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

伴娃成长1234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如何让孩子变得更有自信?

朋友你这样问题的意思是,孩子现在并不是没有自信,而是有,但是你觉得这样的孩子你不够满意,所以想要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那也就是说,孩子本身现在挺好的。而既然是挺好的,为什么必须要改变呢?


在这里我想朋友你肯定是没有询问过孩子的意愿,也就是他是否想要变得更自信。

既然没有问,就是朋友你想要孩子更自信。这是朋友你的诉求,而不是孩子本人的诉求。

那么,为什么朋友你会产生这样的诉求呢?


对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对于孩子寄予了非常大的期待,甚至希望孩子弥补自己早年成长留下的遗憾。

于是,他们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也希望孩子能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快的优秀。

但是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轨迹,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善意”,在本质上是不考虑孩子真实诉求,只顾着满足自己内心期待的自私与侵犯。

这样的努力,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孩子不堪重负,英年早秃,或者英年就想脱离父母的“掌控”。


在这里我并不知道朋友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动机,但是我感觉到了,朋友你有些焦虑,因为你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更更好、更更更好。

但是成长是有规律的,并不是我们做了什么,孩子就立刻能够比现在好很多倍。成长需要时间、需要过程。

而同时,我也感觉到了,朋友你虽说不是不满意自己的孩子,但是你似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从而忽略了自己。似乎是在用这样的形式,来抚平自己内心的焦虑、心酸与压力。


孩子的成长需要遵循他的自己轨迹,朋友你也需要让自己回归到对自己的关注中,去让自己成长起来。


这样你自己的状态变好,就会传递出更多利于孩子成长的影响。也许,孩子就会因此变得比现在好不少呢。

是啊,朋友你不需要太操心孩子,做好自己就足够了。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协助朋友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


老友手札


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我要喝牛奶。”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去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孩子出游,征求他的意见,如果你已经有了目标,可以采用二选一法,比如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孩子  

如孩子刚学说话,你教他“娃娃”,他却说“瓜瓜”。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孩子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认真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提出问题,你要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妈妈也不知道,我们去查字典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千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回答。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让孩子感觉自己被需要  

用商量的口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请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在家陈列孩子的作品  

让孩子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孩子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孩子属于自己的一个领地  

给孩子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孩子,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土壤。 

9、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  

不对孩子说:“妹妹(隔壁XXX)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是别人家的!

10、让孩子偶尔当当家  

带孩子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衣服  

给孩子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12、和孩子平等相处和交流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13、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14、鼓励孩子表演特长  

当孩子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要分年龄而定) 

15、让孩子多和同龄人玩耍  

让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6、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提醒他执行  

比如帮孩子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17、不要制止他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  

孩子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18、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  

帮助孩子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孩子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19、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  

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20、尽量让孩子在生活中脱离依赖  

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的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21、平等相处、交流中教授、分享知识  

带孩子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

22、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帮他分析

孩子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3、玩游戏时遇到困难,鼓励孩子自己解决  

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  

24、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具体表扬  

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25、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承诺  

本来并不想带他去肯德基,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  

26、支持孩子的梦想  

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会更有自信。 

27、不用打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  

打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8、父母努力做受人尊敬的人  

父母在社会中受人尊重,能大大提升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应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努力做个受人尊敬的人。

如果这个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泛心理课堂】专注为您分享心理、情感、教育等相关内容哦~


泛心理课堂


关于孩子的自信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恰好最近读的书都和这方面有点关系,可以回答一下。

自信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当然是孩子自身具备一些优秀的特质或者特长,他会一些特长了,可以某些事比小朋友做得更好一点,就会更加自信一些,孩子的世界也是存在攀比的,家长帮助和陪伴孩子变得优秀,不失为培养自信的好方法。

但是有的小朋友可能是性格使然或者家长鼓励不够甚至会有一些负面的言论加于孩子,小朋友就会表现不那么自信,过于畏首畏尾,最近读了一本绘本,其中的心理活动很能表现孩子“从相信自己,到怀疑自己,再到相信自己”的过程,绘本名字叫《亨利的星星》,主人公是一只名字叫亨利的小猪。




有一天,小猪亨利发现天空的星星竟然组成一只大猪的形状,哇!这个发现不得了啊,亨利连忙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农场里的小羊小牛小马小鸡,可是……

小牛小羊小马小鸡看到的也是小牛小羊小马小鸡,并且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看到的是正确的,



没有人在乎小猪最初的发现,而小猪,也只能默默的坚持“实际上,那是一只猪”,

更糟糕的是,大家都争论结束了,而我们的亨利,最先发现星星秘密的小猪,却找不到了他的超级大猪!

