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无人例外也无需掩饰,孤独的本质注定了人一生的孤独

*打扰者的临终独白*

  • 01

夜晚,汽车旅馆。

我特意带了威士忌,可能是我有些紧张,喝了一口就喝不下了。

还是铺上一层毯子吧,免得弄脏了人家的床单。呵呵,我可真是个爱操心的人。

这可是一把新手枪,我并不想浪费这一颗子弹。

我想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可这张床好像不够长,不,很快的,我要和这个世界告别了,不要再想过去的事了,为什么有点想哭,嗯,只是一瞬间的事。

无人例外也无需掩饰,孤独的本质注定了人一生的孤独

摇滚声?是隔壁传来的。都什么时候了,不能消停一会?我要制止他吗?还是算了吧。不,我需要安静。先把手枪藏在枕头底下吧。

是24号房间,和我的酒瓶号码一样。

"我无意冒犯,可您能把声音调小一点吗?嗯,也不用关掉。"


"梵尼莫先生?我是您的学生,约翰,您还记得吗,您可能不记得了,2004年的微积分课,您现在还教书吗?"

我无意多言,我要回去了。

不不不,你不能来我的房间,你不应该在这里,别到床头来。

我要镇定,镇定,微笑,然后让他离开。

你的话可真多。我有些累了。我该怎么让他出去?让他说完?让他说完吧。

"瞧,那是什么?"

不,不好,被他发现了?还好没有。

酒你喝吧,喝完就快点离开。你有说有笑,可我很悲伤。求求你赶紧离开。

干杯?你还想说多久?我说点客套话让他离开吧。

我不想听你现在的习惯,也不想听你的妻子,更不想听什么分享,你不再是我的学生,我不用再对你负责。

"不好意思,你能出去吗?"

去他的互相分享,你能理解我现在的感受吗?打扰者。

"出去,出去,别说了,出去!给我立刻滚出去!!"

安静了。

我是不是做错了?不,是他的错。去他的打扰者。哎,去他的。

他又把声音调大了。是我做的不对。我该怎么办呢?向他道歉吧。不行。

可是后没机会了。去吧,可……

"砰!"

是枪声。难道?……


  • 02

夜晚,汽车旅馆。

妻子离开我的那天,我已然决定了。今天之前,如果有人能成功说服我,我便摘下这该死的戒指。

可是,今天还是到来了。我以为会有奇迹,可我并不擅长说服。

我喜欢热闹的音乐。枪声可能有些突兀。

是谁在敲门?是天使吗?

竟然是老师,我要试着和他聊两句。我欣喜若狂,有些语无伦次。

不,老师,您不能回去,让我去您的房间。

试着说点什么,别停下,试着说点什么。

"瞧瞧这屋子,比我的房间大。您没在等别的人吧。今天真是巧了,您说是吗?哈哈哈。10年了,您敢信?时光如梭,上学时您该教我的。时间不能重来,也没有'早知道'。"


"瞧,那是什么?"

很高兴能和您喝一杯。原来真的是天使。

无人例外也无需掩饰,孤独的本质注定了人一生的孤独

别不说话,赶紧说点什么,什么都可以。

干杯!我们可以坐着聊聊,一直聊聊,喝酒。

他终于和我说话了。

"您知道吗,这个,我手上拿着的,是我最近才有的习惯,是因为我的妻子,我想我不能再称她为妻子了。"

老师,别这样。我以为我们在分享,是是,我不用您负责,我只是想说说话。再坚持一下,希望您能回心转意。

老师,求你别赶走我,求你了,不,不,好吧。

今天还是到来了。

很开心,还是我喜欢的音乐。

再见。


*谁被谁打扰?谁又能拯救谁?*

微电影《BLACK SWELL》,又名《被打扰的自杀》、《比夜更黑》,全片不到8分钟,结局令人唏嘘。

一名中年男子准备在汽车旅馆安静的自杀,可隔壁的摇滚声令他心神不安,敲门却发现是自己曾经的学生。学生极力想和老师叙叙旧,分享自己与妻子分离的悲痛,可老师却心不在焉,最终怒喝赶走学生。正当老师平复情绪之际,隔壁却先响起了枪声。

本以为老师的自杀被打扰了,这个打扰或许是一种拯救;

却发现老师才是真正的打扰者,而这个打扰竟是一种伤害。

我们唏嘘,是因为师生之间本可以互相救赎,一念之间改变了两者的命运。可如果让故事重演,结局真会如我们希望的那样吗?

孤独的人,没有救命稻草。所谓的希望,就是压死孤独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学生是孤独的,且他在逃避孤独:

  • "我不能再称她为妻子了" 。妻子抛弃了他,这也是他想自杀的原因。结婚戒指或许是他唯一的陪伴。


  • "我喜欢热闹的音乐"。他并非真的喜欢吵闹,而是因为摇滚能让他仿佛置身于热闹之中,以此来蒙蔽他孤独的内心。


  • "对不起,我以为我们能够互相分享"。他为老师打开了一扇门,老师却无情地把门关上。

老师也是孤独的,可他在追求孤独:

  • "还是铺上一层毯子吧"。他想孤独地离开,并且不想连累任何一个人。


  • "我不用再对你负责"。他只想对自己负责,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 安静是一种仪式。安静的自杀意味着安宁的离去,安静成就了孤独。

逃避孤独和追求孤独在同一时空里相互碰撞,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无人例外也无需掩饰,孤独的本质注定了人一生的孤独


*你不是最孤独的,总有人更加不幸*

"瞬间反转"是这部短片的精妙之处。

和蔼的形象、不紧不慢的动作、礼貌的谈吐与惆怅的表情,让我们看见了老师善良的心地和悲哀的内心,与学生的喋喋不休、自行其是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使我们先入为主的认为老师是弱势的一方,而学生毫无情商,是烦人的角色,是批判的对象,以致于在后期,老师情绪的爆发变得完全可以被理解和接受。

然而,看上去热情的人就一定是快乐的吗?

