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在“硬碰硬”的病毒遭遇戰前,考驗著基層的疫情防控能力。連日來,區縣記者深入街道、社區採訪時,耳聞目睹了基層人員在工作中動腦筋、想辦法,發明、創造的不少務實管用的防疫妙招。手繪防疫“ 作戰圖”、防疫機器人上崗、自創測溫卡……這些舉措中有硬核、有溫情,體現著基層防疫的精細與智慧。

一手出入證 一手測體溫



☝☝點擊視頻查看☝☝

  在樂山小區門口,來往出入車輛的業主會伸出雙臂,值班人員早已在車兩側等候,並且不時提醒小區車主 :“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伸開雙臂,一邊接受體溫檢測,一邊出示身份證件。”

  對於來往行人,小區安裝了測溫熱像儀,並首創無接觸式刷身份證登記,檢查效率大大提高。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之前都是先測溫,然後找出出入證,小區檢查人員告知此方法,確實節省大半時間。”家住樂山小區的劉先生告訴記者,開車出門前,先準備好出入證,一般左手測溫,右手拿證,大大縮減了出入時間。

  樂山小區地處濟南市中心城區,自疫情管控工作開展以來,社區黨委第一時間組織成立防控小組,對轄區7 個出入口實行封閉式管理,僅留兩個出入口並設立防控點。工作人員24小時值守,確保每個出入口每個時間段至少三人值守,有引導、有測溫 、有登記。

  在車輛管理上,小區閘機對本區車輛識別車牌,自動抬起;對不能識別的車輛,小區安排一名工作人員負責測體溫,另外一名工作人員負責刷卡,極大的縮短進出時間,確保在上下班高峰期車輛快速通過關口。

“泉巷”線上助力防疫

  為營造良好宣傳輿論氛圍,歷下區泉城路街道藉助“泉巷”小程序,以“泉巷”代言人“汩汩潺潺”卡通形象製作10餘幅宣傳頁,每日定時更新首頁“彈屏”進行正面宣傳引導。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自街道1月31日起對老城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泉巷”迅速製作《泉城路街道疫情防控封閉管理出行“ 路線圖”》,標註已臨時封閉的背街路口和疫情防控登記點、體溫檢測點,利用平臺、公眾號、微信群及時向居民發佈轄區出行指南,便於居民在疫情防控期間既方便出入又能積極配合。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按照街道樓宇防控措施,發揮覆蓋用戶量150萬人次的有力優勢,在“泉巷”小程序上發佈企業復工指南,樓宇企業可掃碼下載,填寫完成後由網格員上門收取,真正做到“你不用跑我來跑”,樓宇企業“零跑腿 ”。

“流動大喇叭”變身防疫宣傳員

  “市民居家、工作或外出,必須每日兩次,上午、下午測量體溫,超過 37.3℃的必須如實報告,有單位的向單位報告,沒有單位的向村居報告。”一輛帶著外放廣播的宣傳車正在南四村錦屏家園小區內緩緩行駛,正在播放的就是濟南市《關於實行發熱患者“雙測溫兩報告”管理的通告》內容。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農村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陣地,針對農村人員密集、部分村民群眾防控意識相對較弱的情況,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傳引導,歷下區龍洞街道主動創新做法,充分發揮“大喇叭”廣播覆蓋面廣、靈活迅速、收聽方便的優勢,反覆播放疫情防控信息,及時有效將防疫政策和信息進行傳播普及,增強村民的科學防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讓“大喇叭”成為農村疫情防控一線的“宣傳員”,用這種接地氣、效果實的方式,打通了農村疫情防控宣傳教育的“最後一公里”,使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真正做到了全覆蓋、無死角。

電梯安全“三防線”

  “企業復工之後,最擔心的就是以往電梯里人擠人的情況,密閉空間裡那麼多的人,隱患太大了。”國貿電商產業園物業負責人李英輝說。為應對企業復工復產帶來的疫情防控隱患,除每日對電梯進行消殺工作外,國貿電商產業園在電梯口貼出溫馨提示,規定疫情期間電梯限載四人,同時在電梯間內貼好分隔線,人員進入後各自站在一個角落,盡最大可能增加人員之間的距離。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在電梯間及電梯內,還放置了電梯按鈕專用牙籤,人員在按完電梯後將牙籤扔進牙籤盛放盒,每小時都會有專人將廢舊牙籤扔進專用垃圾桶。“牙籤盒佔用空間小,易於清理,又很好的避免了人與人之間的間接接觸。”

手畫社區防疫“作戰圖”

  近期,社區的疫情防控進入“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關鍵階段,大量人員返濟、回濟為防控工作帶來更多挑戰。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山師大社區黨委為儘快摸清小區3216戶居民返濟情況,及時做好外來人員的觀察隔離工作,構建“線上建陣地+線下搞創新”的防控模式,成立“防疫指揮部”,掛起防疫“作戰圖”。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為實現小區防疫“入戶走訪全覆蓋、重點群體全監測”,山師大社區黨委對各小區實行24小封閉式管理,並在社區設立“防疫指揮部”。為更加清楚標註小區摸排情況,社區黨委針對居民動態情況採用多種顏色進行區分,開啟“掛圖作戰”,即藍色代表無外出,紅色代表外省反濟,綠色代表近期有外出,排摸情況 一目瞭然,便於後期信息彙總、整合、分類、跟進及管理。