这怎么办呢,亨利被小牛小羊他们影响了,太烦乱了,还是决定回家静一静吧

然后,等别人的意见消失,亨利又看到了自己的超级大猪!属于自己的星星!

有时候我们对孩子说,要相信你自己啊,可是,我们不能屏蔽外界的意见,所以这种,被影响,然后找到和坚持自己意志的故事才分外重要!!

我把这本绘本拿给孩子看,等他慢慢体会,发现和相信自己的星星一直很重要很美好,感觉这是培养孩子自信心方面,我可以做的一点小事呢。

此外,最近读的《the mommy book》《the daddy book》也很有意思,每本书的结尾都会告诉孩子,你的爸爸你的妈妈,希望你做你自己!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绘本大魔王


培养孩子的自信是潜移默化的,身教胜过言传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女儿从小学到高中都不出头不往前抢但是绝不自卑,高中时老师逼着她出头她都不错的完成了。到了大学我和她讲:宝贝你不能像以前那样甘心平淡,大学是锻炼你能力的好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女儿不再辜负我的殷殷期望,主动进学生会,在班级主动和其他的女生竞选班长,主动参加多项活动,终于自信满满神彩飞扬,缘于她从小心里满藏着自信,现在是得到机会就释放光芒


嘀嗒5929


当前国内学校教育属于纠错型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责任只能由家长来完成。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英国的心理学者哈德菲尔德曾说:“人在自信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50 0%以上,而没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30%。”


我是优势教养教练竹风爸爸 ,仅上半年就辅导数十位宝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变的更有自信”,在这些家庭中,有超过四成的孩子不仅自信心不足,甚至是自卑的,经过数月指导,宝妈们已经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自信了。

我用优势教养思维和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出一套“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系统方法,供家长们参考或使用。


家长在教养实施中,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超过93.7%的家长实施方向却错了。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乐观自信、坚韧坦然,但是,超过九成的家长却这么做:倾向你与关注孩子的劣势,弥补孩子的缺点,即: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错误地认为:克服自身的缺点才能让孩子变得强大,走向成功。

然而,教养的结果却是:过分地关注事物的消极面会让家长觉得生活过于艰难,并且过度地关注缺点的做法,会让孩子丧失信心,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反而不利于乐观、自信、坚韧品质的培养。

优势教养就是识别并培养孩子的优点与天赋,让孩子时刻牢记自己基于个性的特长和美好品质。

一个坚强的孩子能够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坚定的自我认同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可以正视并完善自身的不足。

优势教养既可以在逆境中帮助孩子运用优势克服困难,也可以在顺境中促进孩子的茁壮成长。

什么是孩子的优势?

①优势是表现突出的、并愿意为之努力表现的方面(包括气质向度、才干天赋、性格美德),它能够激励孩子前行。

②优势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实现目标,促进他的发展。

③优势是建立在孩子的天赋与后天的努力基础上的。

④这些品质在其他人看来值得称道,对其他人的生活也有积极作用,即:利他原则。

注: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核心优势是一个人的本质特征,若一旦失去了核心优势,你就不再是你了。人人都有自己的劣势,有劣势不代表孩子一无是处,只说明他是个正常的孩子。

下面,我就简明扼要地说下,我在指导宝妈培养孩子自信心时常用的教养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掌握发现孩子优势的方法和关闭家长大脑自动的消极思维,通过评估孩子的起步优势教养,让家长优势聚焦设置默认开关。

1、使用孩子即兴画评估孩子的天赋、通过观察和拟合优度法评估孩子的气质向度、分析孩子的生活视频评估孩子的性格优势(由优势教养指导师完成)。

2、使用构成孩子优势三要素的方法校验和拟合优度孩子的优势,让家长掌握发现孩子新优势的方法。

3、利用家庭环境创设(优势关注环境创设)和积极沟通公式(从优势出发的沟通方法),让家长养成优势聚焦;在通过可视化的大脑优势关注开关,关闭家长的负面消极思维,利用孩子的教养起步优势,打开家长的优势雷达(此方式即可轻松的消除四种错误的负面机制)。

第二步:积极沟通——家长要掌握,从优势出发的积极沟通

1、从优势出发表达爱。

①赞赏孩子的出众之处。

②与孩子谈论他的某种优势(这是孩子最高兴和兴奋的事情)

