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为什么越南人有那么多姓阮的?

FarewellNovember


越南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姓阮?在这里桃花石杂谈没有完全重复题目的文字是因为题目的文字其实还是稍微有些夸张了,因为确实越南姓阮的人比例奇高,但是跟一半还是有点差距的。根据一些近年来的统计数字,姓阮的人在越南所占的比例大约为38.4%,所以虽然没有到一半,但确实是达到了四成左右。所以确实是一个比例奇高的姓氏。那么越南这么多姓阮的人,到底是为什么?跟中国又是否有关呢?


阮姓起源,原来也来自古国

关于越南阮姓是否是中国有关,其实是没有什么疑问的,越南的阮姓就是来源于中国。而且越南人的主流观点也认可,越南的阮姓起源于中国商朝时期甘肃地区存在的阮国。根据历史记载,阮国位于今天甘肃省的泾川县境内。

商朝时阮国的大致方位

阮国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国,到公元前1139年前后,阮国被周文王攻灭。而在阮国灭亡之后,其国人许多跟随周军灭亡了商朝,并在商朝的旧都朝歌附近的陈留郡定居下来,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而在此定居之后,一些阮国遗民为了怀念故国就开始以国为姓,因此也可以说阮作为一个姓氏是发源于河南开封的。

阮姓到越南

但至于阮姓如何到了越南,并在早期就成为了越南地区的大姓,说实话目前能看到的史料里说的并不清楚。有些观点认为,阮姓应该是在汉武帝攻灭南越国之后,早期在越南设置的州县里可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阮姓官员,而当时南越国很多当地人根本还没有姓氏,所以就让他们以父母官为姓,都跟这位官员姓了阮。

汉朝时越南北部地区也在其版图之内

另外还有一些说法认为一些阮姓族人在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期南迁,其中一支迁到了今天的广西合浦一带,然后又由此进入了当时也属于东晋国土的越南地区,并逐渐发展壮大。但所有这些说法相对来说也都属于推测了。

阮姓在越南的发展壮大

而前面的说法只是说明了阮姓来到越南的可能途径,但阮姓真正在越南发展壮大,还是在公元10世纪越南自立之后的事情了。根据越南史料记载,阮姓第一次大发展是发生在公元1232年。在这一年,越南李朝的外戚权贵陈守度篡夺了李朝的江山,建立了陈朝。之后陈守度强迫李朝贵族全部改成阮姓。但至于为什么他要让这些人都改姓阮,有些人认为可能当时阮姓就已经是当地最常见的姓氏了,所以改姓阮就表示已经失去了贵族身份,与普通人没有区别了。

而同样的事后来又发生了几次,比如公元1400年越南胡朝取代陈朝时,公元1407年胡朝被中国明朝灭亡时,以及公元1592年越南莫朝灭亡之时,这几个皇族都有大量人口改姓阮,其中有些是被强迫,有些则是主动改姓,让自己融入阮氏的汪洋大海里,以免遭到报复。

越南阮朝鼎盛时期的大致疆域

但其实阮姓在越南真正数量大幅增加还是在公元1778年,越南最后两个皇族都姓阮的朝代建立之后的事了。公元1771年,当时是越南的南北朝时期,位于越南中部的广南国爆发了一次由阮氏三兄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受到了《水浒传》阮氏三兄弟的启发)阮岳、阮侣和阮惠率领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本来也姓阮的广南国国君,然后又一路南征北战,建立了西山阮朝。而虽然西山朝建立之后仅仅24年就在广南国原来阮氏王族的反扑中灭亡,但广南阮氏仍然姓阮,而他们建立的王朝干脆就叫阮朝了。

越南各个姓氏人口比例,最大的当然就是阮姓

阮朝建立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曾经长期奉行赐姓政策,即将大量功臣都赐姓阮。所以阮姓从这时开始数量有了爆发性增长。虽然后来越南被法国人占领,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也曾长期继续利用阮朝的名义,阮朝皇族虽然已经成为了法国人的傀儡,但却仍然执行了大量给臣民赐阮姓的政策。正是这100多年的大量赐姓,使得本来就在越南人数很多的阮姓进一步和其它姓氏拉开的差距,成为了在越南人口中占比达到40%左右的巨无霸姓氏。

越南末代皇后阮有氏兰

阮姓在其它国家的分布

所以阮姓虽然在越南是一个巨型姓氏,而且最初肯定是来源于中国,但在现代越南人里,这个姓的人构成也是极其复杂的,很多相互之间是完全没有共同祖先,而且是在不同时代开始姓阮的。

