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我在信阳小山村靠农业创收,植桑养蚕、生态养殖年入百万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吴泽发,今年37岁,我的家乡在河南信阳商城县伏山乡余子店村,我没有和大多数人一样外出务工,而是守在家乡创业,如今事业也小有成就。图为我建的养蚕基地蚕茧丰收,我每天和基地的农户一起干活。

因家里穷,15岁时我便不再上学,当上了本村的畜禽防疫员。我背着药包跟着兽医走村串户给畜禽搞防疫,谁家有多少头猪、多少只鸡,谁家牛下崽,我都了如指掌。几年下来,我走遍了伏山每一个居民组,家家户户都知道有个兽医叫“小吴”。图为我在老乡家传授养殖知识。

18岁我在老家盖起简易猪舍,开始自己养黑猪当老板。因为懂兽医防疫知识,我养的猪病死率很低,经过几年滚动发展,由家庭圈养逐渐发展为年出栏800头的小型养猪场。2016年,我创建了生态农业公司,进行植桑养蚕、生态养殖、农特产品购销和采摘体验,现有养蚕基地220亩,其它经济作物200亩,生态养殖基地1处,采摘园1处。图为我在采桑叶。


2019年10月中旬,养蚕基地要收获最后一批蚕茧,预计可收茧6000多斤,每斤收购价25元,产值15万左右。目前蚕茧销售势头好,江苏等地厂家会来到基地收购。图为工人在蚕室摘蚕茧。

特色产业蚕桑基地建成之后作为扶贫工厂,吸收村民到基地务工。每天一大早,附近农户就来到基地开始摘蚕,在基地按农户摘蚕的斤重付款,每斤1元,一个农户一天可摘70到80斤,收入7、80元,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赚钱。

村民每年从5月到10月都可以来养蚕基地工作,每天干8、9个小时,技术工一天能挣120元,普通工一天能挣80元左右。图为39岁的李传海在养蚕基地负责技术管理工作。

村里的贫困户也通过采桑叶、喂蚕、摘茧等增加了稳定收入,每户每年均增加收入7000元以上。38岁的周发蒙是一个残疾人,他患有癫痫,需要常年吃药,他的父亲也有病。周发蒙一家三口常年都在我的养殖基地干活,维持生活,现在全家一年能收入2万多。图为周发蒙在蚕室收蚕茧。

今年43岁的钟霞大姐也是贫困户,她是从贵州嫁过来的。她的丈夫在外地建筑工地做泥工,她平时农闲时就在养殖基地干活挣钱补贴家用。

贫困户黄道容大妈已经70多岁了,她的双腿曾经受过伤,每天也拄着双拐到基地摘茧。

“看看,这串茧个个体大丝密,今年养的蚕又丰收啦!”摘茧的农户开心的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最好的茧。

2019年我的养蚕基地共计养蚕4批,产茧1、2万公斤,产值60万左右。我的农业公司销售农特产50万元 ,采摘体验收入10万元,目前当地贫困户有近80人在我的公司打零工。

我的绿色生态项目得到了当地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经常会来我的养蚕基地调研,鼓励我大兴植桑养蚕,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每到蚕茧丰收的时节,养蚕基地的农民们抱着收获的蚕茧高兴地合不拢嘴,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我的愿望是与家乡共成长,带领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摄影/崔友俊 编辑/苏瑞 更多内容请关注头条号摄客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