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导读:

最是无情帝王家”,唐有“玄武门之变”,清有“九子夺嫡”……为了能顺利继承皇位,历朝历代的诸多皇子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最好自己的母亲是皇后、最好自己是长子、最好自己手里有一个强大的军队、最好深受位高权重的朝廷大臣的拥护……

然而,他的母亲身份卑微,不受皇帝宠幸。他的父皇也不宠爱他,他在众多兄弟中排行第四,他八岁时被封为代王,离开皇宫远赴代国……

似乎,皇位的宝座离他越来越遥远,遥不可及。然而,他最终在不争不抢中,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自此,成为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就是——汉文帝刘恒。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关于汉文帝刘恒的故事有很多,我们先来看看汉文帝是如何莫名其妙的当上皇帝的呢?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是魏国人。当年刘邦攻下魏国,把魏王宫的宫女带回来。让她们在宫中负责织纺。一次,刘邦闲得无聊逛到织纺,看见一位女子长得颇有姿色,把她带回宫。由于宫中美人众多,刘邦居然把这事给忘了。

后来,刘邦与两位美人作乐时,这两位美人和薄姬都是一起从魏王宫带回来的,年少时是很好的朋友,也曾相约“先显贵的人不要忘记同伴好友。”她们在一起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相约。 刘邦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内心感到伤感,有些怜悯薄姬,当天就把薄姬召来并与她同房。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生下儿子刘恒。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刘邦对薄姬没什么感情,自那以后,很少去关注薄姬。刘恒和母亲在宫中备受冷落,只能谨小慎微地活着,为人处世非常低调。刘恒八岁时被封为代王。他的母亲薄姬的地位却一直很低,直到刘邦驾崩,也没有被封为“夫人”,只能算是姬妾。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曾经受到刘邦御幸的爱姬和戚夫人等,都被吕后幽禁起来,不能出宫。而薄姬因为极少受到刘邦宠爱的缘故,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薄姬的弟弟薄昭也跟随到代地。

刘恒在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安康太平。在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刘恒养成了谨慎沉静的性格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高后八年,在吕后去世后,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里,忠于刘邦的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皇孙朱虚侯刘章兄弟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权倾一时的吕氏家族被一扫而光,权力又重新回到了刘家手中。

此时,朝中群臣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周勃、陈平等讨论认为,小皇位刘弘是吕后所立,实际上根本不是惠帝的后代,不能再让他当皇帝,要选择新的皇帝。

由于吕后掌权时,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的权力,对刘邦儿子的进行迫害,三任赵王先后身亡。此时,符合继承皇位的有三人:

  • 第一位、刘襄也是皇位继承的热门人选,他父亲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他就是长孙。在吕后去世后,他率先起兵发难,为最终铲除吕氏家族立下功勋。
  • 第二位、刘长是刘邦最小的儿子,刘长自幼丧母,一直由吕后抚养长大。因此,刘盈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
  • 第三位、刘恒是刘邦现存儿子中年龄最大的,宽厚仁义、名声较好。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朝臣们被吕后专权吓怕了,在选择新皇帝时立了一个标准,重点考量皇帝继承人的母亲和娘家人的情况,权势大、名声差的一律排斥,以免重蹈吕后专权的后尘。

按照这个标准,评估了诸王和外戚势力后,刘襄和刘长由于母亲的娘家人名声不好,就被排除了。刘恒因母亲娘家人的名声不错就被确定为皇位的继承人。

重臣们议定由刘恒继承皇位后,派使者到了代国国都告诉刘恒,或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或许是诸王惨死过于残酷,刘恒并不相信使者的话。手下大臣也认为这其中必然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进行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此时,众大臣中,站出来一个人名叫宋昌。中尉宋昌的父亲就是宋义,在巨鹿之战前被项羽杀死的那位上将军。宋昌力排众议,他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他仔细给刘恒分析当时的形势。宋义说:“汉高祖刘邦的儿子只剩下刘恒和刘长,刘恒年长,宽厚仁慈,名声较好,这皇位非他莫属。”

刘恒听宋义说完,心里仍然很纠结,决定用占卜来做决定。

“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啟 以光。’”——《史记·孝文本纪》

占卜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指帝王登基之兆。卜卦人即将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夏启延续夏禹那样。卦师向他解释天王就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级。

