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家长该注意什么?

梁宝明


由于离婚率的增长,单亲家庭越来越多。有专家研究表明: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而没有得到应有照顾的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精神抑郁,沟通障碍的可能性比其他孩子要高。

因此,单亲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注意这几方面:

1.向孩子解释离婚理由

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多数在于夫妻双方在处理离异时的方式。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在孩子身上产生负面情绪,很可能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面对离异这件事,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因素,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静、真诚、耐心地向孩子解释导致家庭不完整的原因,求得孩子的理解。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不在一块生活了,但父母对你的爱一点也不会少。

2.不要对孩子做消极的暗示

“我一个人带他,他太可怜了。”不要和孩子说这些话,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太好的问题的事情一定不要把这些行为归咎于家庭的不完善。

让孩子认识到结婚和离婚是正常现象的,不要因为父母的婚姻造成孩子的不健全思想,根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

3.不要诋毁对方

不要和对方家人和亲戚见面;在孩子面前把对方说的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这两种行为都是不正确的。这些行为很可能造成孩子以后对你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砝码,也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心情浮躁,性格孤僻,更有可能影响孩子对婚姻的看法。

看似解气的行为,只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剥夺孩子的快乐,对孩子的成长毫无帮助。

4.不要溺爱孩子

离异的家庭很容易产生对孩子的愧疚感,觉得对不起孩子,因此溺爱孩子,用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来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非常不利,孩子不仅不会体谅孩子的良苦用心,还容易变得自私、专横、依赖性强、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也不懂得尊重别人。

总之,虽说离异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单亲家长要用自己的细心关爱,将影响减小,让孩子能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然规教育说


一个同事(女)就是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跟老公离婚了,一个人带着女儿回了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据她所说,因为孩子出生的时候缺氧,生下来到3岁的期间都一直担心留下后遗症,她都是全职带孩子,做各种治疗,也到处听育儿课,以免孩子的智力和运动系统出问题。那种艰辛我光是听听就觉得很苦,所以我很佩服她。后面孩子3岁了,确认没有问题后,她才重新开始上班。至于她跟老公为什么离婚,她没有说过,我也从来没有问。反正后面就是她一直带着女儿跟外婆和外公一起住。从这个例子和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个人认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家长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生活上太无微不至

同事没有兄弟姐妹,又因为孩子小时候的情况特殊,外公和外婆都特别宝贝这个外孙女。用她的话说,她女儿完全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都已经上初中了,把一个削皮的苹果给她,她都不知道怎么吃,因为一直都是外婆把水果洗好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插上牙签再端给她。她想锻炼一下女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让女儿上初中了住学校,但是因为在家里从来没有做过家务,孩子在学校特别不适应,基本上用了1年的时间才适应过来。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主要都是老人在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由于隔代亲和一种补偿心理,老人就会在生活上对孩子特别尽心尽力,但是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建议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相应的日常家务,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孩子总要长大,总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甚至照顾家人和父母。

2、只注重学习培养不注重情商教育

这个孩子学习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画画,乐器都很棒,但是明显情商不是很高,在外面说话声音都很小。就算是每周都见一次的公司同事跟她打招呼,她也不回答。她妈妈经常说“真的是很惆怅孩子的情商”。现在很多人都很重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却没有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但是未来的社会越来越需要高情商的人。高情商的人不仅能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自己心理也会更健康,更将自己的生活过得更丰富多彩!

3、安全感缺失

很多单亲家庭尤其是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都会缺乏安全感,会存在一种被人抛弃的心理。所以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生活,都要从心理上更多的关爱自己的孩子,并且告知孩子爸爸或者妈妈不是不要她们了,分开是大人为了彼此能过得更好的一种选择,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都孩子一样爱她们。如果可以父母尽量在一些特殊的日子,约定好一起陪伴孩子,让他们能够感觉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

父母分开,孩子没有错,父母也不要用自己的过错去惩罚和伤害孩子。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选择分开,都要尽力去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能感受到父母完整的爱。祝愿天下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爱学习的职场妈妈


