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中国留下三大遗产,至今我们仍受益无穷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中国留下三大遗产,至今我们仍受益无穷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古中国是一个以封建帝制为主体制度的国家,而皇帝便是对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自秦始皇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君王到大清王朝覆灭,我国一共有过494位皇帝,而其中便有有许多暴君。他们通常严刑峻法,大兴土木使得民不聊生。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数秦始皇嬴政与隋炀帝杨广。然而虽身为暴君,他们却依旧为中国历史留下了巨大贡献。就比如秦始皇的万里长城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隋炀帝的三大工程。

隋炀帝是历史上公认的暴君也是一名亡国之君,每次谈起他历史上也都是负面的评价。在他在位的十四年间,他大肆的派遣民力修建土木,运河,使得老百姓叫苦连天,也使得他的恶名不胫而走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中国留下三大遗产,至今我们仍受益无穷

但隋炀帝真的就如同史书所说的那样毫无值得他人称道之处,对中国的发展没有任何功劳吗?

创造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可谓是中国选官制度上的一项壮举,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选官制度的科学性,使得有才能之人能被相对公平的挖掘出来。并且,科举制的创立也为唐朝的兴盛做了嫁衣,对后朝可谓是影响颇深。

在这之前的晋朝为了加强皇权的统一性,便废除了相对公平的九品中正制,采用了以家族背景定终身的制度选拔官员。这导致了贫寒人家的人才极难被发现,选官制度一度十分混乱。"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便是对当时晋朝的选官制度的完美总结。

于是,为了能相对公平的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杨广即位后便首创了进士科,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而这套制度在隋朝亡国后也没有被废除,继续为后世所沿用着。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中国留下三大遗产,至今我们仍受益无穷

这一行为不仅造福了后世的各朝各代,就算是近代中国曾因为八股取士的缘故废除了科举制,但我们如今沿用的选拔考试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科举的影子。结合了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与本土化改良的现任选拔考试制度虽然在科目上有巨大差别,但在大体结构上也基本上相同。

迁都洛阳,建造洛阳城

然而,杨广即位后并不止改进了选官制度,更是大兴土木更是提出了迁都。耗费庞大的财力物力建造了洛阳城。然而,无论对于哪个朝代来说,迁都都并非是一件小事。光是建造皇宫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要以千万计数。据记载,洛阳城的建造一共花费了两年,直到大业二年洛阳城才得以建成。

这样的行为使得杨广背负了不少恶名。有很多人指出他为了自己的享乐不惜劳民伤财,但实际上他这样的行为也并不是全部为他自己的享乐而考虑,而是考虑到了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因素,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中国留下三大遗产,至今我们仍受益无穷

先不论以洛阳为都城对后世的重要性,迁都洛阳后,关中河北江南这三大地区都被盘活,为维护国家的统一不分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当时,因为杨广的过于心急,这一行为因为耗费了太多的财力民力成为了杨广的举止奢靡贪图享乐的罪行之一,让他为当时的百姓所唾弃。

但实际上在后世看来,迁都洛阳的行为却是无比正确的壮举。

大兴土木只为夜观琼花?

然而除了科举制度之外,说到隋炀帝杨广,就不得不提到后世广为流传的"隋炀帝看琼花"与京杭大运河的故事。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中国留下三大遗产,至今我们仍受益无穷

相传,隋炀帝的妹妹杨琼很有姿色,长相十分貌美。这便使得杨广对他的妹妹动了色心想要将其纳入后宫。但将与自己有血缘的妹妹纳入后宫是何等祸乱纲常的事情?于是由于不甘逼迫,杨琼便自尽而亡最后被葬在扬州。然而令人惊异的是,不久之后杨琼的墓土上便开出了美丽的琼花。

而在《齐东野语琼花》中便有记载;"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可见琼花之美。于是为了一睹琼花之美也为了怀念故人,隋炀帝便劳民伤财的建造了京杭大运河。

可杨广真的昏庸至此,只为了一睹琼花的美丽便动用成千上百的民力耗费无数的金钱建造京杭大运河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按照其登基前的作为来看隋炀帝并不像是这样愚昧的人。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中国留下三大遗产,至今我们仍受益无穷

反之,他的眼光放的非常长远。从长远上来看,运河的开通使得了船运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两岸经济的发展。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江都,余杭等地的经济繁荣。并且,运河的修建也对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这也导致了交通的发达,使得政令畅通,间接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史学家对这条运河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的,这条运河也被称为"古代南北交流的大动脉"。

而就算如今,京杭大运河也依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隋炀帝下令修建运河的决定客观来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错误。只是隋炀帝太过心急,太急于做出政绩,把这项本需要好几代人完成的任务压缩到短短几十年,才导致国库的空虚以及民不聊生,怨声连天,为后人所诟病。

实际上,若是让我们从客观的角度考虑,隋炀帝也可谓是一位政绩满满为后世做出极大贡献的帝王了。

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建立科举制,迁都,建造京杭大运河,这三件在隋炀帝杨广在位的13年内做出的大工程哪一件不是对后朝乃至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呢?

这位暴君在位14年,却为中国留下三大遗产,至今我们仍受益无穷

但他又是一位失败的亡国之君。他失败在太急于求成,太急于证明自己。即使隋炀帝杨广的动机与决定并没有错,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完成京杭大运河与迁都两项巨大的工程也实在是太过勉强。纵然当时的国力再强盛,以这样的速度对民力财力物力进行消耗也难免大坏民心,从而让这个朝代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

但在评论这位帝王的功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杨广的这三项举动确实是福泽后世。虽然仅仅在位14年,却给中国留下三大遗产。也许,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功我罪我,其惟春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