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熟读史书后发现,“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结果具有必然性

一、“荆轲刺秦王”失败的必然性

近几年,有不少的古装影视剧里都会出现一种特定人群,就是刺客。我们对刺客的看法基本上也是不好的,认为他们不够正大光明,只能藏于阴暗角落干暗杀的勾当。所以,在影视剧中不论正反派对刺客都持否定态度,他们也是被人在最后抛弃的棋子。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几个刺客却能留名青史。

《史记·刺客列传》中就记载了5个著名刺客,分别是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其中,对荆轲这个刺客的描述最多,评价也最高。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到:“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明也。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一句“名垂后世”足以证明在正史的观点里,荆轲做的事情是被肯定的,荆轲本人也名垂青史。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荆轲的刺秦计划最终是失败的。而同为刺客的曹沫、专诸、聂政、豫让等人都获得了不同的成功。据史书记载:曹沫挟持齐桓公,并且能全身而退,逼迫齐桓公归还土地;专诸刺杀吴王僚,虽然自己挂了,但是后辈子孙却得了好处;聂政刺杀侠累,最后毁容自杀,守住了秘密。

但是,荆轲刺秦却仅仅是扯断了秦王的衣袖。《战国策·燕策三》记载: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荆轲没有伤害到秦王的身体,只是秦王跑的时候袖子拉断了而已。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荆轲被秦王用剑砍了8下,被完美反杀了。

熟读史书后发现,“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结果具有必然性

很多人都认为荆轲明明有很好的刺杀机会,但是最后却失败了,主要是因为荆轲有一个猪队友,也就是燕太子丹为他找的壮士秦舞阳。《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写到: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按道理来讲,这个秦舞阳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杀人,而且别人不敢看他,可见气势多么的强大。

但就是因为这个所谓的壮士,荆轲刺秦王才会在最后功亏一篑,变得十分悲壮。

同样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记载: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

看见没,这个燕国的壮士一见到秦王就吓得脸色变了,以至于大臣们都很奇怪。这就说明这家伙惊恐的动作幅度太大,可见他害怕的程度。

后来明朝朱邦宪在诗词《荆轲》中写到:不知秦王环柱时,舞阳在前何所为。所以,在后世人们看来,秦舞阳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试想一下,如果秦王跑的时候,秦舞阳按住秦王的话,荆轲就能追上秦王,再给他一刀不就成功了。可见,秦舞阳是一个当仁不让的猪队友。

<strong>从表面上来看,也许秦舞阳的神操作就是影响荆轲刺秦失败的一大原因。但是,我们真正从历史记载中分析,不难发现荆轲刺秦必然会失败。而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燕太子丹身上。

熟读史书后发现,“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结果具有必然性

二、燕太子丹的4个行为,是导致“荆轲刺秦”失败的直接结果。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一下。

1. 燕太子丹用人不察。

为什么荆轲失败却还能青史留名?核心一点在于荆轲行刺的对象不是一个普通人,也不是一个小国的国君。他行刺的是秦王嬴政,秦国当时已经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秦王手下的军队号称虎狼之师。所以,行刺一个这么重要的君王,不管结果如何必定留名史书。

而燕太子丹的坑队友操作也最能从这体现。行刺秦王想都不用想也知道是很难的,按照常理来讲,燕太子丹在选派人员的时候应该是慎之又慎。但是,燕太子丹选的两个人如何呢?