2、从优势出发的表扬

①破解表扬过程对孩子的消极暗示。

②消除表扬特点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3、从优势出发的批评

①规避引发羞耻心的批评,防止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

②破解引发负罪感的批评,打破“责骂-批评-对峙”这种收效甚微的循环。

第三步:积极行动——家长要掌握,搭建从优势出发的脚手架。

1、为孩子搭建成长型思维的家庭环境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自我放空、正念思维力、自制力,让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专注的品质。

3、使用“指导他、但不代替他,站在他旁边、但不包围他”的原则,为孩子搭建优势内化的脚手架。

4、基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站起来、蹦一下、够得着”的原则下,训练孩子成长型优势。

第四步:让孩子的性格优势为他的天赋潜能助力

1、让孩子明白“天赋潜能需要性格优势的加持,这样他的天赋潜能才能得以滋养和壮大”。

2、为孩子的独特天赋潜能找准加持的性格优势。

3、使用孩子的性格优势,充分地发挥和训练孩子的天赋潜能。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优势特征(气质向度、表现优势、性格优势)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越是为孩子量身打造的计划,他们越会投入其中,孩子就会更自信心。


优势教养教练竹风爸爸


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更自信

孩子的自信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那样,靠夸出来的,虽说有一句话叫做“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但是,如果仅靠夸赞不但不能夸出自信的孩子,反而会把孩子夸的骄傲自大。

在我女儿0-17岁的成长过程当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只要有充足的安全感,那么这个孩子无论性格或是智力方面的发展都会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结果。

那么,如何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呢?我认为首先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爱和陪伴,不打骂,不吼,不吓唬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幼年阶段。其实我自己本身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但是在我面对我女儿的时候,不管我再忙再累我基本上是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大部分家庭中妈妈带孩子的居多,所以做为妈妈自己的心态很重要,不要觉得养孩子是为老公养为婆家养,这样想的话在劳累的时候尤其是在没人帮衬的时候特别容易滋生怨气,试想一个浑身怨气的妈妈如何好言好语的对待随时粘在身上的孩子呢?妈妈该有的心态是应该感恩这个孩子的到来让你的生命得以延续,感受生命的奇妙,孩子一天天长大,今天的她和昨天的她完全不一样,虽然养育孩子让妈妈很辛苦,但更多的是孩子成长带来的快乐和骄傲,妈妈对于孩子的爱要是心甘情愿的。这样妈妈在照看孩子的时候才会快乐,吸引力法则,快乐的妈妈养育出快乐的孩子。

为什么要说心态,因为大部分父母打骂孩子其实并不是孩子犯了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而往往是父母控制不住当时的情绪,不自觉的把孩子当成了发泄的对象,每次打完、骂完、吼完后又后悔不已,但是次数多了,对孩子的影响也就造成了。经常被骂被吼的孩子,性格会比较懦弱、胆小、自卑,觉得自己是不被父母所爱的;有的父母前一分钟对孩子吼骂一通,等到脾气过了后悔了,又搂着孩子心肝宝贝的心疼一番,搞得孩子很分裂,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是对是错,让孩子对事物分辨界线模糊,导致对自己产生不自信。

安全感如何养成

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次进步家长可以大方的给予热烈的拥抱和亲吻。跑闹玩耍、爬高上低、喜欢用手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去探索,不要有太多限制,比如说怕摔,怕小手脏,怕衣服脏,怕不干净等等,太多限制只会让孩子变得畏步不前,扼杀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有一次,我带我女儿在楼下玩,她捡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树叶在那玩搬家的游戏,这个时候另外一家的一个小女孩路过,看我女儿在那玩的不亦乐乎,她很想一起,在那纠结了一会,然后对我女儿说”你把手弄脏了你妈妈会骂你的“,这个时候我女儿抬头看看我,我对她笑笑说”没关系你继续玩吧“,然后我女儿低着头继续忙着玩她的,那个小女孩又说”你妈妈现在不骂你,等你回去你爸爸也会骂你的“,这个小女孩在旁边站了一会儿,看我女儿不听她的,恋恋不舍的一边往家走一边回头看我女儿在那玩。

这个女孩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她对自己想和小朋友一起玩这件事没有信心,她确定的事是如果她把手玩脏了,回去肯定会被骂。那如果安全感充足的孩子,会毫无顾忌的蹲下来一起玩,因为她内心很肯定她玩了不会有任何后果等着她的。所以看似家长的教育很成功,小女孩很听话让不干嘛就不干嘛,但是这种听话是建立在对家长权威的”恐惧“下的。


