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陸棲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利器——紅外相機


陸棲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利器——紅外相機

Bukit Barisan Selatan國家公園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南部海岸附近。

科學家們在蘇門答臘島南部Bukit Barisan Selatan國家公園50平方英里區域內安裝的紅外相機,在8年的時間裡拍攝到數十種動物,包括蘇門答臘虎和其他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拍攝記錄讓科學家們瞭解了這些物種的數量,以及小型動物是如何躲避老虎等捕食者的。

該研究發表在《動物多樣性與保護》雜誌中。領導這項研究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Max Allen說,“安裝紅外相機是記錄陸生動物群落的好方法。”

相機共拍攝到39種動物,包括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虎、蘇門答臘象和馬來穿山甲,以及金貓、紋貓、巽他雲豹、馬來熊和果子狸等食肉動物。其中有28種是早期調查沒有發現過的,如馬來穿山甲,以及瀕危的豺和水獺。

從出沒頻率和時間來看,老虎在白天最為活躍,尤其是中午。其它與老虎競爭的物種,似乎都在盡力避開這種頂級食肉動物的活動高峰。例如,攝像機拍攝到的雲豹——非嚴格的夜行性動物——其出現頻率在中午之前的幾個小時裡急劇降低,而在夜間的活動會增加:在夜晚,幾乎不可能會碰見老虎。Allen說:“老虎和雲豹會爭奪大型獵物。如果兩者相遇,老虎很可能會發起進攻。”

然而,小型貓科動物的行為表明它們並不害怕、或者主動躲避老虎。例如,紋貓與老虎的活動時間高度重合。有可能是因為紋貓體型太小,老虎不屑於捕食它們。

之前調查所發現的8種動物,包括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犀牛、瀕危的黑掌長臂猿和毛鼻水獺等,並沒有被紅外相機給拍到。Allen說:“儘管紅外相機存在侷限性,但它們常常能記錄到人們在野外進行調查時常遺漏的東西,以及捕捉到傳統拍攝方法無法拍攝到的現象。”例如,Allen和同事曾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雄性雲豹會進行氣味標記,通過製造抓痕和尿標記來建立領地和吸引配偶。

編譯:燈絲 審稿:阿淼 責編:雷鑫宇

期刊編號:1578-665X

原文鏈接:https://news.illinois.edu/view/6367/806590


分享到:


相關文章: