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2017年冬,北京无雪。北京的冬天越来越难得下雪了,每年要是能下一场像模像样的雪就很不错了。冬天无雪,肯定不利于来年庄稼生长,这是有定论的。而且,冬天不下雪就容易滋生蚊蝇。不对,这蚊蝇应该是夏季的虫子;冬天应该是容易滋生病毒,大家纷纷感冒发烧流鼻涕。最败兴的是,冬天不下雪的话照相就不可能拍到雪景。北海又叫做Winter Palace,就是冬宫,没有雪,肯定就不能名副其实。其实,北海叫做冬宫是因为过去的皇上冬天出远门不便,所以就从神武门出宫逛逛北海得了。北京如果不下雪,像颐和园、香山这样的皇家园林就少了很多情趣。那座香山整个就成了一座荒山,卧佛寺脚下还有一座野坟,那野坟旁边的河沟子里经常会有一、二条野狗到处刨食儿,偶尔就会刨出一个死人脑壳。你看看,这光景何其凄凉?

但是,香山公园最近有了一个新的景观,也是属于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就是修了好多年的香山寺。香山寺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烧了一次,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劫掠了一次,基本上全毁了,就剩下大殿基座和几个牌楼的抱柱石,还有两座石碑和一座石屏。人们最熟悉的还是寺门前的两棵听法松和寺前的一个水池子。

前一段时间逛香山的时候,走到香山寺脚下,正好看见有个看门老大爷坐在台阶上晒太阳,我就问他这香山寺修得怎么样了,他说差不多了,十一月底开放。这不是到了十一月底、十二月初了吗?我就说去看看那老大爷说话算不算数。今天到了香山,所有的停车场居然都满了,很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大冬天的哪儿来这么多车呀?看车的大妈说今天有活动,有一些男男女女早上五点半就在香山公园门口搭了个棚子,他们在棚子里载歌载舞,还吃吃喝喝,说是要招人来爬五十公里山。原来这是一些户外俱乐部组织的冬季爬山活动。

翻过那些爬山的伪运动员,我就进了园子。从东门进来往南走,有几处冬天看不得的景点。镜翠湖结了脏兮兮的冰;香山饭店后墙藤蔓已枯,只有黑黢黢的雨痕;翠微亭前面的古银杏连白果带树叶都掉光了。突然,我发现大路边深处原来围起来的挡板都不见了,这里围起来好多年了,里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去处,就是清音亭。清音亭藏在大路旁的一片竹林里面,非常幽静,很有情调。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其实这里应该叫璎珞岩,就是那块大石头上的几个红字。这是香山不多的几处非乾隆非康熙的题字,实在看不出来那个落款是谁,估计是后人补题的。这个小景是一片石头堆砌的假山,不是太湖石,就是香山本地青石,这叫叠石。假山上有一处山泉,顺着石头缝流下来,落在下面的池子里,淙淙汩汩。这是夏天才有,冬天泉水便结成一个冰柱,上面的图片里可以隐约看见。水池前面修了一个四角凉亭,假山上面还修了一座敞厅,旁边还种了几棵白皮松。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这个璎珞岩既精致又有趣,据考其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又重修。乾隆年间编有一部北京史志叫《日下旧闻考》,那里面就有关于璎珞岩的一段描述:"亭之胜以耳受,岩之胜以目谋,澡濯神明,斯为最矣"。就是说坐在亭子里听着松林里的风声,眼里看着假山上的宝石;风声泉声此起彼伏如有神来神往,其乐大焉。

顺着假山上的台阶上去,便是香山寺的前街。这里过去是寺庙前面都要有的买卖街,也就是所谓的“庙会”,香客拜佛出来就可以在这里买点香烟洋火桂花糖。现在重建了一座牌楼,商铺只剩地基,没有再建,也可能以后钱口袋重新装满再修。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我的印象里,这里原来是有两个抱柱石的。据牌子上介绍,重建香山寺的时候,设计人员狠狠研究了一番北京各个古代记载和画册。他们经过考证确定这里的牌楼是四柱三楼灰瓦单檐顶。

过了前街,就到了香山寺脚下。这地方有一个带汉白玉栏杆的水池,叫做知乐濠。其实这里本来只是香山寺的放生鱼池,后来被乾隆走过了一下,他见里面有很多游水莞鱼,便题名“知乐濠”。这个也是引用《庄子·秋水篇》中庄子和惠子关于鱼乐不乐的对答,和颐和园谐趣园里的知鱼桥是一个意思。看来这乾隆胸中文章也很有限,见着水就都是“鱼乐否”。这个知乐濠也是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劫后的残留,一直都在,现在是香山寺的栅栏门所在,估计将来收票就由此开始。

