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要想炒股不賠錢只有學習價值投資


要想炒股不賠錢只有學習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者不受情緒影響,他們利用市場上的貪婪和恐懼為自己服務。

由於對他們自己的分析和判斷有信心,他們對市場力量的反應不是盲目的衝動,而是適當的理智。例如,成功的投資者在充滿泡沫的市場裡會小心謹慎,而在充滿恐懼的市場裡會堅定信心。的確,投資者看待市場和價格波動的方式是決定他們最終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

金融市場參與者必須在投資和投機之間做出選擇。

有效市場

那些(明智地)選擇投資的人又面臨了另一個選擇,這次是在金融市場兩個對立的觀點之間做出選擇。一種觀點廣泛地在學術界人士和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之間流行,認為金融市場是有效的,試圖超越市場平均回報是徒勞的。取得市場回報是你所能希望的最佳表現。那些試圖戰勝市場的人將承受高額交易費用和稅賦,反而輸給市場。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一些證券的定價是無效率的,從而為投資者創造了低風險盈利的機會。格雷厄姆也許對這種觀點做出了最好的表述,他假定一個“市場先生”存在,作為一個有用的夥伴,“市場先生”在每個交易日都時刻準備著以自己所定的價格買進或者賣出無限量的各種證券。他免費提供這項費用的服務,有時定價在一個你既不想買進也不想賣出的水平上。但是,“市場先生”常常失去理性,有時會變得樂觀,以高出證券價值的價格買入;有時又變得悲觀,以遠低於證券內在價值的價格賣出證券。價值投資者則利用“市場先生”的非理性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證券。

有些投資者實際上是投機者,錯誤地以“市場先生”為投資指導。當他們看到“市場先生”降低某一證券的價格時,往往忽略了他的非理性,也不顧自己對其內在價值的評估而倉促賣出所持有的證券。在另一些時候,他們看到“市場先生”提高價格,於是便信任他的線索,在更高的價格追進,好像他比自己知道得更多。現實狀況是那個“市場先生”什麼也不知道,他只是市場裡千萬個並不總是被投資基本面所推動的買賣者的集體行動的產物。情緒化的投資者和投機者不可避免地會虧本,相反,利用“市場先生”週期性的非理性行為的投資者,則有很大機會享受長期投資的成功。

“市場先生”的每日波動好像為投資者的最近決定提供了反饋。對一個最近的買入決定來說,價格的上漲提供了正面的強化效果,下跌則提供了負面的強化效果。如果你買入了一隻價格隨後上漲的股票,你會很容易讓“市場先生”提供的正面反饋來影響你的評判。你也許開始相信這隻股票比你之前認為的更值錢,於是忍住不賣,實際上是讓“市場先生”左右了你的判斷。你甚至可能預測“市場先生”的未來行動而決定更多的買入這隻股票,只要價格看起來可能繼續上漲,你也許選擇拿住它,或許甚而忽略其惡化的企業基本面或降低內在價值。

類似地,當你買入了一隻價格隨後下跌的股票,多數投資者自然會變得焦慮,他們開始擔心“市場先生”也許比自己知道得更多,或許他們最初的買入評估師錯誤的。人們容易感到恐慌,並在錯誤的時候賣出股票。其實,如果當初買入這隻股票確實是廉價物,理性的行為應該是利用這個更廉價的機會買入更多的股票。

路易斯•魯文斯坦已經警告過我們,不要混淆股市中真正的成功投資與它的表象。一隻股票的價格上漲並不代表其企業運作良好,也不代表價格的上漲有相應的內在價值提升為理由。同樣,價格下跌就其本身並不一定反映企業發展發生逆轉或者其價值發生退化。

區別股票價格的波動和相應的企業實體對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眾的普遍傾向是追漲殺跌,投資者必須抵抗這種傾向。你不能忽略市場,忽略一個投資機會的來源顯然是錯誤的,但是你必須自己獨立思考,不能被市場左右。你的投資決定必須取決於價值與價格的對比,而不僅僅是價格。如果你以“市場先生”作為投資機會的創造者(當價格與內在價值背離時),你就具有了一個價值投資者的素質。然而,如果你堅持以“市場先生”作為投資指導,你大概最好聘用其他人來管理你的資金。

證券價格因為兩個基本原因而上下波動:反映企業實體狀況(或投資者對它的感覺),或者反映供求關係的短期變化。實體狀況會以許多方式發生變化,一些與特定的企業有關,另一些則牽涉到宏觀經濟。如果可口可樂的業務拓展了或者前景改善了,股價相應地會上漲,其上漲也許簡單地反映了企業價值的提升。如果一次颶風造成了數以億計美元的災難性損失,健康人壽保險公司(Aetna)的股價會下挫,其市值的合理下降幅度大致上應等於預測的損失。當美國公司基金因意外宣佈以很高的價格出售其旗下主要的子公司——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而導致其股價飆升時,其價格的上漲反映了其內在價值被突然和幾乎全部地兌現。在宏觀經濟層面,利率的普遍下降、企業稅率的降低、或者預測經濟增長速度的上升等等都可以促使證券價格的普遍上漲。

證券價格的波動有時並不是基於任何實體狀況的明顯改變,而是因為投資者感覺的變化。例如,許多生物公司的股價在1991年最初的幾個月中漲了1倍或者2倍,儘管當時並沒有任何企業或者行業基本面的變化能夠解釋那種暴漲。價格上漲的唯一解釋是投資者突然間願意以比之前更高的價格購買同樣的資產。

短期內,供求關係獨自決定了市場價格。如果有許多大的賣主和很少的買主,價格會下跌,有時甚至非理性地下跌。供求關係的不平衡可能由於年底稅賦的原因,或某個機構投資者在企業宣佈令人失望的業績後選擇賣出股票,或一個令人不安的謠言。大多數市場價格的日常波動是由於供求關係的變化,而不是由於基本面的發展。

投資者常常不知道證券價格為什麼會波動。價格的波動也許是由於內在價值的變化,或者缺乏內在價值的變化,或者與內在價值的變化毫無關係。短期來說,投資者的感覺對股價的決定作用也許與實體狀況一樣重要。人們從來不清楚到底是哪些未來事件被投資者預期到了,並已經反映在今天的價格之中。由於證券價格可能因為任何原因而波動,也由於不可能知道任何一個特定的價格到底反映了什麼預期,投資者必須在證券價格之外看到相應企業的價值,並且總是把對兩者的比較作為投資過程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