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導語

"這世界就像是一個劇場,當前排觀眾站起來的時候,後排觀眾也不得不這樣做。所以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不焦慮的媽媽。"—《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這本書是由耶魯人類學博士,同樣也是二胎媽媽的美女作家薇妮斯蒂.馬丁所著。這本書主要描述了美國上流社會上東區媽媽們的育兒焦慮。有人稱它為"紐約版天空之城"。

作者和丈夫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他們賣掉了自己的聯排別墅,搬到了紐約的上東區。因為那裡是紐約最精英階層居住、社交和購物的專屬社區。

在那裡,作者體驗了上流社會媽媽們的日常生活: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她們買最貴的學區,找最好的學校;為了保持自身地位,她們拼命生娃;為了留住老公,她們瘋狂健身保持完美身材。

看似已經生存在食物鏈頂端的她們,擁有別人羨慕不來的權力和金錢,生活近乎完美,可這群媽媽們依舊被焦慮折磨,需要依靠安眠藥和酒精才能助眠。

而這焦慮的原因,正是因為上流社會的媽媽們在慾望和依附的婚姻關係裡,因缺乏理性而失去了自我。

01金錢與地位的背後,是依附式婚姻

在上東區,資源都掌握在男人手中,女性被關在一個性格隔離的世界裡,男性是重要董事會的成員;而上東區的媽媽們只能擔任次要的董事會成員,只能成為"家長會會長",和孩子的家長們交往,她們沒有工作。她們所有的經濟來源都是因為丈夫或者家裡長輩,她們昂貴的衣服、首飾、鞋子,都是來自男性的捐贈。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她們的育兒不像母親對孩子的愛,更像是要完成一份薪水優渥的工作。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排名不是那0.1%,那麼她們賴以生存經濟來源"年終獎"將化為泡影。

<strong>當孩子成為客戶,當丈夫成為僱主,婚姻成為工作,這段婚姻關係就是畸形的婚姻。

<strong>所以上東區的媽媽們儘管身份、地位尊崇,令人羨慕,其背後的生活也得仰人鼻息,靠別人生活,這也就是所謂的依附式婚姻。

她們連自己的人生都無法掌控,只能用孩子的名字和學校來命名自己,所以,她們對這段依附關係的婚姻存在的焦慮才會日益折磨她們,讓她們夜不能寐。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愛情與婚姻》中曾經寫道:

任何人都不可能處於卑賤的地位還能做到身心愉快,夫妻雙方必須式平等的,人類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下才有力量團結起來克服種種困難"。

依附式的婚姻,是藤和樹的關係,藤離不開樹,離開了就無法獨自存活。婚姻中如果變成這樣的關係,女性則喪失了讓自己獨立的根基。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上東區的媽媽們,嫁給了精英男性,生活在了上流社會,可在這個社會里,她們是被物化的商品。

要知道,成為全職媽媽前,她們有的是報刊主編,有的是主持人,有的是成功的模特等等,也是受過高等教育,原本可以獨立綻放自己的生命之光,卻因為嫁給了有錢有勢的男人,成為上流社會的一份子,而為了保持這段婚姻的有效性,她們不得不成為全職太太,讓獨立的關係成為了依附的婚姻。

就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和陳俊生,他們的婚姻關係就是典型的依附型。羅子君畢業後成為全職太太,沒有收入,她將所有的幸福和希望都寄託在丈夫身上,所有的生活都由丈夫支配。所以,當某一天,丈夫出軌,羅子君失去了一切。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strong>因為依附的婚姻關係,使原本勢均力敵的婚姻出現了失衡。一旦婚姻失衡,其結果不言而喻,要麼全職太太人才兩失、能力、美貌都不再了;要麼就在依附的關係裡,對老公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樣的婚姻已經沒有幸福可言。

巴爾扎克曾說:

婚姻的幸福並非完全建築在顯赫的身份和財產上,卻建築在互相崇敬上。這種幸福的本質是謙遜和樸實的。

也就是說婚姻中身份和財產並不是婚姻幸福的唯一標準,而想要獲得勢均力敵的婚姻,還需要建立在相互的尊重上。

<strong>這種依附式的婚姻,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實則是在刀尖上起舞。

就像作者所說她們的人生以及她們的幸福快樂、她們存在的價值,都得仰賴她們完全無法控制的人事物。

02 鉑金包的背後,滋生著虛榮的慾望

"曼哈頓是個奇妙的地方,它會把人心底的慾望暴露出來,你會看到慾望最真實的本質。我漸漸知道,住在上東區的人,我們的慾望,我們的身份地位,要看某幾樣稀有物品,也就是那些"不可能得到的東西"鉑金包代表著很多意義。—《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愛馬仕鉑金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它真正的含義人上人的地位,特別是對女人來說,鉑金包意味著最終極的身份地位。

<strong>說得淺薄一點,一個鉑金包就代表了上東區媽媽們的虛榮心。

虛榮的慾望:是基於虛榮心,就要不斷的滿足自己,然而人的慾望不可能是一直被滿足的,環境、自身,都會刺激裡不斷的去滿足。

現實生活中有慾望是正常現象,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每個人都有自我的慾望,大多數有慾望並不是什麼要緊的大事,但在上東區社會里,媽媽們的攀比的慾望已經成為了扭曲的價值觀,她們的慾望在日復一日裡因為"慾望"而成為了人格中的一部分。

  • 她們健身服裝得是露露檸檬瑜伽服,健身場所也只去著名的健身場館Physique57。
  • 去學校接娃孩子得穿香奈兒,孩子只有知名私立院校畢業,她們才臉上有光。
  • 在社交晚宴上,她們要成為那獨一無二的"社交女王",哪怕往自己的腳上打一針,讓腳沒有知覺,就為了穿上高跟鞋。
  • 她們年紀輕輕就往自己的臉上打肉毒桿菌,把自己搞得像一個漂亮的殭屍。
  • "私立學校的文憑和管家,不只是虛榮的地位象徵,不只是你驕傲地在眾人面前炫耀的東西,而是如果你是上東區人,你一定得有。"

<strong>肖伯納說:生活中有兩個悲劇。一個是你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另一個則是你的慾望得到了滿足。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無疑,在上東區媽媽的社交圈,她們的慾望是無法填滿。她們相互攀比,比身材、比樣貌、比孩子、比老公,就連一個包也得攀比,就看最後誰能在上東區成為"社交女王",真正的紮根在上流社會—上東區。

<strong>得到之後呢?進行新一輪的攀比,虛榮無止盡,慾望就無止境。

當我們走上"慾望"這條路上,其實會發現很多時候就會無能為力: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是永遠沒有滿足的,在越好的環境裡,她們越想要保持地位和權力;同樣,在同樣攀比的環境裡,滋生的慾望也會與日俱增。

就像作者,起初的願望僅僅是想要一個上東區的房子,能夠給孩子上最好的公立學校;後來發展成需要和上東區媽媽們擁有同樣的鉑金包;穿昂貴的服飾;去著名的健身場所,攀比一切所能攀比的。

通過作者描寫的上東區的媽媽們婚姻與慾望的關係,又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警示作用呢?

03 從依附的婚姻獨立起來,保持理性的慾望

作者在書中描述過上東區媽媽們的身份,她們自身是相當優秀的。成為全職媽媽前,有一份自己獨立的工作,她們往往都接受了良好甚至頂尖的教育,氣質優雅,談吐不凡。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可進入上東區後,她們已經漸漸忘了最初的自己,忘記了自己原來的生活,在依附的婚姻裡,成為了上東區被物化的媽媽,在攀比中滋生了虛榮的慾望。而我們要學會的是從依附的婚姻中找到讓自己獨立的根本,對慾望保持理性的看待。

<strong>第一,依附的婚姻中找到讓自己獨立的根本

<strong>對婚姻和自己伴侶過度依賴,從而會失去獨立性。要知道依附只是暫時的,重要的是從依附裡獨立起來。無論是經濟獨立內心獨立,獨立的魅力就是讓女性更加真實地面對人生機遇和自己的內心。