过了知乐濠应该就是香山寺的前院了,这里有一带矮墙,大路中间也是一座牌楼,同样是四柱三楼灰瓦单檐顶,但是这里是四根冲天柱,颇有棂星门的风格。这下面的四个抱柱石都应该是原物,至少我记得在这里看见一直都有。大路两边还有两根玛尼杆,也就是经幡柱,红漆木杆,上面倒是挂着黄色经幡。香山寺不是坐北朝南,而是顺着山势坐西朝东。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前院里是一条大路,和一般的山庙不一样,一般的山庙前面没有这么大的平地,不能像这里一样铺这么一条大路。大路走到头当然就是山门了,还要上一些台阶。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山门上写着“香山大永安禅寺”,大永安是金代章宗完颜璟给起的名字。金章宗之前的金世宗晚期是金代比较昌盛的时期,香山寺之前的两座小寺就是在金世宗时期合并成一座大寺的。金章宗题名“大永安”之时正是金代最强大的时期,到了章宗晚期,金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元代重修的时候,改名叫甘露寺;明代重修的时候,改名叫永安禅寺。现在看到的寺名是清代乾隆题的。

传说佛教父城;也就是释迦牟尼出生地迦毗罗卫国都城;的附近有一座香山,这里是观音菩萨得道之地。佛教传入中国后在洛阳建了第一座佛寺,那是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一百多年后的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有西域和尚在洛阳附近建了一座汝州香山观音寺,是观音菩萨的道场。金大定二十四年(金世宗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南宋淳熙十一年,南宋孝宗赵睿当皇帝),金世宗的女儿唐国公主随驸马在洛阳做统军使期间,曾经到汝州香山寺拜观音。她非常认同观音菩萨的理念,就要求父皇在中都附近建一座观音寺,金中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金世宗非常宠爱这位唐国公主,就派人到西山踏勘,就看中了当时在这里的两座小庙的地方。金世宗便在这里给公主修建了香山寺,落成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在寺里供一座千手千眼观音像,北京香山寺观音像开光的时候,唐国公主同时前往汝州香山寺拜观音,求其道身北行陟降中都香山寺。这件事在汝州香山寺有一块石碑记录。这是北京香山寺的由来,说明香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汝州香山寺是现在的宝丰香山寺,在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

这个山门还兼做接引佛殿。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里面是一座接引佛立像。接引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就是阿弥陀佛。这座佛像是经典的布施圣象,左手自然向下,手指下垂,手掌向外,这叫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右手屈臂上举胸前,手指自然伸展,手心向外,这叫施无畏印,表示能够施于众生勇气和无畏精神。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进了山门就开始向上攀登,到天王殿倒是台阶不很多。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如果不善登阶,还可以沿着两侧的墙根儿坡道去往上层。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天王殿里中间坐着弥勒佛,两侧是四大天王。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弥勒佛后面是韦驮像。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这里的天王和韦驮都是木像,还没有涂油彩,说明重修工程还没有完全竣工。这里是香山寺的中院,和通常的佛寺布局不同的是这里有南北两座戒坛。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这是北坛,密檐八角攒尖阁。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看看里面的房顶,梁柱斗拱和莲花平棋天花。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并列的两座戒坛。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戒坛之后就是香山寺里最陡的一段台阶,上面又是一座牌楼,额枋前面写着“永安”。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后面写着“甘露”。这里把最早两代寺名都给写上了。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站在牌楼底下往台阶下面看,还是挺峭慄的。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这层平台上是香山寺的正殿所在了。正殿叫做圆灵应现殿。里面最中间是三座佛像,好像是西方三圣,纯铜铸造。中间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观音菩萨,左边是大势至菩萨。佛像两侧是两座木塔,正在施工。因为里面还没有完工,所以门口拦了一道红丝带。里面有一位工作人员解答游客疑问,他告诉我大概要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完工,包括天王殿里的彩绘。未全部完工之前都是试开放,不收费;将来正式开放要不要收费还不知道。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我记得这里原来有残留的正殿基座和一些柱础,应该还是能看出一些规模的。正殿面宽七间,进深有三间,规模相当大。在旁边展出的重修事迹展板上看,好像最初是要做成单檐歇山顶的,最后建成了单檐庑殿顶,提高了规格。而且安了七个脊兽,这规格是相当高了,颐和园排云殿才有七个。前面的仙人骑鸡后跟着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和押鱼。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而且它的屋顶居然用了黄色琉璃瓦,这也是皇家建筑才能用的。你看那个脊刹,多漂亮!它的刹座是一个蓝色琉璃宝珠,这样的刹座不多见;上面是莲花座,莲花座上是五层相轮,再上面是华盖;刹顶是仰月和宝珠。屋顶上的所有构件都是琉璃的,带有图案的这种屋顶叫“琉璃聚锦”,光采绝伦。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正殿前面就是劫后余生的石屏,石屏的这一面是背面,上面是燃灯、观音和普贤菩萨像,现在已经破损。正面是乾隆抄写的金刚经,侧面刻着当年乾隆赞佛喊的口号。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从上面可以看得出来,这座圆灵应现殿是这次重修的重点所在,应该不是重修,而是重建。从整个建筑形式看,这座殿是明代风格。在清代,只有皇家建筑才能用庑殿顶,皇家之外的最高规格就是重檐歇山顶了。其实即使在明代,也很少可以用庑殿顶的。这座大殿的规格说明香山寺是和皇家有关系的,否则,就这正殿的建筑形式就是严重的僭越。香山寺重建应该是经过了考证,才把最初设计的琉璃瓦歇山顶改成了庑殿顶。很多年前,我曾见这里地上有几截黄绿琉璃的屋脊,后来被藏起来了,所以重建时采用黄绿琉璃屋顶还是有根据的。还有一处细节,明清时期大殿的墙,窗户以下是露砖的,窗台以上才会抹灰把砖缝盖上,这座圆灵应现殿重建得就是这样。所以,我觉得因为这座殿有保留下来的基座和前面的石屏,再加上残留的琉璃屋脊,可能还有一些古画可以借鉴,因此成为这次重建的重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很有可能就是历史上圆灵应现殿的原貌。

