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果当初刘关张三顾茅庐没有请出孔明,三国中未来还会有蜀汉吗?

上古风玉子


即便孔明不出山,那么只要有庞统在三国鼎立局面依然会形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历史上过分夸大诸葛亮对三分天下的功劳,事实上 郭嘉、荀彧、庞统的才智丝毫不弱于诸葛亮,且当时曹操已经占据北方,孙权立于江东,唯有西川方向适合发展,能预测并规划三分天下之人绝对不止诸葛亮一人


庞统的规划和诸葛亮不向上下

庞统也曾经规划过天下大势,且庞统认为刘备集团应该以巴蜀为根据地,向北进军汉中和关中,然后在挥师东进图取中原,至于荆州可以不需要,因为荆州地势不够险要,且处于四战之地,曹操孙权都都荆州垂涎三尺,如果夺取荆州,必然分担刘备集团大部分兵力来驻守,对于弱小的刘备集团如果有限的兵力,再分成东西两部分实力会大打折扣


如果诸葛亮不出山,那么有庞统也一样能三分天下

既然徐庶为刘备推荐诸葛亮,那么徐庶就有把握认为诸葛亮会出山相助刘备,否则徐庶不会举荐诸葛亮了,而是举荐庞统,庞统跟刘备同位荆州名仕,其名气跟诸葛亮相当,徐庶不会不知道庞统的才华,因此徐庶举荐了庞统,刘备必然像三顾茅庐一样去请庞统出山的

而后来证明夺取巴蜀庞统居功至伟,庞统向刘备提出夺取巴蜀三策,而刘备担心出师无名,因此放弃上策,选择了中策,因此庞统无奈,就赌上自己性命为刘备出军巴蜀提供了出师之名

总结,即便诸葛亮不出山,刘备一样会夺取巴蜀而三分天下 ,只是后来北伐事业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朝夕闻道


引言:

如果诸葛亮不出山辅助刘备,三国历史中一样会存在蜀汉,而且蜀汉之主依然是刘备。

不要忽略了庞统和徐庶的存在,这两人是可以和诸葛亮比肩的谋士。


徐庶

徐庶虽然辅佐刘备的时间较短,但是徐庶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不然曹操也不会俘获徐庶的母亲,招徐庶来降。

刘备在新野驻扎了许久,徐庶肯定会指出新野并非长久之地。那么就算刘备没能请诸葛亮出山,那么徐庶也会往西蜀方面去谋划。如果徐庶仅仅是孙乾、糜竺之流只能保住弹丸之地,那么曹操不是枉费心思。即使徐庶不得不前往曹营,那么再临走时也会为刘备规划一下未来的走向。


庞统

赤壁之战后,庞统舍弃东吴投奔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有庞统辅助刘备,效果是一样的,庞统对刘备势力未来走向上一样会有独到的见解。西蜀地形复杂进可攻退可守,即便是徐庶没有为刘备规划,庞统一样会劝刘备取西蜀作为成就霸业的大本营。

假如诸葛亮不出山,庞统可能会留守荆州,那样就不会死在雒城。而刘备入川不顺利时,法正、张松自然会想尽办法前往刘备处,那么取得西蜀是迟早的事。


诸葛亮不出山对赤壁之战也没有什么影响

赤壁之战曹操的失利可谓是成就三分天下的重要原因。那么说说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就一点接受了鲁肃的提议结成联盟,再无其他。而且赤壁之战主战场刘备军并没有参与,曹操主战场失利、后方有爆发瘟疫所以退回北方。

赤壁之战无论有没有诸葛亮都会胜利,而且不会影响历史走线。不同的是我们可能看不到诸葛亮的才华了。

总结:诸葛亮出不出山都不会影响历史的走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离开了这个人还会有另一个人会顶替上去,只是能力大小的问题。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有的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01

三足鼎立是谁策划、谁实现

诸葛亮在茅庐里与刘备谈到了,如何三分天下,也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可行性方案,也没有形成三分天下的契机。

