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以後,全國人民都投入了這場無硝煙的戰爭之中,醫務人員奔赴前線,交通部門人員進行交通管控、基層工作人員積極宣傳疫情防控、普通民眾呆在家裡不外出……每個人都在這場戰役中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在眾多醫務人員的“逆行”之中,有2位高齡的高級別專家感動了無數人,他們分別是 73歲的李蘭娟院士和84歲的鐘南山院士。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七八十歲的老人早都應該退休在家養老,安享晚年。但是她為了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依然堅持在工作一線上,在這次疫情發生以後,她更是挺身而出,主動申請到抗議一線,置個人安危於而不顧,成了眾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在武漢抗擊疫情期間,這位73歲仍和病毒賽跑的"老太太",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目的就是為了救治更多的人。難怪大家都說,像李蘭娟院士這樣的人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李蘭娟院士原籍蕭山進化鎮,她的事蹟也深深地感動了家鄉人,因此家鄉人民對她也很牽掛。近日,蕭山區一小學全體少先隊員折了千紙鶴、編了小報為武漢加油,同時還給李奶奶寫了一封信。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在這危難時刻,是您,奮戰在武漢抗疫的最前線;在這危難時刻,是您,發出了武漢抗疫的最強音:建議封城;在這危難時刻,是您,給人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成功分離毒株,尋找特效藥。

家鄉人民為您感到驕傲與自豪!在此,我們代表全體家鄉的父老鄉親向您真誠地道一聲:您辛苦了!您也要注意保重身體!您是我們心中最大的英雄!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信的結尾還邀請了李院士在疫情結束後,到學校英雄講堂作報告。期待李奶奶的勝利凱旋;期待與李奶奶相約在這個美麗的春天!

李院士接到信後表示:謝謝小朋友們,等疫情結束一定去看你們。並在百忙之中,給小朋友們回了信,信是由李蘭娟院士口述,她的丈夫鄭樹森院士執筆寫成的。她在信中表示:希望同學們都要保護好自己的健康,然後通過線上教學方式,努力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將來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信的內容充滿了一個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和囑託,滿滿的都是正能量。而她自己的“傳奇從醫經歷”,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可能大家對李蘭娟院士的認識往往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身份,其實她早起也只是一名赤腳醫生。李院士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在農村長大的她,經常目睹辛苦勞作的村民們遭受腰背疼痛但無錢治病的情況。為了能為鄉親們治病,高中畢業後,她報考了浙江省中醫院學習中醫針灸技術,目的僅僅是為了給鄉親們做點事。因為熱愛醫學,她一直執著地堅持著,從來沒有因為“誘惑”而改變。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剛參加工作不久,她面臨一次工作選擇,是做中學老師還是當赤腳醫生呢?當時做中學老師的月工資是24元,而“赤腳醫生”每天只能算5個工分,僅僅相當於1毛錢,就算一個月滿勤,也只有3元錢的收入,與代課老師相差8倍。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只要腦袋裡有知識,老師什麼時候都能做;可做赤腳醫生,就有機會進一步參加培訓學習醫學。”出於對醫學的摯愛和為了能學習到更多的醫學知識,李院士毅然選擇了當一名“赤腳醫生”,放棄“高薪”的教師工作。後來,因為藝術精湛,深受所治病人的好評,她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大學畢業後,因為當時的成績十分優秀,她被分配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工作。從這以後,憑藉著自己在工作崗位上的努力學習,她的醫生之路變進入了“快速車道”。


家鄉小學生為李蘭娟院士寫了一封信,李奶奶百忙之中竟然回信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就能取得成功,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中,唯有努力、拼搏,方能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