秦舞阳就不用多说了,见着秦王就吓得变了脸色,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

古书《燕丹子》记载:田光曰: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

我们从这段话中知道,贤臣田光早就告诉了太子丹,秦舞阳不能用,但是太子丹依旧选择秦舞阳作为副手,这是太子丹第一个用人不察。

我们再看看荆轲,荆轲行刺失败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他剑术不行的缘故。他从图穷匕见开始到追逐秦王,离秦王距离很近,如果是一个顶级杀手的话,秦王估计早就结束了。但是,荆轲就是没得手,所以从此就能发现荆轲的剑术不行。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鲁句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所以,足以证明荆轲并不是行刺高手。

而燕太子丹使用荆轲也只是一时遇见了。《史记》记载:荆轲尝游过榆次¨¨¨荆轲游于邯郸¨¨¨荆轲既至燕。可见,荆轲能遇见太子丹也只是荆轲游玩到燕国,这个时候太子丹在田光的推荐下才接触到荆轲。

所以,我们从这些地方就知道燕太子丹对荆轲的了解多是基于别人的看法,自己并没有深入的查询过荆轲的能力等。从秦舞阳到荆轲,不难发现燕太子丹在行刺秦王这件大事上,用人方面并不严谨,这为后面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熟读史书后发现,“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结果具有必然性

2. 燕太子丹行刺之心不定,妇人之仁。

《刺客列传》中有一段话:丹之私计愚¨¨¨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我的想法是如果你能先劫持秦王,像曹沫那样,让秦王归还土地是最好的,不行的话就杀了他。燕太子丹这段话完全就暴露出他的可笑与愚蠢。行刺秦王这么严肃的话题,在他心里居然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荆轲刺秦王》中末尾记载: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看见了没,荆轲自己也承认之所以弄不死秦王,主要想抓活的,完成和燕太子丹的约定。这也能解释为何荆轲在图穷匕见的时候的一瞬间没刺杀秦王,而是拉着秦王的衣袖。因为他想的是生擒活捉啊。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燕太子丹自己的都没有想好到底怎么干?如果他一开始就给荆轲说:你见了面啥也别说就是给我往死里干。那么荆轲估计不会犹豫,而是看见匕首出来了就是一刀。而这把刀威力很大,《史记》上说: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凭借这把沾血必死的刀,秦王哪怕是被划一道小口子估计也就交代了。所以,正是燕太子丹的思想不定,妇人之仁才害的荆轲刺杀失败。

熟读史书后发现,“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结果具有必然性

3. 燕太子丹抓不住重点,急功近利。

刺杀秦王的难度是很大的,这样一个任务,燕太子丹作为幕后主使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谋划一番。但是我们翻遍史书并没有找到燕太子丹仔细谋划的证据,反而处处体现出燕太子丹的急功近利和抓不住事情主要重点在哪。

在确定荆轲、秦舞阳作为刺杀秦王的人选后,按一般思路来看,最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两人好好练习刺杀武艺,甚至是模拟刺杀行动。

但是,燕太子丹在这段时间内干了什么呢?无非是陪着荆轲吃吃喝喝,反正就是荆轲怎么舒服怎么来。而秦舞阳更是没有管过,起码在历史记载中没有体现。

《燕丹子》中有一段话:后日,轲从容曰:轲侍太子,三年於斯矣,而太子遇轲甚厚,黄金投龟,千里马肝,姬人好手,盛以玉盘。凡庸人当之,犹尚乐出尺寸之长,当犬马之用。

这段话中有一个时间,荆轲在燕国待了三年多,而这段时间燕太子丹陪荆轲吃马肝、看美女的手。并没有让荆轲练习剑术,这足以证明太子丹搞不清刺杀秦王的关键在哪。

荆轲在燕国待的时间有点长,燕太子丹多次问荆轲原因,而荆轲的答复是要等一个人。刚开始燕太子丹没说啥,但是后来就不行了。《燕丹子》记载:太子见轲曰:虽欲足下计,安施之?今欲先遣武阳,何如?意思就是,要不你就别去了,我先让秦舞阳去。而荆轲在听完后勃然大怒,赌气一般地带着秦舞阳走了。

所以,从《燕丹子》的两段话里我们不难发现,燕太子丹对刺杀事情并没有计划妥当,反而是急功近利。一个不成熟的计划,甚至是赌气般的行动怎么可能成功?