真正策划三足鼎立的是鲁子敬,实现三国鼎立的是曹操。

曹操原来的意思是攻打刘表,结果刘表年纪大了,受不住惊吓,撒手而去,小儿子刘琮即位,年上龄太小,哪见过这阵势。直接投降。

假如,曹操不攻刘表,说不定,孙权把把刘表灭了后,就没有刘备什么事了。所以,曹操也是促成三足鼎立的诱因之一。

关键是,曹操灭了刘表,想顺便把孙权给灭了。一对一PK,孙权肯定不是对手,所以才想到与刘备联手,当时刘备已经惶惶如丧家之犬,准备逃亡了,天上掉下来这么机会。

而提出与刘备联手的,正是鲁肃。

当初孙权即位时,鲁肃就给孔权出主意,占据江东,割据一方,别想着恢复汉室,那不是急着要做的事。而当时,刘琮虽降,荆州大部分民众还是对曹操不满,认为他祸害了大汉朝。所以,拥护有皇叔之称的刘备。

鲁肃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来找刘备联手。与有没有遇上诸葛亮没有关系。


02

刘备找到诸葛亮之前,已经投靠了刘表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已经投靠了刘表,手下也有2000人马,闲得无聊呢,遇到高人指点去找诸葛亮,也估计是诸葛亮事先设计的套路。

一旦孙权找到刘备合作,就确立了关系,有了名分,有安家之处,自然就会有人投靠,庞统等人不就来了。从军事、政治能力上,庞统并不差于诸葛亮。


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那只是《演义》中的情节,并不是史实。而孙刘联盟,刘备能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牵制作用,并不是主力。主要战争还是东吴周瑜的水军。换而言之,没有诸葛亮,赤壁之战东吴照样能获得胜利。

所以,如果当初刘关张三顾茅庐没有请出孔明,三国中未来也会有蜀汉,只是过程可能不太一样。


歌舞三国


三国历史之所以能够被后世人推崇,除了当时历史的精彩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三个也是一个英雄人物辈出的时代。特别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巅峰对决更是名垂史册。

作为三国的谋士,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当然是排在前列。但除了诸葛亮、司马懿之外,还有一人不应该被忽视。三国有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如果郭嘉没有死的话,估计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事儿了。并且三国很有可能不会形成,而曹操也会统一天下。

郭嘉是东汉末年早起最著名的谋士。此人曾是袁绍手下的一名谋士,但无能昏庸的袁绍对郭嘉并不重视,所以后来郭嘉就投靠了曹操。而当时的曹操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他郭嘉的到来,对曹操而言可谓是如虎添翼。

而其后,郭嘉并没有令曹操失望,在曹操的帐下表现也非常的出色。在曹操与张绣交战失败之际,郭嘉为曹操的出谋划策可谓是功不可没,而曹操也在郭嘉的指导下最终打败袁绍,奠定了曹操在三国中的地位。

当时刘备投奔曹操之时,郭嘉也为曹操分析了以后刘备是否能够成为其对敌。可惜曹操并没有采纳郭嘉的意见,最终将刘备放虎归山,成了曹操一生的劲敌。

可以说,早期的郭嘉无疑是曹操谋士集团的核心人物。而郭嘉也为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郭嘉最终在行军途中因为劳累过度而早逝。

也正是因为郭嘉死后,诸葛亮才愿意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的出山,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所以如果郭嘉没早死的话,诸葛亮肯定不可能出山,而曹操很有可能早就统一天下了。

就历史而言,诸葛亮是在攻取西川之后才当了军师,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身份是幕僚,权利也并没有那么大,赤壁之战结束后,诸葛亮才升任军师中郎将,他的权力是他一步步走出来的,而官职,也属于三级跳:军师中郎将(赤壁之后)、军师将军(入川后)、丞相(刘备称帝后)。

公元前


如果当初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出山,那将没有蜀汉和东吴,曹操将一统天下,建立大魏王朝,司马食曹之事也不会发生,也就是说没有后来的晋朝。

都知道,在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诸葛亮给他献上隆中策:提出先据荆襄九郡,建立好根据地,再西进攻取蜀地,与此同时联合东吴,抗击曹魏。以此一举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如果刘备没有请到诸葛亮,那很难促成孙刘联盟,那刘备与孙权被曹操逐一击败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先是收降刘表的荆襄九郡,再大军压境东吴。

