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1》

水仙和肉桂,是巖茶界的李白和杜甫。

它們之間歷來存在一個爭論——到底誰更厲害?

譬如,論寫詩,李杜詩篇萬口傳。

到底他們兩個誰寫的更好?這一場歷時千年的口水戰,不止不休。

唐朝中期的元稹、白居易,覺得老杜寫的好。

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愛搞批判、諷刺,主推現實風格。

反而到了明清後,很多人又覺得李白的寫得更好。

覺得老杜寫的內容比較土,老批判時事,不夠有正能量。

再到後來,大家就慢慢的認同,他們兩人都很有才了。

像那句對李杜文章的經典評價,“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

總而之,兩人各有各的好。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再來把話題說回水仙和肉桂上,它們同樣都很棒,是巖茶界的知名代表。

前兩天,麻花遇到有新人問:喝水仙是不是比肉桂味淡?

那會正值午後,麻花手旁捧著一卷唐詩,桌上泡著一杯梅佔。

忽而間, 就想到了這茬上。

其實, 水仙和肉桂堪比茶界李杜。

水仙肉桂在,光焰萬丈長。

這論其光芒,水仙怎麼會輸於肉桂?

更何況,這提到水仙要比肉桂味淡,怕不是說了反話吧?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2》

眾所周知,水仙以湯感醇厚著稱。

小喬木的水仙, 要比灌木類的肉桂,葉片長得更大,更厚實。

於是,在品種特徵上,水仙更能做出醇厚感好的茶湯。

而至於肉桂的特徵,在於香氣。

肉桂重香,它最大的香氣王牌,在於品種香是桂皮香。

聞起來能夠通竅醒鼻的桂皮香,比起其它鶯鶯燕燕的甜花類茶香,它要香得更有優勢。

因為它獨特, 它讓人有記憶點,它香得不走尋常路。

所以,在茶香方面,肉桂的表現一直穩贏。

而論及醇厚感,哪怕山場再好的肉桂,也難以匹及老叢水仙的至醇湯感。

麻花去年,有喝過慧苑坑的老叢水仙。也有喝過慧苑坑出來的肉桂。

那時,在喝慧苑肉桂時,麻花喝出了高叢水仙般的湯感,很稠滑,很驚豔。

等到專門有一天午後,奢侈的對比喝過這兩款茶(慧苑的水仙和肉桂)後,麻花心裡感嘆:

要說起武夷巖茶滋味裡的稠度體系,慧苑坑這三個字,是保證。

論其茶湯醇厚感,拼品種,不如拼山場環境!

慧苑這個山場,它是一個大盆地,比較幽深,日照時間短,整體環境陰涼。

而茶樹生長喜陰,於是長在慧苑坑裡的肉桂,要比別的山場更大一些。獲得了更稠的茶湯質感。

肉桂如此,更別提本就以醇著稱的水仙了。

慧苑老叢水仙,山場+樹齡+品種,三大優勢疊加,造就了它至醇的湯感。

小口的抿一杯慧苑老叢的湯水,裡面的每一滴的茶,都擁有豐沛的膠質感。

以至於在喝下一杯茶湯後,感覺像喝了一大碗老母雞湯,很有內容,湯質極贊!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3》

水仙,並不會比肉桂味淡。

再退一步看,茶湯滋味濃淡與否,與巖茶的品種壓根沒關係。

有位茶界的老前輩,曾經提到過一個說法,濃非厚,淡非薄。

一杯茶,茶味濃,不等於湯感醇厚。

而一杯茶,茶味淡,並非等同滋味寡淡。

因為,巖茶茶湯的濃與淡,主要和泡茶方法有關,是可以調整的。

投茶量的多少,泡茶水溫的高低,泡茶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茶湯滋味的濃淡。

喝一款武夷水仙時,如果你覺得味道偏淡了些。

那麼建議多加一點茶葉克數,多少稍微的坐一下杯。

如果在泡茶方法上折騰過後,泡出來的茶湯還是不夠有滋味。

那麼建議走一個捷徑,直接換茶。

換一款品質好一點的水仙,再來嘗試。

一款武夷巖茶的醇厚與否,是要看硬實力。

山場的好壞,焙火的好壞,沒有返青,這幾大前提直接決定一款茶湯的內質物積累多寡。

巖茶裡唯有內質物積累豐富,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反之,內質單薄的劣質巖茶,不論怎麼泡,都泡不出淳滑細膩的茶湯。