熟读史书后发现,“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结果具有必然性

4. 燕太子丹刺杀动机不正,过于偏激。

看关于荆轲刺秦王的史料,其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刺杀行动从始至终都没有怎么提燕国的君主或者其余大臣,就连最后荆轲出发的时候也没出现。《史记》记载: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所以,送行的还只是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可见燕国朝堂并没参与。

按照《荆轲刺秦王》一文记载: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这个时候的燕国已经到了灭国的地步了,燕国的朝堂没有动静是解释不过去的。唯一的解释是这个时候的燕国并没有处于这么危险的境地。那么,为何还要上演一出荆轲刺秦王呢?《燕丹子》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真实的原因,

其记载到:丹与其傅曲武书¨¨¨欲收天下之勇士,集海内之英雄,破国空藏,以奉养之,重币甘辞以市於秦。秦贪我赂,而信我辞,则一剑之任,可当百万之师;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

“须臾之间,可解丹万世之耻。”这才是燕太子丹刺杀秦王的根本原因,太子丹想的并不是怎么保证燕国的安危,而是一瞬间杀了秦王才能以解心头之恨,挽回自己的面子。所以,燕太子丹刺杀行动燕国朝堂并没有过多参与,而燕太子丹的刺杀动机也只是泄私愤。这样荒唐的动机怎么可能保证刺杀行动的成功呢?

<strong>小总结:综上所述这四点,足以证明荆轲刺杀行动从指导思想到具体策划,最后到仓促而行都是荒唐的,所以这次行动失败是必然的。而导致这一切的真正猪队友是燕太子丹,秦舞阳只不过是一个背黑锅的可怜人。

熟读史书后发现,“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结果具有必然性

三、“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给予我们的现实思考。

荆轲刺秦王虽然失败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空间。

.能力固然重要,好的平台和领导更重要。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毕业或参加工作,过几年我们会发现区别很大。按道理来说,这些毕业生在学校时能力差不了多少。但是为何在社会上锻炼几年都有很多的区别?这就是平台不同、老板不同的问题。

一个好的老板会帮助员工提高自己,但是一个不好的老板估计不会过多考虑员工的发展,而是想的如何压榨员工换取利润。燕太子丹就不是一个好老板,荆轲跟着他当然是悲惨结局,如果当初荆轲的老板是秦王,会不会有别的结局呢?

2.遇事需沉着冷静,做万全之策,不要急于求成。

燕太子丹在行刺准备工作没有完成的时候就急着派荆轲出发,所以很多事情都还没考虑清楚,包括如果失败了该怎么办。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在刚步入社会没几年就想着赚大钱,升职加薪,这种急于求成的想法必定会滋生浮躁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怎么能静下心来学习成长呢?

今年春节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后,很多教授专家也提出了要学会慢下来。因此,遇事不能老想着急功近利,而要稳步发展。

3.队员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尤为重要。

荆轲刺秦王过程中,原本是秦舞阳作为副手。但是最后发展为荆轲独自孤军作战。如果秦舞阳真的是一个可以托付大任的人,那么完全可以与荆轲一起献地图。有可能秦王就跑不了,说不定真的可以生擒活捉秦王。但是秦舞阳却在一开始就当了逃兵,所以可见一个好帮手的重要作用。

我们现在很多时候过多关心的是自己,很少有人去考虑自己的搭档如何。但是在团队合作的时代,每一个搭档都很重要。因此,选择与谁合作有可能会成为影响成败的关键因素。

熟读史书后发现,“荆轲刺秦王”的失败结果具有必然性

结语:

荆轲刺秦王虽然很悲壮,然而从我们的分析来看,完全就做不到成功。荆轲和秦舞阳的悲剧也在遇见猪队友燕太子丹的那一刻注定了。无论如何,我们对荆轲刺秦应该抱有肯定态度,作为历史上敢于反抗统治的刺客,他值得被后人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