没有刘备方面的辅助,东吴难凭一己之力抵御曹魏大军,被灭在所难免。相信至此,蜀地的刘璋也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诸葛亮之于蜀汉,至关重要,仅次于刘备。诸葛亮心怀天下,对天下潮流走向洞若观火,深知单凭刘备、孙权、刘璋等独立抵抗皆不是曹操对手,据此提出联吴抗曹的战略,也正是在这个战略的带动下,刘备才能先得荆襄,再据蜀地,并成功建立蜀汉。

当然,刘备三顾茅庐,思贤若渴,而诸葛亮也在等待明主,期待一展抱负。所以刘备能请到诸葛亮出山辅佐,是水到渠成的事。





追逐孔方兄


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催生了众多割据势力,为争夺地盘,军阀们互相混战,民不聊生。

要想在 战争中取得胜利,高质量的人才必不可少,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是竞争的最重要资本。

刘备事业初创时,手下武将仅关张二人而已,有大局观的谋士更是沒有。沒有像样战略规划的,走一步算一步的刘备吃尽苦头。仗沒少打,力沒少出,甚至差点把命都混丢了,却连一块像样的根据地都沒捞着,四处漂泊,寄人篱下。如何能得一高人指点迷津,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成了刘备的一块心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刘备,正在怀疑红旗还能打多久的时候,偶然得知了诸葛亮的存在。盲人骑瞎马的刘备大喜过望,一番斋戒沐浴,三顾茅庐,终于将诸葛亮请下了山。

隐居山林,躬耕垄亩时的诸葛亮已经对天下大势做出了准确的分析。从历史的发展走势看,诸葛亮的隆中对的预判完全准确。能在当时混乱不堪的态势里,清楚的看到三分天下的结果。诸葛亮的战略分析能力无人能及。

俗话话"一招棋错,满盘皆输"。大浪淘沙之下,那些目光短浅的诸侯们都纷纷遭到了灭顶之灾,即使强如袁绍和袁术兄弟,由于沒有诸葛亮式的人物辅佐,最终也都落得个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下场。

沒有诸葛亮就不会有后来的蜀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方向走错了,再努力也出不了成果。正确的战略构想是胜利的前提条件,军队沒有杰出的战略家,就如同人无灵魂,是注定沒有生命力的。

诸葛亮从初出茅庐火烧新野,直至星落五丈原。一生兢兢业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刘备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争得了一席之地,并成功的建立起了雄霸一方的蜀汉政权。

诸葛亮的隆中对明确了夺取荆州和益州为根据地,进而两路出击,统一天下的战略构想。最终虽然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使诸葛亮的计划功亏一篑。但诸葛亮仍然被奉为智慧的化身,有关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大河桥下流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三国演义虽然没有真实的还原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但是总体来说,老罗尊重了历史,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的整个贯穿线上,没有大的篡改,演义演义,只是一种让更多人了解事情的题材类型而已。

东汉末年,中央集权制度崩坏,政治黑暗,民间的百姓惨不聊生,外戚夺权,宦官当政,由张角三兄弟创立的黄巾贼打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蛊惑大批的百姓参加起义,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对于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小果自己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几步,逐一分析:

一,诸葛亮在三国之中的地位

诸葛亮是个妖孽,在出场的时候,就在草庐中为刘备划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古话说,虽在深山中,却知天下事,可见诸葛亮的满腹经纶和高超的权谋之术,一番对答下来,喜的刘备可谓忘乎所以,更是下定决心,要将诸葛亮奉若神明!张飞关羽在前期对诸葛亮的态度并不是太信任,但是火烧博望坡一战,让二人彻底信服了。就我们所熟知的三国事件中,诸葛亮可谓占了一半,什么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火烧藤甲兵等等,每每在刘备最危急的关头,诸葛亮都能帮其化解,甚至在以后的一系列征战中,为刘备打下了蜀汉的基业!所以说,诸葛亮在三国中是一个很牛批的人物。

二,诸葛亮在三国之中的对手

上面说了诸葛亮在三国之中有多么厉害,这回我们说一下诸葛亮在三国之中的对手都有哪些。三国的谋士之争,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五花八门的阴谋阳谋让人防不胜防,即使明明知道这就是对方的陷井,也由不得你不往里跳,精彩的权谋伴随着猛将的厮杀,往往让人看的是欲罢不能。那么这么厉害的人物究竟有什么对手呢?曹操手下的五大谋主之一:郭嘉,贾诩;孙权帐下的水军大都督周瑜,鲁肃,陆逊;能和诸葛亮卧龙之名相提并论的凤雏庞统,以及最后耗死诸葛亮的司马懿!由此可见,三国之中,人才济济,绝不是诸葛亮一个人可以霸占的!

