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傅恆能身穿四團龍補服?

勒布5


傅恆,可以說是清宮戲中,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都有傅恆的身影。歷史上的傅恆是清乾隆年間,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和他的兒子福康安兩代執掌兵權,為維護滿清封建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

正如延禧攻略中所描述的那樣,傅恆確實是乾隆皇后富察氏的弟弟,這個身份確實給了傅恆通向成功的一把階梯,但是和傅恆所取得的成功相比,這還是微不足道的。

這個身份就如同一個人在挑戰珠穆朗瑪峰時系統開掛,讓你乘坐電梯直達四千米高的高度,但是剩下來4000餘米的征程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傅恆就是如此。

傅恆功勳卓著

傅恆最大的功勞就是平定川藏叛亂。清朝所謂的康乾盛世,並不是一味的太平盛世,國內的不穩定因素還是相當多的。在乾隆十一、十二年期間大金川土司莎羅發動反叛,率領軍隊進攻周邊的其他土司。

這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極大重視,當時乾隆年方三十六七,正是勵精圖治的時候,連忙下旨當地的總督派兵征剿。

然而當地的川陝總督張廣泗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將才,屢戰無功。乾隆皇帝心中甚是焦急,但他沒有向崇禎皇帝那樣急功近利,他穩住心神,沒有將作戰不利的張總督革職查辦,而是派去了當時朝中首輔保和殿大學士訥親前去調度協調。

自從明太祖廢除宰相以來,明清兩朝的實際相權就落到了內閣手裡,內閣首輔可以說較之以往的宰相,更為顯赫。內閣大佬都加某某殿大學士、某某閣大學士這樣的稱號,在清朝前期保和殿大學士就意味著是人生的頂峰,內閣首輔。

派遣訥親這個舉動可以說乾隆對於西南的戰事非常關注。但是預料中的1+1>2的效果,沒有出現,這兩位大員反而出現了1-1=0的效果,訥清和張廣泗,互相不和,導致戰事失利,乾隆皇帝震怒,決定換帥!

這時候傅恆毛遂自薦。

老人不行就換新人,乾隆對於這個28歲的小舅子充滿了信心。乾隆的信心肯定不是空穴來風,作為乾隆一生的最愛、富察皇后的弟弟,乾隆和傅恆在私底下交流的機會肯定相當的多。

可以想象在這些接觸中,傅恆充分的展現了自己的能力,乾隆也認可這個小舅子的主張,很有可能這二人早就對當下的戰事進行過閉門磋商,傅恆提出來的一系列方案,可以說深得天心。

傅恆來到前線,果然扭轉了戰局,連續奪取了數個重要據點,連奏凱歌。

但是隨著戰線的層層推進,戰事陷入了焦灼狀態。乾隆出於保護這個小舅子的目的,從前線召回了傅恆。對傅恆的功勞進行賞賜,在這一次的賞賜中,傅恆被賞穿四團龍補服。

這可以說是作為一個臣子最高的榮譽了。

為什麼傅恆能身穿四團龍補服?

團龍補服是清代的皇族才有資格穿的外褂。根據清朝的規章制度,只有親王與郡王才有資格穿。

值得一提的是,親王穿的是四條正龍。所謂正龍就是我們能夠看到龍的正臉,龍是用正面朝向我們的,而低一級的郡王則不然,他們的龍有兩條是正龍,另外兩條是行龍。所謂的行龍就是拿側臉對著我們的龍。用個不恰當的比方就是小豬佩奇的形象。

傅恆,不是王爺,只是一個公爵,他是沒有資格穿這個的!皇帝賞賜了你這件補服,但沒有規定,你可以穿。

這種似是而非的事情在封建時代比比皆是,傅恆是謹慎的,她想起了自己的先輩,一個叫做年羹堯的人,他也曾是一個被賞賜四團龍補服的男人,可是他的結果呢?

沒有辦法,謹慎為人是封建時代大臣們一項生存的不二法門,傅恆所能做的就是把皇帝的這份賞賜供在家中時常去看一看摸一摸。他在等,等待乾隆皇帝龍心大悅,允許傅恆穿。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叛亂頭子的降書順表送到了北京,川藏戰爭終於以大清朝的勝利而告終,乾隆皇帝龍心大悅,下令褒獎傅恆。皇帝作出最高指示傅恆可以穿四團龍補服,而且想什麼時候穿就什麼時候穿,沒有限制。

傅恆終於可以穿上心心念唸的四團龍補服了,可以說他這一輩子也算值得了!


