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抓捕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台词这样说在逻辑上有没有合理性?

电线杆555


如果仅仅只从逻辑关系上去说,那么这句话肯定不合理,因为鲁迅就是周树人,周树人就是鲁迅,抓捕周树人就是抓捕鲁迅。

但是如果这句话放到那个时代来说,在逻辑上倒也合理,因为虽然周树人就是鲁迅,但是出名的是鲁迅这个名字而不是周树人这个名字,一个名字是文坛巨人,一个是默默无名,从普通人角度来说两者没有很大的联系,而且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凭着鲁迅的名气,大可以一推三二五,也可以和别人玩文字游戏,到时候很可能敌人肉没吃着反而惹了一身骚。


万物皆明


鲁迅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原名周树人。如果你只知道周树人,而不知道他的笔名叫鲁迅,在那个年代,逻辑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就像我小时候跟我妈姓,叫宋陆湾,读书的时候跟我爸姓叫唐德友,以前的人还叫我宋陆湾,其实是一个人,然而,在这个年代,涉及到抓捕的话,只认定犯罪事实,是不管你叫什么的。如果要摆上桌讲,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诡辩论问题了。



舞台灯光


这是户籍管理混乱的年代的一个代表,也是当年文人为什么敢大胆发表文章的保证,而且当年信息闭塞,相片也十分少见,能去照相馆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家,平民百姓更不可能有照片,而且军阀混战年代,各个军阀各自为政,户籍的管理更是乱成一团,甚至有的人死了户籍还在的情况,有些文人和一些有钱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在多个军阀的管理之地入户,结果就造成了一个人在多地可以用不同的名字入户,比如:你在孙传芳的管辖地用一个名字入户, 同样你也可以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东北用另一个名字入户,等到孙中山北伐胜利的时候,你也可以以流民的身份,用另一个名字,在国民党的名下再入一个户。相当于现在有人想拿双重或多重国籍一样,也就是我们说的两头通吃,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当你在一个地方犯了事后,可以随时拿着另一个户籍跑路,就跟现在一些人拿了外国国籍却不愿注销中国国籍一样,目的就是提前给自己找好了后路,一旦在中国混不下去,或者做了什么坏事,好拿着外国护照跑路,属于给自己留后路的做法。不过,好在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斌哥哥不


这句台词写的实在是高!

——“抓捕周树人跟我鲁迅有什么关系!”

——“白马非马”:神逻辑!

     一、告诉他们我鲁迅是硬骨头,无所畏惧,“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在上海居住的那些年,身处“白色恐怖”的国统区,作为“左联”盟主,尽管他“破帽遮颜过闹市”,但还是经常被国民党通缉、追踪、迫害。因此,离家躲避、遭警察盘问是常有的事,先生早就习以为常了。所以,先生的一句“抓捕周树人跟鲁迅有什么关系!”表现出来大义凛然、藐视敌人的铮铮铁骨。

     二、借个胆给警察也不敢拘捕鲁迅。

国民党对鲁迅的通缉令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难道警察是真的认错人了吗、抓错人了吗?否非否。以鲁迅先生当时在文坛的地位和名气,是那几个小小的警察巡捕敢抓的吗?国民党对鲁迅的通缉令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1⃣️ 鲁迅是国民政府教育部的公职人员,尽管离职但没有停薪,政府还给他发基本生活保障费,一直希望他能加入国民党阵线。鲁迅在上海居住,而抓捕令却从浙江杭州发布,其实是不想真的抓鲁迅,只是想警告一下鲁迅收剑过激的攻击国民党的言论。

    2⃣️ 蒋介石和鲁迅是浙江同乡,蒋介石一直很看好鲁迅,很器重他的才华,曾提出出钱让鲁迅去日本看病而被拒绝。鲁迅因病逝世后,国内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吊唁。让人意外的是蒋介石,都让人送来了挽联缅怀,挽联只有简单的六个字:鲁迅先生千古!

    能让蒋介石做出如此敬意,恐非像鲁迅这样的中国文化巨匠让人佩服。所以,警察捕头的最后一句台词最有意思,也最合理,“赵田雨那边搞什么名堂?”只好悻悻然走人了。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6883185057259878"} --}

祁连鲁冰


不仅符合逻辑,而且符合法律。


鲁迅和周树人,看似一个人,但是在实际中有很大差距。根据户籍登记要求,周树人具有法律效力。而鲁迅就不具备法律效率。到法院去起诉周树人成立,但是到法院起诉鲁迅就不成立,因为法律上无这个人。

同样道理,鲁迅要打官司,用周树人就可以起诉,用鲁迅就不可以起诉。因为所有的财产都登记在周树人名下,鲁迅只是个笔名。
因此鲁迅的话符合法律,也符合逻辑的。


原上麈


从剧照上来看,大概编剧是想要表现鲁迅先生斗争机智的一面,实际中大概是不可能是事儿。

这就好比今天的当年明月等大咖一样,假如,假如啊,派出所人去找石悦,他说他是当年明月,这就完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户籍管理,到了民国时期是有身份证的,如图:





威尔士同志


按照逻辑学“白马非马”的理论来讲,这句话还真具有合理性。周树人是生活中的一个人,鲁迅则是发表文章的作者。利用逻辑的模糊概念,混淆视听,不失一种巧妙的答辨。当然了,在逻辑上可以这样解释,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玩笑了。若存在这种事实,则是抓捕人自己装糊涂而已。


大汉子民14


鲁迅是笔名!这点是重点!户籍上是周树人,在民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文盲的年代里,知道两者是一个人的没几个,警察也大多同样是文盲大字不识几个,鲁迅的住处不会有人叫他鲁迅的,只知道他叫周树人!所以这情节说得过去!


鬼刃老矣


鲁迅之名气,比起周树人来说大了许多。抓周树人没有错,抓鲁迅也没有错,都指的是一个人。至于当事人为什么不抓,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真糊涂,不清楚鲁迅就是周树人,另一个是装糊涂,故意为之罢了。


南风渐冷


厉害!只有责任与担当,才能使人崇拜敬仰!这就是名人效应:铁肩担道义,棘手做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