这里是小学者。一个多方面涉猎的90后。

如果你喜欢以下的观点,请点个关注,本人从没有买过粉。

我就是单品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想必我在这个问题上,也算是有发言权吧。

我有两个父母——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变化,也是要看什么年龄段分开的家庭。

本人喜欢观察很多一般人不怎么关注的细节,也总是会脑洞大开的去设想,猜想。但是,无论怎么去假设等等,本人都是在一点一点的修正以前的错误观点。直到本人自己当老师了以后,就发现我能从我的学生们身上看到以前的自己。

而每一个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孩子,他们不仅仅是自己心理发展不同,也跟周围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时代环境一同变化。

本人就是在12岁以前就经历了两三次不同的变化,到了初中,高中同样发生变化,直到大学以后————清净了。

简单说最后的意思,解放,释怀了。

回望那段曾经。我会痛恨,也会抱怨,可是,我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选择了接受。

既然接受,那就好好的面对未来。

本人这么写,只是不想让大家感到沉重,压抑。

因为本人的经历,是从天堂到地狱,再到天堂再到地狱,最后,自己已经对亲情只留下了一点痕迹的地步。除了自己的爱情。

请!不要在孩子已经开始走路,能说清一句话的时候,不在他/她的身边!

这是小学者自己对自己以前的经历总结的第一条关于单亲家庭的总结。

当我现在摸索我小时候的记忆的时候,我能记清我只有3/4岁模样时,周围的环境。当时出现了什么事。

为什么我能记清?因为,那时候,能记清的东西都是“第一次见到的,有趣的未知事物,能让我开心的事”。

然而,这些也只有极少数。

本人最喜欢的亲人,不是父母。是我的爷爷,奶奶,当时80多将近90岁的祖母。这三位,在我的心里,永远是第一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哪怕是我95岁的祖母去世过了三天,我看到了她躺着的地方,我都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我甚至还推敲是不是我二爷爷做的“好事”。

因为我的祖母,在我能记事的时候,给那时候在爷爷奶奶家的我,来一勺子冰糖粉吃。

那个时候的冰糖,可不是便宜的东西。是她孙子孙女儿(我小叔叔,小姨)在外面买来做生日礼物的。

她就给了我。

我那时候家里买不起奶粉,我几乎就是吃米饭,吃糖水,爷爷老家种的橘子,草莓等等长大的。

那时候,我爷爷每次“赶场”回家,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时候为了吃一次饼干,多少口饭,多少碗饭我都愿意的场景。

我祖母因为家里的事情都是交给两兄弟(我爷爷,二爷爷)做。所以经常也就是帮忙背点柴火回来,喂喂猫,然后悄悄地给我调一袋她的豆奶粉或者黑芝麻糊。

是的,那时候,直到我学前班,我能够记住的东西,记事最多的,就是我在我爷爷他们家的那段时间。

这段时间,我父母外出打工去了。

甚至他们回来接我的时候,我一点亲情的感觉都没有了。“爸爸,妈妈”这个词,一开始对我来说,只存在于学校老师讲的“好爸爸,妈妈”的故事里。

从以上,各位应该知道,为什么有些人的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亲和,有些人的孩子对父母更多的是逆反了吧。

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的逆反程度也是可以减少的,减少多少实际上取决于你对孩子的教育拿捏,在他们心中形成的威望程度。

如果能明白他们的世界,或者接触到一点他们的世界,从而知道他们的一部分心理。那更容易去培养这个孩子。

当然,小灰色框的内容,是一个辅助项。不是决定项。

形成威望程度,取决于家长的引导,以及家长自身的优势。

以下各位可以自己根据下列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办法,虽然小学者写的很露骨,但是本人做辅导班教师的时候,对学生的心理拿捏已经成为习惯。

一,如果你自身“生理条件好”:

举例:男,身材魁梧,有力。那么,请,只要有休假时,尽量多抽时间,带着他去“了解”相关的运动。

(比如,现在的很多年轻家长,身材很好,去过健身。那么,你一定要在你的孩子面前“展示”你的肌肉,力气。而展示的条件是,在很小的时候,不能够责骂他们,在幼儿园之前,绝对不能对你的孩子有吵架等等的,有可能吵到孩子的情况。)