不过即使如此,写名字的时候还是没人会管你家姓这个姓的历史,他们还是都姓阮。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越南战争结束之后,战败的南越地区有大量人口离开越南,作为难民来到了西方国家定居。而因为本身越南姓阮的人口比例奇高,所以这些越南难民也让阮姓在多个西方国家成为了排名相当先前的大姓。比如在美国,现在阮姓(按越南语发音写作Nguyen)在美国所有姓氏里排名第57位。大家要知道,美国的移民来自全球各地,因此姓氏数量也是极其庞大的,因此排名能进前100绝对是超级大姓了。而在澳大利亚,越南阮姓更是排名挤进了前十,排在第7位。而接收移民并不多的北欧国家挪威,越南阮姓甚至也排在了所有姓氏排名的第56位。

阮姓在中国的大致分布情况


最后再来说一点阮姓在中国的情况。虽然阮姓发源于中国,但在中国却始终并不是个特别大的姓氏。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姓氏人数研究显示,阮姓在中国的排名大概是位于120位到190位之间。但无论如何,越南以及从越南散布到世界各地的阮姓,最终追根溯源是发源于中国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桃花石杂谈


越南官方曾做过人口统计,阮姓是越南的第一大姓,大约占据越南总人口数的40%。

那么,越南人为什么有那么多姓阮的?这里面都有哪些历史因素?

首先,请大家看下面越南前14大姓的表格,大约占越南总人口的90%:

前三个姓即阮、陈、黎,其实都很有特色。

如果熟悉历史,就会知道这三个姓的主人都曾经在越南创建过王朝。


黎朝分为前黎朝、后黎朝。前黎朝由黎桓于980年建立,并获得宋朝册封,于1009年灭亡。后黎朝是黎利于1428年建立。

陈朝是越南历史上的另一个朝代,由陈煚在1225年建立,到1400年灭亡。

阮朝则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再往后就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

因此,为什么越南前三个姓氏是阮、陈、黎,大家都应该明白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阮姓作为越南的第一大姓,也是现实政治推动的结果。

最早在陈朝建立时,由于担心其篡位的李朝后裔会反抗,所以就强迫所有姓李的人改为阮姓。

除此以外,17世纪越南的两大家族郑氏、阮氏割据对峙时,为了增强凝聚力,阮氏领袖阮潢还给很多人赐姓阮氏。

这些历史因素,导致阮氏成为了越南的第一大姓。




HuiNanHistory


在越南,大概40%的人都姓阮。

相比之下,中国最大的姓“李”,人口已经超过了一个亿,却也就占了全国总量的7.9%;而美利坚排名NO.1的姓氏—史密斯(Smith),仅仅占了美国总人口的1.006%。

不对照不知道,可见,这个“阮”姓在越南的占比之高,算是相当少见的。

其实,在20世纪前,大部分平民阶层的越南人并没有姓,为了便于区分,仅称呼小名。比如大俊、二狗啥的。反正大家都是文盲状态,也没有什么资产,活动范围很有限,不用太考虑因为重名而导致的各种纠纷和不便。

大约在公元5、6世纪,咱们中国南北朝时期,越南北方被中国再次统治(南朝),开始不断走向“文明开化”。越南上层社会效仿汉人,纷纷选用了黎、阮、吴、范、李等几个姓氏。加之,后来越南几个王朝的开国君主本人或其始祖,也都能算是汉人后裔。比如吴朝的吴权是河北裔;丁朝丁部领,广东裔;李朝李功蕴,福建裔;前黎朝黎桓,四川裔等。因此,沿用汉姓,成了越南的固有传统。

从7世纪起,越南的“李”姓成了最“潮”的姓氏。显然,这跟当年中原大唐王朝的影响有关。鉴于唐朝是老李家坐龙廷,所以,跟正统中原皇家沾边的姓氏,自然显得非常“高大上”。

而且,当年的越南北方,传承着南朝的统治,很多省份都是大唐“安南都护府”的直属辖区。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滕王阁序》,其作者,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就是在远赴安南的交趾县,探望被贬官的父亲,途径滕王阁,参加一群风雅人士的大型party的时候,乘兴而作的千古佳篇。

王勃的目的地——“交趾县”,即现在的越南首都河内,当年属于妥妥的大唐国土,表现不好的中央大员,就贬到那里去当基层地方官。

只是,这一趟旅途,最终要了王勃的命。在交趾探望父亲的返程中,王勃乘船再次经南海北部湾防城海域,因正值夏季,风急浪高,在颠簸中,不幸溺水惊悸而亡。

当然,说是给淹死或者吓死的,显得甚是不堪。

于是,大家都聊以自慰的传说,王勃因为太有才了,惊动了神仙,所以,派小仙女把这年青才子给召唤走了。

好了,再回到话题上。公元1009年,大约咱们北宋真宗年间,一位叫李公蕴的中国人后裔发动了政变,取代黎朝,建立了安南李氏王朝。跟高丽/朝鲜的统治者谦卑的“称王”不同,越南统治者一边表示对中原王朝的“臣服”,一边还公然自称“皇帝”、“皇后”。