小小嬴政


清代獲賞四團龍補服者總共7 3 人,團龍補服是清代親王、郡王的常用朝服,於左右兩肩及前後繡四爪金龍,底服為黑色。團龍補服的穿著者一般由恩賞、外交、軍功大勳人員組成。按清代宗室親王昭槤所著的《嘯亭續錄》裡寫的:親王和郡王穿四團龍補服,這其中也有區別。

親王是四正龍補服,郡王是二正龍二行龍補服。“正龍”指的面向外的龍,也叫坐龍,“行龍”指的是側身的龍。清朝二百多年,被賜四團龍補服的漢人僅有五人,第一位,康熙年間武進士馬見伯、清朝重臣嶽鍾琪、三朝元老曾國藩、傳奇人物李衛、嘉慶的老師朱珪。

皇帝御用的袞服太相似而建議改為“二正龍二行龍”,同時郡王的團龍補服也改為“四行龍”。諸王裡只有皇帝特賜的才能穿著四正龍的補服傅恆能身穿四團龍補服還是與其對清朝的貢獻所決定的。

富察·傅恆(1722~1770年 [1] ),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名將,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之弟。

傅恆的四團龍補服為乾隆欽賜,乾隆十二年,莎羅奔發動叛亂,出兵攻打周圍土司,擊敗前來彈壓的清軍。川陝總督張廣泗進剿無力,乾隆又派保和殿大學士訥親前往。結果訥親缺乏經驗,又與張廣泗不合,對軍事作戰產生分歧,貽誤軍機,事後互相推諉過失,喪師辱國。最後,大怒的乾隆將二人召回京城,張廣泗處斬、訥親賜自盡。

乾隆十三年,當時的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傅恆毛遂自薦,前往前線。乾隆對傅恆寄予厚望,命其以戶部尚書兼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傅恆抵達前線後更是加授太保,加軍功三級。傅恆不辱使命,攻克金川數個重要據點,但是隨後戰爭也陷入膠著。

乾隆擔心傅恆重蹈訥親覆轍,見好就收,召回傅恆。回京後,傅恆獲封一等忠勇公,賜紅寶石帽頂、四團龍補服。由於傅恆的爵位是公爵,按照清朝制度,公爵的補服是正蟒方補,而只有宗室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才能用團龍補服,並且貝勒、貝子只能用兩團龍補服,親王、郡王才能用四團龍補服。所以,傅恆雖然獲賜四團龍補服,卻不能穿,至少在乾隆給予明確旨意前絕對不能穿。

沒想到傅恆班師回朝後,莎羅奔迫於壓力,不敢繼續抵抗,而且把投降書也送來了。乾隆大為驚喜,於是對傅恆更為讚賞。上諭雲:“ 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奏報莎羅奔郎卡俯首就降,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前已晉爵封公,酬庸更無殊典,所賜四團龍補褂著只受服用。這個時候乾隆是准許傅恆隨意穿著的。

但是傅恆還是不管隨意穿著,一般只在重大場合且有乾隆旨意的時候才穿。乾隆又發上諭:“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因朕賞給四團龍補服,並請於朝賀大典之日,遵旨服用,其尋常仍服公品級補服。著於朝賀典禮之時,時常服用,不必懇辭。其尋常入朝入部辦事,應從所請,隨宜即用公品級補服,以成謙挹之美。”意思是朝賀典禮等重大場合,傅恆可以不需要特殊旨意就穿,平時入朝和入各部辦公的時候,就同意傅恆的奏請,讓他繼續穿公爵的正蟒方補。

傅恆死後,兒子福康安因戰功被追贈郡王爵位,也配得上四團龍補服了。但是傅恆已死。如果活著獲封郡王,那他平時也要穿四團龍補服。

傅恆可謂文武雙全,傅恆頗具軍事眼光,指揮平準噶爾、大金川、緬甸戰役,均為乾隆“十全武功”做出重要貢獻。他主編、參與了《周易述義》、《春秋直解》、《西域同文志》、《增訂清文鑑》、《附明唐桂二王本末》、《平定準噶爾方略》、《皇朝職貢圖》、《吏部則例》、《欽定詩義折中》、《欽定大清會典》、《欽定旗務則例》、《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的撰寫工作。深受乾隆帝讚譽。再加上其本身的身份,身穿四傳龍補服也算當之無愧。

我是【文史侃大山】,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吐槽。一起討論歷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傅恆的四團龍補服是乾隆欽賜的。但期間還經歷了一個從“不能穿”到“重要場合可以穿”的過度過程。

(傅恆著四團龍補服畫像)

先說說傅恆的四團龍補服由來。乾隆十一年、十二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先後攻打周圍其他土司,破壞川藏地區秩序,乾隆派兵征剿。川陝總督張廣泗進剿無力,乾隆又派朝中第一重臣,保和殿大學士訥親前往調度部隊。結果訥親缺乏經驗,又與張廣泗不合,對軍事作戰產生分歧,貽誤軍機還諱敗為勝,事後互相推諉過失,喪師辱國。最後,大怒的乾隆將二人召回京城,張廣泗處斬、訥親賜自盡。乾隆十三年,年僅二十八歲的新晉勳貴,軍機大臣、戶部尚書傅恆毛遂自薦,前往前線。乾隆對傅恆寄予厚望,命其以戶部尚書兼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更是將當時最高官職保和殿大學士授予傅恆。傅恆抵達前線後更是加授太保,加軍功三級。在這種厚望之下,傅恆不辱使命,攻克金川數個重要據點,但是隨後戰爭也陷入膠著。乾隆擔心傅恆重蹈訥親覆轍,再次喪師辱國,於是見好就收,召回傅恆。回京後,傅恆獲封一等忠勇公,賜紅寶石帽頂、四團龍補服。