也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形成孩子的崇拜。

这是第一种。

由于有一点偏题了,回到之前的内容。

当小学者自己被接走的时候,进入了第二次转变。

我的父母是很年轻就结婚了。所以我的年龄只要+20岁,就是我的母亲的年龄。

接我离开爷爷奶奶那边以后,我有了三年的父母“共同”陪伴。然而,我并不知道的是,我父母的矛盾在后三年直接爆发。

我也很崇拜我的父亲当过兵,也羡慕我父亲那边的亲戚全当过兵。当时觉得,解放军是我最崇拜的人之一。尤其是他们拿枪的时候的照片,带着那个军帽回家的一身军装。

那时候,觉得自己也想能当英雄。想起来那时候确实很幼稚。不过,最可怕的就是,后面父母再次因为工作出现问题,父母分别各自打工而分开。

这时候,矛盾就出现了。

而那时,我的父母还有一点理智。尤其是我的母亲。我的父亲的脾气后来变得暴躁,可能是因为工作的不顺利以及我的母亲也经常打牌的原因。从,三年级开始,本人无论是成绩,还是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从三年级开始,我的家,就变了味了。

我家里就我母亲一个人。我想给她减少劳累,就自己洗澡,自己做很多事情了。甚至我母亲因为劳累而多次累在沙发上昏沉沉的。

然后,第二年,父亲回来了。

我怕他,所以什么都小心翼翼。可是,这个家,空荡荡的。没有一点生的气息。父亲也要去上班,所以爷爷奶奶也来带我了。

那时候,各位知道吗,我是快乐得跳起来。

这时候,小学者也自问,为什么自己见了父母,都没这种感觉呢?

想必,各位懂了吧。

亲情亲疏程度在孩子心里的大小,由孩子的举动可以表达出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对吧?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是不是感觉到有点无奈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而后来,当我母亲,父亲再一次聚集在一起的时候。

矛盾,彻底激化了。

小学者直到现在,都一直给自己一个指标,一个作为男人时的指标。

绝对不会去打女生。

绝对不会去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

那天,我父亲和母亲吵架。我没有睡着。其实,也是家常便饭了。

只不过,这次,我父亲出手了。

我第一次像个英雄,挡在我妈的面前。

只不过,我挡在前面的时候,我是求父亲别打我母亲。

可是呢,打不过啊!打不过!打不过!所以不敢啊!

那天晚上,他停手了。他走进房间。

我跟我母亲,去了我的房间。

第二天。母亲离开了家后,再也没回来。

他们离婚了。

这时候,我五年级。

也是这一年年底,我发现,网络游戏里,我能快乐起来。

按照那个时候的逻辑,小学者曾经也是个网瘾少年呢。

然而,玩游戏的代价是,成绩下降。

本人依稀记得在当年的生日那天,依旧感觉自己生不如死,晚上,自己悄悄地走上二楼。(本人家住顶楼,楼上还弄了个花园房)然后,看着整个楼下。

如果不是我胆小,恐怕那时候,我已经跳了。

在那以后,我对同学,尤其是女生,特别好那种。

每次想起自己要是欺负女生了,自己就是跟爸爸一样的人。担心她们也会想妈妈那样伤心。

同样,也让本人收到了女孩子的礼物。

毕业那天,班上六个女生表白,还是班上最好看的那六个。这是我这辈子的巅峰时刻。

可是,那时候,我真的是不敢。

再加上自己家的情况也不行,也就没有然后了。

这个时候,或许大家应该明白,小学时段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已经是记事清晰的时候了,这时候的父母一言一行,全受影响。