正殿之下南北两边各有一座偏殿,南边这座是文殊殿。北边那座是普贤殿。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大殿旁小门边上有热情的女服务员,她告诉我说从边门往后还有好看的,特别漂亮。我就往旁门走去。这座门可是神了!居然是仿罗马门造型。中间是券拱门,两侧是罗马门柱,只不过改成了方柱,但是你看那个柱头,是典型的爱奥尼克式。上面的门框上也是浮雕的罗马门柱,再上面的门楣不是罗马门的三角楣,而居然是古希腊风格的半圆楣,这种门楣我在土耳其以弗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遗迹见过。这座门的结构不知道出自哪里,也没准儿是清代建的样式,来自圆明园西洋楼。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门内上了台阶是一座穿堂殿,叫做“眼界宽”,过了眼界宽就是香山寺的后苑。按照通常的寺庙格局,这里应该是有藏经楼和后花园的。重建的后苑保留了过去的模样。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中间的叠石假山借着山势堆砌而成。假山环抱的平台上是带五尺高青石基座和院墙的一座三层八角灰瓦单檐攒尖顶楼阁,每层有围廊,而且正面有匾,这个叫做薝莆香林阁。这座楼阁规格并不是很高,结构也不是很复杂,就是一座简单的楼阁,但是非常漂亮。这个阁不是那种安放高大佛像的密檐楼阁,它看上去是里面有楼梯,人可以登上去的,应该也不是藏经楼,估计就是观景楼。每个屋脊下面都吊着一口钟,院子里的保安说一刮风就可以听见叮叮当当的钟声,可好听了,他说“下回你们刮风天再来”。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薝莆香林阁两侧的石砌漫道可以通到阁后身半山的一座靠山殿,两边沿着墙跟的爬山廊则可以通到顶上的青霞寄逸楼。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这座楼应该是藏经楼了。站在青霞寄逸楼檐廊中,就可以观望下面的寺庙和远处的风景。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你可以发现,在能见度好的时候,站在这里可以看见近处的玉泉山、颐和园昆明湖、万寿山佛香阁和远处的奥林匹克公园。到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季节,站在这里欣赏香山红叶肯定也是非常惬意的。看见对面半山腰有一座小亭子了吧?站在那座亭子里当然也可以看见这座青霞寄逸楼。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我流连在香山寺内,东走走西瞧瞧。圆灵应现殿内部还在整修,要到明年十一月底才能全部完工。到那时,天王殿内的彩绘应该也能完工了。现在试开放期间,游客都是免费参观,不知道明年正式开放会不会收费?香山二十八景正在逐步修复或者重建,有一些可能无法重建了,比如北京电信占用了丽嘱楼和绿云舫的遗迹;香山饭店占据了虚朗斋。还有一些已经重建,比如雨香馆,但是关门不开放。还有一些正在重建施工,比如洪光寺。希望这些重建工程完工后还能对公众开放才好。

参观完毕出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开始下山,香山寺的建筑也慢慢地隐入暗影中。

无雪的冬天之北京香山


(修订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