(越南电视剧中的李公蕴帝后夫妇)

此时,有一种传统开始流行,即后来美国学者总结的——越南人喜好通过更改姓氏,来表现对领导者的忠诚。

虽说越南同属东亚文化圈中的一员,但这点跟咱们中原的习惯不同,越南的统治者并不太在乎下面的“小的们”跟自己享用同一个姓氏。

于是,李朝的两百多年里,姓李的,特别多。

13世纪,陈朝灭亡了李朝。无论真心还是假意,不少姓李的人,都改姓了陈,即现在越南排名NO.2的姓氏。

后面的几个越南朝代,更替的都比较频繁,根基也不算稳,所以,没有掀起太大的改姓潮流。

到了18世纪,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建立,一直延续到1945年,末代皇帝保大帝退位,阮氏享国祚近250年。

(阮朝的末代皇后,南芳皇后像。别看南芳穿着一身明制礼服,很传统的样子,实际上她从小在法国长大,接受了全套的西方教育,骨子里面,非常西化)于是,越南人纷纷又开始青睐“阮”姓了。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跟日本差不多,长期以来,占人口最多数的越南底层人民一般是没有姓的。所谓的阮、陈、黎、吴、范、李这样的姓氏,多是流行于中上层阶级,还有越南的儒生群体。到了19世纪末,法国殖民者按照西方模式,开始给越南做“人口普查”。

然而,他们发现,很多老百姓,竟然都没有姓。

这给统计带来很大麻烦,加之,在法国人看来,一个个大活人,姓什么都不知道,属于非常野蛮的现象,简直让人无法接受。

为了方便起见,法国人干脆给所有没姓的越南人都按上了当时流通最为广泛的姓——阮。当年,阮姓算是贵族姓,老百姓也很乐意接受。于是,阮就以压倒多数的绝对优势,覆盖了越南少一半的人口。

(除了给越南凭空创造出了当今的越南拉丁拼音文字外,作威作福的法国殖民者们,也很卖力气的在越南的街头巷尾播撒了不少“法国风情”)

此外,大家可能还会有疑问,为什么越南妇女姓名中,都夹一个“氏”字?

比如,国家主席邓氏玉盛、国会主席阮氏金银等等。

当然,最早可能与儒家的“陋习”男尊女卑有关。跟咱们中国一样,女子出嫁后都不在称呼其名,而用“xx氏”来代替,把夫姓放在自己父姓之前。比如,一个姓洪的,嫁入了姓习的人家,就叫习洪氏,呵呵。

发展到后来,所谓“歧视”的含义,已经不明显了。越南女性用的“氏”,只是作为姓和名之间的“垫名”,一个表示性别的虚词而已。通常,男子用“文”,女人用“氏”。比如,当年的南越南总统阮文绍,姓阮,“文”是他的垫名,“绍”为其名。

目前,越南男人名字的“文”已经不太常见了,女人的“氏”在很多场合下,尤其是日常交往中,也会被省略掉。甚至,一些城市出身的女孩们,名字里面也不带这个“氏”字了,主要还是觉得“太土气”。

即便越南已经彻底废止汉字半个多世纪,但现代越南人起名字,还是会找专人,很用心的选择含义好的汉字对应的越南文。虽然名字是用拉丁化的越南文拼写的,但他们都知道对应的汉字及其含义。

只是,大多数人,仅认得自己名字代表的汉字。这就出现了个比较囧的问题——文字拉丁化后的越南人,有时连祖先的牌位(全为汉字)都分不清楚。想想还是挺尴尬的。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越南阮姓是越南的第一大姓,阮姓几乎占了越南总人口的40%,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姓。那么越南阮姓为什么会这么多呢,要比排第二的陈姓和黎姓多了近30%的人口,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渊源。阮姓一部分法国殖民地之前的阮姓,这部分人基本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繁衍生息而来的;另一部分是法国殖民地时期好多平民改成的阮姓。

殖民地之前的阮姓

根据我们的《千家姓查源》记载,阮姓是皋陶氏后裔,以国为姓,阮国(据说在甘肃泾川一带)是当时的一个诸侯国,后来国灭阮国后人就以阮为姓。再后来阮氏东迁,在陈留(今河南开封)成为当地望族。五胡乱华时期,阮氏开始南迁,分布在湖南、江西、安徽、浙江,其中最远的一支就迁到了现在越南北部,于是阮姓就开始在越南生活繁衍。

越南历史上后来发生几次重大事件,对阮姓有很大的影响:

1226年越南陈煚取代李氏王朝建立“陈朝”,当时越南国王为了防止国内人民怀念李姓王朝,就下令国内姓李的都改姓阮。

1400年越南胡季耗篡位灭了陈朝建立“胡朝”,当时明军派兵征讨灭了胡朝,并将其纳入明朝版图,就把越南境内的胡姓改为阮姓。

1527年当时权臣莫登庸篡位建立“莫朝”,莫朝后期王室衰微,其权力逐渐有郑、阮、黎取代,因此为了能够在几个集团斗争中生存下去,有大批莫姓改姓阮氏。

经过与当时郑氏集团多年的斗争中,阮氏终于胜出。1802年,阮富映建立阮朝,将当时的郑姓也改为阮姓。


这是殖民地之前阮姓的发展,其实当时越南人口好多都是从中国迁过去并在那边繁衍生息的,历史上的好多王朝都是当时国内迁过去的后人建立的,比如吴朝的吴权(今河北人)、丁朝的丁部领(今广东人)、前黎朝的黎桓(今四川人)、李朝的李公蕴(今福建人)、陈朝的陈日煚(今福建人)(煚读jiong3声)、胡朝的胡季犛(今浙江人)、莫朝的莫登庸(今广东人)、后黎朝的黎利(今福建人)、郑朝的郑检(今福建人)、阮朝的阮福映(今福建人)。

殖民地之后阮姓的发展

19世纪后期法国势力开始侵入越南,当时的清朝为了保护自己西南屏障也和法国开战打了一系列的仗,但最终法国还是将越南纳入自己的殖民地。1887年法属印度支那建立,当时阮氏王朝就成了傀儡政权。

当时越南早期底层的百姓都没有姓氏,只有贵族阶级才有姓。到法国殖民时期法国人发现这一现象感觉不利于管理。因此就要求底层百姓也要有姓氏,这样一来当时好多人都姓了阮氏。

总之,越南阮姓起源也是中国阮姓迁徙发展的一支,后来由于王朝更替和殖民时期政策使得大量人口改成了阮姓,使得阮氏成为越南第一大姓。我们熟知的越南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胡志明本名也姓阮,叫阮必成。因为早期进行革命活动在中国被捕入狱,判处死刑,当时的中国狱友胡志明放弃出狱机会,替他受死,他因此而改名胡志明。这也看出越南人民其实和中国关系密切,不管是文化上还是革命上都深受中国的影响。


山中茅店


阮姓可以算作是越南第一大姓氏,所占人口比例40%左右,几乎每三四个越南人中就有一人姓阮。

一般认为,越南阮氏源出中国,而且越南文的阮字读音与汉语读音一样。历史上有很多阮氏举族迁往越南(史称交州、安南)的史实,一些地区至今留有相关的传说和遗迹。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有三次交州方向较大规模的集体迁徙:

第一次,554年,梁元帝萧绎的母亲文宣阮太后被西魏攻灭,湖北阮氏族人向湖南,再由湖南分两支南迁,一支进广西入交州,一支入闽、粤。

第二次,居住在闽广的阮氏族以海上航贸为主要职业,与迁入交州等地的阮氏加强了联系。陈末隋初,隋大军南下,阮氏被当作陈朝残余势力受到镇压。但是居住在交州的阮氏家族,因为带来了较先进的中原物质、精神文化,往往为当地土著所拥戴,逐渐成为拥兵握权、称霸一方的割据势力。

第三次,宋朝金兵入侵开封时,留居在陈留(河南开封)的阮氏族人迁往杭州、赣州等地。南宋末年,由于蒙元铁骑南下,杭州、绍兴的阮氏族人再次迁徙,其中一部分辗转来到交趾、安南。

中国阮氏流入越南主要有两条线:其一是以官吏的身份以及躲避内乱,合族南迁入交州;其二是以海运、商贸等方式由海路入越南,形成所谓的“广南封建集团”。经过迁徙来到越南后,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代代相传的家族繁衍,阮氏逐渐在越南形成割据势力和雄厚财力,取得其他姓氏所无法比拟的强大而坚实的社会基础。自东晋初至宋初的600多年间,阮氏在尚属中国的交州(后称安南、越南)地区仕官从政,成为当地握有实权的名门望族,待越南立国后,仍是越南政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更三度建立阮氏王朝,统治越南数百年。


国家人文历史


越南人的祖先是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他们两广、福建古越人同源。如果追溯到上古,越南人也是炎帝或蚩尤的后裔。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在广西北海地区称为“京族”。而越南姓氏,跟中国汉族姓氏几乎相同,阮、范、陈、吴、黎、郑、李、丁等姓氏是越南的主要姓氏,其中阮姓占越南姓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过去人们不知越南姓氏的来龙去脉之前,民间讹传说,越南阮姓是《水浒传》中阮氏三雄之一的阮小二逃到越南传下的后代。其实,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因为阮氏三雄,在被朝廷诏安后,跟宋江投降了朝廷,并参加了征讨方腊的战争。阮小二在征讨方腊攻取乌龙岭时失利,逃生无路,自刎身亡,后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阮小五在征讨方腊攻取清溪县时被娄敏中所杀,后被朝廷追封为忠武郎。阮小七受招安后,阮小七被封为盖天军都统制,未及数月,因穿着龙袍戏耍,得罪朝廷官员,被剥夺官职,贬成平民,重回石碣村打鱼,侍奉年迈的老母亲,活到七十无病而终。因此,民间传说越南阮姓为阮氏三雄后裔,纯属臆想。