有多少人,不是白天在职场上笑,晚上在被窝里哭?有时笑脸只不过是一种职业。

又有多少人,笑着笑着就哭了。有时笑脸也只是一种妆容。

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张爱玲

泥沼是什么?一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境地。你越想挣脱,便陷得越深。

每个人都有自己外在的性格表现,可你不能因此去揣测他的过往和内心。

自己泥沼的深浅,只有自己最清楚。

我们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为泥沼可以是无底的。

也不要认为自己是最孤独的,因为就连身边人的泥沼,你也没有把握能探实深浅。

所以,当你心情不好时,有人来和你诉说衷肠,你还会犹豫吗?

无人例外也无需掩饰,孤独的本质注定了人一生的孤独


*孤独的本质注定了人一生的孤独*

  • 01 心理学的孤独是狭义的孤独

孤独不是孤单。

只身一人去看风花雪月,只是孤单;熙熙攘攘却无人懂我,才是孤独。

被群体排斥、无法融入环境、不被身边人喜欢、没有倾诉渠道所导致的感觉——这是《社会心理学》给孤独感下的定义。而且孤独感可以传染,当身边的人是孤独者,你就有更大的概率产生孤独感。

心理学家瑞登伯格在他的论文里提到,孤独感会提醒人们去寻找社会联结。可不易察觉的是,孤独感会让人用消极的态度去感知别人。比如,孤独者更容易用负面词语去评价他的搭档或舍友。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短片中的那位老师为何会用"打扰者"的眼光去看待那位学生。

可是,孤独哪那么容易被理论所圈定?心理学家讨论的也只是孤独的冰山一角。

  • 02 离开了世界,却带不走孤独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讲述的是马孔多人民用一个世纪的时间去摆脱愚昧政治的孤独感,可他们的努力最终证明了两点:

  1.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2. 孤独会伴随我们的一生,甚至能够继承和遗传。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和性格特征,也经受着不同命运的洗礼,走向不同结局。

<strong>这就说明,我们每个人生来不同,都走着自己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样貌、体型、思想、信念、心灵都千差万别,世界上并不存在感同身受。自己的价值评判、知觉经验,情绪情感,除了自己就没有人能够切身体会。从这个角度看,人生注定孤独。


世界上100个最孤独的人之一,他叫温森特·梵高


1890年,世界倒在了他的麦田里。

多美的语言,都无法描绘梵高的艺术和一生。

绘画圈的勾心斗角,让梵高感受到了繁华背后的孤独。他开始酗酒,他的作品变得越来越绚丽,甚至眩晕、扭曲。

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的画。即使是死后,他的画作被接二连三的买走,并被赋予了各式各样的意义,而这并不代表人们有能力理解画作。

这就是梵高的孤独。

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里,人群并不能掩盖梵高的孤独和另类。他不停地画画,在风雨中执笔,在麦田里飞舞,他热爱孤独,享受孤独,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孤独。

<strong>我们为何难以理解孤独的本质?

<strong>因为孤独的本质就是"无法理解"本身。

无人例外也无需掩饰,孤独的本质注定了人一生的孤独

《星空》——梵高


*距离,是孤独的良药*

  • 01 刺猬法则

冬天,有两只刺猬依偎而睡。可是,他们怎么睡都不舒服。如果靠得太近,身上的刺就会扎到对方;如果靠的太远,他们就会冷得发抖。于是,他们逐渐调整彼此距离,既不会扎到对方,也可以互相取暖。

这就是"心理距离效应",也称刺猬法则。

两个人的心靠的太近,可能会"侵犯"到对方的隐私;靠的太远,可能会感受不到对方的情谊。就像地球和太阳,只有距离刚刚好,地球才能绕着太阳转。

无论是领导下属之间、父母孩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都要掌握"心理距离"。而对于孤独者而言,衡量距离就是在搭建与社会联结的桥梁。

  • 02 主动迈出去

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孤独者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没有人关心他,或是他拒绝别人的关心。所以,我们总是试图去给予关心,或努力打开孤独者的心扉。

但是,假如一个孤独者能主动地体会他人,住进别人的心房,他自己还会孤独吗?

世界上那么多孤独的人,因为他们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第9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

主动迈出去,缩短心灵的距离,或许是孤独者自救的方法。

  • 03 与孤独为伴

能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决不会感到孤独。——(美)马克斯威尔·马尔兹

孤独从来都被看作是一个负面的词。可也有人说,成功的人都是孤独的。

如果说孤独在所难免,不如与他为伴。

每个人都拥有孤独,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孤独。

如果你看到了心灵的孤独,请不要嫌弃它,或许只有它能伴你一生。

无人例外也无需掩饰,孤独的本质注定了人一生的孤独


*结语*

本文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的孤独者。

我们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孤独会伴随我们一生。

"无法理解"就是孤独的本质。

不要认为自己是最孤独最不幸的,不要被他人的表象欺骗,珍惜眼前的所有,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后,致敬孤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