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家族文化:對牛山孫氏族人“講究”的點滴思考

在魯南蘇北一帶,盛傳一句話叫“講究的給牛山孫樣!”這句話裡也許有些調侃的意味,但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牛山孫氏族人的“講究”由來已久,且影響深遠。細究牛山孫氏族人的“講究”,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作點滴思考,請族中長輩及有興族親指教。

家族文化:對牛山孫氏族人“講究”的點滴思考

嶧陽牛山孫氏宗祠

牛山孫氏族人講究一個“禮”字

從面上理解牛山孫氏族人的“講究”,首先是講究一個“禮”字。這是從族人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的。

大凡被稱作“講究”的牛山孫氏族人,只要不是在公務場合,如果通過介紹知道對方是地地道道的“牛山孫”,那必須要當面理清支房門系,以便“動稱呼”。

在非公務接待的席面上,更能體現出牛山孫氏族人的“講究”。輩免的族人無論輩長的族人年齡大小,都要禮讓輩長的族人上座。

在牛山孫氏族人的“家宴”上,長幼有序的排座最能體現出“講究”來。特殊的是,如果出現三代以上同席,輩免的族人也有可能被“禮讓”到輩最長的族人旁邊就座,這體現出牛山孫氏族人“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牛山孫氏族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親睦鄰……優良傳統家風非一時一世之功,幾百年來代代相傳的是族中賢達的榜樣示範。

五世大儒,在父親逵去世後,“廬墓側,躬負土築墳,晨夕攀木悲號,距家僅數十步,三年不一歸,鄉里鹹服其誠”。

生於嘉慶年間的孫承瀚,道光己酉科舉人,咸豐九年,匪患橫行,同父異母的弟弟被安徽的土匪劫走,繼母終日哭泣不止,他背上乾糧,毅然踏上了千里尋弟之路,歷經千辛萬苦救回了弟弟。

任內閣中書的孫茂懿,過嗣堂叔為子,嗣父亡故後,精心侍候兩位嗣母。生父母與嗣母住處相隔二里多路,他每天早晚兩村間必來回問安,四季陰晴雨雪從不間斷。生母隆冬時節生病想吃西瓜,他無處購買,甚覺愧疚,從此不食西瓜。孫茂懿終生“不食西瓜”的孝善之舉傳為美談。

牛山孫氏族人的“講究”不只體現在族親內部,對待姻親也同樣“講究”。由於歷史的原因,牛山孫氏族人大多聚族而居,與其他姓氏通婚難免“差輩”。傳統的做法是:“認姑娘不認姑父,從老表改起”;“不是頂門親戚,先叫後不改”……這一慣例也被其他地方望族延用。牛山孫氏族人的“講究”也影響和帶動了牛山孫氏族人的“親戚們”。一般酒席上,酒至微醺之後,自稱“牛山孫的外甥”是某些身份特殊的喝酒人常亮的“底牌”。

家族文化:對牛山孫氏族人“講究”的點滴思考

牛山孫氏族人講究一個“理”字

有人說,牛山孫氏族人有大戶人家的“牛氣”,更有耿直率真的“牛性”,尤其是年輕族人號稱“犟筋頭”。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牛山孫氏族人講究一個“理”字。

《嶧陽牛山孫氏族譜·家傳》載:孫獻奇“樂於排難糾紛”,鄉鄰之間但凡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他到場“敷陳是非”,均可“數言冰釋”,所以“一邑推為長者”。

《嶧縣誌·鄉賢》中,還詳細記述了牛山孫氏族人孫毓唐幫助孤兒寡母打官司和解救被追殺的少年等事蹟。

《嶧城文史資料》(第八輯)以“八年訴訟”為題,對孫承才(字斌全)挑頭向地方聯莊會長等惡勢力宣戰的曲折歷程作了全景式的實錄,為我們描繪了一位“敢愛敢恨”的牛山孫氏族人的典型形象。

榴園鎮曹馬村牛山孫氏族人孫茂傑(字仲英),淮海戰役期間,曾參與策反國軍將領張克俠、何基灃率部在賈汪戰場起義的“地下黨活動”。解放後,他卻因鄰里隙怨被判“死緩”,在青海度過了二十九年的牢獄生涯……但他“牛性”不改,屢次伸冤,最終被平反昭雪,批准其享受國家十六級幹部待遇。

家族文化:對牛山孫氏族人“講究”的點滴思考

牛山孫氏宗祠內景

牛山孫氏族人講究一個“義”字

從牛山孫氏族人講究“禮”與“理”,昇華到講究“義”,這是一個由內到外、由量變到質變的“鳳凰涅槃”過程。從“孝義、節義”到“民族大義”,從“家庭、家族”到“家國情懷”,這是牛山孫氏族人必須“講究”的歷史責任擔當。

七世祖召鬥“多義舉,邑有夙累,為捐資處之。”

