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美联储或效仿日央行引入“收益率曲线控制”工具(YCC),你怎么看?

野马和尚


美联储效仿日本央行引入收益率曲线控制,其实是美联储一贯的宽松策略其中一环。控制收益率曲线实际上更多针对的是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控制,这也意味着美联储未来会更多的购买长期国债,进行更多的流动性释放,保持一个长期宽松的态势。

一、美联储想用收益率曲线控制做什么?

所谓国债收益率曲线控制其实是一个相对官方的说法,我们更容易的理解方式就是,美联储对美国长期国债进行一个无条件的接盘。

国债收益率的变化实际上来自于市场对于美国国债的购买情况,在一般情况下,长期国债收益率会明显的高于短期国债收益率,这就像大家在银行存款,当中长期理财的收益率一般要高于短期是一个道理。但是如果市面上出现更多的购买或者更多的抛售,收益率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在现在远期经济受到了明显下行压力以及有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时候,市场为了规避短期的风险,就会更多的购买长期国债进行避险导致长期国债的价格在市场上高于了票面价格,这样国债的收益率就会下降。图为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变化情况。

而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到一定程度,甚至低于了短期国债的收益率,这种情况我们叫做长短期收益率曲线倒挂,证明远期的经济悲观情绪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很可能指向未来的经济衰退。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也称为收益率曲线平滑。图为美债收益率倒挂。

长短期收益率的倒挂对于金融系统而言是有潜在的风险的,这可能出现银行和金融机构长短期拆借利率的错配,引发金融系统的紊乱。因此一般情况下,当长短期利率倒挂时,美联储应当出台更为宽松的策略,降低短期利率,且支撑经济。

然而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在考虑用国债收益率控制工具达到的目标,其实是让收益率曲线更加平坦,这似乎与控制经济危机风险并不相同。

原因就在于,美联储其实是在想用这种工具达到一个长期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氛围。让收益率曲线更加平坦意味着对长期国债进行更多的购买这个事情,一方面有可能是由市场来完成,另一种可能也是可以通过美联储自己完成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采取了三轮量化宽松,对于美国长期国债进行大量的购买,也因此将美债收益率维持到了接近于0的水平。图为美联储三轮量化宽松。

所以其实美联储只是想替代市场起到的作用,通过自己的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将长期收益率压低。

二、美联储为什么想保持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实际上这不是美联储为维持长期宽松推出的唯一一个策略。

前不久,美联储宣布打算更换通胀目标的判断方法,用平均值来替代一个绝对的通胀数字。大家都知道美联储的政策目标是根据通货膨胀作为标准的,如果通胀维持在2%以下,美联储就有充足的理由进行货币宽松,但是如果通胀达到了2%,美联储进行货币宽松的理由也就不充分了。图为美国核心通胀从2012年以来一直维持低位。

但是用新的统计方法,美联储可以说虽然我们现在的通货膨胀达到了2%,但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通货膨胀没有达到2%,因此平均值是不够2%的,这样即便是通胀达到了2%,甚至是超过了2%,美联储都可以进行更长久的宽松货币政策。

提到修改通货膨胀目标这个问题,我们就能够轻松的联想到在2019年夏天,但欧洲央行也曾经考虑过同样的事情,修改通货膨胀目标。通过这个事情的联系,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些美联储为什么要进行更长久宽松货币政策的端倪。

这是因为从2008年之后美联储率先开启了量化宽松,推高了世界整体的流动性氛围,在这个基础上,欧央行为了缓解欧债危机的问题,进一步出台了新的量化宽松,欧美央行联手向市场上注入了海量的流动性。在这样的流动性基础上,一般的货币宽松政策已经对市场没有效果了,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图为欧央行量化宽松造成的资产负债表扩张。

换言之市场已经习惯了央行向市场投放这么多现金,如果没有这么多投放的现金,反而市场会出现下行压力。但是如果直接改换法定目标,比如说把通胀目标定在3%,这样可能让市场迅速的出现泡沫升高,因此央行普遍采取了更加隐晦的措施,就是虽然政策目标不变,但是对于政策目标的解读更加宽泛了。

三、更极端的宽松政策可能正在路上。

通过上面的解读,大家可能发现了,实际上所谓的收益率控制工具与量化宽松是一类的操作,都是通过购买长期国债进行宽松货币政策,不同的是量化宽松是持续的进行长期国债的购买投放货币,而收益率曲线控制工具更像是一个有预期目标的投放流动性工具。图为美联储释放的流动性不断增加。

