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2020年农历庚子年,岁尾年首之际,武汉发生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之疫情,并波及全国。为防止疫情蔓延,继武汉封城之后,湖北各地亦隔断出入,遂成各自隔离家中渡劫。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写下15则日记,以记非常时期之非常生活。

元月二十五日,周六,正月初一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也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

从手机上传来各种信息,疫情肆虐,形势严峻,天道不仁,百姓遭难,牵动人心。一介书生,此时此刻能做点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总不能袖手旁观。我想起《追忆似水年华》的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说过的一段话,对照现实倍受鼓舞。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普鲁斯特借战争来谈论他在文学上的努力。他说:“士兵们尽着他们的职责,既然我不能如他们一般战斗,我的职责便是:写我的书,做我的工。”普鲁斯特的意思是用手中的笔,以文学的形象,像士兵们一样,尽自己的职责。

如今我不可能去武汉参加抗疫救人的行动,应该用我的笔,为武汉加油鼓劲,为武汉祈祷平安。为此今天我写了一首歌词《我和我的武汉》。

我在歌词中写道:“我和我的武汉,同一条血脉相连,无论有多大灾难,我和你一起承担。”

元月二十六日,周日,正月初二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按照民间习俗,正月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历来如此。今年情况特殊,武汉疫情情况严重,大家都宅在家里,相对隔离,只好靠手机拜年、拜丈人了。

其实,这种隔离情况,对写作者而言,倒显得平常。因为真正的写作者是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人。这与他们平时的生活状态并无二致。反正宅家无事,正好抓紧时间充电,读书或者写作。

很喜欢张新颖写文化大家的作品。我认为能写文化大家的人是有福气的人。读完张新颖的《九个人》(译林出版社2018年6月版),这种感觉更是明显。她在这本书里写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蕭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九人。有师友,亦有前辈大家。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张欣颖说,她们大多是新文化晨曦之际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元月二十七,周一,正月初三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前几天三军医疗队和全国支援医疗队进入武汉,我们能在宜昌安静过年,正是有医护人员替我们负重前行。白衣天使,他们是上帝派来的恩人。在网上读到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主任医师陈国玺的故事,叫人感动不已。他刚刚结束援藏任务回到武汉,又接着参加抗疫的做值班医生,从腊月29大年三十,已在医院连续工作30个小时。他爱人也在同一个医院手术室工作,在医院碰到了也只会相互提醒一下,他爱人大年初一还要上班,为了不给工作带来负担,他们让两个孩子都住在父母家里。他们和孩子也有半个月没见面了,通过视频,女儿在小黑板上画了爱心,用稚嫩的字体写着:爸爸加油,妈妈加油。看到孩子这么懂事,她们觉得一切都值了。

闭门读书,张欣颖随笔《沙粒集》(译林出版社2019年11月版)。为什么取名《沙粒集》?张欣颖在小序中说:"不起眼的沙子,每一粒都自有硬度,自有形状、颜色,它们的构成带着各自的经历。……生命不断流逝,或许并不止于完全虚无,总有一些沙粒不肯流失于无形,不妨把它们当做时间的馈赠,生活的纪念。”

书中记录了她自身的部分生活经历,如1975年夏天,我的小学,香烟的故事等;也有她的写作体会和序评文章,如写作使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写诗的事,关于笔记本的书评等;还有沈从文研究和艾略特与几代中国人的文章。有一篇文章值得一提,2018年7月25日,张新颖受朋友之邀,曾到我老家恩施山区的利川苏马荡避暑。她在《此时此地》中写道,对苏马荡(土家语老虎喝水的地方)的印象:"万山之中,有这么几座,顶部推平,建起了楼,一幢挨着一幢,连城了楼群。开发商把这叫做生态度假居住区,老百姓就信了。避暑的人拖家带口,浩浩荡荡而来。堵起车来绝不比北京上海逊色。进了小区,你以为会安静了,哪里啊,小区里面才是人集中的地方,熙熙攘攘,声响鼎沸,又热又闹。人是最喧嚣的动物。”

她说的是实话,这不是避暑是赶集。我的几个朋友在苏马荡买了房子,后来都后悔了。

晚上看电视,有一个细节在我心里留下了极深印象: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员,在请战书上,按下一个个红色的手印。

元月二十八,周二,正月初四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湖北省作协,宜昌市作协在网络上发布了我为抗击疫情写的三首诗词。著名作曲家方石老师看见后专门打电话交谈,他要我再写一首围绕生命主题的歌词,我今天一气呵成。待多修改几次后,再与方老师沟通交流。

