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理性的談論一下啟功的書法水平,你認為真的是當代高手嗎?

書法影響力


啟功先生的書法,當然是當代書法大家,書法高手了。雖然之前很多人曾經評價啟功先生的字“俗”“軟”一類的,但其實這些人是很不客觀的。當然對於啟功先生本人來說,他向來不去爭這些個所謂的名望,啟功先生一直自我標榜,自己就是個教書的。其實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鑑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我們先說說啟功先生的成就吧,啟功先生在文物特別是古書畫鑑定方面,是國內的一流專家,是故宮博物院古書畫六人鑑定小組之一。古書畫的鑑定可不一般,需要有眼力、有歷史知識、書畫專業的能力、考古知識等等。例如歷代相傳的《孝女曹娥碑》為王羲之的作品,而啟功先生通過研究斷定《孝女曹娥碑》為偽作,並非王羲之所書。說句不客氣的話,當代書法家中他的學問可以說是很高的了,絕對能名列前茅。

啟功先生的書法,用他自己是詩來說是:先學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競體芳。他先學趙孟頫和董其昌的字,後又學歐陽詢的字取其險峻,晚年愛上了柳公權的字,取其瘦硬。先生認為“書貴瘦硬始通神”,因此雖然啟功先生的書法線條粗細變化不大,但很有骨力,造就了他典雅遒麗、豪邁瀟灑的書法風格。啟功先生一生臨池不綴,但自成一家,看他的臨帖跟原貼一比,可以說在似與不似之間,既有原帖風格,又有自己特色。

啟功臨蘇軾手札

啟功先生的字,各體特徵非常鮮明,我們一眼就能看得出來這是“啟體”。當代像他這樣風格鮮明的書家還真沒有幾個。所以說啟功先生絕對是書法高手,雖然他從不讓人叫他書法家。


翰墨今香


理性地說,把啟功(1912年——2005年)先生放到整個20世紀書法圈,他還算不上大師級書法家。

在評判一位書法家是否大師時,主要從兩個層面來考量。一是是否具有鮮明,完美,豐富的書寫形態。



啟功的書法是“貼學”書法的代表,他是從傳統字貼中吸收營養並建構自己的書法面貌,可以說,他把傳統文化屬性裡那種平正,纖細,清雅,散淡,沉靜的審美趣味在書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不得不說,他的字體很標準,也很漂亮,每個字猶如標準美女,在筆劃和結構上是無可挑剔的。



但恰恰是這種無可挑剔的結構,讓他的字喪失了個性,以及寬博厚重的審美特徵,被一些人貼上了“現代館閣體”的標籤。

如果把啟功的字放大,或者在大尺寸的宣紙上書寫,或者用來題寫牌匾,就能發現,啟功的字相當“小氣”,缺乏雍容大氣的雄壯之美,以及莊嚴崇高的廟堂之氣。



另一個評判準則是,書法線條中是否飽含強烈的情感,以及高深的學養。

在這一點上,啟功欠缺的更明顯,只因為他的書法線條中規中矩,缺乏在法度之內的節奏變化,橫劃,堅劃的粗細基本一樣,宛如大小一樣的木棍組合起來的字,在起筆和收筆上的變化也不大,這跟書法精神不太相符。

在書寫狀態上,理性大於感性,是啟功一直以來的風格,因此,觀者很難通過字體窺探到他的心理活動和學養動態。


鴻鵠迎罡


"理性"的談,當然應該,也很需要。不理性,憑個人情緒,往往偏頗不公,社會影響效果不好。

“啟功的書法水平″,"真的是當代高手嗎″?

我反問一句,時至今天,冷靜想想,社會上有沒有對啟功書法的炒作現象?我可以理性的說,啟功書法,從始至今(以至後世),都是社會人對他的自然認可。他在世時沒有個人或機構對其專門熱炒,過世後更不會出現導向性的專門吹捧。面對幾乎社會整體的認可局勢,倒是時不時出現某種類乎吹毛求疵的貶損,比如說他是"館閣體",實際就是一種概念錯誤。說他的字體筆劃無變化丶無個性,實則也是不公之論,也可以說並不"理性“。