有涵养的父母,或者睿智的父母最喜欢做的就是间接影响而不是直接影响。

当本人走上初中,事情再次发生变化。

我分开的父母都分别结二次婚姻了。

而我奇怪地在两边都受到欢迎。两边的家庭亲戚都挺喜欢我。

或许是本人知道要听话,每次过年主动热心地帮忙做事情,带带两边亲戚的儿子,表弟表妹们。所以如同第二次游戏,开局抽到SSR一样。

这开头的日子,我每次的拜年红包,都是我自己的。

同样,我在初中的时候,成绩从排名433冲到年级31名(全校490几个)。那时候,小学者自己的那个普通生班级里弥漫着如何“干翻”特优班的风气。

(这里小学者需要说一下背景,就是一个年级有两个特优班,六个普通班,差别就是,特优班是有晚自习+全是最好的学生。只不过小学者那个班,实在是太强,普通生班的时候,小学者不太喜欢下课玩,因为那些玩,在小学者看来,一点儿意思都没。还不如考好点,拿个奖学金去上网或者冲个VIP会员在同学面前,昂起头看他们羡慕的样子。然后再加上那十几个喜欢跟我理论数学,历史,外国军事,外国历史的那帮子高材生。这时候,小学者就注定了会看到那本国际战略的书《大棋局》,然后就喜欢国际政治,军事这些冷门的东西。)

也是同一年,我们那个班,也就70人不到,40个全年级一百名。

当时的我们,就如前面说的那样。“这次干翻一班试试?”“那几个拖后腿啊”“那就先看谁抢前十,抢得多呗。”这就是那时候我的那个班级,班主任跟我们有一次上课聊天的时候,大致内容。

可是呢,到了初三结束,高一开始的时候,一切就变了。

本人依旧记得自己因为学费的事情,跑到母亲那边,我母亲说:“去找你父亲要学费,你本来跟着他,让他拿。”我又到我父亲那边……

呵呵,一样话语。

我只知道,那时候,我去我四叔家(奶奶的第四个儿子。),爷爷抱着我,说不用怕。那一刻,我彻底的不再对父母有任何感觉了。

哪怕是后来我现在长大了,我跟我父母关系缓和了。我也觉得心里有些地方和他们隔了好远。哪怕是自己想去接近父母,也总是有这种距离感。

这种距离感,不一定由孩子把控的,是孩子的阴影形成的全身心的抗拒表达。

后来几年,都一样。

最后,直到父母有了妥协。我大学,再也没有这种烦恼。

看完本人的简单自述。在这里,小学者给所有的单亲家庭,或者还是一个家庭的朋友们一个建议。

对于您的孩子,单亲的家庭,最好的做法就是:

“你要搞清楚,你的孩子跟着谁。如果他想要跟着父亲,那就让他跟父亲,如果他要跟母亲就跟母亲。”

“如果是跟了母亲,那就请父亲一定要时常看看他,且母亲一定要给孩子鼓励去陪同父亲。”以后,他会明白的。而现阶段,你需要的仅仅是敦促。不然,他逆反期的时候,会消耗你以前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同理,倒过来,父亲也是如此。

当你们一开始的婚姻并不是嫁给爱情的时候,就已经是注定了会有分歧。不会经营爱情,那也没办法。毕竟,人与人不一样。

超过半数的单亲家庭,孩子的成绩都不理想。你们的指责,只会让他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反正就这样了”。有的越来越孤僻,走向歧途。有的越来越堕落。

这时候,你们需要的其实就是设置底线。和单亲孩子一起谈的时候,如果有一次机会,至少让他们知道做人多个心眼,时刻守法。

当他们长大了,绝对会想起当初你们提醒的好的东西。关键是,要度过那段时间。

哪怕是放下身段,交心谈一次,你做错了,就认错,前提是,你要和他谈的时候,要让他知道,我和你是平等的。要告诉他,你毕竟是成年人,你也是过来人,也有不懂的东西和事情,也需要学习。

问题是,你们做得到放下身段吗?很多人,都做不到。所以只好把孩子送到那些什么豫章书院之类的。

实际上,当你的孩子在豫章书院留下阴影的时候,只要他们长大了。不再受到你们的束缚了。你们一旦老去。

他们反而送你们去类似豫章书院的养老院。或者是,直接冷冰冰的处理与你的关系。当你们在病床上的时候,那时候,儿子女儿们相互间关于分割财产,关于如何同医院那啥的时候……

所以,不是小学者觉得你要放养孩子。而是,这种时候,过半的孩子都对你有抵触。那时候,你们需要的是谈心,暗示,设置他们的底线。

这时候,一旦他们走入社会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寻找你的帮助。这时候,你们再去弥补这段遗失的亲情,也不晚。

大多数单亲家庭成年后的孩子,尤其是走向社会遇到了很多人情世故后,他们还是明辨得了是非的。

在下小学者,一个多方面涉猎的90后,如果您喜欢,点个关注可好?