还是读书,读一本朴素的书。说它朴素,马玉炜这本散文集《一别之后》(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10月版)文字是朴素到家了,初读,甚至,觉得他写的有些稚嫩,平淡。细读,却原来静水深流,作者把话藏在深处。他写了那么多今事往事,那么多亲情友情总是娓娓道来,波澜不惊。特别是他写了那么多离别场景,读来不让人痛苦,反倒温暖人心。

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说:“《一别之后》很可能是一个大作家的处女作!因为每一篇作品都能看出真实和惆怅。"我相信他的眼光,因为我读了这本书,亦有同感。

元月二十九日,周三,正月初五

这些天窝在家里,没刮脸,胡子拉碴的,显脏,沧桑。早上九点多才起床,赶紧找来剃须刀,认真修理一番,顿时就清爽了。昨夜难眠,翻来覆去打腹稿,今天上午将《因为生命》修改完成发给方老师了,中午羊肉饺子,青菜汤,亦清爽。

人民日报手机版、湖北作家、湖北散文、宜昌作家等网络平台相继选择了我四首抗疫诗歌。凭良心说,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不是应景之作,而是人道之爱,不是政治口号,而是伦理叙事。在一窝风写抗疫作品中,更能辨别个人立场和个人化风格。所以我写诗,特别注意扬长避短,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风口浪尖上,作家应该挺身而出,以笔为旗,绝不能明哲保身。但是,不能谄媚,不能作秀,不能拍权贵的马屁。为百姓而唱,为生命而歌,写出真诚的文字。

晚餐腊肉,豆干芹菜。坐在床上继续读书,这比什么都舒服。

元月三十日,周四,正月初六

转眼就是正月初六,今天是我小妹茂平和儿子甘雨的生日。早上起来就在亲人群中为他们发出生日祝福祝他们平安健康,新年吉祥。老伴儿,专门为儿子做了油焖大虾,又给他发了个红包,不管眼下的环境多么糟糕,心态一定要好,不能把孩子的生日也忘了。继续读书修改作品,不让一日虚过。

元月三十一日,周五,正月初七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阳光弥散,似乎好兆。

宜昌几个年轻人通过手机录音和自家钢琴伴奏,把《我和我的武汉》做成音乐成品,在网易云音乐平台发布,受到人们的关注。我的老朋友,宜昌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徐炜把歌曲接上音箱,在家里开到最大音量,感受一种爱的氛围,让歌声有种荡气回肠感。

感谢所有朋友的抬爱和鼓励,我们一起为武汉加油。

2月1日,周六,正月初八

据社区信息,我们居住的嘉花园确诊一例病毒感染者,此人是三号楼住户。好在这个患者从武汉一回宜昌就直接送到了医院,未在小区落脚。虽然如此,小区依然严格防控,进行大消毒,关闭车辆进出。各户继续隔离,防患于未然。我家住在一号楼,但非常时期,不得不小心行事,谨慎为好。

夷陵区宣传平台,今天也推出歌曲《我和我的武汉》。有人认为文艺界现在不需要什么行动,认为是跟风跑,一窝蜂热闹。我不这样看,因为这是一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是什么政治运动。此时此刻,每个人要以良知道义发言,表达人道主义的感情。当然不能是口号式作品,不能为天灾人祸的化妆伪饰,也不是个人炫技显才的表演,而要用真情实感为天下沧桑呐喊;对生命敬畏和尊重,对苦难怀有悲悯之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不必争论,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喷吧。

孙女一朵从早到晚关在书房里,写她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可能是她陪伴爷爷奶奶最长的假期。难得这么安静的呆在家里,她也过了一个不平常的寒假。老伴从网上订购了白菜、萝卜、辣椒、荷兰豆、葱蒜等蔬菜准备打持久战。不仅感动而且敬重的是,在这样风险极大的形势下,还有人为居民送菜,为他们的爱心点赞。前两天还有太阳,天又阴了,零星小雨下得人心里发毛,不觉起了几分忧伤。

2月2日,周日,正月初九

天仍然露出一张阴沉的脸色,疫情仍然让人坐卧不安。女儿从加拿大越洋电话,告诉我们住在武汉的婆婆,感冒发烧一事,受到肺炎病毒感染,目前正在寻找医院治疗。这对我们来说无疑雪上加霜。而且在我们小区七号楼,今天又发现了一个疑似病人,看来疫情在蔓延,抗疫形势不容乐观。