那么,越南姓氏为何与中国姓氏相同呢?其实啊!越南人的祖先和我国南方的很多少数民族的祖先都属于百越民族始祖蚩尤或炎帝。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百越民族被边缘化,他们离中原较远,形成了与中原语言不同的语言。但百越并无文字,只能借助汉字书写语言。

而越南呢!早在秦朝就与两广和福建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了。之后,越南曾多次与中国分合不断,但始终长期属于中国的附属国,也长期使用汉字。至于越南为何多有阮氏,目前最权威的说法,就是越南古代有个阮氏王朝,阮朝为福建人阮福映建立。至于今天越南阮氏有多少是阮福映后人,就难以考证了。就如中国的李姓,好多家谱记载其祖是唐太宗李世民,其实就是攀龙附凤,自我贴金而已。

实际上,越南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是华人,如吴朝的吴权为河北人、丁朝的丁部领为广东人、前黎朝的黎桓为四川人、李朝的李公蕴为福建人、陈朝的陈日煚(煚读jiong3声)、胡朝的胡季犛为浙江人、莫朝的莫登庸为广东人、后黎朝的黎利为福建人、郑朝的郑检福建人、阮朝的阮福映为福建人。连国王都是中国人,而草民与国王同姓,那可是最荣耀的事情了。


若愚趣谈


前面脑洞老师去跟大家介绍过一些国家的姓氏,比如中国是李王张最多,加起来占中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日本姓氏最多样,一共有二十八万个姓氏在用,而且取名随意,往往根本身边的事物取名。比如住在田地的就姓田间,在渡口边的就姓渡边。

而韩国很集中,大部分国民集中在金、朴、李这些姓上。

但说起最集中的,大概是越南了,越南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姓阮。因为这个原因,阮这个中国百名开外的姓氏从世界上看却可以排到前十。说起中国的阮姓名人,脑洞老师第一个想起阮次山。

网上有个段子,说阮次山名字像越南人(就是指姓),长得像日本人(这个像骂人哈),口音像台湾人,护照是美国人,其实是自己人。

那么,越南的阮姓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比例如此之大呢?

阮姓当然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一来,越南的原住民是没有姓氏的。二来,越南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地。从先秦开始,就有大量的移民移到了越南,比如古蜀国被秦国灭了之后,蜀王子曾经带了三万人到越南建国,带去了文化、科技,当然还有他们的姓。

后来,秦始皇一统天下,越南这时设置了象郡。汉朝时设置交趾郡。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越南这里成为了接收南迁士族的一个地方。这时,有名的阮氏在越南出现了。

魏晋时期,大家都知道有个阮籍,建安七子之一,竹林七贤成员。他的政治思想,就是咱们喝酒嗨皮,有事情咱惹不起躲得起。五胡乱华时期,衣冠南渡,阮氏一族也纷纷南走,一走就走到了越南在这里定居下来。

但这个时候,阮姓还不是越南的第一大姓,拉下来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奠定阮姓占优势的一件事。

唐朝之后,中国就由扩张型的武力帝国走向保守,越南这么远的地方就有点搞不掂了,越南先后出现了吴朝、丁朝、前黎朝、李朝。大抵就相当于宋朝开国那一段,越南也是混乱的很,跟中国五代十国差不多,干两年就换一个朝代。

李朝的时间是比较久的,一直干了二百多年,最终被一个陈朝取代。

陈朝一来,就面临着李朝遗老遗少的问题,毕竟李朝延续二百多年,是越南第一个大朝代,也是越南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时间一久,在民间就有民心。为了断绝李朝遗老遗少的念头。陈朝下令原本姓李的全部改姓阮。

为什么摊派到了阮姓上面呢?具体的原因不详了,大概是阮姓比较有名,又是名门之后,还是书香门第不会造反。

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宋朝时,梁山好汉阮家兄弟南下,来到了越南,现在很多越南的阮姓,都是阮家兄弟的后人。阮家人还真来了,但应该不是造成阮姓在越南流行的原因。