拜托啦,我不买粉的。这对我很重要,说不定那次就多点工作外的零花钱,给女朋友买点水果啥的。


国际小学者


不说要注意什么,就说说不该做什么吧:

1.不互相诋毁离异后的另一半。

①自卑。作为一个孩子,血液里流淌着父亲和母亲两个人的血,如果互相诋毁。孩子的潜意识里会有自卑的一面,会不接纳自己的不足,这根据性格不同,日后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同,因此这一点切记。

②安全感缺失。从孩童起,父亲母亲所营造出的家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比如说当带孩子去公园,孩子很小的时候会边玩,边扭头找家长,大人在,他就安心玩。家长不在,孩子不仅不敢走远,还会转过来寻找大人。因此说这个家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安全感有多强,就决定孩子未来走多远。当然,日后若有机遇,也是可以修复,但孩子是需要时间疗愈的,这就是所谓的: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

2.不可指责孩子,说是孩子拖累了自己。

人类的婴孩儿原本就是要依靠父母才能成人,不像动物世界,小牛小羊出生数小时就可以站立起来。所以我们生育了孩子,抚养就是必须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因为离异就指责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累赘,自己不重要,会严重使孩子严重自卑。

3.家长别因为经济拮据,就跟孩子格外哭穷,或家长自身格外自卑。

离异之后若因为抚养费的问题协调不好,有家长会觉得经济压力较大。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坚决不可因抚养费的问题在孩子面前过多抱怨。少年当自强。这份自强是应该由抚养人带给孩子的,所以切不可因为家境艰难就养出一个心穷的孩子,因为人穷穷一时,心穷穷一生。

4.再婚不可冲动。

再婚之时一定要看清楚对方人品,我想这一条应该不用多解释了吧。总之,不管是当初离婚的不得已,还是再婚的缘由,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跟孩子坦诚以待。任何时候得保证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保证在缺失亲情的基础上,养成良好性格!





花匠老陈


对于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爸爸妈妈都要始终秉持一个原则,就是无论大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或她对孩子的爱都不应改变。下面,我们按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结合家长朋友向我提出的一些常见问题来综合梳理一下。

首先是婴幼儿时期。

这个阶段,爸爸或妈妈暂时不需要给孩子讲离婚的事情。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家长保持乐观的情绪,会有助于孩子的早期教育,让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当孩子开始懂事的时候,任何一方完全没有必要回避对另一方情况的介绍。作为负责任的父母,都有权利和义务经常关心孩子的生活,尤其是物质充裕条件下的精神生活。

父母双方要尽量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离异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父母双方都做出努力的话,孩子就能得到足够的父爱和母爱。

其次是少儿时期。

这个阶段,单亲家庭的子女不仅面临如何教育的问题,而且如果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爸爸或妈妈平时工作忙,陪伴孩子的时间会比较少。

这时候家长尤其要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为孩子一天天长大,虽然开始对父母的状况不是十分理解,但他能感受到一位家长的好情绪或是坏情绪,另一位家长却很少在自己身边。因此,陪伴孩子的一方要多给孩子一些快乐,消除孩子可能出现的失落感。

作为孩子的扶养人,如果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方式,就要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孩子别的家庭成员一起,在避免溺爱孩子的前提下,尽量多地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不能因为大人之间的矛盾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是青春期。

孩子开始具有比较强的独立意识,不太喜欢家长来“管”,常常容易因为家长的“好心”管束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所以,家长要注意和孩子的说话方式,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说教,孩子是不会欢迎的。

家长可以通过老师、同学的途径,多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通过沟通、交流、学习来改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总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