海明威说,丧钟为谁而鸣?它是为人类所有生命而鸣。奉劝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这场战役没有一个局外人,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是孤岛,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基于这种信念,我又按照方石老师要求,对《因为生命》做了第六次修改。方石老师收到后是满意。他说,对,就是这个意思。我个人认为在这样特殊的日子,过度抒情和浪漫都是奢侈品,特别是风花雪月的怀念和装饰,是对生命的亵渎和侵害。当前需要坦露良心的话,需要真诚而温暖的声音。唯此而已,只剩而已。

傍晚又有稀稀落落雨点。老伴昨天订购的菜,由超市送来了,我带上帽子口罩,拉着小推车去门房取菜。院子里没有一个人,从未有过的安静。感谢超市送菜小妹,道一声辛苦了。日常生活的物资供应很充足,光我一家就买到了40斤蔬菜,只是发愁,这样隔离在家的日子,还要多久呢?

2月3日,周一,正月初十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出了一会儿太阳,心里似乎好受些了。

读到一个真实故事,让人感动。说的是1月30上午,武汉日照东港区一位环卫工人,来到东港区公安分局西湖镇派出所,匿名为武汉抗疫捐款。他从布袋里掏出一摞钱,放在桌上,说看留言,转身就走了。派出所值班人打开纸包,几行字跃出眼帘:“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油。东港环卫。”经过清点共1.2万元。

后来通过监控记录看到,他那一双手黑黑的,粗糙,裂口。他文化水平肯定不高,武汉的武字多写了一撇,东港的港字少写了三点。他曾在寒风中拖着一把扫帚,但带有补丁的棉袄,看上去却很干净。看到环卫工人把所有积蓄捐给防控中心,如此爱心难以用言语表达,我想说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从后续网络信息上注意到,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高晓辉在诗中写道:“武字多加了一撇,像极了手中的扫帚,要扫除一切害人虫。港字少了三滴水,一滴,洗去罪恶,洗去尘泥;一滴,破开迷雾,唤醒人心;一滴汇入大江大湖,祈祷武汉重新站起来。”我想,这是环卫工人的一颗良心,是他生命的魂。

儿子打电话来问候和关心我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他把刮胡刀忘在家里了,从视频上看,满脸胡茬,仿佛变了个人。他所居住的小区情况良好,封隔之后暂时也无法出来。我下午出门去扔垃圾,院子里空荡荡的,比寂静还寂静。垃圾箱已被清空,这证明环卫工人每天都在坚守岗位,仅此一点,也让我对他们满怀敬意。再想想那个捐款的东港环卫工人,我们活得惭愧。

晚饭前后与山西朋友刘潞生兄,刘金山兄视频聊天,互致问候。说起许多老朋友,如禹晓元、焦保红、张红、王进兴、杨栋、秦越新等他们都走了好多年了,不仅让人伤感。想起杜甫《赠卫八处士》的诗句:“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人生如此沧桑,确有世事茫茫之叹息。

2月4日,周二,正月十一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今日立春,出了太阳。然而,遏制疫情蔓延,还是不能等闲。近几天,正是新冠肺炎病毒7天至14天潜伏期满的集中爆发阶段,也是封闭隔离切断病源的关键时期。为此宜昌市西陵区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月4日零时起对学院、云集、西陵、窑湾区域的347个小区实行全封闭管理。早上起床时就听见隔壁小区的高音喇叭,不断播送封闭管理的通知。老伴儿将所有房间进行了清扫消毒,还消灭了一只老鼠。鼠年灭鼠,拍手称快。

重庆歌手涂琳莉将我的《为了生命》谱成歌曲,在家里用钢琴自弹自唱通过微信视频放给我听,表达他自己对家乡的一份爱心。她明天将作品送交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和电视台争取广泛传播,鼓舞更多人投入到抗疫之中。值得高兴的是,方石老师已经完成了《因为生命》作曲,打算采用美声演唱,旋律中潜流着内在的情感力量,生命的爱在呼唤和歌唱。

今天开始重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写的第一部作品。呕心沥血的写了两年多时间,第一版印数即达120万册。我在2010年读过,书上还有我用红笔改正的印刷中的错别字。相隔十年之后再来读它,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非常时期,我想肯定会有特殊的意义。这次重温后,我一定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对疾病、生命、爱情等,作一点深入思考。