  無獨有偶,在疫情防控摸排基礎上,解放橋社區採用“紅綠燈”三色標識法探索制定出“紅綠燈”作戰圖。紅色:危險狀態,用來表示居家隔離人員;黃色:待定狀態,用來表示尚未返濟的外來人員;綠色:安全狀態,用來表示一直在濟的外來人員。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雖然“紅綠燈”作戰圖最初主要針對摸排轄區居民,防範疫情輸入,但通過此次全面入戶,將轄區居民人員信息反映到圖紙之上,使得在後續的二維碼掃描登記工作中對本轄區內流動人口情況、各個居民樓的租住使用情況一清二楚、一目瞭然。同時,作戰圖也為接下來的人口普查工作做了很好的指引。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宅家6天躺賺大米

  “外出上班的工作人員憑單位開具的證明來村委會領取專用出入證,村內其他人員要憑發放的出入證進出 ,無特殊情況不得超過規定時長,剩餘的出入證(兌換券)可換成生活必需品等……”近日,在槐蔭區玉清湖街道由裡村和新龐莊,“憑證出入,外出超時參加義務勞動,剩餘證券可兌換獎勵”的創新防疫妙招獲得了村民的點贊。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一個週期下來,確實很有效果,除了上班專用出入證,全村120多戶村民共發出去了250多張出入證,一 周只用了20幾張。”近日,由裡村的黨支部書記李洋銘告訴記者,他們村在玉清湖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 ,自2月9日開始實施宅家獎勵制度,每6天一個週期,每個週期每戶發放兩張,每次外出用一張,時間不超過3小時,如果有效期內未使用,可作為憑證到村委領取麵粉,大米等。如確實有緊急情況要出去,而出入證用完了,可以出門,但回來後需要用志願服務3次每次8小時,來兌換出入證一張。所需兌換的物資將在 疫情結束後統一發放。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在新龐莊,也設立了類似的獎懲制度,這裡設立的獎懲制度是7天一個週期,每個週期每戶發放7張出入證 ,一個週期內根據剩餘出入證的數量為村民發放肥皂、毛巾等獎品。下一週期為村民發放新的出入證的同時發放上一週期獎品。

  據瞭解,村民對這一舉措比較配合,除了買菜買藥等必須出門的情況,大家都減少了出門次數,目前來看效果非常不錯。

自創測溫卡 助力“雙測溫兩報告”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嚴格執行防控措施,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近日,為鞏固疫情排查工作成果 ,歷城區華山街道臥牛社區接到“雙測溫兩報告”通知後迅速響應,立刻行動嚴格落實管理要求,自創測溫卡推廣到千家萬戶,助力“雙測溫兩報告”工作開展。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 小卡片”發揮大作用。自《關於實行發熱患者“雙測溫兩報告”管理的通告》發佈,臥牛社區高度重視 ,迅速行動。“自制測溫卡在全社區範圍內發放,引導村民每日進行兩次體溫測量,並將測量結果記錄在測溫卡上,並拍照上傳,每日由各村村委會負責彙總體溫登記結果,並統一上報社區”。華山街道臥牛社區工作人員說,若居民中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第一時間向村委會、社區報告,由村委會派專人專車陪 同就診,消除疫情傳播風險,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

防疫機器人上崗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舉國上下,全民戰“疫”。22日上午,在濟南高新區管委會A座辦公樓一樓 大廳,多了新的“崗哨”,它不僅可以測量體溫,而且還能識別口罩佩戴情況,並進行語音報警,成為防 疫“黑科技”。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記者看到,來往的工作人員被機器人“看”了一眼後,體溫值瞬間顯示在後臺屏幕上,整個過程不過1秒鐘 ,測溫結果高效準確,還有效避免了防疫工作人員與被檢測者的直接接觸。不僅如此,它的“火眼金睛” 還能抓住沒有佩戴口罩的人員,一旦發現目標,它就會立馬進行語音報警,“發現人員未戴口罩”。

  據介紹,該款機器人是通過專用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對人員進行非接觸式測溫,減少人員接觸,測溫更準確,自動實現體溫篩選,對超出閾值人員進行聲音告警提醒。同時,還可通過可見光圖像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人臉檢測,識別人員是否佩戴口罩,對未佩戴口罩人員進行聲音告警提醒。

  “這款機器人實現了可見光圖像中的人員是否佩戴口罩行為的精準識別及報警,識別準確率超過了95%。” 國網智能公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該機器人以體溫監測移動機器人為核心,整合機器人技術、人體非接觸式測溫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深度學習技術以及3D激光導航定位技術等,實現在室內外公共場所全自主智能防疫檢測,提高疫情管理人員工作效率。

三句半助力科普防疫知識

  面對新型肺炎疫情,在文祖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正確領導下,石子口村村兩委和文祖街道婦聯精心組織,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正在紮實有序推進。為助力石子村疫情防控大局,石子口村婦聯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奮戰在疫情防控的基層角落。

小妙招連著大防控!濟南戰“疫”:社區工作也“燒腦”

  “婦女姐妹來說說,戴好口罩防疫情,勤洗手來多通風,講衛生!……”一件“土味”三句半作品一直環繞在石子村的大街小巷。原來,這件三句半作品是石子口村婦聯執委製作的,為了讓村裡聽不懂普通話、不會用微信的老年人和村民們及時瞭解防範措施,她們在多次修改下完成了這件作品。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宣傳防疫知識,並拿起小喇叭走街串巷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

王剛醫生教你怎麼做好防護

  連日來,南部山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健全完善街道、管區、村和小區、生產小組四級網格化體系。各街辦設置了疫情防控檢查點,檢查點工作人員輪流值班值守、積極響應、衝鋒在前,全力推動各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進行,為南部山區人民群眾編織一張嚴實的“安全防疫網”。

  為提高基層防控檢查點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規範工作標準和流程,南部山區柳埠街道還邀請了柳埠衛生院王剛醫生錄製了小視頻。

  王剛醫生從上崗前如何做好防護、如何科學標準進行檢查和回家後如何防護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幫助工作人員更好開展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