可以講啟功書法與"館閣體"並不沾邊,啟功本人溫文爾雅,但並非無獨特個性及犀利思想,所以他的字體風格神韻之形成也決非邯鄲學步者類。首先說他的字體是雅緻的,本正源清,繼承了中華民族的書學主流思想精神。作為一門特殊的藝術來說,書法的鐐銬梜鎖是很沉重的,在幾千年的傳統積澱中,再想出新面目,哪怕稍異於古代大師,那都是不容易的。然而,啟功完成了個人的歷史使命,當你一眼會看出是啟功的字體,當你一看便知某某人學的是啟功體,這就說明啟功創建了自己的"專利"。從歷史的基因成型個人的書體,並為社會大多數人自然肯定認可,自今倒推,歷史長河中浮現了幾人?可以講,論草書行書不足與二王比,論楷書不足與顏柳歐趙比,但說是清未民國以來的皎皎者,可與匹敵者為數不多,總不算過譽的評價吧!與當代的名家比論,這個也是大師那個也是泰斗,"理性"丶冷靜地說,大師丶泰斗的帽子先給啟功老先生戴上,才能輪到別人頭上才對。至於說書法史上能不能留一筆,依我說這是一個基本註定了的問題。怎麼講?對啟功書法的評價,正面負面的爭議是沒辦法消彌的事實,但是啟功在新中國歷史階段中存在的客觀價值也是剔除不掉的。後人寫書法史除非隔開這個時間段不寫,否則,有舒同不能沒啟功,有沈鵬不能沒啟功。

有些褒貶啟功書法的不完美性的意見,理性的看,未必應該。如果按某些人的意見對啟功體予以修正的話,那肯定就不是啟功體了。書法是個性化的藝術,書聖王羲之的字,可以評說是"龍跳天門,虎臥鳳闕"″,也可以評說為"有女兒態無丈夫氣"。所以個人意見,符合客觀主流便是"理性″恰當的,否則只是說說而已。

有人說啟功體容易學,還說學啟功容易俗,等等。其實都是似是而非的主觀臆斷。所謂容易,不深鑽細研,學哪個名家,上手功夫都不難,皮毛而已。俗,是個人問題,沒有大師的修養,當然體現不了大師的高雅。







真空妙有無量壽


每一個人的書法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單就啟功先生先生的書法來說肯定是有點多於缺點的,他的書法當然也是當代的高手。

不記得是田英章還是田蘊章說過,他說啟功先生的書法要是放在民國根本就排不上號,我並不贊同他的這個說法,我覺得啟功先生的這種書法風格,即使在民國也能夠排在前列,他的書法無論在風格還是技法上都具有很強的風格性,尤其是啟功先生的行書和楷書,更是帖學風格的一種創新。



啟功先生的書法,能夠從二王的書法體系裡脫穎而出,寫出自己獨特的風格,顯然對於二王的書法下了很大的功夫,最少在對二王書法的理解上是異於常人的,能夠從二王的書法裡面,提取出自己的藝術語言,這本身就是一種水平,相比於當今的書法家要高出很多。


在這種風格的基礎上,啟功先生又有深厚的文學和藝術的修養,逐漸形成他的這種溫溫爾雅的藝術風格。有人說啟功的這種書法風格太俗,但即使是這樣,當代也少有人能比。

這種風格的出現並不是偶然,深厚的臨帖功夫、對於二王書法的獨特見解、紮實的人文藝術素養共同促進了它的形成。


不二齋


勿容置疑,啟功是當代傑出的書法大家。

他治學嚴謹、學識淵博,率直剛正、儒雅大方、為人謙和,藝德高尚,成就斐然,享譽中外,受人尊敬。

他的書法結構嚴謹、精謹秀勁,直追唐晉,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啟功為清雍正皇帝八世孫,自幼喜歡書法、詩文、繪畫,啟蒙老師為戴姜福先生,學文史辭章。15歲時,又拜博通畫史的賈羲民學畫。後又拜著名畫家吳鏡汀先生為師。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啟功學習書法非常刻苦,從歐陽詢、趙孟頫等名家學起,揣摩楷字的結字規律,熟記於心,打下紮實的基礎,我們在啟功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到一個敗筆殘筆;後又學習董其昌、米芾的行書,注重線條的質感,追求俊秀婀娜的韻致,尤其對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用功最多,用時最長。

啟功先生是當代獨樹一幟的書法宗師。他的書法集百家之長,融會貫通,獨樹一幟,自成一派,被譽為“啟體”,字體被方正公司製成電腦使用的“啟功體”,幾乎家喻戶曉。書法界評論他的作品“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雅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灑脫,使觀賞者覺得餘味無窮。” 啟功的書法,正如其人品、學問一樣,才氣橫溢,剛健有力,秀麗博雅,清逸灑脫,風神駿骨。

啟功的作品中,行書為最多。具體而言,啟功行書的主要風格特點是:

一、清逸、雅緻。先生的書法是典型的文人之書、學者之書,溫潤流美,清雅俊健。“清、雅”是啟功書法的基本特質。因“清”而澄明、幽靜,意境深遠;因“雅”而淳古、高標,超逸出塵。