相比之下,收益率曲线控制工具向市场的投放的流动性并不会过量,因而对于量化宽松而言,是一种不那么极端的货币政策。但注意这是相对于量化宽松而言的,而是根本上它还是一种宽松货币政策。

不过长期来看,美联储进行更加极端的货币政策,可能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一方面,目前美联储虽然弹药库的储备仍然要优于央行,但是总体来说距离利率水平为0的目标已经差距不大了,面对新的一轮经济危机,美联储除了降息到0,仍然可能开启新的量化宽松。

另一方面,目前美联储正在不断的强调不会出台负利率,但是对负利率的研究却不断的深入,因此我们可以怀疑在利率为0,并且量化宽松实施的基础上,如果经济没有显著改善的话,负利率并不是美联储绝对不会考虑的方式。图为美联储利率降低路径。

总之欧美央行都在想方设法持续的维持利率宽松,恐怕国际环境长期的宽松时代已经到来了。

综上,美联储考虑出台的收益率曲线控制工具,实际上是要通过大量购买长期国债为长期利率设置上限,这就意味着对市场上的流动性设定一个下限。美联储这样的表态,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个长期印刷钞票向市场投放的借口,全世界宽松泛滥的时代已经来临。


咨询师天生


现在,美联储似乎也蠢蠢欲动,欲效仿日本央行引入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一个月前,华尔街日报就暗示了,美联储官员正在为下一次经济衰退准备应急计划,其中包括美国在二战期间和战后运用过的经济刺激措施。1942年到1951年,美联储为国债收益率设定了上限,以应对战争支出和实现经济复苏。该政策一开始是限定短期国债的收益上限,后来扩展到长期国债上。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当短期利率已经接近历史低点时,美联储应如何应对步履蹒跚的经济?

美联储理事布雷纳德在美国当地时间21日发表了一篇主题为“通胀和利率处于低位时的货币政策与工具”的演讲,暗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或将向“日本化”转变。布雷纳德表示,她相当支持将YCC确立为美联储的一种全新政策工具,以加强前瞻性指引的威信度。

根据布雷纳德的说法,如果有YCC的帮助,美联储可以实施灵活的平均通胀目标,使通胀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2%以上,以避免出现政策失误。而灵活的平均通胀目标,也可以降低美联储采取新一轮宽松政策的门槛。

布雷纳德表示,美联储版的YCC工具和日本央行的版本不会有太大差异,其原理同样是基于前瞻性指引为一段时间内的美债收益率和政策利率设定上下限。一旦政策利率降至下限,YCC将发挥作用控制短期和中期国债收益率,避免出现与资产购买规模和政策时间框架相关的不确定性风险。

那么,YCC有没有副作用呢?布雷纳德承认,采用YCC可能存在财务稳定性问题:

“财务稳定对实现我们的双重目标(实现就业最大化和稳定通胀)至关重要。低利率和低通胀成为新常态,对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较低的中性利率、平坦的菲利普斯曲线和较低的通胀可能导致金融失衡与经济周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使用货币政策以外的工具来调节金融周期。”

Arkera外汇和全球宏观策略师帕特尔(Viraj Patel)则认为,美联储引入YCC已不再是传言,而是即将成为现实。美联储在其下一个宽松计划中,必然会采用某种形式的YCC工具。而从布雷纳德演讲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未来美债收益率曲线将会趋于平坦。

帕特尔暗示,如果确定引入YCC,美联储需要使用其他机制来减少其副作用,例如反周期资本缓冲。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那样,YCC存在着严重的风险,尤其是它常态化之后:

如果投资者不愿购买债券,那么美联储将不得不增加购买量以维持收益率稳定。1947年美联储提高了短期债券收益率的上限,同时维持长期收益率的上限不变,导致长期债券失去吸引力,投资者也对该上限的可信度表示怀疑。结果,美联储不得不购买更多债券来稳定收益率。到1948年底,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上的美债持有量从不到10亿美元增至110亿美元,占其投资组合的一半。

前车可鉴,美联储在引入YCC或类似的非常规政策工具前,或许应该好好权衡一下利弊,做足充分准备。


老段爱分享


债解决不了,靠工具也是饮鸩止渴,指望用短期利率调节长期利率稳定性是基础经济形势向好,或有足够的避险资产去对冲可能产生的风险,以美国投机者的聪明,副作用会比正面作用大。不过美国玩儿金融工具是行家,也许会忽悠到一些资金用来解一下燃眉之急,毕竟全世界信美元的“永生者”数量还是很多的。

刚看到这问题手一滑就答了,想了想有点欠妥,抛砖引玉吧,抱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