还有一些家长比如孩子为了让孩子听话,总是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坏人要来抓你了“,”再不听话不要你了“,诸如此类吓唬孩子的话,因为成功吓唬住孩子,孩子一听到这样的话立马变乖,大人觉得好有成就感,孩子多么听话,但是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胆小,不胆独处。就像我小时候,我姐吓唬我说床下有鬼,结果很多年我都不敢自己一个人关灯睡觉,害怕一个人在黑暗里,她这样的吓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很长时间都无法摆脱。

有的家长有些习惯性口语,喜欢说“你怎么那么笨”,孩子摔跤了说笨,孩子把积木搭倒了说笨,孩子把饭吃撒了说笨........总而言之就是开口也笨闭口也笨,这样的孩子随时被否定,自信从哪里来?

自信,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对自我的肯定、勇敢、快乐。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缺乏自信心,那么家长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是否经常性的否定孩子,是否对孩子限制多于鼓励,家长自己的性格是否太过谨慎小心认为孩子什么都做不好。如果是这样,家长先自我纠正,多给予孩子爱、包容、肯定、鼓励、欣赏,让孩子意识到我能行,我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安全感充足的人,这样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

我是奚溪,一个陪伴女儿走过青春的妈妈,关注0-12岁孩子成长,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竹宝妈妈


抓住五个关键点,孩子的自信不增强都难

相信自己就是自信,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干什么?自信和自尊又互为因果关系,有自信机会就多,成功的几率就高,获得赞许、肯定的就越多,就有了自尊,自尊又会增强和管控自信心,去践行风险更大更有价值的机会。“自强不息”就是自信心的内在动力使然。所以,自信是人生中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健康心理必备的要素。


· 怎样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呢?

1. 自信的建立要从婴幼儿抓起。两周岁前后,婴儿开始能从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用“我”表示自己,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而在3岁左右的第一逆反期的出现,尝试“我已长大了”“大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就是自信体验的需求。父母是否能正确应对这种变化,成为孩子能否顺利度过逆反期,建立自信的关键。充分抓住孩子寻求的自理能力释放的最佳期,巧用孩子既想摆脱父母又想得到父母肯定的心理,支持孩子整理自己的服装用具,洗自己的小手巾和一些家务劳动,并附以“你真棒”的点赞,这个点赞会给孩子以成就感,成就感是实现自我价值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2. 自信心的建立要遵循从内到外的规律。自信心的建立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的肯定是孩子自信心的源泉。增加参与孩子游戏活动的频次,特别是扮演社会角色的游戏活动,建立安全的高质量亲子依恋关系,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肯定就是做的对的,是值得信任的强大力量。让孩子的天赋能够大胆的释放,如参加一些幼儿园的活动,获得更多的肯定,相信自己的价值,满足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

3. 自信心的增强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的自信培养要把握适中原则,过犹不及都是错。要求过高的任务,超过了孩子的感觉阈限,完不成任务,孩子会认为自己“没有用”,自信心会受到伤害;要求过低的任务,孩子会认为小看自己或产生骄傲自满,自信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科学的方法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给孩子表现机会。现在比过去做得好就应该点赞,和同龄人比、和邻居的孩子比,成绩相当也应该表扬。即使失败了,也要用探讨的方式找出原因,再加上“你一定行!”

4. 自信心要有自尊心的协调才能取得更大成功。自信是成功的体验,自尊是满足的体验,自信是一种竞技状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自尊是一种责任,有人生观的色彩,知耻才有自尊。自尊具有稳定性,自信具有渐进性,不是盲目自信,自信是有所指的自信。随着知识的增多、技能的提升,竞技状态更强,获得成功的几率更高。所以,稳定的自尊心+渐进渐强的自信心相辅相成,将获得更有价值的、更大的成功。

5.影响自信心建立和增强的因素。建立自信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庭、社会两个层面。家庭父母的“三观”意识是影响孩子自信心建立的直接根源,家长的认同、肯定是自信心建立的源头,但必须经过社会接纳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巩固。

建立在社会共性基础上的自信,如永不言败的学习态度和做好家务的努力,走进学校、踏入社会就会被大多数人接纳,这种接纳就是肯定,孩子就会越来越有自信,成为的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如果建立在追风赶潮,打架斗殴孤独求败上的自信,即使得到了家长的肯定,社会学校、团体也少有加纳,在家里建立起的自信就会丧失,就会事事处处没有自信,甚至走向消极或反面。