于是,刘恒决定进京。不过,他从小就养成谨慎的性格,为了以防万一,深怕中计,一不小心就丧命黄泉。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 首先,刘恒派自己最信得过的舅舅薄昭到长安先打探虚实,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刘恒才开始启程。当走到距离长安五十里的高陵时,他先暂时停止前行。
  • 其次,刘恒又派宋昌进城打探情况,宋昌进城后发现一切正常,大小官员已经等候准备迎接代王入京。宋昌将城中情况报告给刘恒,刘恒才放心进入长安城。

在陈平、周勃等群臣的拥戴下,刘恒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登上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登上皇位的刘恒很清楚,一直被受冷落的自己能一跃成为皇帝,实属不易,想要稳固皇位更加不易。为了能让自己真正控制局面,他即位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 ⑴刘恒入京时。跟随刘恒入京的大臣有宋昌、张武等六人。刘恒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为卫将军,统帅拱卫京城的南北军,把军权掌握到自己手中。
  • ⑵刘恒任命另一个心腹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守卫宫廷门户,把宫中一切事务控制在手中。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 ⑶刘恒对于拥立自己做皇帝的功臣们,赏赐、封官进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公恢复了爵位和封地,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分别赏赐、分封。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通过这些措施,刘恒的皇位也得以稳固。地位稳固后,接下来就是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这就要开始“杀鸡儆猴”了,这“鸡”是谁呢?

周勃在诛灭吕氏一族,拥戴刘恒为帝时立下大功。右丞相陈平很聪明,曾上书说:“高祖的时候,周勃的功劳不如我。诛灭吕氏,我的功劳不如周勃。”他表示应该将自己的位置让给周勃,在他的再三请求下,汉文帝刘恒将周勃任命为右丞相,赐给黄金五千斤,食邑一万户,即第一丞相。陈平则为左丞相。因此,周勃成为了大汉王朝的百官之首。

当上右丞相的周勃开始头脑发热,自恃有功,在朝堂之上显得骄横傲慢,不把新君放在眼里。不过,汉文帝刘恒还是比较有涵养的。起初对他一直礼遇有加。一些大臣看不下去,对汉文帝刘恒说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臣之礼。

汉文帝刘恒觉得有道理,开始对周勃态度变得越发严肃,周勃感觉到了汉文帝刘恒对自己的变化,心里产生敬畏。有人劝说周勃道:

“你诛吕氏,立代王,威震天下。”要小心功高盖主,引火上身,周勃这才清醒过来。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 一次,汉文帝刘恒问周勃现在天下有多少刑事案件?周勃根本不知道。
  • 汉文帝刘恒又问周勃一年的财政收入情况如何?周勃还是一问三不知,又急又害怕出了一身汗。
  • 汉文帝刘恒又转问陈平,陈平不慌不忙回答道:“司法刑狱的问题可以问廷尉,钱粮方面的问题可以问治粟内史。”
  • 汉文帝刘恒又接着问:“假如各有主事,那丞相管理什么呢?”陈平答道:”丞相要管丞相的事,佐天子以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复苏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对陈平的回答,汉文帝刘恒深以为然。

周勃觉得自己的才能确实比不上陈平,在这个位置上也有些勉为其难。随即提出辞去了右丞相的职务,这正是汉文帝刘恒求之不得的事。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周勃辞职后,汉文帝刘恒取消左右丞相,只让陈平单独任丞相。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没过多久,陈平去世,丞相一位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汉文帝刘恒又任命周勃为丞相。十个月不到,刘恒又免除周勃的丞相之位,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绛县(今山西省曲沃县东)。

周勃回到封地不久,有人告发周勃身披盔甲,意图谋反。刘恒派人将他抓捕,周勃通过刘恒的舅舅薄昭向薄太后解释自己惧祸才束甲,决无谋反之心。薄太后也觉得周勃不可能谋反。于是,汉文帝刘恒派人重新调查,也没有找到谋反的确凿证据,就将周勃释放了,周勃最后得以颐养天年。

周勃的结局,让汉文帝刘恒在历史上留下美名。历朝历代对于功高盖主的功臣而言,谋反是灭三族的重罪,也是历代的皇帝以此诛杀功臣的罪名,不管是否真的谋反。远的不说,汉高祖刘邦杀韩信,彭越……历史上像这样的悲剧还很多,相对来说刘恒确实宽容大度,能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从处理周勃的事来看,刘恒具有“圣贤之君”的潜质,历史上对于汉文帝刘恒的评价极高,司马迁曾评价他: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於今。呜呼,岂不仁哉!”

