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电视剧《安家》播出后,关于房子你有什么感想?

苏小锐


楼主你好!

最近在热播的《安家》电视剧想必围绕着房子引发不少观众网友热议。无论是卖房子的中介、房地产商,还是买房子广大老百姓而言,房子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意义非凡的。

1、首先对于中介来说,就像《安家》中出现的3家中介:小红帽、阿拉丁和安家天下,分别代表着中国不同类型房产中介。比如小红帽属于加盟模式,而阿拉丁属于野鸡店。中国中介行业门槛低,竞争压力大。所以房子是中介的弹药,没有房源就无法立足。

2、对于广大买房子,房子代表着家,是缩影。对于中国传统对与家庭的看重,房子则成了安身立命之本。就像电视剧中出现的老夫妻两人,在上海卖包子十几年只为儿子儿媳主办蜗居可以在上海安家。没有房子,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能租房的来说是孤独而陌生的,根没有扎在这,人都是漂泊的。

因此,《安家》这部电视剧所体现的现实意义,值得观众深思。让我们对于房子有了新的认识。一间房子牵连着许许多多人及家庭的命运,也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





创驿站


看了几集,感触很大

像海清饰演的主任医师和她老公都算是高级知识分子,收入肯定也可观,居然还要一家五六口挤在那样一居室的房子里,如果想换大房子,就需要贷款,所以犹豫在三下不了决心,所以一线城市外来人的日子真的不好过。有感而发我在北京打工,和朋友合租了一个两居室,月租四千,每个月加上其他的水、电,燃气,网费,平均没有一个月2200左右,我办公室同事有两个是拆迁户,原本就是北京农村的,在农村房子都没钱翻新,可是一拆迁,得到了三套房子,瞬间身份涨了百倍一样,每天都说最不想把房子租给外地来京打工的人,为了房子斤斤计较、砍价,到期押金还要退,就喜欢租给拆迁户作为过渡房,房租租的高,押金不想退也不会太难缠,我就想问了,拆迁户的过渡房房租也是国家出钱,他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他们是不心疼,我们的钱都是踏踏实实辛辛苦苦挣来的,怎么就你要多少给你多少,押金你还不想退呢,太不说理了,所以我们在廊坊买了自己的房子,等房子下来一定搬回去,不在受这飘零的苦,有了自己的家就有了灵魂安放的地方,即使累点苦点也是有奔头的





棚户人家二白


昨天看了几集《》,了解了卖房子、买房子群体的故事,感觉挺真实挺现实挺无奈的,看预告饰演的店长要被绿了。。夫妇在蜗居最后买了房子,现在生二胎要换房了。。两个优秀的博士在上海也过得那么辛苦,想想自己现在买不起房子是理所应当的。

房子对百姓有怎样的意义?

有人觉得有房的地方才是家,有人觉得买了房子是一种包袱。本剧中讲述了房地产中介公司大区经理房似锦,临危受命去挽救一家业绩不断下滑的门店之后所发生的故事,不用看完剧就知道故事的结尾一定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房子卖出去了、业绩完成了、指标达标了,在这方面一定是励志向的,应对种种困难,结局一定是皆大欢喜的。

其实关于房产中介的影视已不是新题材,但房子一直是普通老百姓生活关心的热门话题,刚需者的关注点,这部剧一定会吸引众多都市年轻人的目光,因为他们才是真正买房子的刚需者!

安家采用单元化故事推动核心剧情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以房产中介为主视角剖开“房子”这一全民命题。在表层中,观众会对房产中介这一职业产生全新的认识与思考,撕开长久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对“中介与客户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中介是否要对客户的购房选择负责”等问题或许也将得出自己的答案。在深层中,此前曝光的片花中,“房子=家”“家=幸福”的公式,正是该剧对于房子这一核心意象的思考。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房屋背后所承载的凝聚性、安全感与归属感早已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中。聚焦时下国人最关注的买房问题,以房屋中介的视角呈现出生活中的人情冷暖

租房和买房你选哪个?

房子,传统的概念那就家避风的港湾,房价,不用多说,已经超出了它正常市场增长的物价范围,买房,炒房者得天下,刚需者的梦想,买都买了,只能认了!

