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养殖的鱼中出现烂鳃,大面积死亡怎么办?

家有狗崽


过多官方的话你自己也查得到,我讲点实际提炼经验,要分辨清楚是细菌性烂鳃还是虫害性烂鳃。现在这个季节是细菌性烂鳃和虫害性烂鳃的综合发病期!

细菌性烂鳃一般还会有并发症,肠炎赤皮出血都会并发,主要根源是:水质败坏和天气变化导致草鱼体质下降,抵抗力下降。同时,这个时期也是细菌繁殖最快的时候,一方面体质下降,二方面细菌滋生增加。导致草鱼烂鳃,并发症、老三病都会爆发。

这种情况的防治:

第一:

进行水体消毒,可用漂白粉、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或生石灰等进行水体消毒,降低细菌含量,其中,生石灰的使用建议15-25斤/亩水体,但是水里氨氮如果超过0.5mg/L,不要使用,会导致草鱼缺氧死亡。同时生石灰要在天气好时使用。其他药物按照成品用药指导使用,用一到两次。这是降低水体细菌含量。

同时改善水质环境,改底和增氧工作不能缺,水质好溶氧足,草鱼舒服,体质能够提升。

并且,最好辅助内服,选择内服多维(或维C)加大蒜素(抗菌),或选择抗生素(恩诺沙星等)内服,辅助抗菌消炎,帮助恢复体质和健康。

第二,虫害性烂鳃,草鱼的虫害基本以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叮虫,绦虫等为主,基本上虫害长在鳃上,其中,车轮虫和指环虫对鱼鳃损害尤为严重,损害后细菌感染,烂鳃会非常严重,是否有虫害用显微镜检测非常方便快捷准确,检测出主要虫害,用专用药物先杀虫,杀虫后再进行第一步骤的方法,让草鱼快点恢复。

还有很多细节操作,有需要可以多沟通,希望可以帮到你。


柴刀L


养殖的鱼中出现烂鳃,大面积死亡怎么办?

在水产养殖中鱼出现烂鳃是一种很常见的鱼病,特别是现在这种水温变化大的季节里更易出现鱼烂鳃的情况发生。在水产养殖中鱼出现烂鳃如处理不及时很易引起大批量的鱼死亡,那么当鱼因烂鳃并出现大面积死亡时怎么办呢?


对于鱼出现烂鳃如何处理,我们也要根据季节和当时的情况来定,就目前所处的季节来说其实也是鱼出现烂鳃的一个高发期,因为鱼经过一个冬季的体能消耗之后,其免疫力是相当弱的了,但是当水温从低温慢慢升上来的时候,这时水中的各种病原也会开始活动起来,一旦水温合适其会在鱼塘中迅速繁殖起来,这时则很易引起鱼出现问题,特别是一些鳃部寄生虫过多之后,如不及时处理好则很易引起鱼烂鳃。

另外,鱼塘里的一些有机质在冬季水温低时分解基本是停止的,但是当温度一升高之后,是会加速分解掉,这时水中的氨氮之类的有害物会增加从而刺激到鱼,时间一长塘里的鱼也易出现烂鳃。

因此在当前这季节里若有鱼出现烂鳃并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个人建议先停喂,之后检测一下水质有无问题,水质不好的先换水再用药。这种情况建议换水之后先用杀菌药物,隔天再用药来杀虫,杀虫之后过1-2天换水,这时再用一次杀菌的药物,之后再调水。若是水质很差的情况下,则要先将水质调好之后再用药,要不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的作用,还可能进一步引起鱼的不适,出现更多的死亡,只有水质好转之后再去用药,这样效果更好。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鱼出现烂腮,而且大量的死亡,极有可能就是出现了烂腮病。

烂腮病,也称为细菌性烂腮病,是淡水鱼养殖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细菌性病害。通常危害的主要鱼类有草鱼、鲢鱼、鲫鱼、青鱼、鲤鱼等。

烂腮病一般在15度以上温度的时候才会发生,主要发生4-10月份温度较高的时候,而夏天的7、8、9三个月是爆发的高峰期。

烂腮病发生后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当出现烂腮病后,鱼类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一般可达70-80%以上。所以,烂腮病是淡水鱼中一种高致死率的细菌性疾病。

出现的原因

烂腮病是由细菌过多引起的,一般与鱼的养殖密度、水体质量、鱼的抵抗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其中,在养殖过程中,水体的质量控制就是最为重要的。一般只要不是超高密度的养殖,通常都是因为水体中的病原体过多而导致鱼出现烂腮病。

症状

出现烂腮病的鱼一般鱼体偏黑,而且喜欢独游,同时又反应特别的迟钝,行动缓慢,还不怎么吃食。而且烂腮病基本有一个最为经典的特征,那就是鱼的腮盖中间部分会出现像玻璃一样的透明的窗口,人们都叫它为“开天窗”。