(公爵爵位應該使用的是前後兩塊正蟒方補)

這是傅恆的四團龍補服由來。但是問題來了,因為傅恆的爵位是公爵,按照清朝制度,公爵的補服是正蟒方補,而只有宗室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才能用團龍補服,並且貝勒、貝子只能用兩團龍補服,親王、郡王才能用四團龍補服。故而,傅恆雖然獲賜四團龍補服,卻不能穿,至少在乾隆給予明確旨意前絕對不能穿,否則就是僭越。

很快,旨意真的來了。因為傅恆班師回朝後不久,莎羅奔迫於壓力,不敢繼續抵抗,就將降表就送來了。乾隆大為驚喜,於是對傅恆更為讚賞。上諭雲:“ 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奏報莎羅奔郎卡俯首就降,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前已晉爵封公,酬庸更無殊典,所賜四團龍補褂著只受服用。”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乾隆准許傅恆穿這件四團龍補服了。而且是讓他隨便什麼時候都可以穿。

但是傅恆還是不敢,奏請在平時不穿,重大場合乾隆有旨意才穿,乾隆又發上諭:“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因朕賞給四團龍補服,並請於朝賀大典之日,遵旨服用,其尋常仍服公品級補服。著於朝賀典禮之時,時常服用,不必懇辭。其尋常入朝入部辦事,應從所請,隨宜即用公品級補服,以成謙挹之美。”意思是朝賀典禮等重大場合,傅恆不需要特殊旨意就穿,平時入朝和入各部辦公的時候,就同意傅恆的奏請,讓他繼續穿公爵的正蟒方補,以成全他謙遜之心。

另外,傅恆死後,又因為兒子福康安的戰功被追贈郡王爵位,也配得上四團龍補服了。但是傅恆已死。如果活著獲封郡王,那他平時也要穿四團龍補服。


伊耆角木


補服是明清時期的官服,根據補子上的圖案不同和補子的形狀來區分官職和爵位,一般文官官服秀有飛禽,武將官服繡有走獸,而龍補則用於皇族。

簡單來說,圓形補子的品級一般高於方形補子,團紋越多則等級越高,在補子的圖案上有一個基本原則“正龍高於行龍,龍高於蟒,蟒高於飛禽和走獸”,清乾隆時期制定的《皇朝禮器圖式》中也明確規定了清朝官員和皇族的著裝規範。

“蟒袍,親王、郡王,通繡九蟒。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額駙、奉國將軍、一等侍衛,皆九蟒四爪(趾)”

其實關於補服中的龍和蟒歷來也沒有明確的定義,龍和蟒單看繡出的圖案也很難區分,因此也有了“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

從上文中我們得知可以穿龍補服的只有皇族成員,但是傅恆作為外戚卻能被賞賜四團龍補,足以說明傅恆的與眾不同。

傅恆,全名富察.傅恆,滿清富察氏,乾隆皇帝原配夫人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是傅恆的親姐姐,換句話說傅恆就是乾隆的小舅子,關於乾隆和富察氏的感情,很多影視劇都有過演繹,雖然其中不乏一些誇張杜撰的情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乾隆雖然風流但是對於富察氏的感情卻是貨真價實的。

有了富察皇后的關係,傅恆的仕途也是一帆風順,乾隆也給足了他建功立業的機會準噶爾、大金川、緬甸戰役讓傅恆積累了足夠的政治資本。乾隆十四年在平定金川之後傅恆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賞四團龍補服,而乾隆深愛的富察皇后已在前一年病逝,乾隆對於傅恆的鐘愛中必然夾雜著對於富察皇后的深切緬懷。

其實賞穿四團龍補在清朝有不少例子馬見伯,高其位,李衛等人都曾被恩尚四團龍補,傅恆厲害之處在於異姓封王。

乾隆三十五年傅恆在徵緬甸班師回朝途中病逝,乾隆皇帝親臨其府奠酒,諡文忠。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其子福康安更是清朝除宗室之外第一個獲得貝子封號之人。

乾隆評價傅恆為”社稷臣“,再加上富察皇后的影響傅恆以如此功勳和地位被賞賜四團龍補就不足為奇了。


一點點歷史


大清律例明文規定只有親王與郡王才有資格穿四團龍補服,親王穿的是四條正龍。所謂正龍就是我們能夠看到龍的正臉,龍是用正面朝外,郡王則兩條是正龍,另外兩條是行龍。行龍是側臉朝外。傅恆只是公爵面對皇帝的賞賜,他只能把龍補服供在家中,後來川藏戰爭終於以大清朝的勝利而告終,乾隆皇帝龍心大悅,下令褒獎傅恆。皇帝作出最高指示傅恆可以穿四團龍補服,而且想什麼時候穿就什麼時候穿,沒有限制。傅恆這才算是可以安心穿上四團龍補服了,為什麼四團龍補服如此的珍貴呢?