奧斯卡影后弗蘭西斯,因為拍《血迷宮》認識了美國著名導演喬爾·科恩。結婚的時候,弗蘭西斯說:"這實在太爽了,能演我喜歡的角色,還可以順便把導演睡了。"嫁給科恩以後,她得到角色更容易,讓她的才華有了更多展示的機會,通過《冰雪暴》,榮登奧斯卡影后寶座。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奧斯卡影后弗蘭西斯

所以依附在我看來,其實沒有什麼要緊的,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夠利用好依附關係,找到能讓自己獨立的本事,成長起來,而不是在依附裡喪失了自我。

可以花丈夫的錢很棒,但比較一下人類和人類靈長類親戚的社會後,你會發現能花男人的錢所帶來的力量,還不如自己當那個賺錢的人。

太多全職媽媽們的遭遇告訴我們:婚姻在依附的關係下,金錢處處受限,不僅看老公的臉色,還得忍受婆婆的臉色,可是卻又無可奈何,因為自己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職場女性不願意當全職媽媽,因為她們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一旦喪失了自己獨立的經濟來源,依附於他人只會讓她們活得更加艱難。寧願"職場+家庭"兩手抓,哪怕辛苦,也要保持"人格獨立""經濟獨立"。

所以,不管是事業還是婚姻,我們需要選擇依附的時候,不可以完全依附,必須要在依附找到讓自己獨立的根本。或許依附很簡單,但往往簡單的路,競爭也激烈,走起來會失去的更多;獨立很難,但越難,我們收穫的也越多。

第二, 保持理性的慾望

<strong>人作為群居動物,不跟其他人攀比是不可能的,攀比是天性。但良性的攀比,可以讓人進步,而盲目的攀比會滋生虛榮的慾望。

上東區的貴婦們,用一個鉑金包就代表了自己在這個社會的價值,她們攀比衣服、首飾、臉蛋、身材、孩子,只要是金錢能夠展示的身份地位,她們都願意一試。

或許,上東區高昂的學區房只是一個導火索,可最終讓自己深陷這樣怪圈的是自己被髮掘的虛榮慾望。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財富就像海水,飲得越多,渴得越厲害”——叔本華

這或許是對慾望最好的解讀:每個人都會有慾望,也會因為外界事物的變化和刺激,動態地調節自己的需求和慾望,這是我們正常地表達自身狀態的必要,但毫無節制和喪失理性在慾望裡沉淪,則是因為自身的態度出了問題。

只有對慾望保持理性看待,明白自己地初衷到底要什麼?而不是被慾望支配,即使身在名利場裡也能保持自我的追求。

就像"跳水皇后"郭晶晶,嫁給豪門公子霍啟剛後,她並沒有完全依附這段豪門婚姻,而是選擇繼續學習,參加各項活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自己保持成長。

出席重要場合,也從來不攀比,戴著5元的髮卡和百元的包包;即使日常生活也經常和老公在商店裡買打折的衣服。她表現出來的是一個女人對物質的理性追求,我想這是她明白對於自己而言,"獨立"與"成長"才是重要的。

《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依附式婚姻,虛榮的慾望是焦慮實質

正因為如此,她在霍啟剛面前毫無自卑,底氣十足,這段婚姻一直被人稱讚。

郭晶晶她理性而剋制的行為中她告訴我們一個道理:<strong>婚姻裡,相互依附,不如獨立成長,慾望雖盛,理性看待。這才是一個成熟女性的婚姻觀和人生觀。

假如人能夠理性的遏制住自己的種種慾望;那麼,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結束語

Facebook的首席執運營官在個人著作《向前一步》中對女性說了一段話:

我希望你們找到人生中真正的意義、滿足和激情。我希望你們能安度未來的艱難時光,並收穫更強大的力量與更堅定的決心。我希望你們能夠平衡自己的生活,睜大眼睛去尋找。我還希望你們懷著進取心,在事業裡全心投入,去掌控世界。因為世界需要你們去改變它,全世界女性都在指望你們改變她們的命運。

當然,我也一直強調,作為女性,首先是自己,其次是妻子、母親、兒媳,如果在慾望裡迷失了自己,沒有找到可讓自己依附的獨立,怎麼可能不焦慮。

我想這也是作者為什麼選擇在最後逃離了生活了六年的上東區。

----end----

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