家长与孩子之间如果能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彼此就会有更多共同的语言,成为朋友。比如家长与孩子可以一起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下一盘棋、打一次球等等。这样不仅可以通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也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

最后,补充一点我在家庭教育咨询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在一些单亲家庭,一方面家长感到压力山大,另一方面,一些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也常常会向我倾诉无力承担家长的期望,怕考不出好成绩,觉得自己很差,甚至有极个别孩子萌生自杀的念头。我认为,无论是单亲家庭,还是双亲家庭,“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生活压力可能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家长可以与孩子诚恳地沟通,彼此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一起努力缓释内心的压力,相互谅解和安慰,也许就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远景家庭教育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家长该注意什么?

引语

这是一个有些沉重的话题。分析这个问题等于接受一次情感和心灵的抽打。但愿今天的回答能让更多人看到,让寻求答案的人豁然开朗,也让旁观者警醒,让悲剧不再重演。

(一)

心理学普遍认为“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

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孩子心理正常、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对于孩子来说,家是成才的一块沃土,更是健康心理人格的发展之端。

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缺少完整的家,往往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当单亲家庭成为事实,意味着单亲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积极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及时调整教育方法,给予孩子适宜的爱。

单亲父母要想给孩子最大程度的伤害补救,需要先了解单亲家庭孩子主要的问题,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孩子的问题主要是心理层面的。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一、焦虑

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父母亲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习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

因此,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乏信心,他们的监护人由于家庭缺失而引起情绪失调,极易把这种情绪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生活在提心吊胆中,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付家庭破碎后的家庭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

所以,他们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被人说了什么总是不开心,在人际关系上多表现为退缩、焦虑。

二、自卑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同时孩子这时最敏感,面对同伴们和社会的关怀,他们会过于在意,甚至发生误解,长而久之,他们将从人群之中脱离出来,进入自我封闭和孤独的空间,从而导致性格交流的极大障碍,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三、自责

自责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将一切的不如意归因于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单亲家庭的子女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

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工作和学习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自己的整个心理失去平衡。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许多单亲家庭子女受到批评后,总认为是自己不好,在别人笑自己的时候,总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四、抑郁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

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

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这种倾向在女孩身上表现为想痛哭或离家出走,在一些男孩身上则表现为攻击行为。

五、妒忌(多疑)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足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

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个活动没有让他参加就会胡思乱想,对胜过自己的同学产生嫉妒(因为家庭的变故,很多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所下降,过去曾不如自己的同学,可能超过自己),不服气,于是会产生对立情绪,觉得别人不公平,同时也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

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同时虽然自卑,但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六、逆反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尊重,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由于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所以会出现打架、骂人、斗殴等行为。

在有关调查了解中,攻击性比较突出的和遇事冲动,不计后果的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分别高4%和16%。严重的还故意破坏纪律,损坏公物。

7、自闭

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

这些孩子由于被父母所疏远而产生抑郁,不愿与人接触,对周围的人常有戒备、厌烦的心理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他们总怀疑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家庭的缺损和父母的离异,认为别人都瞧不起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便自我封闭,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内向的性格特征。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上述不良心理特征,对于他们认知能力发展,学习成绩提高,人际交往,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

有调查表明,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中单亲家庭(主要指离异家庭)学生占83%;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占81%;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占78%。单亲家庭学生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几乎没有朋友的前者比后者高2%;与同学能够友好相处的后者比前者高7.2%。据有关统计,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有10~30%的人来自单亲家庭。在一些教育部门调查中,双差生中的单宁家庭学生占25.4%。

(二)

虽然每个单亲家庭的出现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

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已成为单亲家长们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寻找对策。

一、单亲子女方面

1.勇敢面对现实,摆脱孤僻自卑的心理。

单亲子女要主动调节心理,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向家长、朋友或老师寻求帮助。此外,要主动与人沟通,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相信老师和同学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你解决心灵上的困惑,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业余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能扩大知识面,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等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单亲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单亲子女活动的积极性,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单亲家长方面