清代文武官員穿著的補服,又稱“補褂”、“外褂”,屬於官服中的禮服類著裝。它是清代官員穿用場合最多,穿著時間最久的一種制服,是外在形象最明確

清代補服的名稱來自袍服前胸、後背所縫綴的兩塊補子,同一件補服的前後補子圖案是一致的,而不同品級官員的補子卻各不相同,以此作為區分官員品階的標誌。

補服在滿清入關前就有制定,天命六年,努爾哈赤規定:

“貝子,穿四爪蟒子之補服;督堂、總兵官、副將,穿麒麟補服;參將、遊擊,穿獅子補服;備禦、千總,穿戴彪之補服。”

隨著滿清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各級官員的服飾定製也逐漸嚴格。入關後,規章制度日益完善,官制服飾也日趨完善。

“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施於褂”,表示明朝的補服為長袍式,清朝的補服為長褂式,褂比袍要短。

清代補服為圓領、對襟褂,補服從前襟中線對開,袖口為齊頭平袖;從清代初期到中期,補服的顏色由藍色、淺藍色向石青色轉變,整體上以深沉、穩定的顏色為基礎。

補服的尺寸沒有固定限制,依據官員的身材而定,一般為身長120~130釐米,腰寬60~71釐米,袖長80~85釐米,下襬寬80~120釐米,袖口寬約25~35釐米。每件補服從領口到下腹部中襟縫,均有5枚鏨花圓形銅釦。

按照清朝的服裝制度,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的補子為圓形,鎮國公及以下所用補子為方形;只有親王與郡王所穿補服為四團,其餘為二團,這些補子,大多是由內務府專門定製,即由江南三大織造局生產,尺寸講究,做工精良。正因為龍蟒補子的高規格,所以朝廷對其使用管控非常嚴格,非對應官員,決不可僭越穿著。順治三年五月,鑑於京城官民隨意使用團龍補服的現象,順治下令:

“五爪龍、鳳凰及通身八補、四團龍補,一應上用袍服花樣,俱不許官民買賣,著嚴行禁止,違者依律治罪。”

雍正在懲處年羹堯時,有一條罪狀就是因為年羹堯的兒子穿了皇帝賞賜的四團龍補服。

由此可見,四團龍補服的特殊性。整個清代,得到皇帝賞賜四團龍補服的大臣可謂鳳毛麟角,含金量比黃馬褂要高,連李鴻章、曾國藩都沒有,但傅恆是其中之一。

其一,君臣關係非凡。

眾所周知,乾隆一生最愛的女子就是富察皇后,愛屋及烏也就好理解了。

在這層郎舅關係下,傅恆從一個六品的藍翎侍衛,扶搖直上,七年就升到了一品大員,官拜軍機大臣、議政大臣、戶部尚書。

隨著品級的升遷,相應的榮譽自然必不可少,區區一件四團龍補服,在乾隆眼裡也就一件衣服,找個合適的機會賞給小舅子又何妨。當時是乾隆十四年,富察皇后剛剛去世,有理由相信乾隆的賞賜,帶有對富察的思念之情。後來,乾隆將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從這就能看出,傅恆可謂是乾隆朝的“香餑餑”。


其二,傅恆也是有才能的人,戰場上立過功。

僅有關係,沒有點真才實學也鎮不住場子。當時,清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28歲的傅恆主動請纓,趕往前線。乾隆對自己的小舅子寄予厚望,親自送行,還贈其太保銜,加軍功三級。傅恆果然不負乾隆厚望,扭轉戰軍,打贏了金川之役。

其三,乾隆的馭臣之術。

四團龍補服、三眼花翎、黃馬褂等象徵身份的榮譽,原本就是皇帝駕馭臣子的工具。當時的富察家族,已經是朝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乾隆賞賜傅恆四團龍補服,有拉攏的意思,讓富察家族對愛新覺羅家更加忠誠。所以得到四團龍補服就已經很難了,更難的是要穿得上。按照清朝制度,四團龍補服只有在特定場所才能穿著。

“諸王有特賜四正龍者,許服用焉。——《嘯亭續錄》”

王爺如果得到皇帝賞賜的四團正龍補服,就能穿著。按照傅恆所得軍功(阿桂的畫像上顯示,阿桂的補子是四團正龍),以及其地位、君臣關係推斷,他也是四團正龍補服,比親王、郡王的補服規格更高。但是傅恆當時的身份並非王,只是大臣,乾隆在賞賜時就曾明確過“所賜四團龍補褂著只受服用”,所以傅恆受賜時需要皇帝特許才能穿。



後來,乾隆下了一道上諭:

“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因朕賞給四團龍補服……並請於朝賀大典之日,遵旨服用,其尋常仍服公品級補服。……著於朝賀典禮之時,時常服用,不必懇辭。其尋常入朝入部辦事,應從所請,隨宜即用公品級補服,以成謙挹之美。”

也就是說,傅恆在得到賞賜時,謙虛請辭了一番。乾隆很高興,特地開恩,允許其在朝賀典禮時穿,不必申請。但上諭中還有:

“朕思章服之榮,原以旌有功而勵臣節。從前勳舊大臣蒙賜者,皆時常服用,若僅用於朝賀典禮之時,而尋常入朝又旋易本爵服色,轉覺參差非禮。嗣後入朝,著即遵前旨時常服用,其入部及在家,聽其自便,以終成大學士之謙吉。”

通過以上內容判斷,傅恆的四團龍補服穿著範圍包括者朝賀典禮、入朝、入部、在家。

傅恆依靠與皇帝特殊關係帶來的機遇,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為乾隆的所謂“十全武功”做出重要貢獻,穿上一件四團龍補服也算實至名歸


大清是黃的


傅恆出身於清朝的名門世家,爺爺、父親均是康、雍年間的權臣,姐姐是乾隆皇帝摯愛的富察皇后,他小時候還作為乾隆的伴讀陪伴了乾隆長大成人。

這種種的關係加諸在傅恆身上,使得乾隆皇帝對他擁有了天然的信任感,正因為如此,他才擁有了歷史中那如同火箭一般飛昇的仕途之路!

