個小時釣過五十多條草魚的紀録,因為這個農家小塘只有兩個籃球場那麼大,塘不深,釣點水深只有一米,頭一年老闆承包大塘到期,大量的魚都轉到了這個小塘,前三天下雨☔️老闆沒有割草餵魚,農村裡的塘除了喂草之外是不會花錢去買飼料的,當天老闆割來的草我叫他等我們收竿後才投放,平常這個小塘要喂三擔草,老闆說這塘裡的魚起堆了(密度大),魚像"土匪一樣搶吃草料”,所以特別好釣。


蓮花山山民


大家好,我是啊銳,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的為什麼出現魚多不好釣,肯定有原因的。

1.可能因為天氣和溫度的影響,還有日照,都是關鍵,有的魚溫度低了是不開口,所以明知道有魚就不吃。

2.釣魚位置的選擇很關鍵,有一次,我到了一個野外水庫,一上午都釣不了幾條,換了前面差不多5米左右,打了個窩,就一直上魚,到後面釣到自己都忘記時間回家了,所以位置也是很關鍵。

3.餌料問題,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魚也是,有時候不同水域,餌料不同,這個可以問一下當地釣友,可以解決。

4.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現在各地電工多,有時候魚被電的驚嚇,不容易咬鉤,這個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5.如果以上因素都不是,而且明知道水裡還有很多魚的話,那就是自己釣魚技術不行了。







鄉野戶外李啊銳


個人經驗,臺釣不太清楚,我就說說路亞玩法。最近幾年路亞玩法像是雨後春筍,突然在各地爆發出大量釣友。但是,同一天河,同一個釣位,甚至同樣的假餌各人的釣獲卻大有不同。這就需要自己通過大量實踐來慢慢摸索,天氣原因,氣壓,水的混濁程度,窗口期,餌的操作等等。就拿窗口期來說吧,大部分魚的窗口期都在早晚,雖然都是早晚但是早晚的時間段需要個人摸索掌握,又講窗口期不是所有河段全都有口,有很多時候我跟朋友一起去釣魚,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河的東西岸魚獲大不相同。最糟心的一次就是我在西安,眼看著東岸魚群炸水面,沒辦法就是夠不到!路亞是一個用出勤換魚獲的運動,青山綠水沒有魚獲也能放鬆心情。


seven75810134


您的問題說到用網可以捕到魚。我就在想那條河裡是不是經常有人用網捕或者電擊?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魚長期在這種可怕的環境中是不敢靠岸活動的。這個我有深切的體會,記得前兩年我們到十堰的堵河去釣魚,之前那條河裡是沒有人捕魚的,結果我們就經常爆箱爆護。後來當地人發現了這個商機,就出現了一批網民和電工。結果沒用上,半個月那條河裡就再也釣不到魚了。


伴與久06


非常有緣來回答您的這個提問。

河裡魚很多,非常不好釣。

通過您的描述,資源也不錯,而且其他釣友也是魚獲很少,魚口少,而且還不是偶爾的情況,是一貫性的。如果沒有電魚的經常光顧,那就是河底有醬層了,這個醬層和養魚溏的醬層是有區別的,這個醬層是來源於水質的問題,一是雨季排放生活汙水,再有就是企業排放的廢水,造成水質發生變化,河底沉澱了粘稠的硝基物,使魚的生活環境改變,底棲魚類改變活動的水層,所以,釣法要隨之調整,帶餌調漂,目數不少於四目,從淺到深搜索水層,如果是使用商品餌料,就要在開餌上下點功夫了,釣餌要以輕軟濃腥為好,還要比普通的霧化要明顯,這裡的明顯不是說霧化快,而是在餌團周圍有一個霧化區,吸引魚吃霧化微粒,挑逗魚的攝食慾望。如果用紅蟲,要有捆綁的一簇,便於魚嘴輕鬆接觸蟲子。我們天津的海河就是和您那裡的情況差不多,以前有潛水員探測過,河底的透明膠質醬層厚度已經達到45釐米,我們就是用這樣方法應對的。

好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您有些許的幫助,並祝您垂釣愉快!






天津釣友老張


您好!