三,没有诸葛亮,刘备还能建立蜀汉吗

如果没有了诸葛亮,刘备能不能建立蜀汉,小果是不敢妄言的,但是小果相信,雄才大略,善于隐忍的刘备刘玄德一定会有自己的基业,小果的自信从哪里来呢?自然就是上面所说的可以作为诸葛亮对手的人了,凤雏—庞统!庞统是荆襄人士,求学在水镜山庄,也就是刘表的治下,因为庞统长的丑,故而不被刘表和曹操待见,但是求贤若渴的刘备并不在意,三国演义里,庞统也确实投了刘备,能和诸葛亮平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人,又岂是等闲之辈。只是因为庞统死得早,所以他的能力才会被很多人怀疑不如诸葛亮!

总结:如果刘备没有求得诸葛亮出山,那么后期庞统的到来足以抵消诸葛亮带给刘备的实力,作为军师的庞统也绝不会亲自领兵,被乱箭射死。如果庞统没有意外早亡,即使刘备没有建立蜀汉,也同样可以建立其他基业!


诗涵果果


曹操与袁绍在中国北方打架,袁绍仗着手下有武艺过人的大将颜良丶文丑二人,连连折损曹操多名大将,曹操招架不住,连连吃亏,叫苦不迭。

在无法可想的情况下,曹操打发人到许昌,要关云来前线帮忙打架。

关云上阵时,仗着座下有快如闪电的赤兔马,他又不按规矩来,比如正式开打时,先问一问对方的姓名丶何方人氏等个人私密信息等等,马冲到对方跟前,举起手中的青龙偃月刀,就直往对手的脖子上招呼。

那个时候,颜良丶文丑二人是袁绍军中的名将,在河北一带如日中天,对当时还是一个无名小辈的关云长,还不怎么放在眼里,难免会轻视对方。故而,颜良丶文丑二人,中了关羽的偷袭之计,在莫名其妙之中,成了关云长的刀下之鬼,成就了关云长的英名。

关羽平时喜欢读历史名著《春秋》,以他的阅历而言,他应该是研究《春秋》的行家里手。在决定对颜良实施偷袭之计前,他应该反反复复揣摩过颜良那个人的。

如果关云与颜良丶文丑二人之中的一人,在擂台上比武,不准偷袭,关云不一定会胜过颜良或文丑。毕竟颜良丶文丑二人的名声,也是经过多次战斗洗礼得来的,颜良丶文丑不是浪得虚名之辈,颜良、文丑二人死得有点冤。这是后话。

关云在阵前探听到老大刘玄德的消息,回到许昌后,就向公司老板曹操递交辞职信,曹操以种种理由,避不相见,企图以此来挽留住关云长,让他继续在自己的公司里效力。

关云长思兄心切,就将曹操交给自己的官印挂在房梁上,曹操原先打赏给自己的钱财不要分文,只身上路,护着刘玄德的大丶小老婆,前去与刘玄德相会。

在古城与张飞相会之前,关云长强行闯过了曹操设立的五道封锁线,砍掉了曹操手下六名大将的脑壳,曹操亏本亏大了。

在古城,刘备丶关羽丶张飞丶赵子龙丶孙乾丶糜竺等人实现了胜利会师,刘备手中又有了一支近万人的武装力量,腰杆又挺了起来,日子比原先又好过了些。

刘备原先与荊州刺史刘表先生打过几次交道,双方有点交情,应该是朋友圈里的朋友。他带着自己新组建的武装力量,马不停蹄地来到荊州,依俯刘表。关羽的贴身跟既周仓,也来了。

刘表对刘备的到来,表面上十分热情,其实骨子里十分冷淡,也不怎么待见刘备。

刘备丶关羽丶张飞丶赵云等人,均有一身好武艺,荊州将领恐怕无人能抵,也没有人能压制住刘备等四人。荊州的实权派人物,刘表的妻子丶蔡瑁丶张允等人担心将刘备留在荊州的政治中心襄阳,会生出什么幺蛾子,影响少主刘琮的顺利继位,就多次联名向刘表提出建议,打发刘备到一个鸟不生蛋的新野县去安身立命。