能取得这样高的评价,刘恒有三个突出的优点。

优点一,从谏如流。

从谏如流就是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人总是喜欢听一些好听的话,更何况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能否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也是判断帝王是否贤明的试金石。一个能够听取逆耳忠言,让手下臣民敢于直言,营造良好的氛围,对统治国家无疑是最大的益处。在这点上,汉文帝刘恒做得非常不错。

  • 一次,汉文帝刘恒的两个儿子,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武同车入朝,在经过司马门时没有下车,司马门是皇宫的外门,按当时的规定,出入司马门都要下车,否则就要受到处罚。
  • 一个太子、一个诸侯王没下车,换其他人,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然而,此事偏偏被非常耿直的张释之碰上了,他拦住二人车驾不让他们进宫,随后上书说:太子和梁王犯了“不恭敬”的罪过。薄太后也听闻此事,汉文帝刘恒向自己母亲认错没有管教好自己饿儿子,薄太后见此就派人传皇上旨意,赦免太子和梁王,二人才得以入宫。事后,汉文帝刘恒认为张释之很正直,提拔他担任廷尉。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 张释之做了廷尉后,有次汉文帝刘恒出行,有个人惊了汉文帝刘恒所坐车驾的马匹,这人被抓捕交由张释之处理。张释之调查后了解情况,知道此人远远看见车队,闪避不及就躲在桥下,等了一会儿觉得车队应该过去了,他出来时结果刚好碰到正在通过的车队。按照当时法律,应判“罚金四两”,张释之也是这样判的。
  • 汉文帝刘恒听说后非常生气,认为此人惊扰圣驾,只判罚款,难以接受。张释之解释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法律就是这样规定的。如若重判,会令法律在百姓中失去威信。如果当时把此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让我处置,我只能严格按照刑律来处罚。”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听后,琢磨了半天,觉得张释之是对的,同意他的处理方式。

  • 有一次,汉文帝刘恒与冯唐聊天,冯唐讲起了赵国著名的将领廉颇和李牧的故事,汉文帝刘恒感叹说如果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将领,就不用再怕匈奴了。
  • 冯唐泼冷水道:“陛下就算有了廉颇和李牧,也不会好好使用的。”汉文帝刘恒听后有点生气,问他何出此言。冯唐接着说道:“廉颇、李牧能打胜仗,只因赵国国君信任他们,只要打胜仗,不插手具体事务。陛下有将军魏尚,曾担任云中郡太守,他统兵有方,屡立战功,使匈奴不敢靠近云中。却因上交敌人首级比上报少六个,就被陛下罢官、削爵、判刑,立功劳得不得封赏,犯小错却受到重罚。魏尚尚且如此,即便是廉颇、李牧又怎能使得好。”汉文帝刘恒听后不仅没有生气,认为冯唐说得有道理,真知灼见,随即恢复了魏尚云中郡太守的职位,晋升了冯唐的官职。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由此可见,汉文帝刘恒善于听取群臣的意见,对于忠言并不觉得逆耳,反而礼贤下士令臣民敢于直言不讳。

优点二,善待百姓。

与秦朝奉行的法家严苛的思想统治国家不同,汉初实行“黄老之术”倡导无为而治。通俗的说就是不瞎折腾,让百姓修养生息。汉高祖刘邦时期,减轻赋税,厉行节俭。汉惠帝吕后时,依旧轻徭薄赋,慎用民力。

汉文帝刘恒也继续沿用了这样的治国理念

  • 他即位不久就下诏书颁布养老令,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米、酒、肉、帛等物品予以救济。
  • 同时下令各郡县不要搜罗奇珍异宝上贡朝廷。
  • 他多次下令降低田税和徭役,特别是将成年男子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是非常巨大的进步。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在减轻刑罚方面,汉文帝刘恒下令废除肉刑。什么是肉刑呢?所谓肉刑就是哪些损害身体而不能恢复的刑罚。是什么原因让汉文帝刘恒决定废除肉刑呢?