在被授予四團龍補服之前,傅恆最高升任到了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山西巡撫、軍機大臣等位置上。

這種職務在那個時期來說,都是真正掌握了巨大權柄的職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對傅恆的信任、看重。

不過乾隆對他信任是信任,但是剛開始的時候由於他並沒有建立任何功勳,所以乾隆皇帝也是不好隨便給他授予重要爵位的。

主要是怕名聲傳出去,自己會被人指為昏君。

後來,乾隆皇帝等到了一個提拔傅恆爵位的時機。

傅恆建立戰功、被賞賜四團龍補服

在乾隆繼位早期的時候,清帝國的邊疆地區發生了大小金川叛亂,而正在那些地方官員和將領們紛紛對叛亂束手無策、遲遲無法平定叛亂的時候,傅恆主動向乾隆皇帝請纓,獲得了前往邊疆地區平定叛亂的權力。

雖然說傅恆一生的權貴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關係得來的,但並不是說他只是一個單憑走後臺的繡花枕頭。

實際歷史中的他還是非常有能力的,在他來到邊疆地區後,接管軍隊指揮權的他很快就率領著清朝軍隊取得了接連勝利,大大扭轉了之前清朝軍隊一片萎靡、敗落的局面。

這種局面是讓乾隆皇帝非常高興的,不過還沒等傅恆真正的把叛亂給平定下來,乾隆皇帝千里傳令讓傅恆回了北京。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傅恆在獲得了早期的勝利後,很快就陷入了作戰瓶頸期、遲遲無法再取得太大的突破。

在這種情況下,乾隆皇帝為了防止自己這位小舅子會如同之前那些將領一樣犯錯、犯錯之後自己無法再以其他的名義嘉獎他,所以在戰局陷入瓶頸後,乾隆就把傅恆給召回了北京。

而當傅恆剛回到北京,乾隆的賞賜也隨之而來,當時乾隆除了給傅恆授予公爵爵位之外,他還賜予了代表著無限榮耀的四團龍補服給傅恆。



清朝四團龍補服的細節

可能大家對這四團龍補服不太瞭解,接下來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

這四團龍補服在清朝是隻有郡王和親王、皇子可以穿著的衣物樣式。

在清朝早期的時候,親王、皇子所穿的龍補服由四個正面對外的龍頭組成,通稱正龍,是等級最高的四團龍補服。


而郡王所穿的龍補服只有兩個龍頭正臉和兩個龍頭側臉組成,這些龍頭側臉在清朝時期通稱為行龍。

只不過到了乾隆皇帝中期的時候,由於傅恆覺得四團龍補服中的龍頭正臉和皇帝所穿的龍袍中的龍臉樣式實在太過於類似,所以他就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修改圖案的提議。

正是在他的提議下,乾隆才會把皇子和親王們所穿的四團龍補服改為了兩個龍頭正臉和兩個龍頭側臉的樣式、把郡王所穿的四團龍補服改為了四個龍頭側臉的樣子。

傅恆那時被乾隆皇帝賜予的就是郡王級別的龍補服。

傅恆的為臣之道

按照常理來說,公爵和其他的貝勒們一樣所能穿的只有蟒服,傅恆那時候能被乾隆皇帝賜予這樣級別的龍補服,可見乾隆皇帝對他的看重。

當然,傅恆被乾隆皇帝賞賜了這四團龍補服,並不意味著他就能像那些願望一樣隨意穿著。

由於他的等級沒到、乾隆皇帝又沒有明確發話讓他穿,所以他在被賜予了四團龍補服後,他是一直不敢擅自穿著的。


時間一直到了金川叛亂被徹底平定、在乾隆皇帝的許可下,他才敢穿上了這四團龍補服。

而原本按照乾隆的意思,傅恆是可以隨意穿著四團龍補服的。 但是後來傅恆又特意向乾隆皇帝提出了一個請求,說自己不能接受平日裡穿著四團龍補服的恩賜,自己只希望在一些重大的朝廷典禮時再穿著龍補服。

正是在傅恆的請求下,乾隆又改掉了命令,讓傅恆平常工作的時候照常穿尋常的衣服,只在一些重大典禮的時候,再穿上自己特意賞賜的龍補服。


至於傅恆為何會做出這樣捨棄榮耀的舉動,我覺得主要跟他熟悉君臣相處之道有關。

他知道,一個臣子是不能在主子面前表露太過於強烈鋒芒的,一旦鋒芒過盛,那麼就會招致主子的猜忌,而一旦主子的猜忌產生,那麼就意味著早期建立下的信任崩塌了。

這是傅恆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在得到乾隆的賞賜後,他才會做出了那番與退為進的舉動。


