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杜甫有不少诗是怀念李白的,其中有一首《天末怀李白》,诗中有这样2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真的具有普遍意义在其中,不光是对于李白这样的诗人,包括像建安时期的多位天纵才情的文人,几乎都没有能够长寿,南朝时谢灵运、谢朓等人,似乎没有人能够安享天年。

今天要介绍的一位诗人,算是少有的打破这种魔咒的文人,他就是贺知章。贺知章是则天朝证圣年间的进士,玄宗开元年间成为皇太子侍读,后来做到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但是贺知章性格狂放——大概不是这样,也不会赏识李白这位“谪仙人”了吧,因为自己官秘书监,所以又称自己为“秘书外监”。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贺知章在当时算是一位长寿的文人,活了86岁。就在当年,他似乎感觉到自己寿限将至,请求天子准许他回归故里会稽永兴做一个道士,并且他还将自己家的老宅拿出来做了道观。玄宗不光准许了,为了家人更方便照顾他,还将他的儿子贺曾从京都典设郎的位置上改为会稽郡司马。

贺知章则天朝神龙年间,就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等人因文采过人而扬名京都,其中尤其以他最为知名。数十年纵横写意的京都生涯就此结束,大诗人毫无留恋之意,即刻启程,徒步数千里自京都返归故里会稽永兴。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已经86岁的老人,回到故乡,却创作出数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其《回乡偶书》2首很是触动了无数长年在外地打拼的游子,第一首更是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由于贺知章长期在朝中做官,他的很多诗都是为宫中所制祭神乐章或应制诗,因此如今能够读到他表现生活的作品极少,但仅仅是这一首我们童年就会背诵的诗,就可以看到诗人作诗不追求辞藻华丽,而是追求清新自然又随性,但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流传了1000多年,至今仍然是人们脑海中记得最为清楚的佳作之一。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这是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性而成的绝句,似乎看不到诗人刻意遣词用字的迹象,实际上正是到了他这样浸淫绝句数十年的高人,才真正达到了大巧不工的地步。相比之下,贺知章另一首早期的作品可能更是让人记忆犹新,因为这一首的风格正是“境界”尚未大成的诗人所作,但似乎比之《回乡偶书》,这首诗传唱度还要更广一些。

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读同一位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从中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诗人的作品,开始从有意识地、试探性地创作近体诗,在这个过程如果我们多读几位诗人的作品,就会发现,近体诗格律这样虽不是凭空由唐代诗人创造出来,但唐代早中期的很多诗人,在摸索的过程中,作出了无数的努力。

比如这首《咏柳》,自然可以看出与贺知章晚年的作品不同的风格,不同在虽然同样的清新,却是多了很多春天的鲜活气息,与浓烈的生活激情。这一点,就可以完全与诗人晚年的沉静、淡然形成鲜明的对比。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另外,从这两首诗的平仄来看,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虽然都不是往常所见的格律中的“正格”句式,但实际上律绝的平仄黏对已经完全符合了近体诗的要求。比如,在《咏柳》中,我们可以看到整首诗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下划线字表示该位置为可平可仄,下一首同样如此。这已经是一首完全意义上的律绝了。再看一看《回乡偶书》的平仄情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按近体诗的格律来看,这两首诗其实都是仄起首句押韵的平仄格式,而这首诗的3、4句由原本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成为现在的样子,实际上由于第3句第1、3字可平可仄,第4句首字可平可仄,发生了改变的是第3句第5字拗仄,这其实算是变格中的“小拗”,也就是说可救可不救的“拗”,但我们看到诗人在第4句的第5字仍然做了抝救:第5字换平,同时,这个第5字换平还完成了本句由于第3字换仄的孤平抝救,算是同时进行了孤平抝救又做了对句相救。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人老年所作的《回乡偶书》,他的平仄运用以及抝救的使用,已经不能单单看成是诗人本身的技巧造成的这样的情况,而是在盛唐时期,诗人都在有意遵循这个刚刚开始谨严的近体诗格律。特别是看《回乡偶书》,诗人对于格律的运用已经驾轻就熟。

性格狂放的长寿诗人,2首诗至今妇孺皆知

贺知章,一代狂放诗人,打破了“文章憎命达”的魔咒,以为数不多的生活作品,竟有2首流传至今并仍然妇孺皆知,早期的作品《咏柳》虽然华丽而更容易深入人心,但从近体诗的发展脉络来看,他晚年的《回乡偶书》才更为值得称道,全诗随性、恬淡,又雅致,仿佛信手写成,同时运用了抝救却在字词中不着一丝痕迹,堪称绝句中的巅峰之作,值得细细品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