無米難為炊。

沒有米下鍋,怎麼能做成一頓飯呢?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4》

喝茶時,遇到水仙比肉桂滋味淡的情況,會是什麼原因?

認真的用“剝洋蔥”式的方法分析,麻花找出了四點可能性。

第一層原因,出於沖泡環節。

喝水仙,要比喝肉桂滋味淡。

最大的可能性,在於沖泡細節。

譬如, 投茶量沒有用對。

有的茶友買了罐裝的巖茶,沒有用單獨泡袋包裝。

於是,每一次在泡茶前,需要精準計算投茶數量。

100-110ml的標準蓋碗,搭配8克巖茶, 泡出來的茶水比例才能適中。

不過,不少茶友在泡茶前沒有稱茶的習慣,喜歡憑手感。隨手抓一捧茶去泡。

這就很容易導致出現誤差。

具體到水仙和肉桂上,在同樣都不稱茶的情況下,為什麼每次泡茶前,水仙的投茶量要比肉桂少?

以至於泡出來的茶湯,水仙味道更淡呢?

問題出在水仙的條索更長,更粗壯,更蓬鬆上。同樣的8克幹茶,視覺效果上水仙要比肉桂多。

於是,每次在從茶葉罐取茶時,泡水仙投茶量會不經意間投少了。

茶水比例不對,自然水仙泡出來的味道偏淡。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第二層原因,在於巖茶的品質。

品質,是巖茶滋味的根基。

如果那位新茶友在喝茶時,喝到的是外山的水仙。

先入為主,認為水仙都是這樣的味道。

等到後來,再去將外山的水仙,用於對比正巖的肉桂。

由於這兩類茶,根本不在同一條起跑線。

所以在滋味感受上,當然會有明顯的差距。

第三層原因,在於喝到的水仙返青了。

新茶友在剛入門時,對巖茶知識瞭解不多。

於是,一旦買到的武夷水仙,不小心已經存返青時,自己沒有這個意識。

再去將這返青的茶喝下,容易造成誤解。

由此認為所有的武夷水仙,喝起來都是這樣的滋味。

味道薄,寡淡無韻。完全沒有**肉桂好喝。

這種情況,屬於以片面代表廣面。

第四層原因,個人口味影響。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喝茶口味。

有的人,對於肉桂的滋味,更能敏感,感受自然更直接。

又或者,有的人直接奔著香氣喝巖茶,自然覺得肉桂的滋味要比水仙好。

而至於水仙湯水裡的淳滑細膩,茶湯裡裹著的幽深蘭花香,一概不感冒。

這種因個體喝茶認知差異造成的情況,不算少見。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剝洋蔥,喝茶時,巖茶水仙比肉桂滋味淡,背後有這四種可能性

《5》

水仙和肉桂,作為巖茶的兩大當家品種。

它們之間的PK,向來話題度很高。

提到水仙比肉桂味淡,這讓人很困惑。

水仙,走的是湯水實力派路線,怎麼會味淡?

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

水仙,就是該比肉桂更醇一些的。

如果同時喝一款水仙,一款肉桂,感覺水仙的味更淡。

那只有一種可能性,這遇上的水仙,根本不具備代表性。

要麼是被泡毀了,要麼是返青了,要麼是山場不好。

總而言之,味淡,絕對不能代表武夷水仙的真正風味!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