孤客生


“團龍補服”,也叫作“團龍補褂”,因為衣服上的紋飾是團龍紋樣而作此稱呼。團龍補服上面所織的龍紋有四團:胸前一團,背後一團,左右肩各一團,所以也叫作“四團龍補服”。

下圖為團龍補服

團龍補服與皇帝所著袞服很類似,是清代皇族才有資格穿的外褂。按清代宗室親王昭槤所著的《嘯亭續錄》裡寫的:親王和郡王穿四團龍補服,這其中也有區別。親王是四正龍補服,郡王是二正龍二行龍補服。“正龍”指的面向外的龍,也叫坐龍,“行龍”指的是側身的龍。

團龍補服標誌身份,區別於官員補服的方補。乾隆中期傅恆認為親王團龍補服上的四正龍和皇帝御用的袞服太相似而建議改為“二正龍二行龍”,同時郡王的團龍補服也改為“四行龍”。諸王裡只有皇帝特賜的才能穿著四正龍的補服。

下圖為補服上的正龍

嘉慶年間的大臣吳振棫寫過《養吉齋從錄》,也提到過關於穿著團龍補服的制度。“皇子、親王、郡王、親王世子,用四團龍補服,有賞四團正龍補服者,特恩也。”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皇族,但是有皇帝的額外賞賜,官員也可以穿團龍補服。傅恆能穿團龍補服就是出於乾隆皇帝的恩賞。

乾隆年間賞了不只一個大臣穿團龍補服。傅恆是孝賢皇后的弟弟,得到乾隆皇帝的優寵,賞團龍補服;傅恆的兒子福康安以平定臺灣之功也賞團龍補服;兆惠以平定西域之功賞團龍補服;阿桂以平定金川之功賞團龍補服。

下圖為補服上的行龍


沅汰


清代文武官員穿著的補服,又稱“補褂”、“外褂”,屬於官服中的禮服類著裝。它是清代官員穿用場合最多,穿著時間最久的一種制服,是外在形象最明確的褂服。

清代補服的名稱來自袍服前胸、後背所縫綴的兩塊補子,同一件補服的前後補子圖案是一致的,而不同品級官員的補子卻各不相同,以此作為區分官員品階的標誌。

補服在滿清入關前就有制定,天命六年,努爾哈赤規定:

“貝子,穿四爪蟒子之補服;督堂、總兵官、副將,穿麒麟補服;參將、遊擊,穿獅子補服;備禦、千總,穿帶彪之補服。”

隨著滿清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各級官員的服飾定製也逐漸嚴格。入關後,規章制度日益完善,官制服飾也日趨完善。

“明代補子施於袍,清代補子施於褂”,表示明朝的補服為長袍式,清朝的補服為長褂式,褂比袍要短。

清代補服為圓領、對襟褂,補服從前襟中線對開,袖口為齊頭平袖;從清代初期到中期,補服的顏色由藍色、淺藍色向石青色轉變,整體上以深沉、穩定的顏色為基礎。

補服的尺寸沒有固定限制,依據官員的身材而定,一般為身長120~130釐米,腰寬60~71釐米,袖長80~85釐米,下襬寬80~120釐米,袖口寬約25~35釐米。每件補服從領口到下腹部中襟縫,均有5枚鏨花圓形銅釦。

按照清朝的服裝制度,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的補子為圓形,鎮國公及以下所用補子為方形;只有親王與郡王所穿補服為四團,其餘為二團。

親王補子:四團補子分別位於前胸、後背和兩肩處,紋樣為彩繡五爪金龍,兩肩為行龍,前後為正龍。

郡王補子:紋樣為彩繡五爪行龍,四團補子全部為行龍。

這些補子,大多是由內務府專門定製,即由江南三大織造局生產,尺寸講究,做工精良。正因為龍蟒補子的高規格,所以朝廷對其使用管控非常嚴格,非對應官員,決不可僭越穿著。順治三年五月,鑑於京城官民隨意使用團龍補服的現象,順治下令:

“五爪龍、鳳凰及通身八補、四團龍補,一應上用袍服花樣,俱不許官民買賣,著嚴行禁止,違者依律治罪。”

雍正在懲處年羹堯時,有一條罪狀就是因為年羹堯的兒子穿了皇帝賞賜的四團龍補服。由此可見,四團龍補服的特殊性。整個清代,得到皇帝賞賜四團龍補服的大臣可謂鳳毛麟角,含金量比黃馬褂要高,連李鴻章、曾國藩都沒有,但傅恆是其中之一。