陪伴是最好方式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那么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面对并解决新问题,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双亲的抚育和教育下,会更有安全感,有利于身心的自然健康发展。然而,家庭的缺损往往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当然,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助、自强。

3.培养广博的情感。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家庭中最基本的成员是夫妻和子女,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破裂,从而使家庭关系失调。”在单亲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情感残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帮助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子女克服情感心理障碍。单亲家长要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情感,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调整自我,用良好的意志品质战胜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难,使孩子明白父(母)亲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4.丰富家庭生活内容,扩大子女生活圈子。

由于家庭关系的失调,单亲家庭往往表现出沉闷、压抑的生活气氛。这种气氛势必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单亲家庭除有常规的生活外,还应安排一些有趣的娱乐、休闲活动,家长也要学习一些有关现代家庭生活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增添生活乐趣,使孩子摆脱单亲家庭的孤独感和不适感。同时,单亲家长还应扩大家庭生活的范围,不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增强与同龄孩子之间的友谊,而且还要让子女多接触其他亲友中的长辈,能够跟长辈交流和沟通。

三、学校方面

1.要正确认识单亲家庭,用情感教育人。

学校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关心单亲子女,不歧视他们,给单亲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没有轻视、敌意,充满真诚、关爱的环境。其次,教师要主动去信任、理解、尊重这类学生,关心、帮助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真诚的情感来激活他们丰富的情感领域。只有对他们倾注爱,才会便于交流和沟通,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2.开展有益的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群体里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比单独对个人进行性格培养更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渐活泼、开朗。所以,学校要组织一些校园集体活动,教师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尽量的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充分肯定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表扬他们为集体活动做出的成绩,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集体中光荣的一员,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群体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集体的力量,以此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单亲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是单亲家长朋友们、广大教师和全社会都要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希望单亲家长朋友们,能够认真、理智、用心、持续地关爱自己的孩子。积极健全认知,遵循孩子心理及人格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让孩子不会因为曾经的伤害影响对未来、对他人、对社会的希望和追求。





大谢正见


现在离婚率越来越高,在离异家庭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他们身上会有叛逆、焦躁、自卑,猜疑等等缺点。长大之后,也会如此,他们对爱情亲情十分渴望,真正靠近时却又惧怕。在社交中,也会有明显的社交障碍。所以,在不得不成为单亲家庭后,家长们必须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理性教育

有些离异后的父母往往会把自己的感情和爱全部倾注到孩子身上,加上补偿心理的催化,对孩子的无微不至会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增加,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脆弱、缺乏主见、生活自理能力差。

因为期望过高。不少家长会在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后给予厚望,这样情况孩子会有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重。所以,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带来的消极影响,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2.多陪伴孩子,及时了解他的心理动态

孩子跟大人一样,在离婚事件中都会受到伤害,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这时候,要记得多陪伴他,带他去做他喜欢的事儿,舒缓他的压抑。对孩子提出的质疑,家长也不要回避,要非常认真地给孩子说明白。有条件的家长,会让孩子看看自己上班时候的样子,让他体会到自己的辛苦和坚持,让他的心理,尽快地成熟起来。如果孩子总是郁郁寡欢,一定要及时疏导,不要强行干预。

3.引导孩子多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

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数心情压抑,性格较内向不喜交际,对此,家长应该多鼓励陪伴他们参加集体性活动,培养起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可以定期带孩子参加一些家庭聚会、运动活动等,让孩子尽快从家庭变故的悲伤中走出,逐渐培养开朗自信的性格。


李筱懿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容易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容易感到孤独、忧虑、失望,使得情绪低沉,心情浮躁,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作为家长,究竟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孩子出现这些问题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离婚跟你无关。