新野表面上是一个县的架子,但以当时的人口数而论,总人口数不会超过一万,现在大一点的小区人数,也不止一万人。刘备屈居新野,要人沒人,要钱沒钱,实在是难以有大的作为。

曹操先生打听到“”天下英雄唯孤与尔“”之一的刘备在新野落脚的消息,勃然大怒,当即丢下令牌,打发手下大将曹仁火速发兵,带领十万人马,杀奔新野,准备取回刘备的项上人头。

在新野之战以前,刘备与曹操多次交手,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刘玄德次次都被曹军打得溃不成军,丟盔弃甲,落荒而逃。

在以往的战争中,刘备也沒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军事谋略,刘备的军事才能,顶多是在曹军行军途中去拦个路,又或在曹军士兵夜晚睡觉时去劫过营什么的,但这些计谋均被曹操事先识破,刘玄德为此还吃过曹操的大亏,队伍都打光了。

刘玄德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放声大哭”

如果沒有诸葛亮出山辅佐,在新野一带,刘备肯定会带着关云丶张飞丶赵云等武将,凭着血性之勇,硬碰硬地与曹仁打上一仗。

一战之后,刘备好不容易聚扰的士兵,又会被曹仁杀得一干二净。刘备丶关羽丶张飞丶赵云等人,又会仗着过人的本领,冲破曹军的围追堵截,保住性命,在几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苟延残喘。

新野之败后,刘备肯定难有大的作为,他毕竟是一个五十多数的人。赵云可能还会另有一番风云际会,他才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不可能在一个荒僻之地过一世人的。

刘备的大丶小老婆,又会落入得曹操的手中,也许还会陪老色鬼曹操睡觉。上次曹操沒动刘备的老婆,完全是看在关云的面子上,他想收关羽为己用,这次就沒有这么好的事情了。

新野小捷之后,曹操就会令曹仁带领本部人马,直取荊州。曹操本人不见得会亲临前线指挥。

荊州大胜之后,曹操肯定会命令人马立即过江,挥师江东,灭掉孙权伪政权,彻底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如果沒有诸葛亮,肯定没有后来的蜀汉政权,也不会有孙权的家族企业吴氏集团。曹操将一统江山,收拾乱局,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历史书中,他将是被后人永远记住的一代伟人。


卿雨润


这个问题我认为:即使刘备没有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三国中未来依然会有蜀汉,天下仍然会出现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为什么呢?首先,是东汉末年的天下大势使然,合久必分;曹操当时虽已统一北方,势强力大,兵精粮足,且其挟天子以令诸侯,下江南一统华夏似乎指日可待。然而,曹阿瞒有此雄心,孙权亦有守业之志,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我孙权为何要臣服于汝?孙权如此,刘备皇叔之尊安能不作此想?故孙刘联合,曹操赤壁败北,一举奠定天下三分之局,实乃天意,非人力所能改变!

其二,刘备此人,少有壮志,百折不挠,且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即应安汉兴刘,与曹操势不两立。即使无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世之枭雄,当是时也,联孙抗曹,占荆州,取西川是其必然;无有孔明,庞士元不归皇叔为其谋划?西川张永年不献图?法孝直参赞军机岂逊于奉孝?有此等谋臣,关张赵之勇,取西川建号称王早晚而已,岂有他哉?

最后,某不敢否认诸葛孔明治国理政之能,然一人之得失不足以改变势之必然,可谓微乎其微,蜀汉三分天下必有其一,自然之理也。


神州万年


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尤其是某个人的出现不出现为转移。

时势造英雄,英雄兴时事。三国的出现是社会制度 各方势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会因谁不出山,而变成二国或一统。

经济实力 政治资本 兵员能力 综合战斗力……不一而足,才会决定分或合,不是一两个人物所能决定的。

简单说,社会的发展是人民群众推动的,国家的兴旺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军力制度等各方面因素作用的,不否认,历史人物可以推波助澜,但也仅是锦上添花,起不了决定事物出现与否的问题。

回到问题,哪怕诸葛不出,亦会有类似凤雏式的谋士辅助刘备建功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