其一,君臣關係非凡。

眾所周知,乾隆一生最愛的女子就是富察皇后,而傅恆就是這位富察皇后的親弟弟。也就是說,傅恆是乾隆的小舅子。乾隆愛富察,對傅恆愛屋及烏也就好理解了。

在這層郎舅關係下,傅恆從一個六品的藍翎侍衛,扶搖直上,七年就升到了一品大員,官拜軍機大臣、議政大臣、戶部尚書。

隨著品級的升遷,相應的榮譽自然必不可少,區區一件四團龍補服,在乾隆眼裡也就一件衣服,找個合適的機會賞給小舅子又何妨。當時是乾隆十四年,富察皇后剛剛去世,有理由相信乾隆的賞賜,帶有對富察的思念之情。

後來,乾隆將百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榮居首位,從這就能看出,傅恆可謂是乾隆朝的“香餑餑”。

其二,傅恆也是有才能的人,戰場上立過功。

僅有關係,沒有點真才實學也鎮不住場子。當時,清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28歲的傅恆主動請纓,趕往前線。乾隆對自己的小舅子寄予厚望,親自送行,還贈其太保銜,加軍功三級。傅恆果然不負乾隆厚望,扭轉戰軍,打贏了金川之役。

當傅恆得勝回朝時,乾隆賞賜四團龍補服,以表彰其功勞。

其三,乾隆的馭臣之術。

四團龍補服、三眼花翎、黃馬褂等象徵身份的榮譽,原本就是皇帝駕馭臣子的工具。當時的富察家族,已經是朝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乾隆賞賜傅恆四團龍補服,有拉攏的意思,讓富察家族對愛新覺羅家更加忠誠。

同時,正因為四團龍補服的稀缺性,乾隆通過這次賞賜,也在滿朝文武中樹立了一個榜樣,間接地告訴其了他官員:爾等當多學傅恆,只要對朝廷公忠體國,對皇帝忠心耿耿,我就會給你們建功立業的機會,讓列位臣工也能有一件四團龍補服。

得到四團龍補服就已經很難了,更難的是要穿得上。按照清朝制度,四團龍補服只有在特定場所才能穿著。

“諸王有特賜四正龍者,許服用焉。——《嘯亭續錄》”

王爺如果得到皇帝賞賜的四團正龍補服,就能穿著。

按照傅恆所得軍功(阿桂的畫像上顯示,阿桂的補子是四團正龍),以及其地位、君臣關係推斷,他也是四團正龍補服,比親王、郡王的補服規格更高。但是傅恆當時的身份並非王,只是大臣,乾隆在賞賜時就曾明確過“所賜四團龍補褂著只受服用”,所以傅恆受賜時需要皇帝特許才能穿。

後來,乾隆下了一道上諭:

“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因朕賞給四團龍補服……並請於朝賀大典之日,遵旨服用,其尋常仍服公品級補服。……著於朝賀典禮之時,時常服用,不必懇辭。其尋常入朝入部辦事,應從所請,隨宜即用公品級補服,以成謙挹之美。”

也就是說,傅恆在得到賞賜時,謙虛請辭了一番。乾隆很高興,特地開恩,允許其在朝賀典禮時穿,不必申請。

但上諭中還有:

“朕思章服之榮,原以旌有功而勵臣節。從前勳舊大臣蒙賜者,皆時常服用,若僅用於朝賀典禮之時,而尋常入朝又旋易本爵服色,轉覺參差非禮。嗣後入朝,著即遵前旨時常服用,其入部及在家,聽其自便,以終成大學士之謙吉。”

通過以上內容判斷,傅恆的四團龍補服穿著範圍包括者朝賀典禮、入朝、入部、在家。

傅恆依靠與皇帝特殊關係帶來的機遇,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能,為乾隆的所謂“十全武功”做出重要貢獻,穿上一件四團龍補服也算實至名歸。


秋媚讀史


首先,感謝悟空小秘書的問題回答邀請!對於“為什麼傅恆能身穿四團龍補服?”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回答:

什麼是“四團龍補服”

清朝補服,也叫“補褂”,為無領、對襟,其長度比袍短、比褂長,前後各綴有一塊補子,清朝補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的主要官服,穿著的場所和時間也比較多。凡是補服都為石青色,補子是區分官職品級的主要標誌。圓形補子有以下幾種:皇子,龍褂為石青色,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前後兩件各一團,間以五彩雲紋。親王,繡五爪龍四團,前後為正龍,兩肩為行龍。郡王,繡有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貝勒,繡四爪正蟒二團,前後各一。貝子,繡五爪行蟒二團,前後各一。

二、傅恆的出身

傅恆的伯父馬斯喀、馬齊和馬武都是康、雍兩朝非常顯赫的人物。傅恆的父親李榮保,官至察哈爾總管。與此同時,傅恆的姐姐,即孝賢純皇后,是乾隆帝的第一任皇后,因其生性恭儉,頗受乾隆帝鍾愛,夫妻感情極深。這樣的出身,也就註定傅恆的起點!

三、傅恆的功績

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師指揮大金川之戰,降服莎羅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軍攻伊犁,平息準噶爾部叛亂;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三月入雲南,督師緬甸!可以這樣說,傅恆的功績是靠自己的用命去拼來的,用出生入死捍衛自己的地位。同時,也正是因為傅恆的戰功,成就了乾隆皇帝的十大武功,滿足了乾隆皇帝既往開往,再創輝煌的期待,同時也是一定程度滿足了乾隆皇帝肩比秦皇漢武的資本。

綜上所述,傅恆憑藉自己的出身和自己的赫赫戰功,完全是有資格出穿上穿四團龍補服,乾隆皇帝還有賞戴三眼花翎,這是莫大的榮耀和肯定的!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人生若只如小強


擇文史一事,終匠心一生,以工匠精神闡述文史長河,我是闡史匠

為什麼傅恆能身穿四團龍補服?