总而言之,阮这个姓氏迎来了最大的扩张。而且形成了一个习惯,成为接纳他姓的最佳去处。

后面,明朝跟越南开战,大明推翻了当时的胡朝,下令所有姓胡的人改姓阮。莫朝亡了,姓莫的都改阮……等等,只要有战败的一方,全部都姓阮去。阮姓的人越来越多,最终,阮姓的也终于当家作主了。

在十九世纪初,越南出现了一个阮朝,皇帝姓阮,阮姓也成为了越南的第一大姓。可是好景不长,殖民风刮了起来。法国人来了,中法战争一打。越南沦为了法国的殖民国。

(越南王妃)

这时,阮姓虽然是越南第一大姓,但百姓还是不姓阮,因为百姓根本就没有姓。姓这个东西,也是特供产品,专供贵族使用。老百姓不考试,不用签名,所以就没有姓。

法国人进来,一看不对啊,没有姓,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统治了多少人。就要求越南老百姓开始给自己安上姓。这个跟朝鲜、日本又不同。朝鲜是到了朝鲜王国灭亡之后,老百姓有了取姓权,这才有了自己的姓,日本是明治维新,为了统计人口,天皇下令必须有姓。

越南百姓的姓是法国人安排的,法国人安排当然图省事,也不麻烦给大家取不同的姓了,一看,平时打交道的越南上层大多姓阮,那这些百姓就姓阮吧。

这样一来,阮姓就在民间普及开来,造成了一国的国民百分之四十都姓阮的奇怪现象。


脑洞历史观


关注越南政治和历史的朋友,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南很多政要和知名人物都姓阮,不是因为阮姓的人很厉害,其实这是因为阮姓人口基数庞大。越南一共约有九千五百万的人口,而在这九千多万人口里面,有一半都是阮姓。

而中国虽然有14亿人口之众,然而李,王,张作为中国三大姓氏,也只是分别占了姓氏的百分之7点多,为何越南阮姓一家独大呢?

越南最初的阮姓来自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部的一部分阮姓南下迁移,一小部分到了越南,在当地最开始算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姓。后来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国又有一部分阮姓迁入越南,但是人数还是很少。

阮姓真正的崛起,听起来还是比较狗血的。越南的陈朝时期,即公元1225年,陈守度夺取李朝政权,建立陈朝,然而这个李朝在统治期间,深得民心,因此百姓大多怀念李朝的统治。

这个时候,陈守度非常不安,他害怕这些百姓会拥立前朝来造反。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陈守度想到了一个高招,他出台了这样一个政策:“前朝姓李的人,在限期内必须改姓阮。”据越南史书记载,“陈氏代立,凡李氏宗族齐民姓李者,令更为阮。”至于为什么要改姓阮,是因为当时越南阮姓是个小姓,在陈守度看来,阮姓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这样就可以瓦解李姓的势力,自己也能高枕无忧。

就这样,李朝100多年的所有贵族,全部在一夜之间加入阮姓,这是阮姓的第一次扩张。

此后,越南又经历了胡朝、莫朝等朝代,但是陈朝的这一荒唐的改姓政策,却被延续了下来。例如胡朝灭亡陈朝后,要求姓陈的要全部改姓阮,否则要杀头!胡朝被中国明朝扫平,胡朝的胡姓也改姓阮。最后结局,是之后只要越南改朝换代,没落贵族都改姓阮,阮姓成了专门收纳越南皇族的姓氏。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贵族就算被赶下了台,但他们好歹有钱啊!因此阮姓的势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最后阮姓建立了一个王朝,也是越南最后一个朝代——阮朝。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阮姓成为了皇族专姓,在最后一个王朝更是发扬光大。

然而,最终让阮姓占据统治地位的却是法国人,1887年越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为了知道越南的家底,法国人搞了一次人口普查,但是头疼的事来了,当时越南的贫苦百姓是没有姓氏的,这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于是法国人也学习了越南人做法——没有姓氏的,全部以阮姓为姓氏,简单粗暴!这样一来阮姓在越南国内更是呈爆炸性的增长。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陈守度的改姓制度,和后朝后代的沿袭,让阮姓这个小种姓成了贵族专用姓氏。阮姓在越南国内,也成为了重要的种姓分支。在成为法国殖民地以后,法国殖民者硬生生给无姓氏的贫苦民众,统统扣上“阮姓”的帽子,让阮姓呈爆发式增长!这两个关键举措,共同造成了阮姓在越南一家独大的局面。

我是@渭水徐公,欢迎关注我,一个有趣的文化历史博主。

渭水徐公




据说,世界三大姓,前两个是李、张,最后一个是阮。李姓和张姓,大家容易理解,毕竟在中国,这两个姓氏人口基数太大了。但是,阮姓如何能排进前三?