二、端莊、靈動。不僅重視點畫技法,更重視結構技法。先生認為,字態美,關鍵在結構美,在書法理論上開創了“書法以結構為上”的學說。恢復和光大了“二王”傳統,將漢字書寫的規範和美化推到極致。啟功崇尚法度,自覺而為,遵循黃金規律的結字法則。啟功在結字上別開生面:字體修長,字勢挺拔,結構嚴密,骨法洞達,中宮收緊,四面放開,伸張變化,聚合有度,使字的內部結構鬆緊、長短、寬窄方面對比明顯,和諧統一。即使筆畫極少的字,先生都能匠心獨具,精巧架構,將其寫得美輪美奐。

三、瘦勁、純淨。“書貴瘦硬方通神”。啟功書法用筆的瘦勁、舒朗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持久。用筆極為精細入圍,純淨利索,神氣完足,真力飽滿,骨肉停勻。在使轉上不激不厲,張弛有度,俊秀飄逸。筆下的線條粗細交替,變化豐富,粗則溫潤雅緻,雄厚磅礴,極具張力;細則力道內斂,爽利俊朗。

 

先生用筆,從不草率敷衍,極盡用心,一貫以之。中年之時,就享有“啟字無敗筆”之美譽。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先生駕馭筆畫和線條的能力爐火純青。筆法靈動、筆形純淨、筆位妥帖、筆勢利落,形成了神清氣爽的氣韻。結體內部點、畫密集處,以遊絲映帶、妙筆穿插而形成精緻、絕妙、奇巧的布白,使得密處響亮而空靈,小處精微而神行,到達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綜觀啟功之書法,盡顯緊湊而舒展、俊秀而灑脫、端莊而靈動之風姿,形成了卓然出世、舉世公認的“啟功體”。







偉能蘭德將軍


啟功先生精通書法、中國畫、詩詞、文物鑑定等。是位多才多藝的高水平的大書法家。

他的書法作品在當今社會影響巨大,學書者甚多。


他的書法作品具有平和自然、清秀雅緻、剛柔相濟的風格特徵。

在學習書法方面,他主張"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不呆板″。


對於結字和用筆的關係,他說:"運筆要看墨跡,結字要看碑誌,不見運筆之結字,無從知其來去呼應之致,結字不嚴之運筆,則見筆不見字。無恰當位置之筆,自覺其龍飛鳳舞,人見其雜亂無章″。

啟功先生臨帖採取的是臨意不臨形,有不少作品是用自己已形成的風格去借鑑融合其它字帖。


我們來欣賞一下啟功先生臨帖作品:(一),啟功臨《竹山堂連句》。

(二),啟功臨懷素《自敘帖》。


(三),啟功臨《蘇軾詩文帖》。

(四),啟功臨《蘭亭序》。


(五),啟功臨《千字文》。

(六),啟功臨《米芾苕溪帖》。


(七),啟功臨《十七帖》。


神韻軒書法


我認為啟功先生在當代,絕對是書法高手!

其字勢挺拔,筆法爽朗,章法精謹,欣賞他的書法作品,讓人心曠神怡。溫潤雅緻之書風,流轉自如之運筆姿態,真可謂獨得晉唐妙悟!世人常雲:字如其人。他的書法正如先生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正直寬容、謙虛豁達、至清至淳。啟功書法深蘊儒家之中和、道家之自然、佛家之頓悟,以深厚紮實的柳字根底及融匯採益眾長的高超表現“書卷”技巧,使其書作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高雅清逸的氣息。他書作崇尚法度,結體精嚴,端莊中正;用筆爽利純淨、瘦勁和暢,純乎天然,極富流美!曾一度被人譽為“啟體”。啟體淵雅高古,饒富書卷氣息。雋永灑脫的作品常讓觀賞者深感餘味無窮。他認為:“用筆與結字是辯證關係,但從書法藝術上學習的深淺階段來講,則應以結字為上”。他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字的重心聚集處並不是在傳統的米字格的中心點,而是在距離中心不遠的四角處,並推算出漢字結構之間的比例關係正符合“黃金分割率”的規律。有詩為證:

用筆何如結字難,縱橫聚散最相關。

一從證得黃金律,頓覺全牛骨隙寬。

啟老所總結論證的“結字黃金律”,對我們學習書法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的。2000年文化部為了表彰啟老在書法方面的卓越成就,給他頒發了“蘭亭終身成就獎”。2002年又給他頒發了“造型表演藝術創作研究成就獎”。

欣賞啟功先生的書作,可以深刻感受到書法的形態美和其人品德美的高度統一,從中可見先生為人、治學、從藝的風範德澤。


阿燚黃南開


我是一個書法愛好好者,從書20年。書法水平不是很髙但也能算上一個善書者,象我這樣的人佔書法領域裡的大多數,假若有人說我你還沒有評論啟功大師的資格,我決不反擊。但我還是想以一個大多數人的資格談談我對啟功大師的評價。

啟功各體皆通,從教70餘載。他的書法特點:結構嚴謹,下筆細膩,柔中有鋼,功力頗深。給人以溫文而雅的感覺。確實有點字如其人。他在書法界裡威信很高,德高望重,幾無誹聞。不管是書法造意上面和為人品格上都稱得上是高手。

人無完人,啟功先生也一樣,我認為他在書法方面也有不足之處的。這主要表現在過於尊法守道,給人以拘謹的感覺。在創新方面有些欠缺。做為書法界的領頭人,繼承傳統固然重要,但改革創新同樣重要。這是任何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

這是我個人的觀點,雖屬大多數人中的一員,但不敢稱其為代表,但願能有與我有同感者。謝謝!