這要從傅恆所受龍恩開始說起。

  • 四團龍補服很高貴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的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乾隆對於傅恆的恩寵有多高,因為四團龍補服象徵的是皇室。

補服是明清官員穿在朝服或吉服之外的服裝,因繡有補子而得名,作為官服的一部分,用以“辨尊卑,別上下”,具有鮮明的等級特徵。從形狀上看,補子有方補和團補之分,團補指的是圓形補子,對應傳統文化中的“天圓地方”之說,只有代表天的皇帝及近支皇族才能使用,其他人等只能用方補。文官一品至九品對應的補子紋樣為:仙鶴,錦雞,孔雀,雲雁,白鷳,鷺鷥,鵪鶉,練雀,武官一品至九品對應的補子紋樣為:麒麟,獅,豹,虎,熊,彪,犀牛,武官七品,八品補子相同,海馬。五爪龍紋只能在皇帝,皇子,親王,世子,郡王及相關的女眷中使用,貝勒以下只能用四爪蟒紋。龍紋圖案本身又有正龍紋與行龍紋的分別。乾隆時,傅恆認為親王補服“與御服無別,乃奏請改親王服二行龍二正龍補服,郡王服四行龍補服”,以後則成定製。乾隆三十一年,1766,完成的皇朝禮器圖式定型了補服規制:皇帝袞服,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其章左日右月,前後萬壽篆文。皇太子龍褂,繡五爪正面金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皇子同。親王補服,繡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世子同。郡王補服,繡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簡言之,圓形補子的等級高於方形補子;團紋越多,等級越高;正龍高於行龍,龍高於蟒,蟒高於飛禽和走獸。補服上的四團龍圖案是與皇帝,皇子,親王,郡王的地位聯繫在一起的,對獲賞者而言是很大的殊榮。——摘自《清代賞四團龍補服述略》楊虎

  • 傅恆全名是富察·傅恆,富察家族在滿清可以說是極其尊貴的姓氏,屬鑲黃旗的旗籍可見其尊榮,傅恆本人更是文武雙全,在評定大小金川之亂中有很大軍功,深受乾隆皇帝恩寵。

乾隆五年(1740年),傅恆官任藍翎侍衛,隨後不久升任頭等侍衛。乾隆七年(1742年)任御前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管理圓明園事務。乾隆八年(1743年)出任戶部右侍郎,不久後擔任山西巡撫。乾隆十年(1745年)傅恆進入軍機處。次年,在山西巡撫任上擔任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內大臣,不久後轉任戶部左侍郎。乾隆十二年(1747年)傅恆升任戶部尚書,兼任鑾儀衛、議政大臣、殿試讀卷官、會典館副總裁、正總裁。不可否認的是,在短短七年之間,傅恆由一名普通的正六品侍衛,一路升為從一品大員,這中升官速度也唯有《鹿鼎記》裡韋小寶能比的上,現實版韋小寶。但這只是開始,隨後傅恆的恩寵更甚。

乾隆十一年(1746年),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劫奪小金川土司澤旺,經清朝干預後釋還。次年,莎羅奔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等地,清朝派兵前往彈壓,遭到莎羅奔的抵制。乾隆帝先後派川陝總督張廣泗、大學士訥親前往前線平定叛亂,均連連受挫,張廣泗、訥親先後被處死。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傅恆毛遂自薦參贊軍務,隨後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經略軍務,授保和殿大學士。十一月,傅恆啟行,乾隆帝賜宴重華宮,親至堂子行告祭典禮,並命皇子及大學士來保等送至良鄉。十二月,傅恆到達金川前線,贈太保銜,加軍功三級。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傅恆親自督師攻下金川險碉數座的奏報遞達京城。金川土司莎羅奔等因久戰乏力,畏死乞降。歷時近兩年之久的金川之役以傅恆親往督師宣佈告捷。傅恆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勝利班師,因功封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不久後,乾隆帝還為富察氏建立宗祠,併為傅恆建造府第於東安門內。可以說這已經是人臣巔峰了,除了封王已經無甚可封,但清朝沒有活得異姓王。

  • 賞賜四團龍補服也是不敢隨時穿的,在傅恆極力推辭下,乾隆下旨要求在重大場合其身穿龍補服,在平時辦公依然穿公爵服。

乾隆原話是“經略大學士忠勇公傅恆因朕賞給四團龍補服,並請於朝賀大典之日,遵旨服用,其尋常仍服公品級補服,以成謙遜之美。”就是說傅恆可以在重大朝典上,不用我的旨意直接穿龍補服上朝,其他辦公穿公爵服,來體現傅恆的謙虛。

傅恆死後其兒子福康安也深受乾隆信任,加封其為郡王,那龍補服就穿的名正言順了。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