打开腮盖,会发现里面的腮部肿胀,而且黏液很多,腮盖内部有充血的情况。

防治

由于烂腮病是由细菌性引起的,所以搞好水体的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平时的时候就要多进行消毒、换水。每月按期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漂白粉也可以。在进行肥水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用没有腐熟的牲畜肥,如果使用农家有机肥肥水,一定要彻底的腐熟,避免将过多的细菌带入池塘中。

出现烂腮病,可以使用1-1.5克/立方米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或者用五倍子每立方米水用2-4克浸水2小时后再全池泼洒。

在进行消毒的同时,可以投喂穿心莲。穿心莲用量按照每100千克鱼用0.5千克的量,水煮2小时后再拌入饲料中投喂。这样效果更好


洞庭清水塘


病鱼在发病初期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在中后期变现为基本不摄食,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由于患病锦鲤腮部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受到影响,导致病鱼常游至水表并表现浮头状,病情严重者,在换清水后,仍有浮头现象。

病鱼鳃部表现为腮丝肿胀,局部缺血呈波红或灰白色,黏液增多,末端腐烂缺损,有时软骨外露,有时鳃部**组织出现腐烂现象,表现为鲤边缘残缺不全,有时腐烂部位不在边缘处,表现为鲤盖骨的内表皮存在充血现象,有时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死亡率较高。观察患细菌性烂鳃病的病鱼腮丝部分,初期症状腮丝清晰可见,腮丝边缘略微发白(正常鱼鳃为血红色),中后期因鳃部腐烂并常带有污泥导致鳃丝难以观察,故症状较为明显。

细菌性烂鳃病与寄生虫性烂鳃病二者在发病早期外观症状基本相似,肉眼难以观察,晚期则相对容易区别。如果发现鳃丝腐烂发白带黄色、**软骨外露,并粘有污泥或黏液,镜检观测到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则为细菌性烂鳃病;镜检中如寄生虫数量较多,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

预防措施

鱼类养殖需要加强水质管理,调节好水质,创造一个适合鱼类生存的环境,故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一,养殖过程中要注重水质管理,做到投饵适量;

第二,勤洗过滤,避免水体受到污染;

第三,有条件的可以加设增氧设备,保证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含氧量水平较低也是此病发生的常见原因)。

发病早期,及时外泼消毒药即可治愈;当病情严重时,致病细菌可能已感染内部器官,因此需采取外泼消毒与内服药饵相结合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法,可根据实际条件灵活选用。

推荐使用富康药业阿莫西林

【主要成份】阿莫西林

【含量】≥98%

【性状】阿莫西林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味苦。

【主治】禽类:(鸡、鸭、鹅)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输卵管炎、卵巢炎、肺炎、肠炎等。

家畜:猪的多种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软组织感染及肠炎、黄白痢等。海淡水鱼类烂鳃、肠炎、烂尾病等多种炎症。




湘妹子香香


一、鱼烂鳃是什么原因?

鱼烂鳃病的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

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五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四是水质不良。五是药物中毒,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导致鱼鳃被腐烂,鳃丝水中呈现白色,有缺损。

二、鱼鳃烂了怎么办?

1、确诊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用显微镜检查,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真菌寄生,看到大量细长、滑动的杆菌,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1)、彻底清塘消毒。在发病季节经常用漂白粉消毒,约7天泼洒塘边一次,用药量每亩0.25公斤;严重时可全池泼洒,使漂白粉浓度成0.0001%。

(2)鱼池施肥用经过发酵的粪肥;鱼种过塘时要用2%~2.5%的食盐浸洗5~10分钟。

(3)成鱼每50公斤每天投喂固体庆丰霉毒250克,连续3天,鱼种每50公斤每天喂250克,连续4天。

1.每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250克,加水浸泡12小时后,与饲料拌和投喂,连喂3~6天。

2.每100千克草鱼,用1千克马尾松树叶,捣烂后加入食盐100克,拌入饵料内喂鱼。或每亩水面用鲜马尾松树叶30~35千克,浸入鱼池进水处。或1亩水面,水深1米,用15~25千克马尾松鲜叶研细后兑水25千克,全池泼洒,连用4~5天。

3.每亩水面,用枫杨树叶25千克,每2.5千克扎成1捆,插入塘中,同时取枫杨树叶10千克捣烂,取其汁液,泼洒于食场草堆上。

4.五倍子2~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同时口服大黄药饵(大黄500克~750克/50千克,连服6天),效果很好。

5.每100千克吃食鱼,用大蒜、大黄各1千克,加食盐0.5千克制成药饵喂鱼,连用7天。

7.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菜油0.75千克、生姜片0.25千克,同时放入锅内用火煎熬20分钟,加入适量的水,全池泼洒,第2天即可见鱼病好转。

