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清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何区别?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我们经常在观看清朝电视剧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清朝的士兵衣服上,印的有不同的字迹,有的印的是一个大大的勇字,有的印的是一个大大的兵字,那兵是简单的说明这个人是士兵么,勇只是简简单单的勇敢么,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深意呢?想必很多人都十分的好奇吧,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清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何区别?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在中国古代,为彰显身份,往往由身上的服饰或者头上的帽子来体现。就拿清朝为例,文官官服胸前绣的飞禽,武官官服胸前绣的是走兽。为官等级不同,所以所绣的飞禽走兽也是不尽相同。飞禽以仙鹤为尊,走兽以麒麟为首,相对的官位也就从一品开始,然后向下每一品级都有相对应的飞禽走兽。


清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何区别?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在清朝,其实不光是朝廷官员,就连清朝普通的士兵,在制服上也是有讲究的,清朝的部队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八旗军、绿营兵、勇营和新军。而八旗军是在满清王朝入关前所组成的,不过到了满清入主中原后,这些八旗军的人数完全不够,因此朝廷就开始从汉人中征兵,于是就建立了汉人的武装力量。而这些武装力量也就被称为绿营兵,其衣服上印有兵字,代表着他们是正规部队。虽然在这里八旗军和绿营兵都是正规部队,但八旗军的地位要比绿营兵的地位要高,而在数量上则是八旗军要比绿营兵的少一些。因为八旗军主要负责守卫京师,而绿营兵就遍布全国各地。


清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何区别?一字之差,天差地别

八旗兵日渐衰落,外加绿营兵数量不够,于是一种临时招募的军队就应运而生。为了区分,临时招募军队所穿的衣服就是“勇”字。清朝晚期,八旗兵和绿营兵全面衰弱,这是全国各地的“乡勇”应运而生,不过战事一旦结束,这种兵就立即解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的“湘勇”和李鸿章的“淮勇”都大放异彩。这么一看,印着“兵”字的就相当于国家养的公务员,印着“勇”字的就好像没编制的临时工,二者的待遇差距也是非常之大的。“兵”的待遇远远比“勇”好,讽刺的是,冲在战场一线奋勇杀敌的大部分都是写着“勇”字的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