租房,过得不爽,想搬就搬,记得先要在老家盖房,当租不起的时候,起码还有房,就算炒房时代过去了,那现在你能买得起吗?而且现在不是想买不买的问题,是有没资格买的条件,一二线城市已开始限购,基本都以社保跟本地居住时间作为购房资格条件,这时候你只能选择租房。租房还是买房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经济基础是前提,决定了要买还是租,也决定了买房、租房的地段及档次……

对于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而言,在外租房是必不可少的经历。 买房和租房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买房的人要求是能够过一种安定的祥和的生活。

“甄嬛娘娘”就是不一样,一出马都是演一些重量级角色(房产中介公司的大区经理),虽然一两年仅一部作品,超低频率也不丝毫不影响她“电视剧女王”的地位。剧中除了娘领衔主演,还型男罗晋领衔主演,实力派海清,搞笑幽默的王自健主演,追剧的铁粉又可以大饱眼福了


要很努力努力努力的活


看了前几集,只关注到三个地方:

第一:海清演的主任医师还有她老公也是高级别的人,居然还住的那样的房子,一室户,五六口人挤,要换个房子,需要贷款,居然犹豫再三,下不了决心,像他们这种级别的生活品质都这么差,大城市真不是一般人能混的

第二:包子店夫妇300多万的房子居然全款付了,看样子,普通人也该抱有希望,只要认真付出,一切皆有可能,还有他们媳妇一分没出,居然想要加名字,不多说这个话题了

第三:房产中介只要接到一个大单,可能可以赚到半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一个569平方,12万一平的房子卖掉能提2个点,普通白领真的羡慕啊,有点想转行感觉





perebd


《安家》无论播出或者未播,房子在我心中的位置一直是重要的。有房才有家,有家才需要一个屋子去安放家人的幸福。

剧中买房者都是刚需,就如同我们普通人住房一样,大多数也是刚需。房子不论在城里还是乡下,大家都会把拥有住房列为人生目标。

为什么很多人举全家之力都要买一套房,一家人居有定所才心安。很多人在外面奔波,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买一套自己的房子或者回乡盖一幢自己的房屋。

有没有房,是自住房还是租住房在这次疫情中就表现得特别明显,有房的人回城和租房者回城被对待的态度就不同,不要觉得不公,这是最大的公平,如果你没有,那你就努力去挣。

买房的意义,真的不是说为了面子,结婚等附加词,真是有了房就能有一个家。房子是每个人的栖身之所,租房会被随时退租,购买下来,才能长期居住。人终究是要有一个家。


竹溪槿


感觉买卖房很多套路在里面,怕被人吃太多的佣金了,现在因为疫情, 很多的房子都有很大的优惠,恒大都七五折了,还有的赚,那之前的水得有多深啊,房似锦这名字,一出生大概就想让她以后刚这行的吧,名字和职业很贴切,现在已经更新十几集了,感觉孙俪饰演这角色开始撬同事的单,没有笑容,每天苦大仇深似的,不是很讨喜,但又对客户假模假式的微笑礼貌,角儿比较让人反感,当前播出 对于房地产来说应该会有很多人利用这点,里面的房子实在是太贵了,在上海的一房一厅居然要三百二十万,又用了蜗居时的海清,对于房价,十几年的增值也忒快了,刚上这波房地产上升的潮流的七零后八零后是多幸运啊,现在购买房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了,有人会说工资高了,那工资高了会是房子的几千倍吗?哎,但是,身为九零后的我们来说,压力太大了,特别是今年的行情:在大城市的我们,如何立足?




行走着的小兔子


该怎么说呢

现实中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像女主这样的房产中介应该也有。房子的款式也应该有。

但是剧里有些地方还是蛮夸张的。

比如跑道房的装修。夸张的设计先不纠结了,我在意的是装修费谁出?(我不是房产中介的,我不太清楚房产中介能不能抬高房价来抵装修费)。装修的时候直接把客户儿子的画装上了,万一医生还是看不上这个房子呢,毕竟看了大半年都没看到中意的,肯定很有可能也看不上这个房子。而且万一医生看不上这个房子,这装修费回本不就凉了?十年没卖出去的房子唉。

从女主带大伞,拍完照之后擦凳子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女主的心细,结果包子店夫妻的儿子想要加上媳妇名字,这点猫腻女主看不出来?如此急功近利让客户吃了亏,名声不好了,以后谁来敢买房?