8.每亩水面,用地锦草5千克、野鸡尾草2.5千克,红辣蓼5千克,苦楝子树皮1.5千克,仙鹤草5千克,海蚌含珠草5千克(以上均指鲜草量),干山烟杆0.25千克,加水40千克,放入锅内煮沸熬煮30分钟,冷却后,加入1.5千克熟石灰,搅匀、静置10分钟去渣,再放入0.25千克食盐。浸泡嫩草喂鱼,连喂4天。

9.每100千克吃食鱼,每天用地锦草500克,碾成粉末后与面粉均匀混合,制成药糊,拌在嫩草上投喂,每天投喂1次,连喂3天。夏花草鱼药量增倍,投喂时间延长1天。


掐指一算明天有钱赚


1.鱼的烂鳃病症状。病鱼鱼体和鱼头发黑,鳃盖内表面充血,中间部分常成糜烂状或者有一圆型通明的小窗,鳃丝肿胀或者充血发黑,黏液增多,末端残缺等症状。

2.鱼带菌鱼是烂鳃最主要的传染源,还有曾经被得过烂鳃病的鱼污染过的底泥和水源也是导致烂鳃发生的源头,水中病原越多、水质越差、底质越差、鱼密度越大,此病就越容易暴发与流行。

3.对症用药,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每亩用生石灰20~30千克或漂白粉1千克,全池泼洒;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每亩用硫酸铜1.5千克和硫酸亚铁0.5千克,混合后全池泼洒;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可用晶体敌百虫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良好。











千鸽坊国标中兽药推广


1.烂鳃病属于养殖鱼类“老三病”之一,烂鳃会导致鱼呼吸不畅通,会致使大面积死亡;

2.先给水体解毒以降解水体毒素对鱼的刺激,增强水体通透性增加溶氧;

3.停料,这种情况鱼是不怎么吃料的;等到三天后再考虑少量投料;

4.做内服,拌饲料投喂抗杀菌消炎和护肝胆的内服药5-7天,外用温和型消毒药消毒处理;

5.检查鱼鳃有无寄生虫,如果一个镜目多于4条寄生虫,则等鱼的病情稳定再考虑杀虫;

6.最后一点,调节水体肥度,可以促进鱼的病情的好转。


周洋younger


鱼烂鳃病的病原体为柱状屈挠杆菌;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

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五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四是水质不良。五是药物中毒,滥用杀虫药与杀菌药、水质不好等导致鱼鳃被腐烂,鳃丝水中呈现白色,有缺损。

二、鱼鳃烂了怎么办?

1、确诊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可作出初步诊断,用显微镜检查,鳃上没有大量寄生虫及真菌寄生,看到大量细长、滑动的杆菌,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1)、彻底清塘消毒。在发病季节经常用漂白粉消毒,约7天泼洒塘边一次,用药量每亩0.25公斤;严重时可全池泼洒,使漂白粉浓度成0.0001%。

(2)鱼池施肥用经过发酵的粪肥;鱼种过塘时要用2%~2.5%的食盐浸洗5~10分钟。

(3)成鱼每50公斤每天投喂固体庆丰霉毒250克,连续3天,鱼种每50公斤每天喂250克,连续4天。

1.每万尾鱼种,用乌桕叶干粉250克,加水浸泡12小时后,与饲料拌和投喂,连喂3~6天。

2.每100千克草鱼,用1千克马尾松树叶,捣烂后加入食盐100克,拌入饵料内喂鱼。或每亩水面用鲜马尾松树叶30~35千克,浸入鱼池进水处。或1亩水面,水深1米,用15~25千克马尾松鲜叶研细后兑水25千克,全池泼洒,连用4~5天。

3.每亩水面,用枫杨树叶25千克,每2.5千克扎成1捆,插入塘中,同时取枫杨树叶10千克捣烂,取其汁液,泼洒于食场草堆上。

4.五倍子2~4克/立方米全池泼洒,同时口服大黄药饵(大黄500克~750克/50千克,连服6天),效果很好。

5.每100千克吃食鱼,用大蒜、大黄各1千克,加食盐0.5千克制成药饵喂鱼,连用7天。

7.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菜油0.75千克、生姜片0.25千克,同时放入锅内用火煎熬20分钟,加入适量的水,全池泼洒,第2天即可见鱼病好转。

8.每亩水面,用地锦草5千克、野鸡尾草2.5千克,红辣蓼5千克,苦楝子树皮1.5千克,仙鹤草5千克,海蚌含珠草5千克(以上均指鲜草量),干山烟杆0.25千克,加水40千克,放入锅内煮沸熬煮30分钟,冷却后,加入1.5千克熟石灰,搅匀、静置10分钟去渣,再放入0.25千克食盐。浸泡嫩草喂鱼,连喂4天。

