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了解它,帮你破解“饭后发困”难题

许多人总是会有这样一个小困扰,即使之前休息的很好,一顿饱餐之后,总会有浓浓的睡意袭来,即使你再怎么顽强抵抗,最终也难以抵挡周公的召唤。在中午的时候走进教室、办公室,总能看到一排排趴倒的整整齐齐的午睡大军。饭后美美的睡一觉,似乎的确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但当你有一些紧急的任务时,这种现象,反倒成了一个不小的困扰。那“饭困”究竟是否正常呢?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减少饭困呢?

了解它,帮你破解“饭后发困”难题


当下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当我们一顿饱餐之后,为了促进消化,大部分血液都进入了我们的肠道,相对的,大脑的供血就减少了,大脑缺氧,也就自然而然觉得困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大脑作为人体的首脑,在任何时候都被保证着最充足的供血。没有任何研究能够证明大脑在消化时血流减少,反倒是有研究证明了在饱餐之后,大脑血流增加。


了解它,帮你破解“饭后发困”难题


目前更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是,饭困——与激素以及神经调节有关。

1、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是小肠分泌的一种激素。而高脂肪的饮食能够促进胆囊收缩素的产生。有研究表明,胆囊收缩素与睡眠显著相关,在饭后两小时内,胆囊收缩素显著升高,而睡意也随之升高,两小时后,当缩胆囊素水平逐渐下降,我们也恢复了清醒。

2、胰岛素,胰岛素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它是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当体内的血糖水平高时,胰岛素分泌就高,而胰岛素水平高又能进一步促进睡眠。

了解它,帮你破解“饭后发困”难题


3、食欲素,是一种下丘脑释放的激素。它的水平与睡意相反。当我们越饥饿的时候,食欲素就分泌的越多,而吃饱的状态下,食欲素水平也就变低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半夜的时候会被饿醒”的原因之一。而也有研究证明,除了饥饿程度,体内的血糖水平也能够影响食欲素的分泌。

4、副交感神经兴奋。人体的激动和松弛由两套相对的神经系统控制,当你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比如火灾、被老虎追,或者上司催稿的时候,交感神经就会兴奋,让你像打了鸡血一般激动。而在饭后,胃部张力增加,这就激活了我们的副交感系统,它让我们的呼吸减慢、心跳降低、体温下降,逐渐进入一种休养生息的状态。

了解它,帮你破解“饭后发困”难题


那说了那么多,饭后睡觉到底好不好呢?

这要从进化说起,在远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需要储存大量的能量来抵御外界的各种危险,获取生存的各种物资。因此,饭后睡眠这种最节省能量的方法也就逐渐演化出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每天充足的能量摄取使我们不再需要这种方式来囤积能量,而对于一些营养过剩的人来说,饭后就睡反而可能会造成高血糖高血脂之类的不良后果。而且,在胃还是充盈的状态下睡觉,还有可能造成胃食管反流。

了解它,帮你破解“饭后发困”难题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饭困呢?首先,少吃油腻的食物,减少缩胆囊素的分泌,其次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主要是糖类以及富含淀粉的面食、米饭等主食),并且吃饭只吃八分饱,增加食欲素,减少胰岛素分泌,最后饭后适度的动一动,减少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了解它,帮你破解“饭后发困”难题


关注小编,一个热衷破解生活中人体小奥秘的秃头小医学僧。有什么其他想了解的问题,请给我留言哦。小编一定会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得人体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