八世祖明遠將軍獻珍公,在災荒年裡,遇到有賣田、賣兒賣女的,就買了之後還給人家。

曾與八世祖獻奇公比鄰而居的馮某,在戰亂中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獻奇公念其生性忠厚淳樸,無償送給其住房一處,並且劃給三十畝地給其養生喪死。馮家的子子孫孫一直稱道不絕。牛山孫氏獻奇公的這一“義舉”在十里八鄉被傳為美談。

據《嶧縣誌》記載,在清代,我牛山孫氏外出做官的諸公多有為國為民奉獻的“義舉”,如世儼公在蘭州做官時,便捐出自己的俸銀賑濟災民等。

孫鍾啟、孫鴻玉父子身居海外,始終不忘祖居之地,建學校、修村路、繕宗祠,皆慷慨奉獻,在牛山孫氏宗祠廣場南的“鳳來泉公園”有碑亭銘記。

在牛山孫氏祖林,我莊重的拜謁了遲浩田上將題寫碑名的“淮海戰役奉獻族林古松柏遺址”紀念碑,為解讀牛山孫氏族人講究“民族大義”,專門摘錄了其中的一段碑文:

“數百年來,每當家國罹難之時,牛山孫氏無數族人奮力抗爭,碧血頭顱,丹書汗青。倭寇犯土,熔犁鑄劍,共襄義舉,毀家紓難。嶧縣“七亭”,亭亭如蓋;魯南“紅嫂”,鼎鼎盛名。運河支隊,父子攜手,羅帥點贊;孫家之軍,兄弟並肩,南下建功。北鄰半島漢江邊,難忘踏冰臥雪;南疆紅土密林中,猶記鐵血精英。”

家族文化:對牛山孫氏族人“講究”的點滴思考

嶧陽牛山孫氏宗祠雪景

牛山孫氏族人決不是無原則的“窮講究”

牛山孫氏族人擁有“講究”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底蘊。

在傳統的農耕社會,人們的活動範圍很小。在魯南蘇北這個不大不小的地方,牛山孫氏家族向以“耕讀傳家”,族人不乏小康殷實之家,掛“千頃牌”的族人也代不乏人。出門在外的牛山孫氏族人只要能說清自己的支、房、門,就能得到有條件族親的特殊關照。榮時,有族親“錦上添花;難時,有族親“雪中送炭”。時至今日,族中賢達也是定時不定時登門慰問由於天災人禍致貧的困難族親,使他們始終感受到牛山孫氏家族的溫暖。這也是社會救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支撐。

“(牛山孫氏族人)列庠序、掇科名者,後先相望,皆能束脩自愛,違遠非義。”《嶧縣誌·鄉賢》載,“方嘉乾時,吾鄉民物豐贍,風俗樸素。邑人皆尚文學、重禮讓,而牛山孫氏尤盛。”祖林始祖碑《頌詞》銘記:“明清兩季以文武得功名者,進士一人,舉人十餘人,庠生、監生、貢生、增生、生員略計千餘人……葆鱒承薪,葆樹承瀚,雙為父子舉,享譽鄉里。三品黃堂、四品尚書、五品知州,執掌朝野;省祭官、修職郎、奉政大夫,建功鄉梓。”

在舊嶧縣無論是誰做縣令,牛山孫氏族人都有眾多代表作為“鄉飲大賓”,成為縣太爺的“座上客”。牛山孫氏秀才毓磐公還曾自導自演了一場“扒官靴”的歷史正劇,一時名揚全縣,成為牛山孫氏家族中的一代名士。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他自導自演的這場“扒官靴”行為藝術,不僅是他個人的紳士行為,也代表了牛山孫氏家族一貫的不畏權貴、懲惡揚善的傳統家風。

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嶧縣歷史上著名的廉政縣令張玉樹,為弘揚我牛山孫氏家族文化,專門為宗祠題贈了“恪遵世德”的匾額。這是對我牛山孫氏族人包括“講究”的家族文化最高的褒揚。

2016年5月,時逢家國昌隆,倡導傳統文化,人心思源。牛山孫氏文化研究會順時應勢,舉全族之力,議決奠基“修譜、修祠、修林”之盛舉。合族之人聞聲而動,慷慨解囊,紛紛力助其成,令一些嶧地世家羨慕讚歎。

在棗莊電視臺拍攝的三集《牛山孫的故事》中,逐一解析了牛山孫氏族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密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牛山孫氏宗祠、國家檔案館收藏的——《嶧陽牛山孫氏族譜》、共和國上將題寫紀念碑碑名的——牛山孫氏祖林……一系列明珠般的光環,成為標誌性的牛山孫氏文化品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世人認可,並愈發發揚光大。

2018年2月,所有類別的“牛山孫”商標被國家商標局一次性核准通過,並於當年4月全部下發了《商標證書》。“牛山孫”由此成為了享有商標專用權的家族,踏上了牛山孫氏家族文化品牌發展的新徵程。

“講究的給牛山孫樣!”這一家族文化品牌也應進入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牛山孫氏族人更要注入“講究”的文化新內涵,並且不斷挖掘、整理、解析、再創新,使牛山孫氏家族“講究”的文化品牌,進一步生成家族事業的凝聚力、向心力、永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