9.每100千克吃食鱼,每天用地锦草500克,碾成粉末后与面粉均匀混合,制成药糊,拌在嫩草上投喂,每天投喂1次,连喂3天。夏花草鱼药量增倍,投喂时间延长1天。


迷你鸡腿


随着近些年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草鱼的养殖产量位居各类淡水鱼的前列。但草鱼养殖前景虽好,但养殖中也常常出现暴发性疾病如烂鳃病、肝胆综合症等,控制不好往往引起大面积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我有一个朋友李老板,拥有上百亩鱼池,主要是养草鱼。在乡镇养殖,工业废气污染少,尽管前期养殖密度过大,但是鱼类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养殖起来鱼长得又快又肥,一般市场价都在7-10元每斤,获益很大。但是好景不长,就在7月初,草鱼吃料逐渐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水质也开始变差变浑浊,草鱼游起来没有力气没有精神,每天死十几条,经过解刨发现是烂鳃病和肝胆综合症两症并发。刚开始,李老板用大量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辅以中药制剂保肝,但是疗效并不大,反而造成鱼的肝脏和肠道出血,死鱼量也不减反增,越死越多。

后来李老板听朋友说胆汁酸预防和治疗草鱼肝胆病的效果不错,就托朋友买了胆汁酸来尝试一下。李老板在一吨饲料中添加胆汁酸2000克,每天每顿都喂,连续喂了5天之后,每天死的鱼数量开始有了明显的减少;持续使用了15天后,鱼已经不再死了,李老板于是改成一吨饲料加600克胆汁酸的保健剂量继续使用。

每年的7、8月份是草鱼烂鳃病和肝胆病的高发期,多数药物处理无效或效果不明显。我们知道水产养殖中,鱼类的病害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于草鱼的烂鳃病和肝胆综合症,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避免鱼病的发生,减少损失。以下是我针对草鱼烂鳃病和肝胆综合症提出的一些预防措施,希望大家根据实际情况来采纳。

1首先科学投喂品质好的饲料。忌用蛋白质变性、脂肪氧化、受潮发霉的饲料,避免损害鱼类肝胆。如果饲料良好其转化率才会高,草鱼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体质和抗病能力强,其次饲料利用率高,对水体的污染也相对小一些

2、多增氧、勤改底。溶氧是水产养殖的基本保障,增氧增产是目前水产养殖的主流方向。池塘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稳定好水质,勤改底,病原微生物也会相应减少,同时水体稳定,鱼体免疫力也会增强,疾病发生率自然就会降低,烂鳃的情况也会减少。

3、常保健,保肝是必须的。俗话“十病九肝”,肝脏是鱼体健康之本,肝脏好了,一切都好。长期使用保肝产品可以增强鱼体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疾病自然减少。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量,对防止肝胆综合症的形成有明显效果。胆汁酸还可以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此外,胆汁酸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大量稀薄的胆汁,将霉菌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随胆汁排除肝脏,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害,维护鱼体的肝脏健康。


乡村小庞带你玩


烂鳃病,是草鱼常见三大病害之一。 可分为粘细菌性烂鳃病,原生动物烂鳃病和中华鲺烂鳃病3种。病因不同,用药也不一样。在无显微镜检查的情况下,怎样区别3种鳃病呢?根据它们的病灶部位、发病鳃丝颜色、发病时间各不相同,可通过以下'三看'进行区别。 看病灶部位 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也不同。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天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 看鳃丝颜色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鳃线、鳃丝呈黄白色;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呈红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呈白色。 看发病时间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流行时间最早和最晚在4月到10月;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集中在7、8、9月,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多在6月到10月。 判别了烂鳃病,用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20~30公斤,或漂白粉1公斤,全池泼洒;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硫酸铜1.5公斤和硫酸亚铁0.5公斤混合泼洒;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晶体敌百虫100~150克,兑水全池泼洒。 看病灶部位 尽管烂鳃病病灶都在鳃上,但病因不同,病灶所在部位也不同。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天盖'开天窗',即鳃盖内表皮被腐蚀成半透明的小窗;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瓣淤血,多粘液,鳃丝尖端往往腐烂成半月形;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末端肿大,并挂有蝇蛆。 看鳃丝颜色 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鳃线、鳃丝呈黄白色;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呈红色;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鳃丝呈白色。 判别了烂鳃病,用药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粘细菌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生石灰20~30公斤,或漂白粉1公斤,全池泼洒;原生动物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硫酸铜1.5公斤和硫酸亚铁0.5公斤混合泼洒;中华鲺引起的烂鳃病,每0.067公顷用晶体敌百液以注射器直接喷洗鳃片,效果也较显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