40後17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觀點,我們共同來討論!

“拋開名人效應,啟功先生的書法水平在當代屬於大家嗎?”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拋開啟功先生的名氣,他也是一位實打實的書法家大家,在當代來說還是一流的水平!



這是這一點,可以做明確的回答,那麼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啟功先生的學識

古代的書法家必定是文學家,而古代的文學家也必然是書法家,這是大家都公認的,所以才出現了我們燦爛輝煌的書法史!而現在某些“書法家”不要說什麼文學家了,就連自己的本職“書法家”都沒有做好,從這一點來看,啟功先生先生是當代書法家中的佼佼者,他雖未上過很多學,但是他卻廣攬博收,在學識上也是一代大家,他精通詩詞,紅學,收藏,鑑賞,書法就更不用說說了,可以說,啟功先生是一個全才,在當代雖不說罕見,但是也是寶貴的!



第二,啟功先生的人品

啟功先生一生為人和善,風趣幽默,不拘小節,深受廣大中青年書法愛好者的愛戴和敬畏,啟功先生對於上門求字者,總是來者不拒,對於有困難的人向他求助,他更是不餘遺力地幫助,所以這也導致了他經常“上當受騙”有些人利用啟功先生的人品來騙取字畫。

啟功先生對於街邊那些賣他假字畫的人也是格外大度,他曾經給他的學生說“要給他們留一碗飯吃”,且不說啟功先生這樣的做法會帶來什麼不好的結果,但是啟功先生體現的是一顆善心!



啟功先生雖然書法得到公認,但是他自己卻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教師,他一直秉承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理念!

第三,啟功先生的書法水平

啟功先生的書法在當代來說,是公認的好!就連一向批評人不留情的田蘊章先生都說啟功先生的書法在當代是一流的水平,甚至是超一流的水平,啟功先生的書法水平我想我們就不用多說了,大家也都見了很多了,啟功先生的學生曾經說過,啟功先生的字每一個筆畫都不能隨意移動位置,只要移動了就不是啟功先生的書法了,就不好看了,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啟功先生的書法功底!



所以,有了這三個方面,我想拋開名人效應,啟功先生的書法也是當代一流水平。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用筆千古不易,結體因時而變”,自趙子昂以來,七百年,無人做到了”結體因時而變”。或有變,但沒有公眾說服力。恰恰是這一點,啟功做到了,有了“啟體”。就憑這一點,說宅七百年來無人能及,毫不過分。

  啟功之差,差在筆法,甚至現在不少二流三流書家的筆法,都在啟功之上。因為這一點,惹得這些二流三流書家一見啟功書法居然得大名,立即心潮澎湃,忿忿不平,以為自己獨具惠眼,以為別人都是書盲蠢夫,都是門外漢,迫不及待的貶低啟功,要給別人廓清迷霧。但個人認為,瑕不掩渝。啟功七百年來無人能及,毫不過分。其餘碌碌之輩,追了一輩子晉唐,學了一輩子“古意”,終身就在古人筆法圈子裡轉悠,一股匠氣到頭,卻自以為是,卻始終沒想到歷史上幾個最主要的、座標式的書法家,成功之處都在“某體”,而不在“某筆法”....

不知民國以來上百數名家,誰有什麼拿得出手的、並且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並效法推廣的什麼體? 大不了就在筆法功底上比啟功強點,爭長道短,數黑論黃之輩,說到底資質平平原因……

還是那兩個關鍵字:“某體”!會使它屹立不倒,不管受到什麼攻擊。

有的說啟功寫不來大字,把它作為攻擊啟功的理由之一,搞笑,王羲之似乎也沒寫過大字?

還有人在說啟體沒個性!! 說這種話的人也在攻擊啟功!

還有人攻擊啟功學的清朝某無名氏,千人學二王沒人說,學得千人一貌沒人說,啟功學無名氏則有問題,什麼邏輯?

總之,啟體已自然而然的(注意是自然而然)的滲入到了各類報到、小學、中學、甚至大學成為教材使用字,不知民國以來,二百年來,三百年來,除了啟功誰個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