  • 当时齐国有个叫淳于意,他原本是齐国太仓令,后辞官行医。淳于意医术精湛,决断病人生死多有应验,医治病人能达到起死回生的奇妙效果,人们都说他是神医。他常拒绝为富豪权贵出诊行医,因此得罪许多权贵,被罗织罪名判处肉刑并被押往长安。淳于意有5个女儿,跟着囚车在哭。淳于意生气,骂道:“生孩子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
  • 小女儿缇萦因父亲的话感到悲伤,就跟父亲向西到达西安,上书朝廷为父亲鸣不平,她说:“我的父亲担任官吏,齐地的人都说他清廉公平,如今犯法应当获罪受刑。我为受刑而死的人不能复生感到悲痛,而受过刑的人不能再长出新的肢体,即使想改过自新,也没办法了。我希望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让他能改过自新。”这份上书写得十分恳切,恰巧被汉文帝刘恒看到了,汉文帝刘恒被她的孝心打动。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 汉文帝刘恒觉得缇萦讲得很有道理,即使有肉刑残酷的刑罚,犯法却没有禁止,这是为何呢?如果道德教化不够,有人犯罪,还没教育就将犯人肢体砍断,损失犯人身体一辈子不能恢复,根本不给他们改善从良的机会,是非常不道德的。因此,汉文帝决心废掉割鼻、断足、脸上刺字等肉刑。代之以剃头发、戴足枷、鞭打等,虽有外伤,但很快能恢复。
  • 汉文帝刘恒还下令废除“诽谤妖言罪”,他觉得此罪名,让大家不敢讲真话,君王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的过失。无法召开天下贤良之士。因此,汉文帝刘恒废除此罪名,广开言路,以便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善待百姓还体现在对外关系上

  • 在南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了南越王赵佗长期与中央对抗的问题,使赵佗削去帝号臣服于大汉王朝。
  • 对北边的匈奴,继续采用和亲的政策,以维护稳定。并不是汉文帝没有血性讨好匈奴,他考虑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归根到底是为了百姓着想,不想再战火连年不断。

优点三、勤俭节约。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除了早逝来不及享受,大多皇帝都喜欢骄奢淫逸,动用天下财力、物力、人力,满足自己的私欲。像汉文帝刘恒这样勤俭节约的皇帝实属罕见。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期间,宫殿、园林、服饰等没有任何增加。有次他想建个露台,他请人大致预算了一下,需要耗费百余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于是,下令取消了建露台的项目。

汉文帝刘恒平日穿的都是比较粗糙的丝制衣服,他也要求宠爱的慎夫人不要穿拖到地面的裙服。使用的蚊帐也不允许使用绣花的丝织品,他严格要求自己,为天下树立简朴的榜样。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能做到这一步很难,帝王控制着国家的资源,在欲望的膨胀下,很容易让帝王们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下迷失自我。因此许多皇帝即位初期很清明,到了晚年就开始骄奢淫逸。

难能可贵的是汉文帝刘恒的勤俭节约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为了笼络人心短期的作秀,而是一以贯之,直到他驾崩。他规定自己死后,建造陵墓一律用瓦器,不准用金银铜铁等金属做装饰,也不要建高大的坟丘,一切从简,不要耗费太多人力物力。汉文帝刘恒的霸陵依山起陵,没有封土,从出土的一些文物可以看出,确实只有瓦器,没有金银珍宝如此简朴的帝王陵墓,在中国历代帝陵中也是非常罕见的。

莫名其妙的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盛世,成为一代明君——汉文帝刘恒

结语:

汉文帝刘恒即位之后,稳固帝位,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朴素,废除肉刑,在他的统治之下,国家秩序井然,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实现国家强盛安乐,开启“文景之治”的发端。汉文帝刘恒对待诸侯王十分谨慎,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促使汉朝逐步走向强盛。汉文帝刘恒的杰出表现,使自己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明君的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