阮姓能不能排进世界前三,不太好说,但是在越南,有40%左右的人都姓阮,这是真的。可以说是越南的“阮姓”撑起了阮姓的全球占比。

越南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阮姓人家,这事和中国有关吗?简单说:有关,但不是主要因素。

越南早期的阮姓人家,大多都是从中国迁入



“阮”在殷商时期,是国名,封地在今天的甘肃泾川县一带。后来,阮国被周文王所灭,阮姓人家开始东迁。

秦朝时,有个地方叫九阮郡(现在包头五原县),此地当时阮姓人不少,看来有一部分东迁到了这里。

汉末三国时期,阮氏的一支成了陈留郡望族(河南开封陈留镇)。

东晋末年,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改“石姓为阮姓”的人,据《南史》记载,东晋末年,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氏考略》及《路史》记载,春秋时期著名的卫国大夫石碏的后人在东晋改为阮姓;另外,会稽余姚人石令赢因为被梁武帝宠爱,赐姓为阮。

有点意思了,那么多姓,为何偏偏要改姓阮呢?难道这个姓有非凡的魔力?

五胡乱华之后,大量阮姓人南迁,于是在浙江安徽、湖北、两广、福建,甚至越南等地有了不少阮姓的人。其中,在中国国内的浙江、湖北、广东、福建四地的阮氏族人占了全国阮氏的57%,当然,迁移到当时越南的阮氏族人数量不少。

这批南迁到越南的人,就成为了越南早期阮姓的人家。

总之,阮氏南迁到越南的,大多是因为避乱、谋生等原因,但是谁又能想到,一千多年后,阮姓会成为越南第一大姓呢?

越南中后期阮氏的大范围增加,主要在于改姓



非常有意思,阮氏到了越南后,虽说在蓬勃发展,但大幅度人数的增长,却是因为改姓改姓,而且不是小范围。

公元1225年,越南改朝换代了,陈朝代替了李朝,当时越南皇帝是陈守度。此人非常有意思,看到越南不少的前朝李氏后裔,他心里有些担心,害怕有人拥戴李姓之人,进行复辟。于是,不久后,他让李氏之人统统改姓阮。

为什么改成姓阮?也许是随机的,具体原因已经无法查据出来。这一改姓,阮姓之人在越南大幅增加。

陈朝在1407年倒台后,其后人害怕报复,也开始改姓,改什么呢?也改姓阮。就此,阮姓人氏在一百多年后,再次剧烈增加。最关键的是,“改姓就改成阮姓”仿佛成了越南的一个传统。



(阮氏金银)

阮姓之人经历了四百年左右的自然发展后,终于雄起了,在1802年,建立了“阮氏王朝”。王朝刚建立,就有一些其他姓氏的贵族改成了阮姓,目的只有一个,亲近阮氏王朝。除此之外,阮氏王朝也给人赐姓,无一例外赐的都是“阮姓”。

第一次中法战争后,越南的宗主国换成了法国,为了方便管理,1887年法国人开始建立先进的户籍管理制度,结果发现,越南的底层人员大多没有姓氏。既然没有,就给统一安排,于是在法国的安排下,大量底层无姓氏的越南人,统统有了姓氏,没有例外,统统姓了阮。

就此,阮姓成为了越南第一大姓。曾经的越共领导人胡志明其实也姓阮,叫阮必成。

经历了若干年发展后,目前,阮姓占了越南人口的40%,有四千万左右。



越南阮姓,早期是中国南迁过去的,后来是因为改姓,导致很多人姓了阮。人家同姓之人,说的是五百年前是一家;而阮姓人家,应该是五千年前是一家。


蓝风破晓


前言:

阮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在商朝末期,阮国灭亡,之后皋陶的子孙就国为姓。汉末三国时期阮氏东迁,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后阮氏开始南迁,并在宋元时期走向了闽粤台港及越南。当今的大部分阮姓子孙都是源自陈留阮氏。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咸、阮孝绪、阮枞江、阮玲玉等。阮姓人口在我国没有排进百家姓前一百名,但在越南却成为第一大姓。

一、越南第一大姓

在人类文明起源之初,人类还没有姓名这一种符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姓名。据我国古籍记载,古代骆越地区在接受中原文化影响以及隶属中国版图、成为中国封建往常的郡县以前,“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姓”。汉光武时期,以“锡光为交趾,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从此往后“其产子者,始知种姓”。

对照越南《大越史记全书》及其他越南史书记载来推断,具有真名实姓的交趾历史人物,几乎都是在“岭南华风始于二守”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才逐渐出现的。在接受汉文化的深远影响之后,越南开始有了姓,并基本保留着子女随父姓的传统,逐渐成为以越南人血脉传承为根基的社会人文标识。

关于现在越南姓氏数量,越南还没有准确的官方统计,部分越南学者指出约有300个。越南常见的姓氏有阮、陈、黎、范、黄、潘、武、邓、裴、杜、胡、吴、杨、丁等,这些常见姓氏占了越南总人口的90%,其中仅阮姓占总人口的38.4%(截止到2016年数据)。

