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一个曾被称为卖国贼的人写的一封最狂的信丨郭昌


一个曾被称为卖国贼的人写的一封最狂的信丨郭昌

导言:虽然中国近代史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现在己过去了一百八十年,国人对那段屈辱的历史仍无法释怀,而今天的论者对那段历史的解读仍然是纷纷藉藉,令普通读者无所使从。今推荐历史实际参与者、曾协助僧格林沁取得第一次大沽口战役胜利的郭嵩焘在罢职回家得知英法联军击溃防线兵临京城时写给朋友的一封信,看会否让读者朋友从中有所新的认识。因本人才疏学浅,译文水平有限,望见谅。


一个曾被称为卖国贼的人写的一封最狂的信丨郭昌

☆上图为晚清名臣郭嵩焘

复秦鹿笙:

我自从参与对外交涉事务以来,在海上(天津北塘)一年,大体了解了外国人的情况和局势的前后详情,而后得以通晓古今大局。自从汉唐以来,控驭夷狄的方式方法,也大体知道基本要点。我发现中国自南宋以后,人们议论时事,与古人已大不相同。都学文人官吏浮华不实、虚骄自大的习惯,而不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到现在已六、七百年了,没有能够醒悟的。我之所以在这里说这些,是想消释民众的疑惑,为了不至因世人的虚骄议论而贻误国家。凡我说的话,全坚持一个“理”字。自三代以来,安抚或控驭夷狄,随时间和形势的变化所采取的办法也会有所不同,但只要按“理”判断是非就不会出现偏迫。对于今日的形势,鄙人尚有好多不得不说的话。在海上,我一再和僧邸(僧格林沁)讲这些道理,他却不能醒悟。和朋友们说起来,也是大多反对扺触。古人身居要职,行使权力,惟有自已看的清楚明白,判断正确恰当,坦然面对而无疑惑,民心就自会安定。朝中如果没有能够经国的大臣,民众就会议论纷扰,徬徨迷茫,最后也就只能走向失败了。灾祸本来还很遥远,却故意刺激使它加快;事情本来很容易处理,却人为扰乱使其难办。这难道不是做为君子应当痛哭流涕的吗?因为您来信说到这里,我才愿意和您详细说了这么多。庄子说:花千金去学了屠龙的技艺却没有用处。而我就有这样的本事啊,可到哪里才能找到龙而让我把它杀了呢?世态庸俗荒谬,又怎知我的本事果真能够屠杀的了龙呢?如果没有您,我也无处发泄我的狂语啊。

郭嵩焘 咸丰十年九月廿四日

一个曾被称为卖国贼的人写的一封最狂的信丨郭昌

【附原文】

仆自与闻夷务,居海上一年,稍知夷情之曲折与事局之始末,而因以通悉古今大局。自汉唐以来,所以控驭夷狄者,皆颇能知其节要。而觉南宋以后,议论事局,与古一变。学士大夫习为虚骄之论,不务考求实际,讫今六七百年,无能省悟者。故所在申明其义,欲以晓世人之惑,使不至以虚浮之议论贻误国家。凡仆所言,皆理也。自三代以来,抚御夷狄,时移势变,为法不同,其以理定曲直则均也。至于今日之势,则鄙心且有不忍言者。居海上,以此义晓譬僧邸再三,不能悟。间语诸朋友,多见扺牾。古人得位乘权,所以运量天下者,惟其见之明,审之当,坦然处之而不疑,而人心自定。朝无大臣则群论嚣然,相与旁皇迷乱,趋于祸败而后己。祸犹缓也,而迫使速;事固易也,而桡之使出难。亦岂非君子之所当痛哭流涕者哉。因来书语及之,故乐为足下一道其祥焉。庄生云:千金习屠龙之艺,而无所用之。仆之艺是也,顾安所得龙者而屠之?世俗之悠悠,又安知吾艺之果足以屠龙乎哉。微足下,亦无以发吾之狂言也。

郭嵩焘 咸丰十年九月廿四日

一个曾被称为卖国贼的人写的一封最狂的信丨郭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