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高端白酒“錢三強”近20年的市場邏輯從來沒變過?

一毛五:是民間對國窖1573、茅臺、五糧液的戲稱,

而酒水經銷商則把這三個代表了中國高端白酒的著名品牌稱為“錢(前)三強”,就是賺錢在前三名的高端白酒。

當然,要講經銷商賺錢的前三名,三者的順序要變一下,即:茅臺酒、五糧液、國窖1573,讓經銷商賺錢最多的還是老大哥茅臺酒,良心名酒。

昨天看到一篇“疫情加速白酒行業洗牌,茅五X高端名酒現良機”,首先“洗牌”這個詞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歷史上每一次稍微大一點的利空的事件一出來,除了廠家和經銷商以外,其他各路人馬紛紛祭出“洗牌”、“行業格局”等詞,我們就說2000年至今這20年,行業格局有何改變?高端名酒還是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當然這中間有過一些變化,比如2000年代頭幾年,水井X曾經是“中國高尚生活元素”,那幾年很受歡迎,風頭一度蓋過了五糧X。

但是你知道,做任何行業都是一場長跑,長跑下來的結果,就是今天高端白酒“錢三強”: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

毫無疑問,大的外部事件對一個行業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也不要放大,就好像這次疫情,洗牌?洗啥子牌?

高端酒還是3+3,即“錢三強”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新三強:捨得酒、青花郎等。

如果按照行業地位、盤子大小來看,格局與高端白酒的格局也沒多大區別,依次分別是: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劍南春、汾酒······

高端白酒的市場邏輯:

兩大邏輯,一個是品牌,一個是盈利。

左右高端白酒發展進程的就是這兩大邏輯,其他的比如品質、產能、團隊、渠道、模式、投入等等變量也很重要,但是能起的作用係數大小,歸根結底還是取決於這兩大邏輯。

品牌:讓消費者喜歡,或者超級喜歡。

盈利:

讓經銷商賺錢,就是你的品牌不僅被消費者喜歡,而且還比競品更能讓經銷商賺到錢。

看看這20年,兩大王者茅臺、五糧液王者之氣的“交替演變”,其實就是這兩大邏輯的體現。到目前為止,中國白酒行業最受消費者喜歡的品牌、最讓經銷商賺錢的品牌,就是茅臺和五糧液。

品牌和賺錢性,兩大邏輯缺一不可,不妨看看“缺一”是什麼後果,就拿2013年的行業深度調整為例,缺了“盈利”這個一,所有品牌的銷售業績均下滑,甚至被腰斬,那個時候就算手裡有茅臺酒,經銷商也不一定賺錢,819進,820,825出,算上人工、倉儲等費用,虧錢。

結論:

(1)任何時候,沒有“盈利”這一條,就是品牌被經銷商拋棄的時候。

(2)高端白酒“錢三強”的格局,嚴格來說,只有茅臺和五糧液最穩定。品牌要想不被經銷商放棄,須滿足兩大邏輯。

為什麼有的酒企,也是一線品牌,品牌很響,團隊人才濟濟,市場投入也很大,但是無法與茅臺、五糧液相比呢?就是因為缺少了“盈利”這一條——酒企每年納稅納不少,但經銷商卻不怎麼賺錢。在整個盤子裡,廠家利潤、政府稅收、經銷商利潤···這套利益分配體系像個蹺蹺板。現在,能夠精確地計算出一瓶酒經銷商能夠賺多少錢、毛利率是多少的,估計只有茅臺酒。其他品牌毛利率低到只有幾個點,而且不穩定,5個點還是幾個點,存在很大的變數。

拿每年的漲價來說,漲價帶來的利潤去哪了?

——90%到廠家手裡了,經銷商沒有撈到半根毛。

剩下10%的利潤,是少數經銷商頂著資金壓力提前打款進貨,賺點價差。但是,具備實力提前打款進貨的經銷商是少數。代理的品種多了,80%中小經銷商,有時賬上的現金不夠買兩箱飛天茅臺酒,應收賬款短則欠一、兩個月,長則欠半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