所以,建立自信一要抓早抓小,二要建立正向的自信、积极的自信,这是社会需要的自信。


家有顽童亲妈咪


自信的建立来源于被肯定和赞赏,因此在适当的时机对孩子不吝夸奖,让他感到满满的荣誉感,必然会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

鼓励孩子超越自己,肯定和夸奖他的每一次进步。

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儿子小时候既腼腆又胆小,记得幼儿园举行一次讲故事比赛,他悄悄告诉我:“你给我讲过的有趣的故事,我想讲一个给小朋友们听。”我当然是极力赞成他不要错过这个斩露头角的机会。可是说了半天孩子表示“我不行,我不敢。”,于是我找到了老师,和她谈了孩子的这个想法以及他的顾虑。老师非常好,就让孩子在故事会上给小朋友们讲了他喜欢的一个小故事,大概是非常熟悉的原因,孩子讲得非常完整也很有趣味,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老师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怕在众人面前讲话了。

孩子的成长中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鼓励他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我可以我能行。

即使他做得不好,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严历的批评他,给他机会,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总会做好的,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吝惜你的夸奖哦。

















































































































































4

4
































4


玮祎爱阅读


我家大宝七岁,在上学之前我基本都圈养,很少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小区广场上疯玩,既怕她受伤,又怕疯玩起来碰伤别人。后来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是很胆怯,越来越没有自信,于是请教了很多人。

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一个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那么,他表现出来的行为态度,往往是退缩、畏怯、悲观、被动,不善与人交际,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凡事依赖、犹豫不决。所以自信心对孩子的心智成长和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孩子不自信的表现有哪些?

  • 内向,过于文静,自信心比较弱;

  • 过分依赖,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也不愿意起自己完成,想要依靠他人来做;

  • 经常羡慕他人,甚至有攀比心理,总是感觉做的不如别人好;

  • 孩子没有主见,对他人言听计从,别人让干嘛就干嘛;

  • 胆小怯懦怕事,对新环境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物怀有恐惧;

发现这些状况,我们就要开始想办法纠正孩子性格问题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有时候会说孩子是“胆小鬼”,甚至给以处罚,这些都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这不仅没有改变孩子胆怯的状况,反而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过:“儿童产生惧怕心理的原因与成年人一样,关键的问题是成年人懂得如何去应付恐惧,而孩子们却还不知道。”因此我细心观察,找出孩子产生恐惧的原因,并帮助他们消除恐惧,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品质。


怎么才能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 不要强迫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孩子感到你承认他们害怕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时候,他才会相信你对解除他的害怕所做的解释。

  • 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

教给孩子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如有的孩子害怕猫、狗等小动物,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这些动物的小故事,并告诉他们这些动物一般不会伤害人,但要学会与它相处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孩子增强安全感。

  • 做好父母的榜样力量。  

孩子特别爱模仿自己父母的言行,父母应该以自己无所畏惧的形象来影响孩子。另外,父母还应该坦率地承认自己也曾害怕过某些东西,但现在已经不再害怕它们了。让孩子明白他并不是世界唯一害怕这些事物的人。这些事物并不那么可怕,是可以被征服的,恐惧的心理便会得到克服。


  • 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 

孩子们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当父母要外出时总是哭闹不止,不让父母出去,而实际上他是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因此,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 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有办法应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做到很多我们认为他们难以做到的事情。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业,长善而就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孩子的有点,客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 ,是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

凌晨妈妈来叨叨:

总之,要培养出勇敢的孩子,父母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渐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敢的孩子!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strong>


凌晨妈妈育儿


送去学舞蹈,多带他到处玩玩,多玩游戏,想吃啥买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多带到图书馆去,多与他沟通,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学会慢慢独立拿主意,唉,大人得多耐心细心呵护,但不能纵容出坏毛病,该原则还是坚持得认真对待。我小时是农村两个奶奶爹爹带大的,长大后才回到城里父母身边,母亲当时明显是不爱我的,可能注意力都放在哥哥和妹妹身上了吧,学校里我土里土气格格不入,我从自嗨的野妹子一下就呆板起来了,虽然还算秀气可长得太高每次站最后,我更不爱说话常低着头如木鸡般,工作后好了一点,但内心深处自卑未愈,这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被‘人’欺压不敢据理力争,自卑的孩子脑袋里大多一片浆糊,许多事压抑在心里久久纠结不懂释怀,难过的事不喜与人一吐为快苦着自己,唉,到四十岁后我才开始很自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