河裡魚很多,但非常不好釣。影響魚口的原因有很多,氣候、溫度、氣壓、水質……都會直接影響魚口。

按照提出的問題來看,能看到河裡好多魚卻又不好釣,那有可能是氣壓太低,水裡缺氧造成魚兒上浮,這種情況一般魚都不會開口,因為魚在水裡很不舒服無心吃餌。

還有可能是水質的變化,如果近幾天水裡受到汙水的影響或水底淤泥太厚溫度一上升也會導致魚兒上浮。

還有一種可能是:我們當地叫‘水泛’,這種情況一般一年就出現一次,有時幾年出現一次。每次就一兩天內魚兒都會成群的上浮,不管用餌料還是蚯蚓釣,基本都不開口。有人說是水底發熱,有的人說缺氧反正有好多種說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碰到過這種情況。

謝謝大家的閱讀,以上就是我簡單的回答,不足之處請諒解。祝大家大鯽大鯉!





鴻小斌


河裡有魚但是不吃鉤,只能說明這個釣點的釣魚人太多了,經常作釣,釣成滑口魚了,所以魚只吃窩料,就是不吃掛鉤餌料。

因為不同的釣者,窩料不可能相同,每天都有釣魚人來作釣,有時候每個人至少有兩個窩點,每個窩點的料並不是每天都吃光,偶爾的輕口導致的跑魚,隨著跑魚數量的增加,窩裡的魚受到驚嚇,只能吃窩料,不能吃餌。有句成語叫″鳥語花香"即使是魚類,也有它們的語言。經過轉告,稍大點的魚都會相信,於是不吃釣餌成為一個習慣,只有小魚才會繼續吃釣餌。

如果出現此種情況,需要注意了

1、窩料儘量少,因為少,魚會認為不是人類在誘惑它們,所以放心吃掛鉤上面的餌料,

2、儘量去新釣點,老釣點不能用了。

3、換成沒用過的釣餌。

4、窩點靠邊或直接不用窩點,以魚星為主,看到那裡有星,就伸過去釣,因為沒有窩料,魚也會認為安全,沒有危險,才會放心吃餌。

我是鋒哥愛野釣,原創手寫不易,如果覺得我寫的不錯,可以點贊關注,評論區留言。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最後老話題,呼籲廣大垂釣愛好者做到:留大放小 愛護釣場環境,做到人走垃圾帶走!謝謝大家的閱讀!


鋒哥愛野釣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根據多年的垂釣實踐認為,在這個時候,釣者如果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將死餌變活餌,魚還是會咬鉤的。

一、試釣泳層

春夏之交早晚溫差較大,天剛放亮時,魚大多數都潛在較深的水下,這時施釣咬鉤率較高,但一到上午9~11時,這時的外界溫度較高,水體中,上下出現明顯的溫差,魚會趨溫上浮,或懸浮在釣點的上方,這就需要釣手懸鉤試釣不同的泳層。

以找出魚上浮的高度,使鉤餌能展現在魚的視角之中,一旦找準魚所上浮的泳層,魚仍是會咬鉤的。然而能導致魚改變泳層的原因不僅僅是溫度,輕度缺氧和水體上層有魚類可食的餌料時,魚也會上浮,因此,垂釣時魚不咬鉤就應嘗試釣不同的泳層,採取逗鉤、拖鉤、引鉤等不同地手段。

二、換餌改釣組

窩裡有魚星卻沒有魚來咬鉤,其中有個原因就是餌料不適合魚的胃口,或魚從來沒有過這種餌料,就要考慮來改變魚餌,或在魚餌裡面加腥味或香味來刺激魚的感官,激起魚的食慾,直到魚開口咬鉤。

魚餌太硬不適合魚的口感,適口性差,魚就不愛咬鉤。所以開餌的時候,就要將餌調得稍軟一些,這樣上魚的效果就會更高一些的。

三、試釣不同的釣點

在魚不咬鉤時釣友們就會經常換釣點,但是魚還是不咬鉤,溫度要一樣,深淺要一樣。

釣位是分很多種類型的,像是深水、淺水。深水有草、淺水有草、進水口、樹蔭下。

不管在哪裡總會有一種類型的釣點是適合來垂釣的,所以換釣點的時候就要換成不同類型的釣點,深中找淺,淺中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