有些孩子内心非常的自闭,充满了消极和否定,有时候爸爸妈妈吵架都会提起他,而他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阻止父母吵架和离婚,所以,在他的心里,一直认为爸爸妈妈离婚是自己造成的,因而充满了自责和消极的情绪。从情感依附的角度,对于孩子而言,父亲和母亲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密最信赖的人,是他们的整体世界,当这个世界即将破裂的时候,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维持这个世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从系统动力的角度,家庭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员都有想要维持家庭系统统一性和完整性的动机和渴望,只是在夫妻双方实在没有办法维持婚姻选择离婚时,孩子依然还在不断地努力,一旦父母最后选择离婚,他们就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才导致了父母的离婚。因此,内心会非常的自责,对自己的自我评价也会越来越低。所以,建议离异的家长要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爱爸爸妈妈,不希望我们离婚,可是我们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都不快乐,为了彼此都幸福快乐我们选择了离婚,这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我们以你为豪。

你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父母要告诉孩子,你依然拥有妈妈和妈妈,跟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你的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仅此而已。所以,你是一个很正常的孩子,跟其他人一摸一样

爸爸妈妈依然爱你。父母离婚,孩子的生活环境会发生改变,要么跟父母双方的某一方居住,要么就改成跟爷爷奶奶居住,因此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觉得自己不再被爱了。这会导致孩子非常的消极和自卑。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虽然我们离婚了,但我们对你的爱不会改变,我们还是像原来一样疼爱你,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依然被父母爱着的安全的温暖的感觉。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光说是不行的,还需要家长们,尤其是非抚养方的家长,每周或者至少每个月来看看孩子或者带孩子出去玩一玩,用温暖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爱。

除了要经常对孩子说以上三句话之外,建议单亲家庭的家长朋友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不要有愧疚心理,导致过度补偿。 很多单亲家庭的家长觉得自己离婚对不起孩子,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因此会对孩子产生愧疚心理,这份愧疚心理非常要不得。一方面,家长一旦觉得愧疚就想要补偿孩子,一想要补偿孩子就容易导致溺爱。不但生活上面照顾的体贴入微,万事包办,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顺,生怕委屈了孩子,甚至孩子做错了事犯了过错,也舍不得惩罚和责骂,就怕孩子心理难过,这样的溺爱对孩子未来独立人格的发展是一种莫大的毒害;另一方面,一但孩子发现家长有愧疚心理,孩子就会把这份愧疚心理当成过分要求父母的筹码和肆意妄为的护身符。

(二)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前任,阻止联系。两个人因为相爱而结合,因为不爱而分开,既然爱过,分开之后,就要彼此祝福和感恩。怀着这样的一份心态,我们就能够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前任的优点,给孩子力量,同时,创造机会,让孩子与前任见面,获得他生命本能的对父爱或者母爱的渴望,满足其心理营养的需求,帮助他健康快乐地长大。

(三)不要忽视孩子人格发展,调动身边性别资源。 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在身边的男孩或母亲在身边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多调动身边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多组织一些聚会或者出游活动,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孩子的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四)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放弃自我。有很单亲家庭的妈妈,离婚之后失去了情感的寄托和未来的依靠,于是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和未来的命运都寄托到了孩子身上,一方面对孩子过度溺爱,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另一方面又对孩子学习上要求极高,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只有我们自己可以为了我们自己人生的幸福快乐负责人,所以,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那对孩子是一种莫大的精神负担,因为他都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能照顾好自己,还要照顾自己的母亲,在中精神的压力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五)放下焦虑,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家长,因为教育孩子的任务落在了自己一个人身上,孩子出现任何的偏差行为就开始莫名的焦虑和恐惧,尤其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长,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学习,去成长,当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叫徐孩子,掌握了方法,焦虑就不复存在了。要知道,很多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也很优秀,关键看父母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养育方法。


开开的宝贝


家长首先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反而怨恨父母。

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

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

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父母之爱。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注意:

1、明确表达爸爸妈妈不是因为你分开的。

2、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都是爱他的

3、别阻止另一方看孩子。

4、别说另一方的坏话

5、别把对另一半的不满带给孩子

6、给足孩子爱和安全感

7、夫妻双方的问题别牵扯孩子。

8、夫妻再婚前一定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

9、别再孩子面前争吵,攻击对方

10、别诋毁对方家庭

11、自己可以不跟对方家庭成员走动,但是别拒绝孩子也走动

12、虽然双方分开了,但是还是孩子的父母,需要父母共同陪伴的时候,最好都能到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