2月5日,周三,正月十二

白天出了一会儿太阳,晚上又下雨了。院子里来了消毒车,把整个院子喷洒了消毒水。老伴儿联系附近的北山超市买到了30个鸡蛋。温新阶主持的红磨坊微信平台发布我和她女儿的诗歌二首,能和他女儿同台歌唱,我觉得特别欣慰。继续读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

马尔克斯笔下的霍乱时期的疫情比我们眼下的处境更加残酷、恐惧:“传染性霍乱在11周内,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的死亡记录,而这场霍乱的第一批牺牲者就是猝然倒毙在市场的几处出水坑里的。……霍乱流行的头两周,公墓都已人满为患。尽管把许许多多不知姓名的显赫人物的枯骨埋进了万人坑教堂还是腾不出一个墓穴。第三周圣克拉拉修女院的回廊上死尸都堆不下了,一直堆到了杨树林里。后来只好把比杨树林大两倍的教堂大菜园改成了公墓。在那里,人们挖成深葬墓穴,准备分三层埋死人,草草安葬,不装棺材。然而,后来连这种办法也不得不放弃了,因为埋满了死人的土地,变成了一块海绵,一脚踩下去就渗出恶臭难闻的血水。(97至98页)

吃完晚饭后,雨下的大些了,打得阳台上塑料顶棚发出响声。天在哭吧,为那些疫情中死去的人,还有那些仍在灾难中煎熬的人。

2月6日,周四,正月十三

据官方消息,死亡人数还在增多。疫情肆虐,不能掉以轻心。汉口的亲家母进不去定点医院,连普通医院也人满为患,甚至社区医院都需要排队等候,只好在家里自我治疗。电话告知她的病情,今天略有好转,但还得继续观察,疏忽大意后果难料。辛苦了亲家公,在这样的时候,赶上这样的病,无论谁,悬着的心都放不下来。

新锐散文平台按照原定二月份发稿的安排,今天下午推出我的《追忆鄢国培》一文。刘莉主编真是个敬业的人,这时候关心此类文章的人不会多,但特殊时期,对逝者也是一个纪念。我已转朋友圈,和他的儿子鄢文。

老伴的手机比我玩的好,她帮我把抗疫期间的所写的诗歌集中起来,编辑存档,共有九首。他的华为手机和我的苹果手机编辑格式和程序不一样,我们花了几个小时,两个手机转来转去终于完成。老了,脑壳不灵光了,要充电哦!

2月7日,周五,正月十四

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疫情中不幸感染,于今日凌晨去世,年仅34岁。此时此刻叫人痛彻心腑,为他深表痛心和哀悼。我想起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二月。墨水足够用来痛苦,大放悲声抒写二月,一直到轰响的泥泞,燃起黑色的春天。”这个春天,为他带上黑纱。

2月8日,周六,正月十五

元宵节,史上最平静又最不平静的元宵节。

按民间习俗,元宵节过了年就过完了。然而,城还是封着,人还在隔离着,惦记和牵挂还在继续着。原来说好不再写诗歌的,看到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忍不住再次提笔。加拿大《大华商报》作家文苑在今天发表了我为抗疫而作的诗歌《向白衣天使致敬》,又让我感情涌动,感觉到笔不能停下来,必须分享艰难,用生命去守护生命,用生命去拥抱生命。上午写完《长歌当哭》,红磨坊平台雷厉风行,下午就发布了。

现将《长歌当哭》抄录如下,作为日记结尾:

难道是雪落长江静无声?

为什么水拍江岸夜深沉?

走了那么多亲爱的好人,

还有那么多坚强的身影。

活着,好好的活着。

长江不断流,日夜在奔腾。


是黄鹤忘了回家的路程,

为什么楚天暮云盼黎明?

升起那么多温暖的星辰,

还有那么多寒夜的明灯。

活着,好好的活着,

泰山不低头,龟蛇护大城。


长歌当哭,为天下苍生。

可歌可泣,有人间真情。

隔山隔水,隔不断爱心。

分享艰难,换大地回春。



一个湖北作家的抗疫日记:庚子年春节,非常时期的非常生活

甘茂华,土家族,知名散文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散文网特邀作家。历任湖北作协理事,湖北流行音乐艺术委员会理事,宜昌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已出版小说、散文等各类文学著作15部,获得湖北文学奖、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湖北屈原文艺奖、全国冰心散文奖、文化部群星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散文集代表作有《鄂西风情录》《三峡人手记》《这方水土》《穿越巴山楚水》等。歌曲代表作有《山里的女人喊太阳》《青滩的姐儿叶滩的妹》《清江画廊土家妹》《敲起琴鼓劲逮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