二、越南阮姓的历史

阮姓是越南的一支源远流长、人口众多、分布辽阔的大姓。阮氏族人在越南历史的政治、军事舞台上,人才辈出,业迹彪炳。

据越南史籍记载,968年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之乱,建立“大瞿越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在十二个各自割据称王的大封建主中,阮姓即占五名,即阮宽、阮昌识、阮连、阮守捷、阮超。

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重用大批阮氏官吏,如阮道纪为枢密,阮彻为左参知政事、阮仁义为右心腹。李朝圣宗时,以阮道成为太师。仁宗时封阮日成为兵部侍郎等。神宗封阮平公为太傅,讨平真腊。高宗时授阮午为副行道。

1225年越南建立陈朝,封阮嫩为怀道王,嫩势壮,自称大胜王。1285年抗元主力军,安南管军官阮盈父子,屯兵七源州,后进兵驻西路永平,大破元军,阮氏代陈立国。

1527年,后黎朝大将阮淦拥立黎昭宗之子黎宁为帝,统治清化以南地区,史称“南朝”。阮淦死后,其幼子阮演自立为王,在顺化、广南地区形成割据势力。自始,阮氏开始登上越南政治舞台的最高台阶。

18世纪70年代爆发的阮文岳、阮文惠、阮文侣三兄弟领导的越南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建西山朝又称新阮政权,一度统一全国。1802年广南封建集团后裔阮福映在法国殖民者扶植下,推翻西山王朝,建立阮朝,并正式国号越南。1945年阮朝末代皇帝保大宣告退位。是年胡志明(原名阮爱国)领导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从以上史实可以看出,阮氏族确实是越南历史久远、势力厚实的权贵名门。中国亦有阮姓,且越南文的阮字读音“yuaN”跟汉文读音一样。中国的阮氏族谱,多有记载阮姓举族迁往交州、安南的史实。根据越南《语言》杂志:“我国的姓氏大多从汉语中借来……”可见,越南的阮姓氏或多或少与中国的阮姓有着紧密联系。

陈留阮姓与越南

陈留阮姓在交州仕官有着久远的历史。

西晋末,阮氏一部分随晋元帝南下,封官交州,将家族迁入。自东晋初至宋初,南越刺史、节度使等官,均为陈留阮姓后裔。晋成帝时,阮放为刺史。晋孝武帝时,交州九真太守阮逊。晋穆帝时,阮敷为刺史。阮长仁为宋明帝时刺史,其子叔献,父卒代领州事。阮凯为齐明帝时刺史。阮贵据龙编城反,自称南越帝。

唐时,阮氏在安南十乡闻名,人口几乎已遍及全境,且大多掌握地方政权。阮氏喜在唐长庆二年为南越都护。阮涿在唐宣宗时为经略使。阮进在南汉刘龚时代为节度使。宋初交州“十二使君”割据时期,阮姓有五位使君为当地的大封建主。

阮氏在东晋初至北宋初的600多年中,多主持交州地区政事,在当地形成握有实权的权贵名族,其时交州尚属中国领土,越南立国后,阮氏仍是对越南政局起着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乃至三度建立阮氏王朝,统治越南数百年。

中国阮氏族人历史上三次较大规模的南迁交州,跟阮氏在当地已有厚实势力与割据基础枚关反之,大量的阮氏拥入,又壮实了交州阮氏的政治、军事实力。中国阮氏流入安南有二条干线可循:一是以官吏身份,以及躲避内乱如五朝乱华、隋杨素大军平百越地、宋末元初等战乱,合族南迁,由大陆进入交州。二是以海运、商贸的关系,由海道进入越南南部地区,并形成广南封建集团。

历代阮氏王朝及达官贵人往往都为广南封建集团的后裔,后以武力向北部推进。阮氏在南部发迹,这跟中国阮氏族谱记载的由海路迁居越南南部亦相一致。越南古代史上,基于跟中国地理紧邻和历史传统关系,因此两国政府与民间之间,包括通商、经贸与人口迁移的往来依然频繁。

1885年清法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结束了中越的“藩属”关系之前,政府之间的“朝贡贸易”关系。但是因为民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始终没有间断,当时许多中国人留籍越南,并经逐步发展、演变而成为越南居民。基于同样道理,亦有不少越南居民留籍中国,成为中国居民。

结语:

越南的阮姓人口多是由于历史原因逐步发展而来,跟各个时代阮姓族人位高权重也有很大关系。从历史记载来看,越南的阮姓跟中国的阮姓有着很深的渊源,虽然不能认定越南的阮姓就是源自中国的阮姓,但至少说明了两国人民有着世代友好、渊源相近的血肉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