总之看的挺捉急的

女主人设不好

本来我是冲着孙俪去看剧的,结果还比较喜欢一点。

补充一下,我感觉直接帮客户装修房子,不如看房的时候,把这个设计想法告诉客户来的现实点。


至尊宝视频剪辑


其实看到《安家》之后想到了《蜗居》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现在年轻人买房压力是很大的,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吃穿用度,孩子上幼儿园,人情往来,交通费,物业管理费,手机电话费,还有煤气水电费。

这就是很多年轻人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大家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来不及细想未来十年。

而且在新剧《安家》开始的几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十年的时间,这些数字翻了多少倍?十年前我们追不上,十年后,当我精疲力精,耗尽最美好的青春之后,依然追不上。当孙俪饰演的房似锦对海清说:你们都这么优秀,如果连你们都买不起房,那就太不公平了。

我意识到电剧终归是电视,如果现实存在公平的话,那就不会有这么高的房价了,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因房子而产生的多少悲惨故事了。

《安家》自播出以来,不少观众发现这部剧和之前的《蜗居》相比更加柔软,也更重视人的情感求。“中国人对于买房置业的需求有一种执念,当年的海萍也只是希望在大城市立足能有一个自己的小窝。

《安家》希望能够引起反思,在我们快节奏、高强度、来不及思考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什么是我们撒手人寰的那一刻,会很看重的?所以这个故事的最终,还是落脚在小人物的情感上,希望表达这样的初衷。”





驴驴小姐


由六六编剧,安建执导,孙俪、罗晋等主演的现实题材剧集《安家》正在东方卫视热播。该剧通过房地产中介这一群体关注人生百态,更传递“肩负客户幸福,为爱安家”的信念。开播以来因为较真实的剧情吸引大家追看,昨晚播出的剧情引发网络热议:房产证该不该加儿媳妇的名字?

  剧中,房似锦(孙俪饰)到安家天下上海静宜店没多久,就为开包子铺的严叔严婶顺利买到了心仪的房子,虽然只是一室一厅的老房子,但他们觉得已经真正在上海扎下根。同时,他们开始期盼着明年当爷爷奶奶的美好生活。两位老人在大城市努力大半辈,给儿子攒钱买房,也是希望以后能跟儿孙住在一起。但当严叔带着儿子儿媳签约的时候,儿子突然提出要加上老婆的名字,从老严夫妇的眼神里也能看到一丝犹豫,到底该不该加呢?

  此时,儿媳妇不仅表示“一定会和老公白头偕老”,还宣布了一个喜讯:肚子里已经有了宝宝,如果房产证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开心,生出来的宝宝也很健康。听到这个消息,老两口最终下定决心加上儿媳妇的名字。在付款方式上,老两口还不愿意欠银行钱,选择了一次性付全款。

  对此,店长徐文昌表达了忧虑:老两口的血汗钱,我们要慎重一点。但房似锦看法则不同:房产中介有自己的职责,不应该过于干涉客户的家事。

  看到这一段,无数网友产生共鸣,对“该不该加名”展开热烈讨论。

  有人表示看得“很难受”,“如果这房子全是老两口一起付的款,我觉得不该。老人都是把一辈子积蓄投进去,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首付款是老两口付,后来按揭的钱儿子儿媳自己还,我觉得可以加。房子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女性自身独立性也很重要”。

  也有人表示应该加名,“都不把媳妇当一家人,人家还会安心跟你家过嘛?”

  “那就别要求女生要生小孩吧,公平,就只是爱情,也别说女生贪你们钱。”

  “我认为加上可以,但是等到买房签合同才突然说,我认为不合适,早说也是提前说好。”

  有人持中立态度,“不是追求平权吗?我觉得是谁出钱谁决定呗,如果是我自己花钱买的房,当然愿意加老婆名字,决定权都应该完全在老人家手里,小辈不该干涉”。

  许多网友认为,大家要多学习《新婚姻法》,“男方父母全款买房,即使加了女方名字,离婚即使判为父母赠予夫妻的共同财产,男的补个欠条和录音,说当时跟父母借的钱买房,父母起诉一告一个准”。

其实就是从房子中反应现在当代人之间的关系,有矛盾,有冲突,反应了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太真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